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發展加強團隊凝聚力論文

時間:2022-05-13 05:21:00

導語:競技體育發展加強團隊凝聚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競技體育發展加強團隊凝聚力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凝聚力的研究;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研究;評述;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凝聚力是作用于集體成員的心理力量、凝聚力的三個構成要素、任務凝聚力,它與團隊的目標和成績指標的承諾相關、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和運動成績關系的研究、學生班集體中人際關系的吸引程度與運動極限有密切關系、我國學者對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也作了一些研究、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項目性質關系的研究、有關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成果為研究體育團隊凝聚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較佳運動成績的連續取得可以提高集體項目的團隊凝聚力、我國學者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明顯遠遠落后于國外學者、目前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研究還存在一些誤區、體育團隊凝聚力未來研究趨勢特征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本研究通過深入回顧國內外有關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歸納總結了以往研究的相關成果,并提出了現有研究的不足之處,為繼續研究體育團隊凝聚力提供了一些理論參考。與研究一般社會團隊相比,研究運動隊的凝聚力具有更突出的意義。隨著我國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加強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研究有著極為迫切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凝聚力;體育團隊;運動成績;運動項目

1關于凝聚力的研究

上世紀30年代較早研究凝聚力的心理學家勒溫指出,凝聚力是作用于集體成員的心理力量,它是使群體成員轉向群體內部的力量。維特在團體研究中明確提出了凝聚力一詞,但第一個正式發表對凝聚力的系統研究是費斯廷格等人。費斯廷格等人(1950)在上世紀50年代認為凝聚力概念的定義為“使成員留在群體內的作用力的總和。”[1,2]并提出了凝聚力的三個構成要素:團體成員間的吸引力;團體目標和任務的吸引力;加入團體所得到的威信。[3]上世紀60年代對團隊凝聚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個體之間及個體與團體之間的相互吸引程度上。赫蒙弗爾和韋斯蒂(1964)把凝聚力描述為集體團結工作和在工作狀態中發揮整體作用的能力。[4]巴克(1974)認為凝聚力是使人們集合在一個群體的感情,是一種使其成員對某些人比非本團體的另外一些人感到更親近的情感。[5]80年代以后對團隊凝聚力的研究又有了新進展,卡倫等人克服了以前研究的不足,發展了一個指定運動中凝聚力大前提條件和結果的概念模式。由此使有關團體凝聚力的研究更趨向于統一規范。卡倫(1982)將凝聚力定義為“在追求團隊目標的過程中,反映一個團隊團結在一起,保持整體傾向的動力過程”。他還將凝聚力描述為一個動態過程,而不認為凝聚力表現為靜態。卡倫主張將凝聚力至少區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1)任務凝聚力,它與團隊的目標和成績指標的承諾相關;(2)交往凝聚力,它更多地涉及人際間的關系,如友誼關系和交往情感上的支持。[6]

我國的一些學者近年來對凝聚力也有一定的研究,張忠秋(1996)認為運動團隊凝聚力的實質是反映一定運動團隊成員在目標、情感和行為上的整合力量。[4]盧盛忠等人(1998)認為凝聚力是團隊對成員的吸引力,它既能指團隊成員和整個團隊的吸引程度,又包含團隊成員之間的吸引。[7]馬啟偉等人(1998)認為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體成員之間心理結合力的總體;除了表現團體團結力量的概念外,還是一個表現個人的心理感受的概念。[8]丁雪琴等人(1997)認為凝聚力是反映團隊團結一致并為團隊目標而保持聯合的一種傾向。[9]程正方(1999)把凝聚力解釋為團隊對每個成員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團結的程度和力量。[10]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凝聚力是團隊成員發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匯合。它包含兩方面的基本因素,一是群體目標和任務。這是團隊吸引個體并使個人得以留在團體內的決定力量;二是個人之間的相互交往。它體現的是個人的心理感受和成員間的感情支持。

2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研究

2.1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和運動成績關系的研究

體育團隊的凝聚力是否有利于提高本團隊的競技能力,是教練員和運動心理學者都很關心的重要問題。

費斯廷格(1950)提出了凝聚力的三個構成要素,并探討了學生班集體中人際關系的吸引程度與運動極限有密切關系。這對隨后開展的許多研究有很大的啟發。[2]

一些研究中許多學者都認為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是呈現正相關關系的。其中最具有影響和代表性的研究室馬騰森等人(1972)進行的。該研究以一個城市的144支籃球隊的1200余名運動員為受試者。研究結果證明,運動隊的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的關系非常密切。在另一項研究中,馬騰斯等人(1971)探討了賽季前的凝聚力對運動隊成績的影響。結果表明:高凝聚力的運動隊比低凝聚力的運動隊會贏得更多的比賽。在另一項研究中,馬騰斯等人(1972)還探討了運動隊的成功對賽季后凝聚力的影響,結果表明:獲勝較多隊的凝聚力水平高于獲勝較少隊的凝聚力水平。[11,12]

但是,有一些學者對凝聚力與運動成績的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威廉姆斯等人(1982)對曲棍球等項目進行研究后發現,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之間沒有相關;而蘭德斯(1974)等人對保齡球,林克等人(1969)對劃船等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高團隊凝聚力有損運動成績。[8]此外,麥爾林克和克美爾(1974)運用了馬滕斯等人編制的問卷和相似的程序進行了研究,沒有發現賽季前的凝聚力與運動的成績有關。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也作了一些研究。邱宜均(1990)認為,如果運動隊無凝聚力是無法獲勝的,凝聚力對團體成功有直接關系,[13]張立(1993)對我國優秀女子排球隊,張忠秋(1996)對國家男子排球隊的凝聚力問題進行的研究,也得出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成正相關關系。[4,14]在我國,目前還沒有見到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呈負相關關系的文獻。

2.2關于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項目性質關系的研究

馬滕斯等人(1971)的研究認為,運動群體凝聚力與運動成績間關系的中介物是運動項目的類型。在團體運動項目中,隊員的運動成績與隊的凝聚力之間都呈正相關;而共同活動要求少的運動項目,隊員的運動成績與隊的凝聚力之間呈負相關。[12]

克拉蒂等人(1978)提出了一個預測運動成績與凝聚力之間關系的分類系統,結果顯示:不同項目運動任務要求隊員之間有多大程度的相互依賴性是決定凝聚力與運動成績的關鍵性因素。[5]

卡倫等人(1981)提出運動任務的性質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一些運動中(如游泳、田徑、高爾夫球等項目),運動員是單獨作戰,而全隊總分是以隊員個人得分通過某種形式相加計算的,在這種情況下,凝聚力對成績的影響的重要性比另一些需相互配合的運動項目(如籃球、曲棍球等項目)要小。當然,從理論上講,凝聚力是群體的一個重要屬性,它對需要積極配合的運動項目來說,要求群體成員間有更密切的交往和具有更高的運動成就動機。因此,有更多群體內交往和更高運動成就動機的隊也就會有好成績。威廉斯等人(1991)通過對83名高爾夫球運動員的研究認為,高凝聚力的隊有更多的群體內交往和更高的運動成就動機,具有這些特點的運動員也有更多的好成績。凝聚力能可靠地預測運動成績,其中任務凝聚力是最佳預測指標。此外,凝聚力還可預測群體交往和動機,其中動機是可靠的預測指標。[4,15]斯托迪爾等人(1992)認為,影響運動隊凝聚力和成績關系的關鍵因素是運動時隊員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的高低.如果運動時隊員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較高,那么團隊凝聚力和運動成績會受正的影響。反之,就會受到低的或負的影響。[15]

國內學者對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項目之間關系的研究大多趨于理論性的綜述和探討,很少有人到運動隊去做實證研究。張忠秋在1996年對原國家奧林匹克男子足球隊(17人)、原河北男子足球運動員(15人)、國家男子排球隊(14人)的研究表明,集體項目運動員的團隊凝聚力非常顯著地高于個人項目運動員的團隊凝聚力;替補隊員團隊凝聚力總體水平明顯不如主力隊員。[4]

張啟斌(2006)在其碩士論文中以全國女足錦標賽的成年女足運動員為對象,分析了中國成年女足團體不同凝聚力水平對運動成績的影響,結果表明,與男足和個體項目相比,我國成年女足隊伍的凝聚力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上,而跟高凝聚力的隊伍仍有不小的差距;高凝聚力水平對應著較佳的運動成績,低凝聚力水平對應著較差的運動成績;女足團隊的凝聚力水平越高,這支隊伍在比賽中的排名越靠前;凝聚力得分排名與運動成績排名相比非常接近;凝聚力水平對運動成績有著相當大的直接決定作用。[16]

3評述

3.1貢獻

第一,有關團隊凝聚力的相關研究成果為研究體育團隊凝聚力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分析體育團隊凝聚力與運動成績、運動項目等方面的關系是建立在團隊凝聚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下的。尤其是卡倫等人明確了凝聚力的操作性定義后,建立了分析凝聚力比較合理的量表,并迅速應用到體育團隊的凝聚力研究中去,取得了大量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二,盡管國內外學者在團隊凝聚力和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上并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依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較佳運動成績的連續取得可以提高集體項目的團隊凝聚力;較高的團隊凝聚力水平對集體性運動項目的運動成績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主力隊員和替補隊員的凝聚力水平有一定的差異;運動成績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與團隊凝聚力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即兩者并不一定存在因果關系。

3.2不足

第一,從國內與國外相比較,我國學者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明顯遠遠落后于國外學者。我國學者主要集中在借鑒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嘗試著做一些理論上的探討和一些簡單的應用,以“體育團隊凝聚力”作為特定研究對象的研究還不多,目前的相關研究還不是很系統、很全面,缺少具體的操作性,更缺少實證性研究。即便是在已有的實證性研究中,由于測量的工具是參照國外的量表,而沒有對量表進行適當的修改,則可能導致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有所降低的結果,此外,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缺乏對量表進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這也可能會使研究成果大打折扣。

第二,從研究內容來看,國內外學者主要是集中在某個或某些體育團隊的凝聚力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系上。但是由于對體育團隊凝聚力分析評定指標測不一致,使得出現了研究凝聚力與運動成績之間關系的結果的不一致,而從更深層次來講,研究體育團隊凝聚力影響運動成績的過程則更是不清楚,以及體育團隊凝聚力隊團隊行為的激勵過程也尚需探究,很少有學者對這些方面進行展開分析。

第三,從研究方法和范圍來看,目前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研究還存在一些誤區:(1)缺乏合理理論框架的指導。目前多是直接應用量表進行對體育隊團凝聚力的測量,而忽視研究的理論指導,忽略對指標體系的構建或是對指標的信度及效度的檢驗;(2)忽視體育團隊凝聚力的動力特性。幾乎沒有研究關注到體育團隊的凝聚力是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尤其是在集體項目團隊中,團隊中成員的流動是可能直接影響到團隊的凝聚力的;(3)忽視其他團隊研究。只注重運動隊的研究,而較少研究與運動隊有關的其他團隊的研究,運動隊只是“大團隊”中的一個團隊,影響運動隊的運動成績還與其他團隊的密切配合與協調又有很大的關系,有關其他團隊的凝聚力會對運動團隊的凝聚力以及運動成績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4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體育團隊凝聚力未來研究趨勢具有以下特征: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概念和理論模式將趨于統一;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測量方法將更為統一與合理;人們將從凝聚力與運動成績的表面關系研究轉移到對兩者之間作用機制和作用條件的探討;對體育團隊凝聚力的培養方式的研究將成為新的探討焦點;體育團隊凝聚力在體育團隊動力學中的研究價值和影響意義將更顯突出。

吉爾的研究認為,這一領域研究的未來是光明的,卡倫的概念系統為研究提供了指南。通過一個包含群體結合和群體對個體的吸引力兩個方面的運動群體凝聚力模式,卡倫等人將任務凝聚力與交往凝聚力分開,并以這一理論框架發展和改進了測量方法,運動心理學者可以借此探討運動群體凝聚力的前因后果。并將凝聚力明確地描述為一個動態過程,其他一些研究者還提出了凝聚力與其他變量之間的循環影響的動態關系。

參考文獻

[1]俞克純,沈迎選.激力、活力、凝聚力——行為科學的激勵理論與群體行為理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8,4

[2]張力為等.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

[3]馬德森.體育團隊凝聚力及其多為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D].曲阜:曲阜示范大學,2004,6

[4]張忠秋.運動群體凝聚力主要表現特征與培養方式探討[J].體育科學,1996,(3):68-72

[5]錢家華,季瀏.運動隊凝聚力研究的現狀[J].體育科研,1996,(1):30-34

[6]Carron,A.Cohesivenessinsportsgroup:Interpretationsandconsiderations[J].JournalofSportsPsychology,1982,(4):123-138

[7]盧盛忠等.管理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7

[8]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9]丁雪琴,殷衡嬋.運動心理訓練與評價[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12

[10]程正方.現代管理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