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的意義和價值范文

時間:2024-04-08 15:53: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競技體育的意義和價值,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競技體育的意義和價值

篇1

一、主成分分析指標體系及數據來源

設法將原來變量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幾個綜合變量,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從中可以取出幾個較少的綜合變量盡可能多地反映原來變量的信息的統計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稱主分量分析。

為了評價河北省的經濟效率,我們選取河北省近年來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橡膠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和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相關數據來進行計算分析。本文選取的評價指標是工業增加值率、總資產貢獻率、資產負債率、流動資產周轉次數、成本費用利潤率、產品銷售率。上述指標皆源于《中國產業分析平臺》。

由于在河北省經濟年鑒的“分行業全部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主要指標”這一表格中并沒有直接給出以上指標數值,所以需要在此數據基礎上加以計算得出。其中:

工業增加值率=工業增加值÷上年工業總產值;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占用額;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產品銷售率=銷售收入÷當年工業總產值;

各個指標值計算后得出結果見表1。

二、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經濟效益評價

根據以上數據,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matlab程序實現,計算過程如下:

(一) 計算出各個指標間的相關系數(見表1)

(二)由相關系數表計算出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各個指標的特征值(見表2)

從表2中看出,前三個標準化樣本主成分累積貢獻率已達到91.75%,故只需取前三個主成分即可。選取前三個特征向量組成聯立方程,如下所示。

由主成分F1中可以看出,x2,x5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說明主要綜合了總資產貢獻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中的信息,F1可以綜合地看作盈利能力對經濟效益的影響。由主成分F2中可以看出,x4,x6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說明F2主要綜合了流動資產周轉次數和產品銷售率中的信息,說明經濟效益的提高還依賴于資金周轉速度的快慢和已實現銷售的程度,即營運能力。由主成分F3中可以看出,x3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說明主要綜合了資產負債率中的信息,F1可以看作償債能力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三) 計算出各產業的經濟效益評價值(見表3)

由于前三個主成分已經表達了各個行業90%以上的經濟效益,所以選取這三個主成分就足夠了。

綜合經濟效益:F=0.4139*F1+0.3429*F2+0.1607*F3,計算結果如表3所示。

三、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經濟效益分析

從第一主成分的次序來看,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處于第二位,與第一位化學纖維制造業還有一定差距。從第二主成分的次序來看,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處于第七位,與前六位行業的評價值差距甚大。從第三主成分的次序來看,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處于第二位,稍弱于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

從綜合經濟效益評價表中,可知,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綜合水平在上述七個產業占第五位。由此和看出,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整體情況是,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較強,但其產品不能很好得滿足社會需求,使得整個行業的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另外,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僅有50家,普遍存在規模小、散的問題,集約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經濟,規模效益差,產品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能力弱。這也是制約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企業經濟效益的原因之一。

四、發展河北省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一些建議

篇2

關鍵詞:工作室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效能;評價體系

工作制教學模式基本載體就是工作室,同時采用教室、課程和實踐一體化的形式,由傳統轉向實踐,由封閉式過渡為開放式教學,將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其主要任務就是課題項目研究,主導是專業教師隊伍,核心為應用專業技術,基礎是掌握課程知識,在完成和承接各種生產技術項目的同時,由教師帶領學生

一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

我國高等院校設置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現狀是,很多還在延續傳統的教學體系,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依次設置造型和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設計和實習與畢業設計,在這一系列的教學環節中,往往更多關注是課堂教學,對實踐教學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理論知識體系過多強調,實踐往往流于形式,采用虛擬課題的方式,既沒有真正落實,同時監管不到位,造成了學生在實習環節無所適從,無法順利開展實習單位交給的設計任務。所以我們在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必須采取一種新型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既基礎教學和實際課題相結合,努力培養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二 建立工作室的基礎條件

培養師資人才、建設師資梯隊、改革課程體系是建立工作室的基礎條件。

(1)改革課程體系

系統的調整原有的課程體系,在大學一、二學年完成手繪、軟件、基礎理論等基礎理論學習,為大三階段的工作室學習打下良好的根基。

(2)培養師資人才和建設教師梯隊

采用老中青結合的方式,對教師梯隊結構進行優化。通過校企結合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由老教授把握方向,利用自身的人脈、成果、經驗、學識等對科研課題進行承接。中年教師作為中堅力量,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負責團隊的銜接、管理和組織工作;青年教師負責對學生的指導工作,協助團隊完成課題。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幫助青年解決教師實踐和理論教學相脫節的問題。一方面為培養教師的業務能力,將青年教師送到設計公司或企業接受鍛煉;另一方面為創造條件,從外引入設計師或者是專職實驗員作為兼職教師,以支撐工作室的高效運行。

三 工作室的設置

設置工作室要以調研論證工作為基礎,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1)采取市場調研的方式

一是到同類專業或者是國內外藝術院校進行調研;二是到行業設計單位進行調研;三是為獲得數據和一線資料,采用交流座談、實地參觀、問卷調查等方式,為以后論證工作打下夯實的基礎。

(2)進行專業論證

舉行專業的論證會,邀請優秀畢業生及院校專家,掌握著豐富的工作室教學經驗,同時還有那些有著留學經歷的藝術專家,通過研討工作,最終對工作室的運作形式及名稱進行確認。

四 工作室教學模式

基本上分為以下兩種:

(1)與課程相結合

工作室的教學模塊由專業學科組負責制定,為了規避采取單一的思維方式來培養和影響學生,可在不同的工作室來開展同一方向的數學模塊。同時可采取一定的競爭機制,在不同的工作室,進行同一類的授課內容,以促進工作室健康發展,便于師生間的雙向選擇。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及考核機制,學生只有在經過工作室考核,指定學分達標之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畢業設計環節。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持續性,學生還可留在工作室繼續接受輔導,直至畢業設計順利完成。以制作模型課程為例,這些基礎課實踐教學工作是由基礎課程工作室來承擔,完成之后,工作指導是由專職實驗員負責制作,由教師負責造型的指導及創意的設計。設計類實踐教學是由設計工作室來承擔。針對課題項目,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競爭,承擔教學指導工作。由某領域的專家或職業設計師擔當兼職教師,通過實戰經驗的傳授、最新資訊及設計理念的傳播,起到輔助設計室的作用,和學校進行設計項目的合作。

(2)采取課外運行模式

通過采取市場化項目運作形式,項目由教師承接并擔任負責人,對項目組成員進行挑選,帶領學生共同進行項目的運作工作。創造學校、教師和學生“多盈”局面,鍛煉學生和教師的實踐能力,為個人和學校贏取更大的效益。組織學生參見大型的設計競賽,創造良好的學術氣氛,在工作室承接項目期間,召開座談或講座,創造機會邀請知名專家和學者來校進行指導工作。

五 工作室管理

采取逐層學科管理模式,既工作室——專業學科組——院系,學科的發展規劃、責任教授的聘請、考核指標的建立、教學的管理及專業學科組的建立,基本上由院系來負責制定。而建立專業的工作室和團隊、制定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本專業學科發展規劃的制定由專業學科組進行。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和實施科研項目、探討專業的研究方向由工作室負責。工作室的管理特色是項目負責制和個人責任制,根據項目來設置責任人或者是項目負責人,組建師資群完成額課題的研究。

六 工作室的評價體系

由學科委員會或學院建立工作室的評價體系,定期進行考核,對工作室目標是否真正實現予以監控,對經過考核沒有達標和合格的工作室,要予以撤銷和更換負責人。

七 結語

通過建立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能夠為社會源源不斷的培養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設計人才。此課題是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它是在借鑒國內外個知名院校基礎上,通過大膽的嘗試研究而成,由于各個學校實際情況不同,所以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之中,還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在實踐中建立符合我校特色的專業“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唐春妮.高職藝術設計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藝術與設計,2010.08

[2] 霍珺,韓榮.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分析[J].山西建筑. 2010(32)

篇3

關鍵詞:競技體育;競技科技化;科技化的倫理思考

競技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代表著人類進步文明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競技體育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不僅有利于競技體育運動員自身潛力得到充分開發,而且對于人類生理極限的挑戰和人的超強意志力的培養以及倫理價值觀的養成等都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的加速了競技體育科技化與現代化的進程,對現代競技體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同時又帶來了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倫理問題。我們的主要目標正是對基于競技體育科技化引起的諸多倫理問題的探討,但是這些問題往往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變遷才逐漸顯現出來,進而被人們所認知的。事實上,競技體育發展到今天已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有力的支撐,而且高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范圍依然呈現出不斷擴大的態勢。但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是競技體育的本質何在?把科學技術控制在競技體育的多大范圍內是合理的?對諸如此類問題的探討我們首先應該去反思競技體育的發展是否實現了與人文主義價值追求的統一,因為人文主義價值代表了競技體育本質性的價值追求,而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中的應用則應該建立在拋開一味的對物質層面的追求和重視對人文價值追求的基礎之上。

一、科技發展與競技運動的科技化

競技體育運動在當代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推動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果,同時也使得競技體育自身發生了系統性的變革。其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從理論與實踐上整體提高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基于對競技體育的日常訓練研究,許多與之相關且復雜的學科理論開始被注入到競技體育的一般理論當中,使之相互交融,形成了有利于競技體育日常訓練的系統理論。同時,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系統論的理論研究以及營養學的相關知識等都相繼被用于競技體育運動員的一般訓練當中,這些相關的交叉理論極大的促進了競技體育運動員的進步,并且對他們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最佳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人類競技體育成績極限能不斷提升的重要原因。2)競技體育場基礎設施的改善。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大多數競技體育田徑場的跑道構造都比較簡單,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田徑場跑道也只是由煤渣等化合物所組成,而現如今最常見的田徑場跑道是由塑膠等合成材料組成,并且極少數發達國家還開發出了納米跑道,這些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疑能極大改善田徑運動員的日常訓練條件。3)體育運動員的運動裝備的改進。許多根據人體的受力原理和新型材料設計和制定出來的跑鞋,以及游泳比賽中鑒于減少人在水中的阻力而特別設計的泳衣,這些高科技產品無疑在具體的賽事中能極大提高運動員的比賽成績。4)信息技術在競技體育中的廣泛應用。從上世紀末期以來,信息技術與國際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把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運動員可以根據其具體的訓練狀態通過應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比賽,以達到有效改善競技方法和比賽技巧的目的。以上分析研究表明,當代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已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強有力支撐。正是科技的日新月異推動了競技體育運動的深刻變革,而在變革的過程中同時又不斷影響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科學技術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以至于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與方案等不斷涌現出來,實現了二者之間的辯證促進,依存發展的關系。

二、競技體育的科技化造成了價值觀念的背離

近年來,競技體育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人類所特有的一項實踐性活動,競技體育對人類社會生活領域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能有效提高人的主觀實踐能力、強化人的體制、鍛煉人的毅力,而且能不斷豐富與增強人的精神素養。但同樣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現代競技體育的發展往往伴隨著一系列深層面且難以解決的倫理問題。如現代競技體育的商業化與科技化造成了競技體育的本質和價值的異化,正是這種異化把競技體育的工具價值與功利性價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發生了質變的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主要受到了來自工具主義和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干擾,當然也勢必會加劇競技體育本質的進一步異化以及與原有價值觀念的偏離。我們要形成足夠的危機意識,充分認識到競技體育價值與精神的異化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一旦競技體育失去其人文主義的價值觀與初始精神,必然造成競技體育偏離正確的發展方向而失去發展的意義。因此,隨著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在競技體育中應用的不斷擴大,我們更應該重視繼承和發揚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觀念,把發展納入到競技體育的本質上來。學者們在探尋競技體育價值根源的過程中往往會習慣性的引用不同的理論作為研究視角。有學者認為,競技體育的價值根源在于人類的自我創造的本質,競技體育存在的首要原因是人類追求人的價值和人權的過程。2所以決定和影響人類競技運動發展的主要根源依然要落到人自身的發展上來,而不是落在人類能利用來提高比賽成績的工具上,因為畢竟人的全面的發展才是競技體育最終要實現的目標。然而,我們所能看到的卻是當代競技體育常常會受到一系列外來因素的干擾,尤其是科學技術在競技賽場上的濫用現象致使競技體育的價值理性與其應有的價值追求漸行漸遠。所以科學技術決不能僭越競技倫理的約束而存在,因為一旦超出了這個范圍將極大的削弱競技體育中人的核心價值與人的全面發展所提出的要求,畢竟注重人的價值培養與人的全面發展才是人類應有價值目標的關鍵所在。從形式上看,科學技術越發達,應用于競技體育中的運動器材、日常訓練手法等就越先進,進而運動員就能從根本上改善競技能力水平。但事實上,競技運動員已經異化為當代各類高科技產品的使用者和某種意義上的試用品,需要時常接受各種生理指標和心理指標的檢測,以及調整適應更新后的高科技產品設備。3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科技在競技體育賽事中的應用也很好的順應了時展的要求,由計算機軟件與信息技術開發設計出來的一整套競技方法,也相應的弱化了教練員的作用,同時運動員對高科技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自身在精神上與日常訓練中變得更加消極,從而限制運動員的發展。因此,當代競技體育的科技化難免不會使得競技體育偏離原有的價值取向,致使運動員形成對高科技及其產品的過度依賴,并依靠對工具理性的追求來向觀眾展示其競技能力,將人物化為高科技及其產品的附庸,同時使得競技體育運動員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異化為高科技主導下的工具理。當“技術性”與“人性”合二為一成為一種復雜的混合態出現的時候,人類自身的主體性就會受到弱化,人類因而也會被邊緣化,偏離世界中心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技術尤其是高科技及其產品消滅了人類的主體性。4競技體育的科技化往往會造成某些競技體育運動員喪失其主體性意識而盲目追求高科技所帶來的益處,一味追求商業性和功利性的目標,導致科學技術對競技體育產生的實際影響越來越偏離其在競技倫理范圍內應該發揮出來的強大功能。

三、競技體育科技化的倫理思考

縱觀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其從最初的純思辨理論到發展成為一門正式學科的光輝歷程。但必須承認任何偉大的科學都只有建立在以社會實踐為目標的基礎之上才具有其存在的意義。因此,這就決定了與其具有某些相關性的行為活動都必須受到來自法律、法規以及道德和倫理的約束。科技倫理就其本質而言是指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產生影響的更深層次的價值探索,是當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后所形成的對人類既定道德與價值觀念的一種挑戰,因此,科技化倫理問題逐漸構成了當代人類社會發展中廣受爭議的話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科學是人類的創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類的東西;科學產生于人類的動機,它的目標也就是人類的目標。

當今社會中的一切與科技相關的行為后果都應該與“責任”概念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且必須局限在科技倫理規范的框架之內,相關科技工作人員也應該加強培育科技倫理的意識。不管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多大影響,我們始終要堅持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與科技倫理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充分認識到科學技術及其產品只不過是從屬于人類活動的一種手段或者工具。從以上具體實例來看,競技體育的發展趨勢逐步形成了從傳統的人的體能和技能的競爭到各國科技實力競爭的轉變,競技體育所倡導的人的主體性作用正處于不斷弱化的邊緣。競技體育科技化尤其在國際重大賽事中表現得最為突出,科技實力和經濟實力較弱的國家,很難對抗科技和經濟實力更為雄厚的國家,這實際上是對追求“公平競賽”的競技體育精神的一種諷刺。

令人欣慰的是,國際奧委會聯合一些國際賽事的主辦方已對此種行為加以規范,并采取了必要的干預措施來約束體育賽事中有違道德倫理的行為。當然,競技賽場上的倫理缺失問題遠不止這些,其中最為常見的科技倫理問題就是興奮劑的使用問題。眾所周知,在競技體育中使用興奮劑是嚴重違背體育精神和體育競賽公平性的行為,并且使用興奮劑對運動員身體的傷害也是不可小覷的。因此,在諸如奧運會等大型比賽的賽場上使用興奮劑是被明文禁止的,而且國際奧委會等組織加大了對興奮劑的檢測力度和處罰力度,對于控制這一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賽場上的應用范圍依然是模糊不清的,除了某些對運動員競技水平影響較為明顯的高科技產品被明文禁止外,其它很多產品的使用是幾乎不受到限制的,這也可能導致運動員作為競技比賽的主體性作用在不斷的下降,因為他們能夠依靠某些高科技手段或者產品來彌補其自身能力不足的問題。尤其是隨著現代基因學的進步,人類已完全掌握了基因的重塑與改組原理來強化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核心技術,這無疑將促使競技運動員自身成為高科技奴化下的一種工具。就像某些運動員基于對自身競技能力提高的訴求,他們常常會冒險使用各種高科技藥物。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同樣要求有關部門采取的檢測手段也必須與時俱進。而在此復雜的過程中所牽涉到的科技化倫理問題不只是運動員之間競技能力的較量,而更多的是相關科技工作人員之間的競爭。競技體育科技化倫理的核心問題是科技進步作用于競技體育的整個過程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何種影響。高科技在競技體育運動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已經引起了體育界對有關競技體育本質與人的主體性價值以及科技道德倫理等諸多問題的思考。因此,為了保證競技體育的核心價值不至于受到科技理性缺失的影響,各競技體育主體以及從事體育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應該高度重視科技化的倫理問題可能對競技體育事業帶來的不良后果。

四、結束語

奧運會是競技體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圣會。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在競技體育運動中的不斷滲透,奧運會中的競技比賽逐漸表現為各參賽國背后所隱藏的科技實力的競爭。盡管從整體上看科學技術對競技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針對高科技及其產品在競技體育中所表現出來的消極影響我們同樣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對于一切威脅到競技體育本體價值追求的不合理的科技應用都應該被排除在競技體育應用的范圍之外。這其實也是與科技僅僅作為一種手段的本來目的相適應的,它不應該成為一種能夠動搖競技體育本質的作用力,而應該更多的被當作是一種能夠推動競技體育發展的工具。因此,同時制定出相關法律法規來防止因高科技造成的競技體育中有失倫理的行為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尤為重要的是,始終堅持競技體育中能保證人的自然運動能力的競爭才是競技體育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作者:劉雪豐 楊攀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注釋:

1楊木森.科技革命與體育運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5):600-602

2王新華,劉波.對中國體育教學與人格精神教育的思考[J]體育科學,2004,(1):59-60.

3徐偉,姚蕾.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角色規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5):75-78.

4陳凡,董傳升,賈巖.技術圖景中人的主體性的獲得、缺失與重構[J].科學技術哲學,2007,(6):93-98.

篇4

關鍵詞:中學體育 田徑教學內容 改革 田徑運動

作為所有的體育運動中最古老、最基礎的運動項目,田徑運動的形成,與人類生活以及日常的運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可以說,它的形成就是從人們的生活當中的各種活動衍化而來的,所以,田徑運動能夠全面協調的發展人的身體素質,一直以來款都有著“運動之母”的美稱。而作為體育運動教學項目,田徑運動的教學也是整個體育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而作為中學的體育教學項目,自我國建國以來,50多年中田徑教學內容也一直都是我國中學體育大綱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作為人生中成長最快的階段,在中學田徑教學中,應該融入的出了提高競技意識的教學內部之外,還應該融入有效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基礎運動能力的教學內容,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中學生的競技意識,而忽略了田徑運動的其他價值和意義。

一、傳統的田徑運動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建國50 多年來的體育教育中,不管是總體的體育教學大綱,還是做過幾次更改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都把田徑作為基礎的必修內容,也是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傳統的體育田徑運動教學中,對于田徑運動本身的價值以及意義卻并沒有真正的開發出來,更沒有加以利用。在我國傳統的體育田徑教學中,一直只單獨的重視田徑體育的競技作用,也一直將競技田徑運動作為整個田徑運動教學體系的主要內容,沒有很好地實現體育課程目標,尤其是初中體育田徑的教學,就連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的主要教學目標都沒有實現。而近幾年來,由于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體系的逐漸完善,人們也開始逐漸的意識到了我國初中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所存在的問題,也認識到了圍繞競技技術學習的課程體系,不能很好的實現以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主要教學目標,所以,為了更好的實現中學體育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在中學的體育田徑教學中,對于教學內容再次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重新構建了以健康理念為主體,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主要教學目標的體育田徑的教學體系,科學合理地開發中學田徑類教學內容,全面提升田徑運動的自身價值。

二、田徑教學內容所應該具有的功能。

在以往的體育田徑的教學內容中,田徑教學只實現了競技功能這一點,而實際上,競技功能只是田徑運動教學眾多功能中的最實際但卻不是最有意義的一點,而在對體育田徑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應該挖掘出田徑運動所具有的其他幾點功能和價值,讓田徑教學能夠更好的促進廣大中學生的身體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

1、健身功能。

作為眾多體育項目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礎的運動項目,田徑本來就衍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田徑運動所具有的最大的也是最有價值的功能就是其健身功能,尤其是對于正在成長發育當中的中學生來說,這一功能,更是具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性,而在傳統的體育田徑教學中,恰恰忽略了這最重要的一點。所以,在對初中的體育田徑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之后,首先要重視起來的,就是對于田徑運動所具有的健身功能的挖掘,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將健身功能放在首位,通過將健身功能融入到體育田徑的教學內容中來促進中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實現最基本的教學目標。

2、競技功能。

雖然在以往的體育田徑教育中,我國忽略了田徑運動所具有的健身功能而更加重視田徑運動的競技功能,將競技功能作為田徑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但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競技體育本來就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競技體育中,田徑是公認的大項,一直以來,都有 “得田徑者得天下”的這種說法外加上田徑訓練一般要求的條件也不高,選材面廣,參加人數多,而且是個人項目,項目投資與獎牌比小,效益高,所以,田徑項目一直被列為競技體育中選擇的重點,進而,也就影響到了整個體育田徑的教學。就算是在改革之后,我們也不能忽略了田徑運動的競技功能,依然要對田徑的競技功能高度重視,大力發展。

3、教育功能。

這個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對于學生的心理上的教育以及思想的培養,尤其是對于出初中生來說,這個更是十分的重要,因為,初中時期是人的一生成長的最為快速的時期,所以,這個時期一個人所形成的心理以及思想,很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一生,而體育田徑運動的教學,就能夠很好的促進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積極的成長,也能夠形成一種不怕勞苦,不畏艱難,不輕言放棄的堅毅的思想,這對于一個人以后的發展,無疑具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體育田徑教學方法的新嘗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對中學體育田徑運動進行教學的時候,對于教師來說,想辦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的想要學習田徑運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對于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的時候,教師應該選擇那些新穎的,有趣的,充滿了青春活力的項目來進行教學,同時,在對于教學器材的選擇上,也應該選擇最新的最先進的教學器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憑借著內心深處的那一份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感,才會主動的去接觸田徑運動,才會喜歡上田徑運動,才能夠學習田徑運動。同時,在對于競技與非競技類的田徑運動的選擇上,教師應該讓有能力的學生嘗試、體驗田徑競技運動項目,至于普通的學生只需要

充分利用非競技田徑類健身運動來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就行了,也就是因材施教。

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學體育田徑教學的改革應該有效地結合田徑運動自身的特點和難點,充分的將田徑運動所具有的各種功能在教學中擴散開來,要以體育與健康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全面的促進中學生的身心發育以及成長,完善中學的體育田徑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篇5

論文關鍵詞: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

1現狀和意義

1.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過去就有,只是不夠重視,更像是擺設,僅用于雨天教學和機動的備份,內容上不外乎是體育常識、體育衛生,屬于體育常規教育的范疇,沒有專業性和系統性.近年來,高校在評估和學科建設的要求下,理論教學逐步受到重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1)理論教材的配備.高校根據各自的需要,編纂和出版相應的理論教材,學生人手一本.(2)理論教學的制度化.理論教學的課時,按照一定的課時比例,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3)理論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聯系.理論考核的成績,按比例計算到學生體育成績之中.所以說,理論教學作為公共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已經建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無論是教學還是考核,與我們所期望的相去甚遠,流于形式,喪失了理論教學的意義.首先從理論教學的內容來看,大都是過去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的濃縮版,內容陳舊,不是理論,只是運動動作和技術的文字說明,其價值相當于體育常識,缺少層次和深度,沒有學術價值,學生不感興趣.其次從理論教學的管理來看,理論教學所占比例偏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考核也不受重視(與其他公共課程相比).

1.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體育實踐教學的補充和指導

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的系統的結論.”….體育理論基于體育實踐,是對體育內在規律進行系統研究得出的當前結論,體育作為獨立的學科,主要通過體育課的形式來實現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僅有實踐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學科建設的需求.同時體育又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多學科形成有機的聯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體育又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體.體育的發展與進步和相應的理論體系的支撐密不可分,是體育的組成部分,是體育實踐不可替代的.體育課理論教學,基于實踐教學,作為體育實踐教學補充,發揮理論所具有的指導作用,不僅如此,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的延伸,甚至是對實踐教學的超越,提升公共體育課的教學檔次,突破實踐教學的局限性.

1.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實現高校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的重要途徑

所謂公共體育高等教育化,就是使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具有學術性和研究性,將公共體育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區別于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模式.高校在學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上有別于中小學,首先,中小學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體育教學的強身健體,促進生長發育的功能尤為重要,從學習技術和動作的角度看,中小學學生也處于動作技術形成的最佳時期,所以實踐教學就顯得更有意義.而大學生已接近成年,在學習技術和動作上處于劣勢,但認識、理解和研究能力顯著增強.加強理論教學,提高對體育及其價值的認識更加重要.此外,大學生缺少的不是體育鍛煉的機會,而是強身健體的意識.高校在體育教學的硬環境上也非中小學可比,有良好的師資力量和科研氛圍,為提升理論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強調培養學生綜合體育素養,而不僅僅局限于技能和健身,所以理論教學彰顯出體育教學應有的教學層次和深度,具有學術價值.

2核心與內容

2.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關于競技理論的教學

確立以競技為核心的理論教學體系,和以活動為基礎的說明書式的理論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本質上,體育是以競技為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增強體質,提高體能技能,培養心理素質和能力的一種社會性活動.……競技是體育最重要的特征,體育的必然是競技的,沒有競技就不能成體育.”“體育的本質特征決定高校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高校體育學科體系是我國體育專業的基礎和搖籃,肩負著培養和造就高水平體育人才和體育科研與管理人才的重任,應加強體育教學的學科性與競技性,……在以競技為核心的基礎中,根據各群體的具體特點,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娛樂和健身等基本屬性及其功能,逐步實現體育的高等教育化.”競技是體育的本質特征,是高校體育學科建設的核心,理所當然也是理論教學體系的核心,這就指明了理論教學的方向,拓展了新的層次和空間,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學術價值和研究價值不言而喻.

2.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是對專項發展進行系統的研究

理論教學依托于專項實踐教學,在加強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同時,要兼顧到知識性和教育性.其教學內容分為四個方面:(1)加強對專項的認識.了解其起源,現狀和發展趨勢.(2)學習專項競技的方法、競賽規則裁判法、組織方法以及比賽的方法等.(3)理解影響專項競技的相關因素.技術和戰術因素、身體素質和體能因素、心理素質因素以及運動損傷預防和科學訓練方法等.(4)專項競技對社會的影響.專項競技與文化、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對健康和醫學的影響等.其內容既是傳統理論體系的繼承,又有新的研究方向.

3作用與預期

3.1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形成有機融合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使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的補充、指導和提升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同時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也為理論教學提供了合適的形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專項化選修教學模式對接,有利于形成以專項化教學模式為主體的學科分支,理論教學能夠擺脫普通專業大學生受運動水平和能力的制約,打破實踐教學由于客觀原因而形成的教學屏障,率先從理論教學上實現突破,邁上新的層次,提高教學質量.

3.2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對學校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在增加理論教學課時的同時,還要對理論教學場所,考核的方法做到科學的安排.理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體育教學的層次,同時也使緊缺的運動場地,器材得到一定緩沖,合理安排理論教學的周期,減少季節變化對實踐教學的消極影響.在課時安排上應有別于其他學科,要突破學期的限制,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加強教學管理層面上的可操作性.

3.3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給教學雙方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加強公共體育課理論教學,打破原有教學體系的平衡,教學雙方必須以新的心態和新的要求共同面對,由加強理論教學而引發的新的評價體系,對教學雙方的影響顯而易見.加大理論教學的比重,對學生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學生僅憑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優勢,“一招鮮吃遍天”的狀況已經行不通了,而另一部分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處于劣勢的學生,則增添了學習的動力和自信.新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生綜合體育素養的評價,有利于良好學風的形成.理論教學的大力介入,對教師的學習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觀念得以更新,學術的風氣得到加強,教學雙方由此更加相互聯系、相互促進,這種質的變化是學科建設的內涵.

篇6

1.社會化內容

人的社會化從嬰兒時期開始,家庭承擔重要責任,不僅包括基本生存的知識技能,而且還有系統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不僅促使兒童健康成長,而且使社會文化、人類文明得以傳承。

2.競技體育促進人的社會化

體育的魅力在于它的競技性。所以體育最早起于勞動中,形成于文化的交流中。競技體育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體育就帶有祭禮性質,但已具有民族節日競技性質。由宗教習俗催發、文化交流的需要和城邦力量的顯示,形成古奧運會。這樣競技體育對社會的第一個重要貢獻是促進人的社會化,對兒童來說不H使他們學習到互相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態度、完善人格和道德問題的判斷力,促進他們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而且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內化競爭的意義。

總的來說,競技體育促進人的社會化,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進人競技體育的社會化階段。指青少年通過各種社會影響,認識競技體育,產生興趣,加入其中。

第二階段:通過競技體育的社會化,指青少年通過參加競技體育,在身、心、群等方面發展起來為日后進入社會打下基礎。

(1)通過身體教育和勞動教育,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功能。

在嬰幼兒教育期間,家人用練習坐、爬、站、跑等基本身體活動;在少年時期,各種游戲擴展孩子跑、跳等各種能力;青年時期,,不僅發展了身體素質,培養運動技能,對健康形成良好態度。因此"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氣蓬勃感知世界,煥發樂觀精神產生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源泉。"這些早期有益的訓練,為他們的健康人格,適應社會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

(2)競技體育對兒童社會規范形式的影響。競技體育運動是一種特色的社會文化活動。強烈的自身參與,激烈的對抗和頻繁的人際交流,是它的鮮明特征。雖然競技體育活動的規范具有強制性。但畢竟通過游戲、娛樂和運動體現出來是大家樂于接受的,有不會給人造成精神壓力,由于規范培養使少年兒童進入社會必不可少的社會化過程。因而各種體育競賽活動可以視為對社會法規和倫理道德學習的模擬過程。

而且兒童對體育競賽中競技有一個較長的接受過程,早期在集體游戲中各自做一些獨立玩耍而已,不注重其他。中期,對競賽中活動游戲規則視為神圣不可侵犯,拒絕變更游戲規則。后期開始了解規則真正意義。開始重視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價值,使游戲和比賽更為公平。開始協商游戲變更規則,一旦競賽開始,絕對遵守規則,因為這是他們協商、自治的結果。

3.競技體育有助于社會價值觀念的形成和人際關系的影響

通過競技體育活動,使兒童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能力,特別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因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之一,也是一個人成才的需要。因此競技體育活動的良好協作關系有利于培養以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伙伴關系。

3.1競技體育活動對人際關系的心理影響。競技體育活動,增加了人與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縮短了距離。中國的乒乓球外交不僅打開封閉20年的中美外交上的隔閡,也開通臺灣與大陸的聯系。體育也是人生友誼使者,不僅增進人的相互了解,而且改變人的個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它是青少年兒童的重要社交場所之一,對提高他們的社交能力、獨立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競技體育活動不僅改變、調整人的良好心態同時也可以縮短人際交往距離,為現代人的適合繪畫提供良好渠道。

3.2競技體育活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合作被認為是當代社會最有價值的社會化行為之一。因為現代社會要獲得成功必須要相互協作,同時由于社會文明發展,而隔閡的產生,使合作遇到最大障礙,因此合作能力既是參加競技體育活動的必備條件,也是通過體育活動需要發展的社會型能力。如足球的強大吸引力,在于其成員良好的合作精神的發揮。所以經常性參加各種競技體育活動,即加強了個體的合作意識,又有利于個體團隊精神培養。

3.3競技體育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競爭觀念在現代社會中是一個重要價值觀念,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競爭既是體育運動的特征之一,又是體育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口號"更高、更快、更強"就是競爭的體現。而競爭的過程是他們身體素質、各方面知識、能力的自我展示。而這種競爭是建立在良好的體育到底基礎之上,在競技體育比賽中,不講門第、不排尊卑;最講法則、不循人情;最講現實、不論資歷,以"公平"為原則,是人的社會化形成的良好途徑。

篇7

【關鍵詞】競技體育、運動、訓練

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迅猛發展,競技體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受到大眾的追捧。競技體育是體育運動中的一種。在運動訓練學的理論研究中,人們常常偏重于對運動訓練空間特征,即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的研究,而卻相對忽視了對于運動訓練時間特征,即訓練的過程、節奏和安排的研究。本文就競技體育中的運動訓練狀況做了以下簡單的分析。

一、競技體育

在一個學科的理論體系中,基本概念的選定及其科學定義的給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建設,但多年來我國運動訓練學界還沒有系統地進行這一工作,許多概念的定義存在著明顯的邏輯缺陷。一是將概念歸于不恰當的類屬,二是提出了不應有的理想期望。一切人類的行為都可以歸為一種活動過程,把“競技體育”歸結為一種“活動過程”,也不應說是錯誤,但不準確,類屬過大。而如果將其歸結為一種“體育活動”,則明確得多,準確得多。中國的運動訓練學理論必將會伴隨著中國競技體育的持續發展一步步走向成熟,也會向世界運動訓練學界貢獻出更多新的科學理論。

二、訓練目標導向與控制作用的強化

人的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人的一切行為又都是為了實現其目的而展開和進行的,這是人們的一項共識。但是在我們的實踐活動當中,又常常會被具體的微觀事物所包圍,而忘掉了為實現終極目的而做的努力。訓練活動當中也是這樣,運動員學習、掌握動作技術,本來應該是在神經系統、肌肉反應各個方面都處于良性反應的狀態下、在很好的協調狀態下才能夠做好,運動員在疲勞的狀態下即使勉強完成了動作,其動作質量也很難保證。在2000版《運動訓練學》教材中,特別強調訓練目標對訓練活動的導向和控制作用,專門列出一章談“運動成績與競技能力”。發展競技能力與提高運動成績,是運動訓練活動的直接目的,運動員在訓練中完成競技能力的變化,并在比賽中力求使它變成相應的運動成績,得到社會的承認。訓練是為了比賽,要從比賽的實戰出發,緊緊圍繞著目標的實現去組織訓練活動,才能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這樣一個本來是很明確的基本認識,過去卻沒有得到必要的關注。此前各個版本的運動訓練學教材,都沒有把訓練目標的重要價值給予更為充分的確認和強調。新版《運動訓練學》教材的這一變化,則把訓練目標的導向與控制作用鮮明地突顯了出來。

三、訓練理論時空構架的調節

運動訓練的空間特征包括訓練的內容、訓練的方法和訓練的手段。運動訓練的空間特征和時間特征密切地協同和配合,是實現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良性轉移的必要條件。其結論之一為:“運動訓練的內容與方法是運動訓練活動的空間構成因素,運動訓練過程是訓練活動的時間構成因素,運動訓練的計劃是時、空因素協同的組構,運動訓練計劃的實施則是時、空協同的具體操作。”這條結論看來似乎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但卻是從時空觀這樣一個視角來認識運動訓練活動,從時間、空間的關系和協同去理解運動訓練活動的規律和要求。另外一條結論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轉移中,時、空因素良性協同的主要表現形式為:獲得同樣的轉移效果只花費最短或者較短的時間,花費同樣的時間可獲得最大或者較大的轉移效果。”顯然,這兩種協同的形式正是我們的訓練活動所追求的目標。

四、競技能力的結構

研究并建立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結構模型,是實施模式訓練的重要工作環節。任何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都是由其體能、技能、戰術能力、心理能力和運動智能這五種子能力所構成的。運動員競技能力結構中各個子能力之間的不均衡狀態是普遍存在的,呈現著非衡結構,從哲學意義上說,這種現象的存在又是絕對的。但其構成因素中某種素質或能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其它高度發展的某種素質或能力所彌補或代償,從而就使得總體的競技能力保持在一個特定水平。我們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注意充分發揮運動員優勢能力的競技價值。

五、運動訓練學理論向競技體育學理論的擴展

篇8

摘 要 競技武術作為體育的一項運動項目,它具有體育的基本特點,又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屬性,因此探討競技武術回歸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文主要從人文精神的概念開始闡述武術和人文精神的主要關系:武術的哲學思想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人文精神是武術運動的精神支柱;然后分析競技武術缺少人文精神的原因;最后撰寫在競技武術中回歸人文精神的途徑主要有:關懷運動員的身體狀況;關懷運動員的受教育權利;關懷運動員的情感需要;關懷運動員退役后的出路等。希望通過武術與人文精神的探討,可以對競技武術回歸人文精神做出一定的貢獻,讓競技武術朝著更加科學化、人性化、國際化發展。

關鍵詞 競技武術 人文精神 回歸

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共有的一種文化精神。在西方文化里,人文精神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是指歐洲文藝復興的一種思潮;廣義是指由西方哲學中所培育的源于古希臘的一種歐洲精神文化傳統[1]。在中國文化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也不斷深入。在現代意義上,人文精神是指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意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對價值理想或終極理想執著追求的一種文化精神,其核心思想是“以人文本”[2]。中國武術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血緣和形神相依的聯系。近年來,武術具有的文化功能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因此,武術與中國武術文化所衍生出來的人文精神是緊密相連的,對競技武術回歸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也越來越認可。

一、 武術與人文精神的關系

(一) 武術的哲學思想是中國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中國傳統哲學凝聚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中國武術作為民族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分支,深受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影響和潤澤[3]。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宇宙觀、天人合一觀、本體論和辯證思維觀等不僅影響中國武術技術層面上的拳理技法,而且影響中國武術文化層面上的價值取向、精神內涵。中國武術的“天人合一觀”既尊重自然變化的規律,又兼顧人類生存的需要,既注重消解人與自然之間的對峙和沖突,又注重保護自然的生態平衡和人自身的自然本性,從而避免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所造成的人對自然的破壞[4]。在當今社會,由于人類過分的掠奪自然資源,引發了一系列的自然災害,所以讓中國人了解中國武術的“天人合一觀”,使中國武術回歸人文精神是極其重要的。

(二)人文精神是武術運動的精神支柱

中國人文精神就是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各種文化所形成的基本文化精神和優良品格,其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行為方式和價值理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主導性文化精神[5]。在當今社會中,由于人類過分地追求物質生活而忽視了生命價值和理想境界,導致精神頹廢和道德墮落,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嚴重失調,在人的精神溝通、心理平衡、人生價值和終極關懷等方面發生了內在危機。隨著人文精神的缺失,人們曲解了中國武術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在重視武術套路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中國武術的文化和養生功能,使中國武術的發展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只有使中國人文精神回歸到武術運動中,讓中國武術的文化功能和養生功能融入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才使中國人呈現出積極向上、文明樂觀的精神面貌。

二、競技武術缺少人文精神的原因

由于我國在競技體育的發展中是實施“舉國體制”的政策,即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動員和調配全國有關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質資源,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隨著“舉國體制”的高度集中,當今社會越來越注重人性化的潮流下,使得競技體育的發展出現了許多困難。競技武術作為體育的一項運動項目,雖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沒能成為比賽項目,但是關于武術申請進入奧運會比賽項目是未來競技武術的發展趨勢。正是在“舉國體制”的制約下,忽略了運動員最基本的生理和精神需要,使中國競技武術的發展缺少人文精神。

三、競技武術回歸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徑

中國武術作為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發展而來的優秀文化遺產,以其獨特的文化意蘊和鮮明的文化特征享譽世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世界的文化交流也出現全球化的局面,中西文化的交流不斷加深,表明中華民族的武術運動如今被推上了世界文化的大舞臺,再次引起世人的關注和矚目[6]。在競技體育中,近幾年競技武術的發展迅猛,尤其是武術套路的發展更是到了越來越高的水平。然而隨著當今社會物質利益的不斷追求,競技體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阻礙了武術的發展,所以讓競技武術回歸人文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一)關懷運動員的身體狀況

在競技武術中,專業的運動員絕大部分是傷病纏身,尤其是一些運動員退役后,還受著傷病的折磨。由于中國競技武術遵從競技體育“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規律,使得競技武術朝著“難、高、美、新”的方向發展,然而人們為了取得金牌的數量、追求比賽的勝利或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許多教練員置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不顧,比賽安排對運動員的身體極為不利,造成運動員的許多傷病。所以,在競技武術中,我們要保證運動員的健康和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為最高出發點,在訓練中完善保護措施,使運動員能夠在正常的生長發育的基礎上,提高各種技術,取得優異的成績。

篇9

關鍵詞: 競技體育精神 主體 內在價值 外在價值

1.競技體育精神主體的內在價值

1.1競技體育精神主體的教育價值

1.1.1建立哲學的世界觀,引導正確的理想和信念。

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根本看法,世界觀人人都有,但多處于零散、自發狀態,需要提煉和升華,使之理論化、系統化,最后上升為哲學。運動員必須具備哲學的思維,以哲學的世界觀為基礎,這樣才能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倫理觀,正確地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社會發展等重大關系,才能在艱難的道路上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把自己的人生軌跡定位在崇高的理性追求之上。

理想和信念基于一定的哲學世界觀,以目的、動機的形式貫穿在競技體育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一種穩定的觀念意識支配人們的行動。理想和信念等作為世界觀的體現和具體化內容,對運動員的精神有著重要的影響,也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揮起著一定作用。

運動員要想有所發展,有所進步,有所成就,就要把建立理想作為成才和成就事業的開端和基礎,通過立志形成內在的精神動力。內在的精神動力一旦形成,就會不斷增強自身行動的方向性、目的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1.1.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絕大多數人都以一種普遍性價值統率自己的愛好和行為,并使自己對生活的追求從屬于這些普遍價值。價值觀是人類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標志,是人們思想行為的“軟約束”和誘導信號。它既與特定的社會經濟文化相適應,又潛移默化地誘導和規范人們的思想行為。運動員的價值取向離不開特定的社會大環境。

1.2競技體育精神主體的競技價值

競技體育運動寄托了人類追求自身極限能力甚至超越極限能力的美好夢想,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運動員創造了競技體育精神,同時這種精神又激勵運動員去追求更高的夢想。運動員是競技體育的直接參與者,其主體的競技價值主要為:

1.2.1運動員的競技激情。

運動員比的是技術,但競技賽場更需要激情,沒有激情就沒有動力,競技體育也就沒有魅力可言。激情就是將內心的感覺表現出來,并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在競技場上,擁有激情的運動員會自始自終以積極、理性的態度對待遇到的各種困難,會用堅定的決心和必勝的勇氣去戰斗,從而擁有更多如愿以償的機會。激情使運動員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挑戰,以最佳的狀態去發揮自己的才能,激情是一名優秀運動員成就事業的精神武器。

1.2.2運動員的競技勇氣。

勇氣是運動員在競技中表現出的一種氣質。運動員在競技中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自然會喪失很多機會。凡是優秀的運動員,必定是果斷剛毅,關鍵時刻不猶豫,將勇氣貫穿于整個比賽之中。在高水平比賽中,彼此間的技術水平差距基本很小,實力并不是絕對的,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雙方比的就是勇氣和對勝利的信心。在競技場上優秀的運動員憑借著無畏的勇氣,能夠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創造理論上人類無法完成的目標,在看似不可能的情況下力挽狂瀾。

1.2.3運動員的競技斗志。

在競技體育比賽中,人們常常被運動員旺盛的斗志所折服。競技賽場上,兩隊相逢,總有落后失敗的一方,但失敗并不是喪失斗志,如果斗志不滅,轉敗為勝并不為奇。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決賽中,雖先輸兩局,但她們并沒有因為失敗而喪失斗志,而是一局局拼,一分分拿,最后反敗為勝,獲取了勝利。旺盛的斗志會使人在坎坷困境中勇往直前,并能激發人的內在潛力。但如果喪失斗志,失望頹喪,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場比賽,往往是人的整個精神系統。運動員對待失敗的態度比失敗本身更重要。“勝敗乃兵家常事”,競技體育更是如此。只有勝利沒有失敗的運動生涯是不存在的,關鍵是你被失敗打倒,還是失敗被你打倒。斗志是運動員面對困難和失敗時的精神支撐,它能不斷激發人的潛能,幫助運動員頑強地走出困境。

1.2.4運動員的競技毅力。

“毅力就是堅持正確的方向,矢志不移地完成既定目標的態度和決心”。競技體育的本質決定了運動員職業的殘酷,在競技賽場運動員會遇到一系列的打擊,沒有堅韌的毅力就無法堅持比賽。一名優秀的運動員,面對困難時不僅有追求目標的毅力,更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愛因斯坦說出了成功的真諦:“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

2.競技體育精神主體的外在價值

競技體育精神主體的外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2.1激勵人類永無止境的追求

運動員不斷地戰勝對手和超越自我,體現著人類的崇高追求。競技體育運動從思想體系到活動體系都激勵著人類努力奮斗,永無止境地追求。無論是奧林匹克所倡導的“更快、更高、更強”,還是中華體育精神的“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是、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頑強拼搏”,都號召人們努力拼搏,激勵人們不斷進取。競技體育直接挑戰的是人類的生理極限,而其精神激勵著人們向更多的極限挑戰。

2.2推動國家間的交流

競技體育是全人類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并已成為跨越各種文化、民族、國家的人類重要活動之一。體育交流被人們視作政治、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和紐帶,如中美之間的“乒乓外交”,使東西方兩個巨人的手終于握在一起,給世界和平帶來了曙光。競技體育在促進國際交往和傳播民間友誼方面,發揮了其他工作無法替代的作用。

2.3提升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競技體育己成為最富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活動形式,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競爭,從表面上看是運動員彼此間技術和智慧的較量,但它實質上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和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綜合實力。奧運會上一次又一次升國旗、奏國歌的情景,使得現場觀看和收看電視的國人心潮起伏,甚至熱淚盈眶。海外華人的心更加緊緊地貼在一起,為是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2.4引導人類社會的公平競爭

競爭是人類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自然界“優勝劣汰”的法則在社會生活中同樣存在。公平與平等是人類對競爭的共同要求。競技體育為人類公平競爭的有序行為起到了示范的效用。競技體育是在社會共同認可的“游戲規則”下進行的實踐活動,受到一定的道德約束,競技者必須用公正競賽的體育道德規范自己的行為,并在成功與失敗、競爭與退縮、個人與祖國、家庭與事業乃至生與死之間進行選擇。這種將體質、意志和道德教育有機融為一體的教育手段,已成為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催化劑。

結語

競技體育精神在其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具有特有的競爭性、超越性、公平性和功利性。良好的競技體育精神是高水平運動員不可缺少的文化品格和靈魂,它不僅能引導運動員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推動其正確價值觀的確立,而且是在激烈競爭的競技運動中,運動員的競技激情、競技斗志和競爭勇氣的展現。在充滿競爭創新和發展意識的年代,競技體育精神正在成為整個社會重要的價值理念和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評說[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45.

[2]顧拜旦.奧林匹克理想.顧拜旦文選,奧林匹克出版社,1993.

[3]熊斗寅.顧拜旦體育思想初探[J].體育科學,1992,(6).

[4]劉翔著.我是劉翔[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34.

[5]申相星.論體育文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4.1.

[6]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第一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115.

[7]中國體育報.不能忘記的大松博.2004.6.7.

[8]吳航.葉喬波――中國精神[J].現代人,1994.6.

篇10

體育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國際化就是指把中華民族優秀的體育文化推向世界的發展過程,使中國體育文化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我國傳統體育文化本身具備這樣的潛質)。在這一進程中必然會與西方競技體育相互競爭。

沖突論強調人們因有限的資源、權力和聲望發生的斗爭是永恒的社會現象,也是社會變遷的主要源泉。科塞認為:“所謂沖突是對價值觀信仰以及對權利地位資源分配而引起的斗爭。 在斗爭中,一方企圖中和或傷害或消除另外一方。

我國民族體育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在各自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中西方體育文化之間的沖突和共存與它們自身的哲學思想有著直接關系。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主張萬物一體、天人合一,主張要在時間之內的無限綿延中實現自我,其實現自我價值的最高方式是對萬物一體、天人合一的一種自我滿足的境界的享受,并由此形成了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思想。西方傳統哲學思想認為人是有限的,有限的個人崇尚一種無所不包的、超時間的、超驗的、超感性的、最圓滿的無限性整體的概念,人相對于無限完滿的超驗本體來說是有欠缺的,認為人生在世的最高意義和價值就在于渴望和追求這個最高的、最完滿的無限性,要在超時間的無限中實現自我。

然而,中西方體育文化除了差異之外,還存在對體育文化思想認識的一致性:追求健康和長壽,其健康與長壽思想意識遠遠超過了竟技體育本身。這是中西方體育文化、融合、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我國傳統體育的國際化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文化之間決不是先進與落后的關系,而是辯證的對立統一關系;也不是從屬關系,而是兩個平行、獨立發展的文化體系;更非只有沖突,而是可以相互共存、借鑒、交流和互補的關系。

回顧中西方文化之間沖突與共存的過程,可以發現中國文化并非都處于劣勢,西方競技體育的發展優勢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環境,即主要在于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率先繁榮,在共存過程中又發展并創立了先進的體育理論和科學的體育實踐,對世界各國體育文化形成了極其強烈的沖擊。對此,必須指出的是,所謂優勢文化與劣勢文化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并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從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對余暇體育日益增長的需要和開展情況看,其體育文化已趨匾乏,單一的文化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需要有外來體育文化的補充和豐富。而我國每一個傳統體育項目的背后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思想。

在我國,競技體育的文化思想已經根深蒂固,傳統體育文化雖然博大精深,在國內尚未形成共識。發展競技體育與爭金奪銀已成為我們體育事業的第一戰略目標,這就無法使民族體育與之形成對立或沖突,僅僅只是共存而已,因而不利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弘揚和國際化發展。中國體育更高層次的戰略之一應該首先是處理好中西方體育文化沖突與共存的關系,在發展競技體育的同時,潛心靜氣地返回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原點,并以此為起點,逐一激活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及其內蘊和活力,確立我國民族體育國際化發展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否則在這場文明的沖突與共存中我們將始終處于下風。

發生文化上的沖突、形成文化的適應和達到文化的共存。從“沖突論”的角度看,西方竟技體育文化與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之間由相互隔絕到相互接觸、交流,它們之間的沖突也由此產生,主要表現為傳統與現代、繼承與發揚以及吸收與排斥、“拿來”與“舍棄”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使得處于發展之中的中、西方體育文化之間始終存在著一種異己的力量,于是它們更加自覺地強調自己文化的特色、存在的方式和表現的方式,其結果就是世界體育文化的多樣性在不同時期的內容有所不同,并逐漸形成了世界主流體育文化―西方競技體育。就文化本身而言,沖突是文化發展多樣化過程中的必要和特殊的形式,對促進人類體育文化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沖突論為我們重新認識和思考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國際化發展敲響了替鐘。從“共存論”的角度看,西方竟技體育與我國民族體育之間的這種抗爭過程并非是你死我活的,雖然它們之間的哲學思想截然不同,民族文化、民族習慣、性格愛好也相差甚遠,但是在體育文化領域里卻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追求,由此也就形成了內涵相近而外延各異的中西方體育文化。這就是它們之間能夠永久共存的基礎,也使它們之間有了更多的相互融合、交流、互動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陳琦.后奧運時代我國大眾體育發展展望[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23( 5) :396-399.

[2]萬義.白晉湘.對”中西體育文化差異論”的質疑[J].體育學刊, 2007, 2(14): 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