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論文
時間:2022-03-05 03:44:00
導語:小學生數學興趣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眾所周知,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化,即怎樣使學生主動地有效地合理地學習需要的數學。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教育過程中必須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更改現有的教育模式與管理理念,給學生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加快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施,推進素質教育。以下是筆者在教育過程中耳聞目睹的幾個小插曲:臨近中考了,有一名學生因討厭數學課而去了游戲機室,任憑家長苦口婆心的勸說與教育仍無濟于事,令人深思的是他還是該校的一名所謂的“優秀生”。又如在某教室里傳來了“你,敢罵我”“誰叫你把我的書給扔了”“那又是誰的作業不完整”••••••的吵鬧聲,事后了解,原來是一位學生因數學作業不完整而遭到班主任的批評而發生的一幕鬧劇。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又該如何評價這件事呢?又如,在某教室里教師對學生說圓周是一定點到同一平面上等距離點的軌跡,學生們抄在筆記本上,可是誰也不明白圓周是什么,于是教師拿粉筆在黑板是畫了一個圓圈,學生們立刻就歡呼起來:啊,圓周就是圓圈,明白了!。這種教育模式學生會喜歡嗎?這樣的教育理念還要繼承與發揚嗎?下面我談談本人是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的,切切實實地讓學生們喜歡數學的一些作法。
一.科學選擇教學模式,建構良好課堂氛圍考試作為教育的指揮棒,指揮著我們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從明清兩代的八股文考試,使得教育的目標更加貼近“金榜題名時,洞房花濁夜”的人生追求。而今天的中高考制度也產生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現實,所以應試教育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而這一教學模式最大的缺點就是全班同學做同樣的事情,有興趣的要做,沒興趣的也要做,教學過程就像是往籮筐里放籮卜,放進去就行了。忽視了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抹殺了學生的求知欲。本人認為要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首當其沖的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發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選擇適合學生胃口的教學模式。如“師生互動”“小步走”的教學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把比較難的問題切割成一些比較小的問題,使學生容易接受;我認為這種小步子小坡度小轉變的教學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程度,大家都能跟睛教師設置的步伐,因而課堂是能踴躍舉手發言,開動腦筋,能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想學到的東西。在一些重點中學,我們可以選擇“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數學復習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用一邊串的數學題,由淺入不深層層推進,提示一個個解題的關鍵,展現解題技巧,使整個課堂充滿數學的靈氣和魅力。當然也要注意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不能依樣畫葫蘆。近些年來,我國倡導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一些新的數學教學模式不斷發生,我們選擇教法的空間很大,如”探究性數學教學“”數學質疑教學“”活動式數學教學“”開放式數學教學“”整體與范例教學“”數學建模教學“等,避免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種教學模式,古板而教條地進行“傳道授業解惑”。
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選定了適宜的教學模式后,我們該考慮的第二個因素是如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有意識地加強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要學習的東西是有實際意義或有學習價值的,本人認為創設情景是這一環節成敗的關鍵。例如找同類項,教師把寫有代數式的牌子發給學生,教室四角各有一個學生拿著牌子,其他同學尋找在四個角的“同類項”。教室雖然亂哄哄的,但就這一簡單的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數學。又如,方差的概念學習,教師上課時帶一個量體重的稱。挑三個個頭差不多的學生先稱,記下數字,求平均數,也按公式計算方差。然后挑最胖最瘦普通的三個同學量體重,計算平均數和方差。結果發現兩組學生平均數差不多,方差則區別很大。這一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方差的意義,永遠不會忘記。再如,教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教師可以事先向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家庭作業,讓他們任意畫一個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數,記錄下來。第二天一上課,教師讓學生們考老師,只要隨便說出一個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老師就一定能說出另一個角的度數。于是學生們紛紛嘗試能否考倒教師,當然考不倒。于是教師就問:“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想不想和老師一樣有本事?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有什么規律?!边@是一個用活動用實例引入的好例子,圓滿地完成了導課的任務。象這些精彩的情景,它既能夠吸引學生又能夠與新知識密切聯系,讓學生親自經歷了知識點的形成過程。理解知識點的“來龍去脈”,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育正確的人生觀
師生關系中,老師起主導調節的作用.教師的表情動作要體現平等、民主。首先,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感染學生,使學生情感愉悅,精神振奮。特別是上課時,老師站在講臺上,慈祥的面容、微笑的表情能打消學生的緊張情緒。每一位優秀的老師,無論是年過九秩的教育家斯霞,還是嘗試教育法創始人邱學華,抑或是東北大漢魏書生,他們無不是微笑的天使。熱情的微笑展現于臉頰,蘊含的卻是崇高的人格,對學生濃濃的師愛。同時,得體的儀表、精彩的語言、揮灑自如的教態、簡練漂亮的板書、親切的話語、熱情的鼓勵、信任的目光、敏捷的思維、嫻熟的解題技巧等都會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其次,數學教學常常通過解決問題的形式展開,通過解題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于是,大運動量的解題訓練成了一些教師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法寶,特別是畢業班的師生,迫于家長學校社會的層層壓力,大搞題海戰術,并且各科齊頭并進,學生學習任務繁重,苦不堪言。變“熟能生巧”為“熟能生厭”。這時教師就不能貪圖輕松,依賴教科書和參考資料上現成的證明解法和答案。而應該了解每個例題和習題訓練的目的要求,了解難易程度,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課外練習的安排更合理化,力爭達到“教師游題海,學生駕輕舟”。當學生犯錯誤時,目光應嚴厲而誠懇;當學生有所進步時,應換成贊許、信任的目光。特別是對一些后進生切忌用鄙視、厭惡、輕蔑的目光對待他們,那會損傷他們的自尊,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換之用一種期待、信任的目光讓他們看到希望、增添力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受社會家庭同學的影響或誘惑,干擾了正常的學習情緒,出現了厭學逃學等惡性后果,這時我們不宜大聲喝叱,不問青紅皂白地一棒子打到底。而應循循善誘,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重新找回學習的樂趣。從日常的教學做起,從點滴入手,防微杜漸,注意積極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態度和信念,防止不良情感的形成和發展,師生共同商議并解決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做他們生活和學習上的雙重朋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情感教學的前提。只有以平等、民主的態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才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老師、尊重老師,使學生由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學習數學,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再者,老師要善于用眼睛表達自己的情感信息,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從走進教室的一刻起,老師就要有意識地用自己和藹、信任的目光,盡可能平均地投向全體學生,這不僅會大大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還會讓每一位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被關注感,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還要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給學生送去不同的眼神:當發現有學生注意力分散時,用目光去暗示、提醒;當學生回答問題時膽怯、畏縮,用目光去鼓勵、支持;教師在上課時微小的動作也能消除與學生間的距離。如布置學生分組討論后,老師不要站在講臺冷眼旁觀,而是來到他們各小組,認真聽,參與其中,有必要時可以在組內發言;看到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可以拍拍他的肩,暗示其坐正;上課與學生談話時,要上身略有前傾,或幫其理理紅領巾等。要讓學生知道老師是真心真意地對待他們,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大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四、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共同進步
創設多向交流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只有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學生很容易產生單調、乏味的厭學情緒。采用多向通話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學模式,其形式是允許學生間的議論、評論、肯定或修正各種見解,通過直觀啟發、學具操作、合作實驗、實踐測量、游戲競賽等,為學生學習營造一種愉快、寬松的氣氛。如天津著名特級教師李鑒蕙在課堂上提倡七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充實;不明白問題允許發問;沒想好的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爭論到白熱化允許學生自由搶答舉手等待老師批準。。鼓勵學生自己質疑釋疑。雖然可以由老師提問,學生討論,但若能形成學生自己質疑釋疑,共同探索的氣氛,則更有利于學生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分享認知活動中的情緒體驗,促進情感上的和諧融洽。例如,在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老師正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的教學,快要結束時,老師問學生:“還有問題要提嗎?”一位學生問:“11-8,1減8不夠減,我是倒著減的,先用8減1得7,再用10減7得3,因此,11-8=3,這樣可以嗎?”這個學生的思考方法是授課老師根本沒想到的,連聽課老師也為之一震,議論紛紛。授課老師不但沒有批評這位學生,而且高度評價他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采用了非常靈活的教學方法,不忙著自己回答,而是及時組織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以激起大家爭議的情緒,學生在相互交換意見基礎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見:這種做法不但合理,而且有獨創性。教師板書:11-8=10+1-8=10-(8-1)=10-7=3。于是共同解決問題后的喜悅,便洋溢在學生之間,這種情感上的共鳴,也就會促進學生之間情感上的相互激勵。引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在教學中,當學生答題中出了差錯,無法自己解決時,設法引導其他學生幫助解決。這種學習中相互幫助的氣氛,有助于增進學生友好情感。如可以采用“小老師”制,讓做對的學生幫助找出錯題癥結所在,再讓學生自己修正或得出更完整的見解。這樣的教學,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培養了其余同學熱心幫助同學的品質。在這種氣氛中,即使有同學錯了,也不會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大家努力從他人的見解中去發現好的地方,從而使學生都在相互幫助、信任、支持的教學環境中更快樂、有效地學習。引導學生之間相互鼓勵。在教學中,設法引導學生為獲得某種成功而相互鼓勵。在現代教學活動中由于不少競爭機制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學生原有的競爭心理。雖說競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但也容易產生影響學生團結互助的消極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若能創設學生間為他人的成功而熱情鼓勵的氣氛,對于消除競爭帶來的副作用,增強集體的凝聚力,是有顯著意義的。當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某種成功,如較出色地回答了一個問題,演算了一道數學題,在課堂上有明顯的進步時,不僅受到老師,還受到同學的贊賞,則更容易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一些老師在課堂上帶頭引導學生集體為之鼓掌,以示贊賀,對好學生來說是積極情感的積累,對后進生來說更是莫大的鼓舞。此法不僅有助于老師增進學生間友情,而且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降低學習的緊張度,都有一定的積極古代讀書人的“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雖然可佳,但現代學生的個性發展明顯,還能忍受這樣的苦讀嗎?這種的學習方法還會有創新的空間嗎?根本上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我們應大力提倡“扎實基礎+創新能力”的優質數學教育,讓學生主動建構,調整自己的以心理認知結構,在打基礎的同時求發展求創新。作為教育“促進者”的我們應積極建構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喜歡數學,讓不同的孩子學習一同的數學。
結束語
現代社會要求教育要面向四化,培育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其中就要我們教育工作者著重培養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不喜歡數學而是社會、家庭、老師的強迫下學習,我們的教育會是成功嗎?這些年來本人注意這方面的研究,并且繼續從事這方面的學習和探討,雖然一些說法有待于提高,但應該說收效尚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切切實實做“一些事情”,讓我們的下一代喜歡數學,學好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 上一篇:數學實驗教學課改論文
- 下一篇:數學教學學生自主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