環境藝術符號設計創新論文
時間:2022-08-19 10:40:00
導語:環境藝術符號設計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繼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環境藝術設計關注的焦點。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本文從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符號設計運用著手,探討關于文化的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關鍵詞:符號設計環境藝術繼承與創新
繼承與創新看起來是一對矛盾,從語言學的觀點看,這一矛盾就是語言的穩定性和變易性之間的矛盾。作為設計者在形式設計上的得失成敗取決于所掌握“詞匯”的豐富程度和運用“語法”的熟練程度。設計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夠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須選擇恰當的“詞”并遵守一定的“語法”。但這并不意味著設計者只能墨守成規,毫無個人的建樹。設計者巧妙地運用個別新的符號,或者有意識地改變符號間的一些常規組合關系,創造出新穎動人的作品,這也就是設計上的創新。
構成中有一種“特異”的構成手法,即在似乎很平淡的構成中突然出現一個“異類”的元素,使得本身很平淡的方案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帶有創新意識的新符號就如同這個“異類”。在人們對習以為常的事物難以引起足夠的注意和興趣情況下,將一些常見的符號變形、分裂,或者把代碼編制順序加以改變,就可以起到引人注目、發人深省,加強環境語言的信息傳遞的作用。美國著名建筑師查爾斯•摩爾設計的奧爾良市“意大利廣場”就是在設計中大膽抽取各種古典的要素符號,并以象征性的手法將其再現出來。整個廣場以巴洛克式的圓形平面為構圖,以逐漸擴散的同心圓及黑白相間的地面鋪裝向四周延伸出去,直至三面的街道上。羅馬的古典柱式經過改頭換面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如科林斯柱式用的是不銹鋼柱頭,檐壁上用拉丁文雕刻著“此噴泉為市民們獻予全民之贈禮”的獻詞;多立克柱式上流泉汩汩,圓券上嵌著微笑的摩爾頭像,水正不斷地從他嘴里吐出,在這里不僅充滿了歡快濃郁的現代商業氣氛,而且具有對鄉土強烈的依戀之情。今天,各種方盒子式建筑被認為超然于歷史性和地方性之上,只具有技術語義和少量的功能語義,沒有思索回味的余地,導致了環境的冷漠和乏味而受到批評。對此用信息論有關原理來解釋,就是環境符號系統所載有效信息太少。鑒于此,后現代建筑師文丘里大聲呼吁:“豐富建筑的內容,同時使建筑成為包括其他方面的多維藝術,甚至包括文字,使它不再是一個純粹的空間的工具。”他主張以環境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代替現代派提倡的簡潔性,以語義的模棱兩可和緊張感代替平鋪直敘,以語義的多重性反對非此即彼的機會主義,要混雜而不要一目了然的統一。公務員之家:
斯特恩設計的“最好的”產品陳列室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立面上采用了許多傳統的符號和構成形式,尤如古希臘神殿的立面圖,以此暗示他要表達的主題立意:即把該建筑作為“消費主義的神殿”,反映商業化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商業活動在今天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隱喻的手法是復雜的、多重的,不經認真思考,人們難以馬上從其表象領會到真正的意義。這樣的設計作品,不但比方盒子有思想深度,就是比單純地追求像一艘帆船或者一只猛禽等具象的象征主義更耐人尋味,更富有哲理。把環境作為一種符號現象,為解決長期困擾設計人員的繼承和創新的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設計符號像文字語言一樣,既根于往昔的經驗,又與飛速發展著的社會相聯系,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術召喚著新的思想。所以一方面它如同文字語言一般緩慢地變化著,另一方面又隨著社會飛速地發展。怎樣使環境既具有歷史的連續性,又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隨著時代的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交流的頻繁,“詞匯”和“語法”在發展中趨于統一的態勢,但是一個民族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習俗的不同,環境中總會有一些特有的符號和排列方式。就像口語中的方言一樣,設計者巧妙地注入這種“鄉音”可以加強環境的歷史連續感和鄉土氣息,增強環境語言的感染力。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曾經說過,一個符號總是以簡化的形式來表現它的意義,這正是我們可以把握它的原因。不論一件藝術品(甚至全部藝術活動)是何等的復雜、深奧和豐富,它都遠比真實的生活簡單。
因此,藝術理論無疑是建立一個有效于生動現實的心靈概念這樣一個更為偉大事業的序言。符號活動已經包含了某種抽象概念的活動,已經不再停留在個別之上了。視覺符號是一種藝術符號,也是表現性符號。相對推理性符號而言,視覺符號沒有自己的體系,任何視覺符號都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只有體現在一定的情感結構中,圍繞著一個特定的主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知青飯店、老三屆、毛家菜館等等商業建筑里,都采用了斗笠、玉米棒、粗木桌椅、水井等等,甚至為了營造氣氛更是將服務員的服裝、以及菜單名也巧妙地融入其中,這些不同地域農村中富有典型意義的視覺符號營造的環境,在這里就如同一本舊相冊,記錄著不同人的經歷。使得設計變得更親切,更值得去回味。視覺符號的象征性不僅在形式上使人產生視覺聯想,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喚起人們思索聯想,進而產生移情,達到情感的共鳴,建筑也因而更具有意義。
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許多永遠無法復得的東西——歷史文脈。歷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態作為完整表達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號系統,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脅到城市形態的相容性和延續性。尊重歷史傳統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傳統。相反,有意識地保留這些傳統,將使得這個城市更富有地方風味。其實,“立新”不必“破舊”,關鍵在于如何以傳統而又時尚的手法,創造出新舊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態(符號)。“新天地”項目是位于上海市興業路黃陂路、中共一大會址的周邊地區,“會址”對面的南地塊,設計為不高的現代建筑,其間點綴一些保留的傳統建筑,與“會址”相協調。而“會址”所在的北地塊,則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復了石庫門建筑外觀立面、細部和里弄空間的尺度,對建筑內部則作了較大的改造,以適應辦公、商業、居住、餐飲和娛樂等現代生活形態。從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評很多,已有較大的影響。據說銷售與經濟效益亦見好。其實,在上海這個東西方文化沖擊的大都市里,傳統的里弄生活形態從來沒有死過,“新天地”給予它的只是合理的變化和延續,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思索與啟示。著名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人類所有精神文化都是符號活動的產物。人的本質即表現在他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因此,一切文化形式,既是符號活動的現實化,又是人的本質的對象化。我們可以將簡約而又復雜的語義,以傳統而又時尚的語構,運用于現代藝術設計中,從而創造出個性化、人文化的全新設計符號。
參考文獻:
[1]詹和平.后現代主義設計[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2][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M].
- 上一篇:陶冶高雅情趣的意義教案
- 下一篇:科學發展觀經濟理論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