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提高論文

時間:2022-08-24 10:49:00

導語:農村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提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中學生英語口語水平提高論文

【摘要】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農村中學的英語口語狀況,提出了中學生口語水平滯后的原因。在基礎教育階段,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英語教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致力于如何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口語教師學校學生師生關系

在現代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國際間的交流對英語教學的要求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高,加之我國加入WTO和申奧成功,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社會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站在新世紀的舞臺上,任何人都無法否定這樣一個事實: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英語;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英語;人類的生存需要英語;個人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就需要英語。由于我國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的不斷發展,國家不僅需要很多高級人才,更需要大量有文化、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熟悉業務的各行各業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這一切都使得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盡快掌握所學語言,所謂掌握就是指學生能夠成功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但是,要使用英語交流時能應用自如、能說會道并非朝夕之事。實踐中,很多人往往感到掌握英語很難,“啞巴英語”大有人在尤其是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狀況的低下更令人擔憂,他們既不能開口說,又無法聽懂英語,更不要談用英語進行口語會話或者交際。語言學家佛倫奇(French)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現代語言學把書面語看作是口頭語的記錄,口頭語是語言交際最基本的方式。交際語言教學流派也認為,語言即交際。坎德林認為外語學習是“一個高度社會化的活動,活動中學習者處于協商過程當中學習者運用已有知識,與他人分享和優化知識,去學習課程所要求掌握的內容。由此可見英語口語的重要性。擺在我們中學英語教師面前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在教學中如何既完成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他們提高口語水平呢?

一、農村中學英語口語的現狀

(一):教師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一個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實行教育的現代化。對基礎教育來說,近期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就是要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即擺脫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扎扎實實地提高國民素質,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是教師,而一方面,我國絕大部分英語教師都是在國內土生土長的,所講的英語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識標準,沒有機會和以英語為母語者對話;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認為,課堂教學程序應逐漸擺脫有意識的、分析性的學習語言結構的傾向,而朝著交際情景發展,教師要直接為學生提供一種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里,學生得到適當的語言輸入又能參與創造性的交流,教師是指導者,是咨詢者,是顧問。這些都無法使他們能夠勝任課堂交際活動的顧問和組織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許多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又無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對那些干擾交際的背景知識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夠的重視,受傳統教學觀念束縛嚴重,只能機械地將教學模式定為“刺激————反應”或“讀單詞——講規則——教語法”的句型操練,搞“題海戰術”,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這些幾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慮,抹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教學的共同弱點是: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簡單,往往以“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教學生讀”、“用漢語教英語”的傳統模式機械地進行教學。學生的種種片面認識和部分教師的簡單教育教學方法,使農村中學生英語教學出現了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方設法提高農村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難度很大。

(二):學校

目前,農村中學和城市中學在教學條件、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生源基礎、學校管理水平、經濟待遇等各方面都可謂天差地別。近年來政府對農村學校的經費雖有投入但無異于杯水車薪,農村中學教學設施破舊、教學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學校日常辦公經費用僅靠收取學生雜費維持舉步維艱,教職工福利待遇經濟收入和城市中學或沿海地區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顏。前幾年農村教師工資長期被拖欠、隨意克扣極大地影響了農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一大批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農村英語教師大量流失到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或想方設法調入城市中學或改行,造成農村中學英語教師隊伍資源的青黃不接。農村中學平均每班有50多學生,且來自程度不齊的各村完小,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很多小學由于沒有英語教師,英語課無法開設,即使有開設,師資和教學質量也無從保障。進入中學后,差異更大。

(三):學生和社會

1.家庭因素

農村中學生不同于城市的中學生,在經濟、文化、意識、學習動機、自信心、知識面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和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家庭經濟基礎薄弱,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家庭的文化氣氛不好。許多年輕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將或牌桌上,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有些父母為了生存長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難得有時間和孩子相處,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擔落在了祖父母或親戚家中;這些家長根本認識不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更談不上給孩子進行英語口語會話的空間和環境,還有很多農村家庭還沒有脫離貧困線,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這種種原因導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單,學習時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監督,久而久之,學生就可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隨大流。近年城市大部分家長給孩子請家教,但在農村中學就算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又有幾個給孩子請家教呢?不可否認在農村缺有學習好的孩子,不參加輔導照樣能學得輕松、學得好,原因是這些孩子學習自覺性強。但這是從小養成的喜歡看書,勤于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他們已經具備了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經驗,農村中學的“尖子生”尤其突出,引人注意,但這畢竟少之又少。

2.個人與社會因素

縱觀現代中學生的學習動機、目的,和八十年代中學生相比,有明顯的不同,八十年代農村中學生學習目的很明確“考上大學”是走出農村的唯一出路和選擇,雖然走出農村的只是百萬農村中學生中極少的一部分,但95%以上的農村中學生都朝著這一夢想刻苦學習,全力拼爭。經過九十年代的教育體制改革,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大為改觀,特別是進入新世紀的高等學校的擴招,極大地緩解了人民的日益增長的受高等教育權力與高校招生的矛盾,加上一大批民辦高校的興起,使70%以上的學生上大學不再成為難事,這種現象反映在現在的中學生身上,升學壓力減小了,學習動機、目的不明了,加上農村部分目光短淺,認為學好英語沒有多大用處,讓孩子早早出門打工,這對同齡的上學孩子不無影響。進入新世紀后,各種中等學校借助各種媒體展開聲勢浩大的招生競爭,以及高中生手持錄取通知書,困守“蘋果園”現象都使中學生本已模糊的學習目的,更加缺乏指向性格。再分析學生本身因素,除學習目的不明,學習動機不清外,缺乏學習熱情,學習意志不堅定,性格孤僻,不和老師、同學交流,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他們的共同特征。

二、提高農村中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樹立樂教、勤教,敬業奉獻的思想

這是老生常談,但又不得不談。教育界專家認為我國農村教師隊伍有幾大問題亟待解決:

1、農村教師待遇偏低,教師工資拖欠問題依然嚴重。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農村教師工資、待遇等問題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解決,但不少地方仍存在著舊賬未了新賬又添的現象。這種現象已成為直接成為制約農村教育的一個突出因素。

2、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仍有待提高。相當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方法落后,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因此進一步提高農村英語教師實際教學能力,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資拖欠、專業教育程度低、師資來源復雜、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農村教師工作責任心、職業意識淡漠。

3、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不斷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強化教師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綜合適應能力培養;建立新型農村英語教師繼續教育體系,除學歷補償教育、知識技能培訓外,還應承擔起教師教育理論學習、價值觀引導、師德培養、科研指導、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二)、樹立教學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學模式

1、改變教師傳統地位

首先,教師必須具有駕馭課堂一切服務于學生的能力。教師要成功地組織課堂教學,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品質和個性,如耐心、幽默、親和力等,而且要明確他與學生各自在課堂的作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傳統教學決定了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而學生則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學生鸚鵡學舌,依葫蘆畫瓢。現代教學專家認為,教師的作用毫無疑問是重要的,因為教師需要直接為學生提供一種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里,學生得到適當的語言輸入,又能參與創造性的交流。但是教師不應是課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應是學生,學生應是教學的出發點,是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參加者。

其次,要作好中學生英語學習的示范者、引導者、激發者、促進者,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和組織能力。優秀的中學英語教師應博文強識,具有發達的思維能力、良好的文化修養、正常的心理素質和快速應變的能力,另外還需要掌握教育科學理論,了解所教學生的能力,對所教學科知識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并能說一口流利的美國英語或英國英語。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必須首先具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不正確、不恰當的語音、語調、語速和句法結構都是學生“理解”的障礙。例如,教師不自覺的“吞音”、“加音”或用其它的音來代替正確的發音,或者不恰當地使用重音、節奏、語調、句法之間的連接,以及運用不正確的句法結構,甚至不斷地重復、更正自己和重新組織語句,都會干擾學生的理解、模仿和接受。例如:whatdo…中的[t]音刻意地丟掉,就造成了丟音的錯誤而至口齒不清。受中國聲調的影響,sorry說成騷銳,goodevening變成鼓的衣屋寧,myname成了買內(二聲)。由于本身的口音不地道、標準,因此教學生“吞音、不發音、失去爆破”等機械規則后,學生弄巧成拙,隨意丟音,造成口齒不清。

2、端正英語教、學的思想

首先,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將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第一位。“聽說領先,讀寫跟上”是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原則。聽說能力對于英語學習至關重要,因為每一種語言都是有聲的,聲音是語言存在的物質基礎。英語學習也不例外,必須首先從聽說開始。聽說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讀寫能力的發展,甚至影響到整個英語學習的成敗。但是,英語又是升學考試中的一門主科。于是有的教師就認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便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學好英語,積極應試則成了一些學生學習英語的努力目標。在這種教學思想指導下,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能力培養;強調書面的練習而輕視口語的訓練。所以出現“聾子英語”、“啞巴英語”也不足為奇。因此,教師應努力走出為應試而學習英語的誤區,明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其次,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思想,自覺地認識到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和學生一起討論英語尤其是口語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學好英語并不是因為對考試重要,而且因為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喚起學生主動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口語的積極性。

3、融洽師生關系

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每一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和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環境,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困生,盡可能地為他們多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消除過于緊張的焦慮情緒,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民主、寬松、和諧、自然的課堂氣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師生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它是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動過程。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使教師積極地采取情感教學原則,在包容口語錯誤的環境中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壓力,釋放心理負荷,讓學生輕輕松松、毫無顧忌地說英語,逐漸由“要我說”的被動狀態達到“我要說”的自覺狀態。

(三)加大語言輸入量和實踐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語言是交際工具,說是傳達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語言輸入假設認為,人們習得第二語言的唯一途徑是通過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語言材料”。口語訓練又是培養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習語音、詞匯和語法的重要教學手段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是當代英語教學的趨勢,又是提高我國英語教學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語,使之成為教學手段,早日占領課堂,可以使教師教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通過口語學習英語,是學習地道英語的英語語音、語調的可靠保證。學會了口語,有利于學習朗讀,聽說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閱讀的速度。

1、利用視聽材料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

口語是一種產出性技能。教師在給予學生最優化的“輸入”之后,要積極鼓勵“輸出”。要激發學生的輸出,加大實踐量,給學生提供更多學以致用的機會,通過向學生輸入視聽材料,讓學生記下重點,在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整理筆記,把聽到的信息重新組織起來,然后再發給學生書面材料,使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并修改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技能的綜合訓練。

2、口頭報告

學生經過準備在課堂上作報告也是一個方法。學生可以從報刊雜志選材或是實際生活中選擇合適的話題,如值日報告等,然后由學生進行評價表現。要激發學生的輸出,加大實踐量,給學生提供更多學以致用的機會,教師不僅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課堂,讓學生以自由發言、“伙伴談話法”的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簡短的交流和討論,或根據某篇文章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改編、復述等,或在學完一至兩個單元后抽出一節課專門讓學生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談談身邊的人、事、物;而且要積極地開展第二課堂,組織英語角、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晚會、英語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3、角色扮演

在教室創設模擬情景,不僅靈活地將各種語言技能綜合起來,而且能在整個活動中都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真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朗讀對話時,可以讓學生分成兩部分,一半為A,一半為B,練習完一遍后交換角色,A變成B,B變成A,再練習一遍,要求學生邊說邊看對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動作。或指定兩位學生朗讀或表演對話(OpenPairs),示范小組表演后,其余的學生也進行兩兩對話(ClosePairs)。

4、開展各項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為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鉆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條件。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教師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擴大知識面,采取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愉快教學法等)并精心設計導入語(問題導入式、實際導入式、情感導入式、背景契領式等)和課堂用語。形式多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樂觀、熱情、開朗、自信的性格,使學生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伙伴談話法”的方式對某個問題進行簡短的交流和討論,或根據某篇文章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口頭改編、復述等,或在學完一至兩個單元后抽出一節課專門讓學生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談談身邊的人、事、物;而且要積極地開展第二課堂,組織英語角、英語口語比賽、學唱英文歌曲、謎語、游戲、英語晚會、英語興趣小組等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此外,家長對學生成績的肯定和鼓勵以及學校、社會對學生成績的正確態度都能減少、消除學生的情感障礙。

三、結束語

以上從教師、學校、學生和社會因素分析了目前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口語狀況,并提出了提高學生口語水平的四個措施,一個成功的英語學習者都具備以下因素:智力、語言能力、認知風格、個性特點、學習策略、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等。作為一名普通農村中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切實提高農村中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從而大面積地提高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