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問題改革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01 05:19:00
導語:英語課程問題改革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介紹了廣東工業大學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精神,開展新一輪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情況,對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解決措施
關鍵詞:廣東工業大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問題分析對策措施
Abstract:ThepresentthesisintroducestheseriesofreformcarriedoutinGuang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undertheguidanceof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quirements(forTrialImplementation),sumsuptheachievementsinthereformandputsforwardnewthoughtsontheexistingproblems.
Keywords:collegeEnglish;curriculumreform;analysisofproblems;measures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2004年1月國家教育部下發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從項目組2003年3月初成立到年底定稿,前后總共約10個月,而這樣的大事在以前常規需要3-5年的時間。經過試行和進一步的修定、完善,教育部又于2007年7月正式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這足以體現了國家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因此,各高校為了搶時間、爭速度,相繼制定了自己學校的課程改革計劃。
一、廣東工業大學“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
這次課程改革的中心內容是針對學生英語基礎的不同,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要求,改變現有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借助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以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在大學期間能夠得到逐步的提高。為了有效地執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我校從實際出發,制定了《廣東工業大學大學英語教學管理與實施辦法》,該辦法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考核方式,成績評定和管理方法等進行系統地、科學地說明。具體來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改革:
1.確定了分級教學的新模式
近幾年來,隨著大學普遍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有機會進入高等院校繼續深造,高等教育從此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然而,像我校這樣的省屬高校,隨著招生規模的逐漸擴大,生源參差不齊,地域差異以及個體差異現象比較明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方法、統一的教學內容、統一的進度,越來越不適應各種學生的發展。因此,這次課程改革方案本著“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英語水平及其接受英語知識的潛能。從2004級學生開始,根據學生高考英語單科考試成績,將他們分成A、B、C三個不同的等級,進行分級教學。
2.制定了科學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體系,開設多種英語選修課
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對不同級別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我校制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提出相應的要求,采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將課程內容分為三大模塊:基礎英語課程;英語提高課程;綜合應用課程。
基礎英語課程為必修課,各級別的學生應按照程度不同選不同級別課程,由低向高,逐級修讀。英語提高課程為指定選修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由取得校內大學英語4級學分者修讀;綜合應用課程為任意選修課,旨在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由取得校內大學英語4級學分者選修。
另外,我校還從2004級新生開始,在部分班級進行了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改革試驗。《大學英語》教學實行大班講授和小班操練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環境、教學評估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這種教學模式效果顯著,得到學校的肯定,條件成熟時將會在我校進一步推廣。
3.建立網絡課程平臺和英語學習資源庫
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實現課堂的時空延伸提供了物質保證,為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從2004年開始,我校先后通過校園網接入了與《大學英語》(全新版)相配套的“新理念大學英語”、“大學體驗英語”等網上學習系統,學生隨時都可以自主學習,完成與課文有關的練習;與此同時,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學校在圖書館的主頁上開辟了學生教輔窗口,網上收集了許多與英語學習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詞語典故、英語原版聲像、以及包括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歷年真題和模擬題的訓練試題庫等,方便他們查閱資料。各種學習網站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聽、說、讀、寫、譯、互動交流等全方位個性化教學條件,受到了學生的好評。
4.開設“第二課堂”,營造良好語言環境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多聽多練的要求。因此,我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近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參加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各種層次的演講比賽、話劇表演、和才藝表演等活動。學生通過賽前的充分準備,鍛煉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經過學校各級領導和廣大教師的重視和關懷,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從原來的以評價語法、閱讀、理解為主轉變到以評價學生的聽說能力及英語綜合應用能力”。[1]大多數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普遍較高,學習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認為學英語的目的不單純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做好準備;認為語言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教”和自己“學”的結合,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正符合《課程教學要求》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雖然“大學英語”的課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有待于進一步分析和探討。
1.現有的課程設置對“聽、說”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認知角度看,聽和讀是話語理解和信息輸入能力,說和寫是表達思想,是信息輸出技能。這四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RodEllis認為,對于二語學習者來說,話語和信息輸入的數量和質量對學習的速度至關重要。[2]然而,從課時的設置來看,我校目前普遍采用2+1+1的模式,即每兩個星期中,在普通教室上兩次課,多媒體教室和語音試驗室各上一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訓練聽力的機會相對較少,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一個誤解,認為“聽”與“說”不相干,對聽力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
2.學生的學習方法有待改進
雖然學生意識到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受高中時期的影響,仍然靠大量背單詞、細讀課文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學習方法比較單一,未能兼顧“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的全面發展。因此,這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使用策略的意識不強,在課堂上表現不夠主動。另一方面,當問及課后學習的途徑時,學生希望通過看英語電影和電視節目等獲取信息,很少人愿意看英文報刊,或通過英語網站了解信息,這說明我們學生的學習途徑不寬泛,還不能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
3.分級教學后學生英語水平出現了兩極分化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實行分級教學后,好幾個班水平程度都基本差不多的學生被排在一起上課,同學之間的凝聚力不如以前,相互間缺乏一種激勵的環境,加上大班教學時的班級管理沒有以前嚴格,個別學生自我管理意識有所削弱,學習比較被動;第二,有些學生由于性格比較內向,與其他班的同學在一起上課的時候顯得比較拘束、不敢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我能力,能力未能得以充分展示;第三,分級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普通班和C班中有些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創傷,以至于產生自卑心理。
4.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占主流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的中心內容是培養“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的學生。我校現階段使用的《大學英語》(全新版)根據《大綱》(修訂版)的精神編寫,“為全面貫徹、落實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目標和各項教學任務服務,系列教材把閱讀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3]目前,教學手段仍然主要停留在“課本+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模式上。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雖然已經建立了網絡課程平臺和英語學習資源庫,但是這些現代科技帶來的好處尚未得到有效的發揮。
三、解決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針對在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完善分級教學的管理模式
分級教學有別于嚴格意義上的分層教學。它只是暫時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劃為不同的等級,施以不同的培養措施,從而讓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使他們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因此,應該進一步完善管理,在分級教學的基礎上,實施滾動管理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分級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而對A、B、C班的學生實行“滾動式”管理,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校在每級學習結束后,根據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期末考試成績等進行調整,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滾入上一個或下一個級別的學習,以便更好地給予因材施教,并且創造力爭上游的學習氛圍。
2.選用和編寫教材的時候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分級教學并不僅僅是將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分到同一個班,而是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各個級別的學生的潛能盡可能都得到發揮,在制定科學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體系的基礎上,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選用和編寫教材。
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StephenD.Krashen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語言輸人假說”(theInputHypothesis),即i+1理論,其中,i表示語言學習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他認為,人們只有獲得可理解性的語言輸人(comprehensibleinput)時,才能習得語言,用公式表示,就是i+1。如果語言輸人遠遠超出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學習者的現有水平,即i+0,那么學習者就不可能獲得可理解性輸人,因為語言輸入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4]該理論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在選用教材和其它教輔材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習者的實際情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創造適當的學習情境。
針對學生對聽力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的現象,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的優質教育資源,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編寫制作一些適合當代大學生、具有時代特征、甚至具有廣東特色的教材及多媒體課件,條件成熟時甚至可直接將其掛在互聯網上讓學生共享。
3.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語言習得問題上,Krashen不但強調學習者的外部語言環境,即語言輸入,而且注重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對輸入所起的過濾作用。[5]分級教學后學生出現了兩極分化,顯得比較被動,懶于交流思想,老師就應該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消除焦慮感。因為學習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即學習者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充滿信心、無任何焦慮感時,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無論是A班還是C班的學生都應得到同樣的重視,尤其要給C班的學生給予情感上的關注。一方面,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爭取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通過編排學習小組,互幫互助,組織形式多樣的辯論會、演講、話劇表演等加強相互間的聯系。
4.進行多種輔導
學生對“聽、說”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很大程度上歸因于他們薄弱的語音基礎。一年級新生由于來自不同地域,英語水平差異大、有的學生鄉音較濃,因此,學校應該在大一開設語音選修課,傳授系統的語音知識,講解基本的讀音規則(如連讀、弱讀、省音、音的同化等),介紹不同英語國家中人們的發音習慣和特點,傳授一些英語聽力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增強其自學能力。掌握了語音知識后,學生就不覺得單詞記憶是那么的痛苦,也就可以根據讀音拼寫單詞了;另一方面,掌握了語音知識后,學生說英語就有了自信心,敢于張嘴。
5.發揮現代網絡的優勢、探索多元化教學模式
首先,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和完善的網絡教育環境為我們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技術和物質保證。在教學中,不但要繼續發揮現有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豐富的閱歷和經驗精講多練、并能根據學生的表情和反應隨時調整授課方式和內容的優點,而且應該利用多媒體教學聲像并茂、網上資源豐富、學習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將多媒體與網絡結合。讓學生既能感受直觀的課堂教學,課后又能享受在線聽課、網上討論的機會,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材料,并隨時發表看法。使傳統和現代優勢互補,逐漸走出一條課堂教學與網上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新路子。
其次,建立網上答疑系統。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請教老師,但是由于我校目前多校區辦學,教師居住分散,學生有問題時不是隨時就能得到解惑,而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的求知欲會慢慢減弱,久而久之,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如果進一步完善網絡學習系統,實現網絡答疑,這樣當學生有疑問的時候既可通過電子郵件等形式與教師取得聯系,又可以在線咨詢獲得幫助。
第三,建立合理的評估體系。《課程要求》把教學評估分成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形成性評估即平時考核,通常包括出勤、課堂表現、作業、測驗、期中考試、網上自主學習的記錄等;終結性評估是指期末課程考試和各種水平考試。大學英語測試和評價體系要既重視終結性評估,又重視形成性評估;既重視對運用能力的評價,也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的評價。
總之,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就應該以強有力的教學管理機制為后盾,實現從以教師為主導、單純教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又注重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既充分發揮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又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將二者有效地整合,努力探索出一條傳統+現代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吳啟迪.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外語,2004(1):5-9.
[2]Ellis,Rod.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ForeignEducationPress,1999.159-162
[3]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117
[4][5]Krashen,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2002.128-132,24-34
- 上一篇:監察局負責人述職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文化差異語言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