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3-05 04:14:00
導語:農村學校數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育評價
評價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數學教學個性化的需要.采用確定能力目標及評價標準和編擬數學能力測試題的方法.數學評價要注意靜態與動態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并且要注意評價學生的創造性的數學才能.
(一)試題
1、開放、不唯一
2、重實踐、輕理論
3、多動手、少強化
4、多觀察、少硬記
(二)評價
1、看學生在解答中是否有新意
2、允許學生犯一些錯誤
3、考生中表現出準確的洞察力,要給予充分肯定
4、用等級打分
二、教育功能
學習的過程是通過智力活動,以及推動和調控這種智力活動的動力因素來完成的。在數學學習中,一些學生不僅表現得聰明,而且整個學習活動富有進取性,最后能取得優秀成績;另有一些聰明程度一般,但學習有毅力,善于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對學習充滿熱情,結果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也有一些學生頭腦靈活,但學習熱情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克服遇到的困難,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表明我們只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是不夠的,必須充分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和主動性的調動,通過幫組學生建立一個積極的學習系統,使他們的潛力得到發揮,能力得到發展,學得有成效。簡單地說,學了智力活動,還必須有心理因素的介入,才能有效進行。這種心理因素可以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引導和推動智力活動的作用,并能夠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增減其智力能量。它的功能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心理因素
1、激勵功能,它起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力集中,努力程度加強,以一種內驅力保證學生處于積極狀態之中,整個學習活動得以展開并持久地進行下去。
2、選擇功能,它決定了學生對學習的反應傾向。如學習過程回避什么,喜歡什么,厭惡什么等。
3、調控功能,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根據學習目標的具體要求,調控學習的行為。如注意什么,忽視什么,強化什么行為,制止什么行為,讓學生自己總結得與失。
(二)激勵因素
1、教學內容要體現知識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陳舊、空洞、抽象的知識和理論往往被學生心理排斥和拒絕,更談不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了。現行的新教材的編寫就體現了這一思想,每一章除了最后的研究性課題外,其開篇都有一個章節知識在現實問題中應用的例子。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人們總是傾向于關注富于變化的、新奇的、能夠引起認知不協調的事物。數學本身就容易使人感到單調,教學過程的平鋪直敘、波瀾不驚更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過程善于創設一種氛圍,合理設置一些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期待、困惑、憤悱的心理狀態,才能有效激發并維持學習熱情。如在函數教學中,《何時獲得利潤最大》可提問你能否用函數圖象找到這一時刻,既避免了單一反復地對定義字面的強調,又使學生在問題中更深刻理解最大值概念。
3、教學評價中正確運用獎勵和懲罰。獎勵能夠給學生帶來尊重、成就、自豪等的心理體驗,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但要注意①獎勵的公正性,不能帶上過濃的主觀色彩,在獎勵過程中過分獎勵一部分學生,而忽視另一部分學生;②獎勵的多樣化,獎勵作為積極的強化因素,形式應該多樣。如較高的分數、贊揚的評語、親切的微笑等都構成事實上的獎勵;③獎勵的針對性,對優秀的學生要求可嚴格一些,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適當放寬一些,分情況采用教師直接獎勵或來自集體的間接獎勵。
4、教學輔導中幫助學生科學尋找原因。學生在分析自己行為的成敗時常常用能力、努力、任務難度、運氣等一些原因加以解釋。作為老師應從學生自身來分析,可分為內部的和外部的因素;從本人的學習態度、進去心、努力程度以及基礎情況等,來解釋說明。積極、科學、實事求是的尋找原因,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信心,促進差生的轉化,幫組學生調整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
(三)課堂組織
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的高效來完成。在新課標的倡導下的開放學習,這里所謂“開放”,是指空間的靈活性,學生對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堂內容的綜合性。而不是上課的過程的開放。現在正在進行的數學課改也是以此為目標的。開放的課堂的學生具有更出色的創造性,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更為高效。因為“開放”形成一種氛圍,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這種課堂,給教師的教學和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對教師而言,備課要更高的要求,
1)數學問題、方法與思想的準備教師要更充分,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需要的數學方法,蘊含的數學思想要有預見,以及多角度認識教材內容,多方面分析學生的思維,預設多樣的問題情境和考慮可能的異常情況。
2)課堂意外情形的及時處理課堂的全部過程都應該在教師的控制中,任何問題的發生都要有及時的應對措施,不能漠視和拖延。這些問題包括學生對所學內容與眾不同的認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疏漏或錯誤,以及學生的一些不良表現等。
3)適當的課堂容量和教學進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進度不僅僅是教學任務的要求,從課堂管理策略來看也非常必需。如果教學安排過于緩慢,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問題上,多數學生會越來越沒有興趣,以致無事可做。保持適當的進度對維持學生的熱情很有必要,也使學生“沒有時間做不相干的事”。
4)積極的交流與良性互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調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要素之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讓學生有被忽視的感覺,包括言語、表情、姿勢,都必須為師生之間和諧交流服務。當有學生就某個例子有其他解法,或就某個知識點有不同的理解時,要用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處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只有當學生與教師間的情感互動起來,學生對課堂的破壞性行為將大為減少,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2、對學生而言,更應該體現學生是主體
1)“問題”的提出。數學的學習,是思維活動與發展的過程。“問題”是點燃思維運動的火花,是認知結構得以不斷發展的源泉。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學生參與活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概念的形成,定理、公式、法則的發現過程。從傳統聽講模式到把聽講與讀書、研究、討論、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應精心設疑,置疑,適時調控,讓學生處在猜想、類比、推測和解答的思維活動中。
3)學生自行歸納。整理歸納是知識反思內化的過程。要引導學生歸納整理各知識要點,并揭示它們在知識整體上的地位、作用,與其他知識的相互關系和結構上的統一性,特別要揭示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4)變式訓練。為了提高訓練效率,必須防止機械模仿,可采取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方式開闊學生的思路。變式練習的思維要求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思維強度。如讓學生自己編題目,自己解答。
5)注意學生反饋。數學教學是信息交換的動態過程,教師要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提問。
三、教育優化
農村初中的學生家庭普遍存在對教育的不重視,學生一旦回家很少把時間用于學習上,他們的知識的獲得主要在學校里。如果學校里課堂上沒有高效,那么學生獲得的知識那更少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導學生去“真正理解,達到課堂進行目標”的愿望。我們應該怎樣去優化呢?其實我們教師可以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考試本身并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考核,一種評價。但通過試卷中的問題讓學生朝著某個方向去努力,作為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
(一)提問的作用
提問本身不是目的,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必然為教學目標服務。
1、幫助教師正確評價學生,了解學生對所學任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否已經學會了指定的任務。
2、提問能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集中精神,積極應用思維的技能去解決問題。
3、提問能保持教師的注意力,只通過講授的方式去進行一堂課的教學,很容易產生的后果就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去重組教材和設計提問,常常假設學生能及時理解,很少有機會獲知學生的錯誤認識。
4、提問能使教師依據學生的答案,提供即時的反饋,即教師依賴提問使學生理解問題及相關的所有要素,同時利用學生的答案設計新的問題,使學生趨向于真正的理解。
高效的提問要求學生在每個問題上都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理解,教師以各種不同的提問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
(二)提問的要求
優化的課堂具有“開放”的特征。當然,課堂上的提問也應該是開放的。這里的“開放”并不是指隨意提一些問題,而是要求問題本身和教學目標的聯系方式上多樣化。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做更多的腦力活動。教師的注意力應多集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所反映的思維過程,而非問題的答案。
1、對有關問題的可能答案的寬闊度,要放大。學生在回答開放性問題時,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們在理解問題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開始教師的提問范圍較窄,這也許能更快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師期望的智力活動,但其后果是它們經常使教師忽視學生現有的水平。
2、目的性提問本身是教師期望從學生的回答中獲得什么,盡管問題是開放的,也希望學生的回答具備“具體、正確和完整”的特質。有時教師的提問不能誘使學生尋求到答案,或學生的回答離教師期望太遠,教師應要求學生回答得更完整或更合理,回到有效的提問過程中來。
(三)提問的效果
提問的一方面是教師想引導學生做出特別的反應、回答或理解,另一方面是教師不想牽著學生走,以致使學生失去大量進行思考的機會。教師應尋求開放式問題與詳細的、理由充足的回答,學生各種可能的解釋。使學生感到一種心理的平衡,從而也獲得了知識,達到優化的目的。
四、教育效率
對于教育效率的衡量,不能依據學生能否做幾個題目、考試的成績來衡量,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確定:
(一)是否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發散性思維指的是,對某個問題提出多種獨特答案的能力,它包括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精心推敲的能力。
特級教師魏書生有句名言:“每件事都有一百種做法。”應該強調: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道路通羅馬”。這樣有利于學生今后在學習中具有獨創性。
(二)是否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
發展指的是,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思維能力、解題方法、動手能力的提高。每個學生的基礎都不一樣的,個性特點也不相同,因此不能用相同的尺度來衡量每個學生,我們教師只要看到他們有進步,有發展,就達到我們的教學目的了,教學效率就好了。
(三)是否能解決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
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是衡量教育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如測量旗桿的高度、何時獲得利潤最大、藥物的療效時間等。如果學生能夠解決了,那么就取得的了高效率了。這也是符合我們農村生活的需要,也是更好的體現教育的真正的作用。
總而言之,農村教育更具有艱巨性、復雜性,一方面要面臨中考的壓力,另一方面又要適應農村的需要。現在的社會又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弱者將被淘汰,而現在農村學校生源外流嚴重,農村弱勢學校將面臨著更大更多的考驗......
- 上一篇:數與代數教學研究論文
- 下一篇:初中數學實驗課教學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