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課堂建構主義普及論文

時間:2022-06-08 02:41:00

導語:雙語課堂建構主義普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語課堂建構主義普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與教學本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雙語教學的內在聯系;建構主義應用于工科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雙語教學的出現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是信息時代的熱點話題之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內容、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理論、建構主義理論體現的基本教學思想、學習并非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建構主義的學生觀以學生為中心、建構主義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括情境、任務、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高校雙語教學目標則更凸顯直接和實用的特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雙語教學具有相同的心理學基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夠適應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需要、目前工科雙語教學的問題、建構主義應用于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從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師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和學習環境等方面闡明了建構主義所蘊涵的教學思想。根據雙語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定位,分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雙語教學的內在聯系及目前工科雙語教學的問題,探討了工科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雙語教學教學思想教學策略

雙語教學的出現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是信息時代的熱點話題之一,也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高等教育的發展正趨向于教育方式的國際化和人才培養的綜合化。自從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高等院校不斷推廣與普及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以外語應用為目標,實現語言形式與學科內容的統一,既學習語言形式也學習學科內容。雙語教學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它在“培養大學生學習能力、造就完美人格、提升競爭力以及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外語進行教學,就是以語言應用為目標,實現語言形式與學科內容的有機統一,“以育人為本”是雙語教學的最根本目標。雙語教學目前已經在各高校開始進行探索和實驗,如何從理論上進行突破創新,實踐上予以總結提高,尤其在操作模式上進行深入研究,以指導雙語教學的健康發展和防止走人誤區,是雙語教學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本文將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高校工科雙語教學的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內容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哲學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文藝復興運動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建構主義稱為結構主義,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形式。它是與素質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該理論最早由認知發展理論領域最有影響的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此后維果茨基、奧蘇伯爾、布魯納等眾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又豐富和發展了建構主義理論,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借助他人的幫助或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其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隋境”,即情景,創設情境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適當地利用特定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協作”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學習的一種策略;“會話”即商討或討論,是協作過程中的不可缺少環節,學習小組成員必須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計劃;“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白勺、。所要建構的意義是指: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就是:要想讓學生的學習“有意義”,首先必須提供一個“情境”,學生采取“協作”與“會話”的手段來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

2.建構主義理論體現的基本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所蘊涵的教學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師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和學習環境等五個方面。

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并不是對客觀實在的準確表征,而是一種解釋或假設它是由人建構的,存在于人的頭腦中。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因此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標準的理解。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并非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師或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與傳統的學習觀相比,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有著明顯的特征。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經驗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構建是學生主動的構建而不是由他人來代替的;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獲得自己的意義;學習意義的獲得,是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為基礎,對新信息進行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屬于自己的理解;同化和順應,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兩種途徑或方式。同化是指學習者把外在的信息納入到己有的認知結構,以豐富和加強已有的思維傾向和行為模式。順應是指學習者已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的外在信息產生沖突,引發原有認知結構的調整或變化,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建構主義的學生觀以學生為中心。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是主動的思考者、提出問題者、問題說明者、解釋者,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通過理解、提問、解釋和應用等方式進行建構和再建構,才能變成其認知結構中的知識。

建構主義的教師觀強調學生學習的自我建構,教師便由傳統的知識呈現者、傳遞者,轉變為學生意義建構的組織者、幫助者、促進者。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支持者,教師的作用應當從傳統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或合作者。

建構主義認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應包括情境、任務、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即學習者的知識是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境下,為了完成問題解決類的學習任務,借助于與他人之間的協作交流,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

二、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與教學本質

有人認為高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首先是為了滿足既定社會和文化環境的要求,即達到滿足社會需要的目的。它的目的是多面性的,包括語言目的和專業目的。其語言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習者的兩種語言水平,專業目的是為了使學習者的學科成績達到一定的水平。高校雙語教學目標則更凸顯直接和實用的特征,其主要有四個:第一,專業外語的基本應用。高校雙語教學將學生的外語學習從傳統的“研究式”學習轉入“應用式”學習,并且加入了專業背景,使學生的外語學習終于有了一個正式的“實戰演習”場地;第二,教學內容的現代化。雙語教學中大多是引進原版教材進行教學,通過使用原版教材進行教學,能將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發展動態和變化、最新的統計數據、完整的國外文獻資料以最快速度傳遞給教學者,實現了教學內容與國際的接軌,課程內容的優化;第三,信息資源的研究學習。為了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研究式學習的能力,就需要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階段后盡可能大量接觸國際前沿的信息資源,而這些資源多數是外文的,其運用第二外語進行閱讀、寫作和提煉信息的能力極大地影響著學習和研究的效率;第四,專業級別的國際交流。經濟的發展以及學習和研究的需要,使得國內高校與國外高校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雙語教學的內在聯系

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雙語教學具有相同的心理學基礎。維果茨基認為,語言在認知發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至少當語言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后,語言對認知的發展作用更是不可忽視的。

其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能夠適應高校雙語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國國情的特殊性、雙語教學的特點及時展的趨勢,迫切需要高校在雙語教學中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昕),更新教育理念,確保其實施效果和質量。第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是加大高校雙語教學方法改革的需要,建構主義從全新的視角研究學習問題,強調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是學習者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在與他人的交際過程中產生社會互動的結果;第二,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是促進高校雙語教學手段改革的需要,在高校雙語教學中,革新教學手段,采用信息技術,是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運用,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實現對教學更優化的組織、管理及提高教學效率;第三,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是促進高校雙語教學環境改革的需要,由于我國雙語教學開展較晚、經驗少,再加上我國是個單語國家,就更要求高校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創設一個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特別是結合學生相關學科創建相關學科外語和專業外語的語言環境,以增強學生的科技外語和專業外語能力。

四、建構主義應用于工科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目前工科雙語教學的問題

1.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

據調查,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目的認識不清,主要是因為:第一,高校對雙語教學的內涵存在誤解,造成學生認為“雙語教學”等同于“語言教學”;第二,教師對雙語教學的內涵存在誤解,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由于教師對雙語教學的認識不清,在教學過程中偏重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科課程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混淆了雙語教學的形式與目的,將雙語教學看成了語言教學。

2.教學內容的設計超過學生的負荷

由于專業技術詞匯并非普通交際英語,因此生詞量大,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聽課質量。由于我國體制等歷史遺留因素,外語教學存在重知識、輕技能的弊端,學生的基礎不好,從而學生會感覺教學內容設計太難,超出了大多數學生承受的范圍。

3.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準

雙語教學的最直接實施者是雙語教師,沒有高素質的雙語教師,就無法實施高質量的雙語教學。但目前特別工科高校的一些雙語教師,雖然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備課,但由于不敢自由發揮,不敢多講教案上沒有的內容,師生間無法自由交流。而作為雙語課教師,應考慮如何使學生研究問題、發現問題、激發學習研究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而不能單純地考慮某一術語用外語怎么說或者語法會不會出錯。總的來說,雙語教學不能成為外語教學的輔導課,雙語教學課不是單純的外語課。

4.教師的綜合素質不高

雙語教學對師資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專業水平,還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控制學生的學習過程。而目前某些雙語教師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同時又缺乏專門的雙語培訓,因此造成雙語教學的水平不高。

5.雙語教學的環境不佳

缺乏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學生潛意識里會對雙語學習有畏難情緒,畢竟用母語學習和表達比用第二語言輕松、自如。而目前在語言環境上,教師和學生缺乏外語交流的氛圍,同時在思維環境上,大多數教師對雙語教學的目標還停留在表象認知的階段,他們認為雙語教學的目標是通過雙語教學使學生的外語水平上升,而對雙語教學的終極“知識目標”理解不足。

(二)建構主義應用于雙語教學的教學策略

1.支架式策略

在整個支架式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挖掘專業知識內涵,為學生提供合適的雙語氛圍及教學支架,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活動與用外語討論,合理運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依靠學生的學習經驗,相信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雙語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不斷地縮短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拋錨式策略

在整個拋錨雙語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使學習者能夠處在一個真實、完整的雙語問題背景中,產生學習需要,通過學習者的主動學習、教師的指導教學以及學習小組中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者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從識別目標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接觸更多的學科以內的知識。并且學生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使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的交流和日常用語的交流。

3.隨機式策略

在整個隨機式雙語教學過程中,主要是為學習者提供可供選擇的多種學習需要,通過學習者的主動選擇和探索、教師的指導教學以及學習小組中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者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從識別目標到達到目標的全過程。在真實的雙語情境中,以形象多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并且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息息相關的概念和結構,這樣,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接觸更多的學科以內的相關概念和專業外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