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文學教學與高校生人文素質培育

時間:2022-04-19 04:33:00

導語:歐美文學教學與高校生人文素質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歐美文學教學與高校生人文素質培育

歐美文學教學對培養大學生素質有以下幾方面作用:一、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二、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辨證的思維品質,實事求是地、全面地、歷史地看間題;三、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審美素質;四、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逆境生存能力,適應當今競爭的社會環境。關鍵詞歐美文學;大學生;素質教育馬克思主義認為投身于社會實踐的人應當是全面發展的。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正是符合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只教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一個和諧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獲得對于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情。”愛因斯坦說的正是在學科教育之外,應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

一、1995年,針對當時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實際,國家提出在高校開展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并在全國部分高等學校進行試點。長期以來,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一些偏頗與不足,其中人文教育薄弱尤其突出。針對這一狀況,國家提出通過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這一設想在高校引起強烈反響,得到普遍的認同。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開展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有利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彌補了我國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際,同時也順應了時代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大學語文的教學作為一種素質教育,占據重要地位,它和許多其他人文學科一樣,成為人文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所在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開設大學語文課,至今已經有10多年。目前我校在大學語文課的基礎上,又開設了一門新課—歐美近代文學,作為大學語文課的延伸,也必然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產生積極的意義。

因此,本文將談談歐美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影響。當我們談到人文素質培養時,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在人的全面素質中占據重要地位。一個人的全面素質應主要包括:知識素質、道德素質、情商素質、行為素質和身體素質等。與此相對應,全面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應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協調發展,使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心,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文素質教育是關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也就是說,通過人文素質的培養使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基礎上,具有較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關心。在大學語文中,中國現、當代文學是我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這是一個繼承的問題;而外國文學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這是一個借鑒的問題。它們一起組成了世界文學。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

當今的世界上,國際間的交往空前頻繁,文化傳播的工具越來越發達,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這樣一個國際環境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世界文學史上出現的無數優秀作品,本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時代的記錄,民族的心聲。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它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各方項的情況,以至風俗禮儀、心理等各方面的特征,無不鮮明生動地反映在文學作品中,為我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藝術形象、生活畫面和社會知識、是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寶貴材料。通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形象地、而不是抽象地認識世界各國的歷史演變過程,了解他們的生活和風俗習慣,這是其他任何學科所不能代替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總結了人類對于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歷程,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起著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歐美文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那么,歐美文學教學應該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或者說,歐美文學教學的結果,究竟要使學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

歐美文學教學對培養大學生素質有以下幾個方面作用:的,它是大學生成才的“發動機”和“導航器”,為其提供成才所需的不竭的動力和正確的目標方向。它要求大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勿因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是謂“積小善而成大德”;“學會做人”。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做一個有益于國家民族社會集體和他人的人。從而克服感情的混亂和失調。掃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迷障,以便把握人生,創造和實現人生的價值。文學中的“寓教于樂”正是指這一點。關于樹立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遠大的人生目標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歐洲文學史上隨處可見。但丁渴望祖國統一和復興,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凡是對國家民族做了好事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人,就予以贊揚,哪怕是自己的政敵。歐洲文藝復興巨人多,其中莎士比亞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并成為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關于人性復雜、人性悖謬的思想,影響了近代歐洲文學關于人的問題的思考,也將啟發當代大學生對于人生問題的思考。而從理論上講,早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詩學》中提出了悲劇“凈化說”,肯定了文學的教育作用。對于改革開放的今天,愛祖國、愛中華民族,依然是最重要的主題之一。我們要培養新一代的大學生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責任,要有民族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改革開放才不會偏離軌道。

二、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辯證的思維品質,實事求是地、全面地、歷史地看問題一、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道德素質道德素質是求善,是人文素質的核心與靈魂。善者,在于祟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遠大的人生目標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等等。道德素質是與“四有”新人中的“有理想”相對應為什么說歐美近代文學可以教會大學生實事求是地、全面地、歷史地看待問題?這就是要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來認識事物,按照社會的本來面目來認識社會,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認識歷史。在歐洲文學史上,大量的經典作品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來描寫,對當時社會歷史作了真實的反映。歐美文學課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分析講解,特別是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歷史主義的方法來分析這些作品,更加能夠培養大學生實事求是地、全面地、歷史地看問題。馬克思主義對歐洲文學的分析本身就是典范。意大利詩人但丁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資本主義時代的過渡,其代表作《神曲》雖然采用中古流行的夢幻文學的形式,包含著中世紀繁瑣哲學思想和禁欲主義的說教,但它卻是中世紀文學中最先創造出廣泛反映時代的社會生活、具有巨大思想認識價值的偉大詩篇。恩格斯說:“意大利是第一個資本主義民族。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取材于12世紀的一部丹麥史,經過莎翁的改編,一段中世紀的封建復仇故事,變成了一部深刻反映時代風貌、具有強烈反封建意識的悲劇。到了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出現更加明確了文學與社會的聯系。巴爾扎克就曾經說過:“從來小說家就是自己同時代人們的秘書。”“法國社會將要作歷史家,我只能當他的書記。”馬克思非常推崇巴爾扎克,認為他“對現實關系具有深刻理解”。列寧認為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我們突出文學的教育功能,豐富的歐美文學正成為大學生認識歐美歷史、培養辯證思維的重要工具之一。不僅如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感,立足當今,從更加宏觀的視角去了解和認識當今社會以及社會賦予的歷史責任,促使學生解放思想,使他們的思想更開放、更合理、更有活力,也是歐美文學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把歐美作品中的主題與當今社會的主題結合起來討論是一件常做常新的事情。對于大學生而言,也是一件有成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