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英語新課程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1 03:50:00
導語:農村英語新課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礎教育英語新課程已在全國全面實施,其進展如何,教師能否適應,面臨哪些問題,需進行實證研究并做出客觀的估價。本研究以湖南益陽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為對象,運用問卷、訪談和課堂觀察等方法,就他們對新課改的認知和態度、對新課程實施的專業準備或適應以及勝任度和存在的困難進行了調查,旨在為修訂新課程、提高教師對新課程實施的適應性尋找依據。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新課程實施;適應性建議
基礎教育新課程已進入了全面推廣階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農村學校的英語新課程實施步履蹣跚,對廣大農村第一線的英語教師來說,仍要經歷一個漫長艱苦的歷程。他們對新課程是否適應?準備狀況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急需哪些培訓?值得教育學研究者和教育行政部門關注。本研究就是對此問題的初步研究。
一、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課堂觀察三種研究方法。編制問卷時,研究者在參考相關資料、征求部分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研究的目的,編制了問卷調查表、訪談提綱和課堂觀察記錄表。
本研究以湖南益陽地區農村初中英語教師為調查對象。益陽市共有初級中學200所,英語教師1250人。在選擇樣本時,采用了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益陽市所轄的8個縣(市、區)隨機選取260名初中英語教師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從260名教師中選取10名教師作為深度訪談的對象,并選取了一名教育行政官員、一名校長、一名家長進行訪談。
試測于2006年3~4月進行。根據試測結果,反復推敲修改問卷,最終形成正式問卷。問卷分為五部分,第一、二、三部分由封閉式問題組成,第四部分由半開放半封閉式問題組成,第五部分由開放式問題組成。在2006年6~7月正式施測時,總計發放問卷260份,回收問卷252份,回收率96.9%,其中無效問卷22份,有效問卷230份,有效回收率91.3%。
為了獲得更豐富的客觀資料,筆者于2006年6月~7月,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對4位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對6位教師進行了集體訪談。與此同時,還采用自然觀察法,深入農村初中英語課堂,通過隨堂聽課等方式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實地觀察,總計聽課20節。
2006年8~9月對調查問卷、訪談內容和課堂觀察的資料進行統計處理,在基本遵循客觀的原則的基礎上進行結果分析。2006年10月完成研究報告初稿,11月底定稿。
二、調查結果
1.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對新課改的認知和態度
(1)對新課改的認知。如要順利實施新課程,教師首先應對新課程研制的背景、蘊含的教育理念以及主要特點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刻領會,在此基礎上方能形成積極的態度,從而在所教課程中進一步領會和實踐之。調查顯示,關于新課改的進程和總體目標,大部分教師都已了解;而關于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僅10.4%的教師做了正確的選擇,還有42.3%的教師將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與總體目標混為一體;大部分教師對新課改的啟動時間和綱領性文件不甚了解。這說明,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新課改的宣傳和培訓尚未緊步跟上,沒有深入到農村地區的一線教師中。
(2)對新課改的態度。在對新課改的關注程度方面,調查顯示,25.7%的教師“十分關注”,54.3%的教師“關注”,有20%的教師“不太關注”;有54.5%的教師表示對新課改“全面支持”,有27.4%的教師“觀望等待”,9.1%的教師“得過且過”,9%的教師“說不清”。
關于“對新課改的態度”的調查顯示,23.9%的教師認為此次新課改“非常有必要”,62.2%的教師認為“有必要”;1.3%的教師認為新課改的各項舉措“十分合理”,71.7%的教師認為“基本合理”。對于“新課改的理念和舉措先進、合理但不可行”的觀點,8.7%的教師“非常贊同”,63%的教師“比較贊同”;對于“如不扭轉對升學率和高考成績的追求,新課改的舉措很難實施或落實”的觀點,51.3%的教師“非常贊同”,42.6%的教師“比較贊同”。
本次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英語教師對新課改抱著積極的態度,但也有不少教師抱著“觀望等待”、“得過且過”的消極態度。態度是行為的先導。面對新課改,教師以怎樣的心態應對將直接影響他們在新課程實施中的行為。積極的心態將促進教師主動適應新課程,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消極的心態則會妨礙教師在改革中發揮自己的才智,不利于教師的發展。
2.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對新課程實施的專業準備或適應
(1)對新課程觀念和角色的適應。觀念決定著人們的行為,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走進新課程并實施新課程。關于“對新課程觀念的適應”的調查顯示,51.7%的教師認為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實實在在的經驗或體驗”,10.9%的教師認為課程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11.7%的教師認為課程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25.7%的教師認為課程是“學校育人的規劃或方案”,這說明大部分英語教師已具備了一定的課程意識和較新的課程觀念,但仍有不少教師未改變傳統教學中只有大綱意識、教材意識、教參意識的狀況,尚未形成新課程強調的“課程是由教科書、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的現代課程觀。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從傳統的課程執行者變為課程建設者和開發者;由傳統的成果應用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對新課程角色的適應調查顯示,對“學生發展全靠學校和教師抓得怎樣”這一觀點,63.9%的教師“不太贊同”,13.9%的教師“非常贊同”,40%的教師“比較贊同”。這說明,大部分英語教師正在逐步地對自己進行角色定位,努力實現角色轉變,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當問及“您能否實現新課程要求的角色轉變”時,存在著年齡大小和教齡長短的區別。30歲的教師中有54人選擇了“符合時代的要求,應該且能夠轉變”;30~40歲的教師中有42人選擇了“由于外在原因的限制,不能成功轉變”;40歲以上的教師中有39人選擇了“要求太高,不能轉變”。這說明,年齡越小教齡越短的英語教師角色認同越快;年齡越大教齡越長的英語教師角色認同越慢。尤其是那些老教師,要他們否定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放棄他們的“教育法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2)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技術準備。基礎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采用國際通常的分級目標體系,以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水平和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為目標,將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教育目標從小學至高中設計為九個級別。然而,在“對新課程目標的領會”調查中,回答“初中英語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目標”時,只有49.1%的教師選擇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一正確項。當問及“初中英語新課標強調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時,沒有一位教師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其中選擇率最高的是“交際能力”(88.7%),其次是“語言技能”(74.8%),選擇率最低的是“學習策略”(37%)。這說明,大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研讀不深,基本上處于一知半解的境況,這勢必對新課程的實施產生不利影響。
關于初中英語教師對新課程學科內容的準備狀況,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對新舊教材異同的把握;對新教材的處理;對新教材所體現的教育理念的領會;現有學科專業素養對新課程的適應性。當問及“您認為英語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最根本的變化是什么”時,教師中有63.5%的人認為是“形式的變化”,18.7%的人認為是“結構的變化”,11.7%的人認為是“內容的變化”,6.1%的人認為是“難度的變化”,這說明大部分教師對英語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鉆研。當問及“您在教學中如何處理新教材”時,73.5%的教師表示“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教材作適當修改或補充”,13%的教師表示“根據考試要求對教材進行刪減或增補”,12.2%的教師表示“主動改編教材并加入新材料”,1.3%的教師表示“按照教科書教學”,這說明大部分英語教師已樹立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但當問及“您職前接受的學科專業訓練是否足以應對英語新課程的教學”時,只有26.5%的教師回答“是”,多達73.5%的教師回答“否”。究其原因,現今鄉(鎮)中學英語教師極少有科班出身的,絕大部分是半道出家或轉崗培訓后改教英語者。本次調查的252名初中英語教師第一學歷所學專業為英語的僅有51人。
新課程強調課程的整體性、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等,教師只有具有廣博的知識和較強的業務能力,才能適應新課程,勝任新課程。關于“通識內容準備”的調查顯示,當問及“您在職前形成的一般文化素養是否足以應對當前的英語新課程”時,74.3%的教師回答“是”,只有25.7%的教師回答“否”;對“除英語文獻外,您平時最喜歡閱讀哪方面的讀物”,57%的教師選擇了“文學”,14.8%的教師選擇了“歷史”,2.2%的教師選擇了“哲學”,14.3%的教師選擇了“政治”,3%的教師選擇了“經濟”,8.7%的教師選擇了“科普”;對“為了拓展教學內容,您常用哪類資料”,72.2%的教師選擇了“文學作品”,45.7%的教師選擇了“社科文獻”,27%的教師選擇了“科技文獻”,23.5%的教師選擇了“網絡信息”,76.5%的教師選擇了“教參資料”;當問及“您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大眾文化’充實教學內容或活躍課堂氣氛的情況時,54.3%的教師選擇“經常”,45.7%的教師選擇“偶爾”;當問及“您關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并在教學中有所反映的情況”時,22.2%的教師選擇“經常”,72.2%的教師選擇“偶爾”,只有5.6%的教師選擇“從不”。課堂觀察也顯示,有不少教師能結合當今的社會發展形勢或時事經濟事例等充實教學內容,還有一些轉教英語的教師能將自己原來的專業知識和學科教學經驗運用到英語教學中來,從而使英語課在內容和方法上更加豐富多彩。
《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校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在關于“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準備”的調查中,當問及“您在教學中使用音像資料的情況”時,49.6%的教師回答“經常”,41.7%的教師回答“偶爾”;當問及“您是否自制課件并運用于課堂教學”時,65.7%的教師回答“否”;當問及“您是否利用或開發網絡課程資源”時,68.7%的教師回答“否”;當問及原因時,基本上集中于“教學條件有限”、“無設備”、“學校不具備條件”、“不會使用電腦”、“資源缺乏”、“設備不足”等。當問及“您在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時,“講授法”選擇率最高(80%),其次是討論法(76.1%),而參觀法和欣賞法最低,分別為5.7%、8.7%。這說明在英語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仍占很大的比重,現代教學技術的使用少之又少。這種狀況也與課堂觀察相符。從實際的教學情況看,許多英語課堂依然充斥著“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教學,很少看到教師使用現代教學技術。這表明,大多數學校在實施英語新課程時面臨著教學硬件“跟不上”的問題。雖然跨出了傳統的粉筆、黑板和教科書的時代,但很多英語教師對于互聯網、計算機還相當陌生,更談不上熟練使用和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了。
3.農村英語教師對新課程的勝任感及存在的困難
(1)對新課程的勝任感。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和載體自然是教材。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是高還是低,新教材難度是大還是小,教師們在實踐中都會有自我感受。“自感難度”雖不能完全表明“新課程的難度”,但卻能表明教師對新課程的勝任力、適應性或準備度。調查顯示,雖然29.6%的教師對“初中英語新教材有利于發揮教師的自主性和創新性”表示“非常贊同”,53%的教師表示“比較贊同”,但80%的教師都覺得英語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難度“提高了”,只有8.7%的教師認為“降低了”;19.1%的教師覺得英語新教材的內容份量“過重”,77.8%的教師覺得“稍重”,僅有3.1%的教師“說不清”;97.8%的教師都認為英語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提高了”,只有2.2%的教師認為“沒有什么差別”。
對“最難把握的方面”調查發現,目前英語教師普遍認為新課程的教學標準或尺度很難把握,不知道該怎樣講,講到怎樣的深度、廣度才算完成任務而同時又不會影響中考。他們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覺得新課程太難教了。對“英語新課程的教學中最難把握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教師們的反映不盡一致。除了“學科內容”和“其他”兩項,教學中難以把握的因素按比率排列依次是:“教學方式”、“評價方式”、“課堂組織”、“課程理念”、“師生關系”和“教學技術”,其選擇率分別為23%、20.4%、20%、19.6%、11.4%和5.6%。
(2)欠缺的條件及存在的困難。新課程的實施不僅需要教師觀念上的更新,也需要教師掌握并運用新的教育技術和方法,同時還需要必備的設施。在“欠缺的條件”調查中,當問及“您認為新課改要取得成功急需哪些條件”時,64.8%的教師選擇了“課程資源充分”;當問及“您認為本校實施英語新課程的不利條件”時,91.3%的教師都選擇了“教學設施不能滿足需求”;當問及“據您的實踐和經驗,您覺得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英語教學最困難的是什么”時,75.2%的教師回答是“缺少相應的設施或設備”。以上結果反映,目前英語新課程實施遇到的一個最大困難就是器材、設備不足,缺少必要的物質條件的支撐。而缺少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就難以實現根本性的轉變。
關于“存在的困難”調查中,當問及“您在使用英語新教材時感到最困難的是什么”時,63.5%的教師認為是“新課程倡導的做法與應試教育相沖突”;當問及“在英語新課程的教學中,您在課堂上感到的困難”時,75.2%的教師選擇了“如何解決教材內容多與教學時間緊之間的矛盾”。
三、結語
本研究結果顯示,總體上看,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對新課改和新課程的實施已有了一定的準備或初步的適應,許多教師已認識到了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部分教師的觀念已發生了變化,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已有了轉變的跡象,等等。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但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在對新課程的適應上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顯露,應當引起新課改的領導者和策劃者的重視。
- 上一篇:農村青年文化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企業青年職工活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