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提升資助育人成效探究
時間:2022-07-13 10:13:23
導語:積極心理學提升資助育人成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引入積極心理學有利于提高困難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培養積極人格特質;有利于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實現以生為本;有利于學生真正實現“心理脫貧”,達到“扶志”“扶智”的目的,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高校應在保障性基礎資助的同時營造積極的育人環境,在個性化發展資助的同時創造積極的情緒體驗,助力學生儲備“心理資本”。通過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信息庫,提升學生工作團隊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重視落實在學生中從問題取向轉化為發展取向的心理咨詢模式,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資助育人;高校資助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學生資助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教育現代化要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教授內容、教學方法等。同樣的,高校資助工作也要有現代化的資助理念、資助內容、資助方式。積極心理學核心點在于人文關懷,從積極角度解讀人的心理,強調人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通過引導使對象迸發更多內在潛力,可以成為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有益路徑。
一、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意義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1],要求切實構建包含“資助育人”在內的“十大”育人體系??梢婋S著時展,國家為學生資助工作進一步指明方向,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探索以生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高校資助工作體系,幫助高校貧困生進一步實現能力提升和心理解困,顯得尤為重要。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理論觀點始于1998年,在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的倡導和推動下,積極心理學獲得了快速發展和廣泛傳播,它從積極角度出發,以人的主觀體驗、人的積極特質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為研究內容,提倡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發現和挖掘人的潛能、美德等積極力量和品質,幫助人們獲得信心和追求幸福[2]。在高校資助工作中引入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探索,有利于從根本上實現貧困生的“心理脫貧”“思維脫貧”。(一)針對貧困生個體層面,有利于提高困難學生積極的主觀體驗,培養積極人格特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交流中不難發現,高校貧困生容易對自己身上的優點和優勢不重視,過多地著眼于自己的家庭經濟等原因而自我否定的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情感體驗。積極心理學強調的就是積極的情感體驗:對個人過去的生活是否能體會到幸福和滿足;對個人現在的生活是否能體會到充實與快樂;對個人未來的生活是否能保持樂觀與希望。將積極心理學引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促進他們體驗到幸福感、滿意感,培養他們積極的人格特質,從而產生樂觀、自信、感恩的人生態度,有利于身心發展。(二)針對資助工作層面,有利于踐行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實現以生為本,提升資助育人成效。新時代高校資助工作不再停留在保障型的基礎資助,而是轉向發展型的個性化資助,其強調立德樹人、以生為本,就是要把促進學生發展看成學校發展之本[3]。大學要發展,關鍵在學生是否有質量、有特色、有水平。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將其引入高校資助工作有利于實現以生為本,實施正面激勵教育。第一,在資助工作中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學生隱私,并鼓勵其發揮主體性地位和作用,以平等的地位開展正向的激勵和引導;第二,通過個性化的資助方案,調動學生積極性,允許和鼓勵學生不斷挖掘自身潛力,提升綜合素質。第三,在開展資助工作的德育教育時,以正面為主,使學生在大學生活學習過程中始終得到積極引導,朝著正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三)針對做好學生資助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層面,有利于學生真正實現“心理脫貧”,達到“扶志”“扶智”的目的,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一方面,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是要幫助困難家庭解決因學致貧、因學返貧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更要“授之以漁”。積極心理學是幫助學生積累“心理資本”的有益方式,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和理念可以給高校資助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為提升資助育人成效提供許多有益的建議和靈感。通過運用積極心理學,使得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成為引導人、關注人、塑造人、成就人的牢固陣地,幫助其早日成長成才,更好地助力其所在家庭脫貧,從而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要求。
二、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有機結合
(一)悅納:在保障性基礎資助的同時營造積極的育人環境。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在2019年3月的《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4]顯示,2018年資助普通高校學生4387.89萬人次,資助金額1150.30億元,較2017年增加99.56億元,增幅9.48%。這充分說明,經濟資助作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基礎,已經做得比較到位。但是保障性的基礎資助只能在物質上使困難生暫時渡過難關,在此基礎上,結合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歸因,通過積極地思維轉換解讀遇到的消極事件與情感體驗,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化危機為轉機,從低谷攀高峰,從而達到悅納自我。悅納成長的環境與經歷。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團隊在進行保障性資助的同時,要及時引導學生對過往的成長經歷以及家庭固有的、存在的缺陷進行正確歸因,不妄自菲薄,是其在大學生活中使自我得到良好發展的開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等、靠、要”思想的產生。(二)挖掘:在個性化發展資助的同時創造積極的情緒體驗。1.以項目制為運作方式。針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興趣愛好、特長等實施個性化資助,挖掘學生創造力。一方面,從國家人才需求的戰略角度,通過資助在某一方面對貧困生進行深入培養,比如可以有科學家項目、領袖項目、CEO項目等;另一方面,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長,個性化資助如國際交流項目、學業發展規劃項目、文體技能提高項目、科學研究能力提高項目、人文素質提高項目、管理能力提高項目等。和其他的科研項目一樣,可以采取立項評審、中期檢查和項目結題的方式進行資金下撥,在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直觀地認識到自我發展的趨向,而且也能提高自我的鞭策意識、自信心和創造力。2.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設置用于獎勵自強不息、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等方面的模范獎助學金。對于困難生來說,由于身上承擔著比較重的經濟壓力及家庭期望,價值取向容易物質化、利益化、效率化。做資助工作,要同時讓受助者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僅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非常關鍵,而且這種價值判定及情感走向將會伴隨其一生,有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正確的主流意識形態非常重要。一方面,資助工作要落到實處,真真切切為學生解除困難,解決生存問題;另一方面,從問題取向到發展取向,讓學生懂得生命的尊嚴和生活的價值,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逐步教育和引導他們把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從橫向角度出發。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會面臨的共性問題,對其開展個性化資助。大一是適應期,注重在保障性基礎資助的同時,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大二、大三是發展期,注重在保障性基礎資助的同時,進行興趣特長、綜合能力的培養;大四是飛躍期,注重在保障性基礎資助的同時,進行就業培訓、創業指導。4.個性化資助實施的前提。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認可每一個學生都有同樣的發展潛能和發展空間,都有平等的積極情緒體驗的機會,他們的成長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值得關注和保護。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就能在被資助的過程中,感受到平等、愉悅、愛。(三)預防:助力學生儲備“心理資本”,培養積極的人格特質。高校的困難群體學生其實有不少積極品質,比如上進、堅韌、吃苦耐勞等,但是同時在家庭的期望與學校的關懷下,他們目標明確,對成功的渴望也會相較增加,但是一旦結果不如人意,困難學生的抗壓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不一定足夠支撐。因此,將積極心理學引進高校資助工作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于未雨綢繆。資助工作者應在掌握一定心理知識的前提下,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同等的角度進行思考與體驗,充分表達自己的尊重與支持,及時幫助他們調整目標預期,制定合理的方案。在資助工程中,賦予真實的、具體的而不是敷衍或者虛無的表揚和夸獎來幫助他們儲蓄足夠的“心理資本”,也讓其在被欣賞中獲得自我認同和強化,學會“自我儲蓄”。心理援助與經濟援助一樣重要,也必須一樣嚴謹,只有遵循學生發展規律,以生為本,才能幫助學生在面臨風雨時更好地抵御與成長,永葆樂觀向上。
三、高校資助工作團隊在提升資助育人成效中的具體舉措
(一)重視大數據的力量,建立并完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信息庫。利用數據搜集與分析,來精準識別困難生身份、程度及落實資助方案,是“精準扶貧”的一種工作模式。但僅僅有經濟層面的數據庫是不夠的,高校應在此基礎上,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狀況動態信息庫。一是重視學生在入學前原生家庭環境對其心理產生的影響;二是重視學生在入學后通過高校資助工作,結合積極心理學的教育,學生心理產生的變化。高校每年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會進行一系列資格認定工作,若同時能匹配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普查與積極特質挖掘,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情感支撐系統、消極積極事物(情感體驗)轉化方式、“心理資本儲蓄”狀態等情況等進行搜集、分析和歸納整理,并結合其日常學習生活進行評估,可以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資助工作。同時,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況動態信息庫,并每年進行動態更新,可以保證學校在掌握困難學生群體整體心理健康情況的同時,發現和掌握不同年齡段、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及發展規律,促進高校資助工作機制推陳出新、與時俱進、與生同發展。(二)重視高校資助工作團隊的力量,提升學生工作團隊的職業化、專業化程度。要想充分優化困難學生的心理狀態,挖掘積極情緒,一個很重要的途徑是先優化外部環境。高校教師作為新時代學生的引路人,其人生觀價值觀、理論能力與行為素質、做事品格與為人理念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要想提升資助育人成效,必須充分發揮資助工作團隊的力量。一方面,資助工作團隊的職業化專業化要體現在學透資助政策、落實精準宣傳、遵守資助工作的紀律要求上。作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具體實施者,學透資助政策的業務內容和工作要求是開展學生資助工作的前提,信息資源渠道暢通數量充足,政策宣傳要精確到位不偏差,還要使每項資助活動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的框架下開展。另一方面,資助工作團隊應該主動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等方式,掌握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將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資助工作中。高校育人,不僅僅是滿足學生物質層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成長為一個全面的、大寫的、有家國情懷有社會擔當的“人”。(三)積極干預,重視落實在學生中從問題取向轉化為發展取向的心理咨詢模式。在絕大部分高校中,均配有一定數量比例的專業心理咨詢教育團隊,也有一對一個體心理輔導的相關機制。但這種類型的心理咨詢,大多是針對學生心理出現的消極問題進行咨詢與幫助改善,并沒有強調與激發學生內心中的積極情緒體驗和創造力。但問題取向的心理咨詢對于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去挖掘和激發學生的發展欲望,助其成才。團體心理咨詢相比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輔導而言,更適合做發展取向的心理輔導。高校可以通過組織一批困難學生在一起進行團隊心理咨詢的方式,以討論、訓練、引導等形式解決他們在大學生活中存在的相似的心理困惑;個體在團體中通過觀察彼此具有相似經歷伙伴的不同思維方式、體驗和學習更為積極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可以達到提升自身心理素質的目的。在團體的幫助下,困難學生可以發現個體的自我,再通過自我指導以適應大學生活。針對不同的年級和專業、興趣愛好等靈活的分類標準,再將困難學生群體進行劃分,在團體輔道中相互啟發、取長補短,進而完善自我,這種方式對于提升高校資助工作育人成效應有裨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2017-12-06].
[2]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3]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進一步加強學生資助工作[EB/OL].[2018-03-07].
[4]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EB/OL].[2019-07-10].
作者:張悅歡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方語言文化學院
- 上一篇:積極心理學下書院制教育管理工作思考
- 下一篇:設計心理學下舞臺美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