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師德建設

時間:2022-02-10 05:37:00

導語:高等學校師德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學校師德建設

高等學校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肩負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高校教師應當既是學術專家,又是培養造就人才的行家,因此高校師德建設意義重大。

一、師德建設的內涵及其時代特點

首先,師德是一種道德。

師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總和,它體現了教師在道德意識、道德選擇、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修養等道德實踐中的價值目標。它是在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基礎上對教師行為規范的更具體的要求。

其次,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道德素養和道德約束,根據我國《教師法》第八條中規定,教師應當履行下列義務: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制止有害于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這是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行為規范。

教育事業是關系到民族興衰、國家成敗的根本性的事業,而高校則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最前沿陣地,是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專業技能和素質培養的重要場所。教師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責。教師素質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教師們所說:“請記住,您不僅是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引路人。”因此,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在很多地方比一般的職業道德具有更多的內在要求,除了要求教師遵守從事教育活動應該遵守的一般行為準則外,教師職業道德還應該體現出以下要求:第一,要忠誠教育事業,以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為自己的最高追求;第二,要注重教書育人,努力成為學生做人的楷模;第三,要嚴謹治學,以學問贏得學生的敬佩和愛戴;第四,要富有愛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第五,善于針對發展變化了的社會現實,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服務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第六,具有探求真理,修正錯誤的高貴品質。

第三、師德的內涵是與時俱進的,具有時代特征。

作為一種行為規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同廣義的道德一樣,師德的內涵也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今天我們所倡導和遵守的的道德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不斷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同樣,師德也是一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相適應的、符合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屬性要求的、不斷發展的思想道德體系。

二、高校師德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些古訓都說明了一個道理:自古為師,當德才兼備。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中,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所急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強高校教師的師德建設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保證。

首先,加強師德建設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根本。

我國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性質決定了師德建設具有極其特殊的重要意義。廣大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在搞好知識和技能傳教的同時,能否自覺地、正確地運用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的重要思想,努力構筑大學生的精神支柱;能否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成材報國;能否愛護和支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教書育人,教育和引導學生做有德之才、有為之人,將關系到未來中國的主人——大學生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高校能否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和輸送大批優秀人才,關系到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的興衰成敗。

師德建設應是教師隊伍建設最根本的建設,是內涵性和基礎性的建設。人才的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的精神文化環境,學校的教風、校風對學習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師德建設是優化育人環境的最重要的內容,是靈魂,是根本;它是教風的核心內容,又是形成良好校風和學風的先導。培養和鼓勵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教育引導學生,必將對學生的思想成長和行為養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必須加強師德建設。

黨的***報告中明確強調,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師德和業務水平”。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的實際行動。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完善的時期,市場經濟的觀念也逐漸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如公平、競爭,合作、效益等。處于市場經濟大潮中的高校,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侵襲,如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此時,必須通過加強師德建設,鞏固和堅定教師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帶動學生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始終使廣大教師做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弘揚者和推動者,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切實擔當起在民族復興大業中所肩負的重任。

第三,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我們應加強師德建設。

為了適應人類社會的進步,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對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中的重要一環。從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高校內部管理機制改革,到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都會對高校教師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和變化,在這種發展變化中,需要我們的高校師德建設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思想和辦學方針的基礎上,與時俱進,賦予高校師德以新的內容,跟上時代的發展要求。

三、身體力行,做好師德建設工作

我自2001年2月調入北京理工大學從事高教教學工作以來,通過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積極探索、不斷創新,不僅在教學科研業務工作中取得豐碩成果,更在高校師德建設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取得了較大的收獲。

(一)進一步提高了對師德建設的認識。

首先,正確的教育思想是師德建設的前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正確的教育目的,這是教育工作的靈魂。在工作中,我越來越體會到,我們高等院校培養的不僅是高級專門人才,而且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這不僅有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知識的要求,自我完善、自我修養能力的要求,更新知識、創造新技術的要求。而且有世界觀、人生觀的要求,明確教育目的,對于增強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保證人才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嚴謹的治學精神是師德建設的基礎。嚴謹治學,是人民教師基本的職業要求。發揚嚴謹求實、嚴肅認真、嚴格要求的治學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重要方面。只有嚴謹治學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備嚴謹治學精神的學生,才能給學生以終身受益的真本領和過硬的基本素質。

第三,良好的人格風范是師德建設的保證。古人云“師者,范也。”教師勞動與其他勞動的不同點就在于:教師不是使用工具去改造學生,而是用自己的言行去直接影響學生,其談吐舉止具有強烈的示范性。良好的人格風范,體現了一名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認真負責及身體力行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無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傳授,都是絕對必要的。這就要求高校教師不僅要按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依據教育活動的特點和規律,以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傳授人類的精神財富,增進和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思想修養和道德品質,而且要求十分重視自身的學識、作風、人格乃至衣著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示范和陶冶作用。

(二)在教書育人和師德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第一,以公民道德規范要求和指導自己的行為,

教師首先是一個公民,他的基本行為規范應該首先遵守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規范,如果脫離基本道德規范,談師德建設,則失去了根基和意義。教師在任何場所,應該把基本道德標準作為銘記在心的、自發的行為準則。因此,在任何情況下,我都以認真遵守和實踐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基本規范,如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各項要求,特別是做到愛國守信,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保證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師形象是光輝的、燦爛的,向學生講授的道德建設是發自內心的。

第二,以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水平,做好學生的溝通交流工作。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積極參加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種政治和業務學習,深刻學習和領會黨中央的大政方針,認真對照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各項要求,指導自己的工作。并將學習的心得結合教學工作,及時轉達給學生,以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染和引導學生。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認真了解和學習各項教學管理制度、文件,認真做好崗位工作,按時高質地上好每一堂課,盡己所能認真解答好學生提出的有關問題,做好學生與學院、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

第三,勤奮工作,兢兢業業的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

作為一個熱愛教師職業,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高校教師。始終把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己任,我根據任教的經濟與管理學的課程,其知識理論和實踐變化快的特點,為了能夠把最新動態反映到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自我學習和信息的更新,經常查找大量國內外文獻資料,與國內外同行保持較為密切的學術聯系,參加國際會議,不斷充實自己。同時,把這些新知識、新理論整理為課堂教學內容,編成課件,提供給學生。特別在推進雙語教學和實踐教學中,我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雙語教學中,得到了國外同行的高度好評。在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舉辦的雙語教學比賽中,我獲得了第一名。此外,我參加了北京理工大學“增設國際貿易單證實踐課”的教學改革項目,將曾經在專業外貿公司積累的豐富實踐經驗編制整理為“國際貿易單證課“的課程體系,獨立編著了《國際貿易單證》一書,并制作了便于學生實踐操作和理解的光盤,該項目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我積極參加科研活動,在進校四年中,累計在中文核心期刊11篇,其中1篇國際會議論文還被ISTP收錄。此外,我參加的國家863課題、國防科工委基礎研究等課題,總結提出的內容觀點新穎、論據充分所得結論有很高的現實指導意義,受到合作單位的高度好評。

第四,以認真負責與嚴謹的治學態度,贏得學生的敬佩和愛戴。

在教學中,我嚴格做到尊重知識,尊重科學,在教學中,努力做到盡一切努力使學生懂得科學的真理,而不是似是而非。例如在每年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指導中,我從選題、提綱、正文、修改、準備答辯等全過程的各個環節與學生仔細推敲,引導學生建立完善的論文體系和結構,而不是簡單地說教。對于學生論文過程中的問題、不完全之處,特別是存在錯誤的地方嚴格指正。學生在論文結束后,離校前紛紛打電話或發郵件表示在論文中的最大收獲就是學到了這種嚴謹治學的態度。

第五,富有愛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要富有愛心,這不僅要了解關心他們的客觀生活和學習條件,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心智條件。每門課程的第一次課,我都將我的聯系方式留給學生,方便他們問問題和與我聯系,并且鼓勵他們與我聯系,所以,我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是十分暢通的。對于每位學生的郵件,即使是一個感謝、問候,我都認真回復,并鼓勵學生積極向上,肯定他們的成績,激勵他們繼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成功地為國際貿易專業三年級學生講授了“國際貿易單證實務”課,暑假實習期間,紛紛有同學來郵件講述他們在公司中實習的困難,我在認真解答后,學生覺得非常有幫助。有時,聽到學生紛紛評價我的課堂效果“是一種享受”,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時,深深的體會到,教學的效果不僅在于自己在教學中所付出的努力,也在于與學生之間建立的相互信任與關心的基礎上。

第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校的學生從思想和行為上個性化特征越來越多,保持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更好的實現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避免平鋪直敘的教師“獨角戲”,而是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他們的隨堂問題以及觀點,使更多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學生對于自己參與討論的問題會更有研究興趣。其次,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引導辦法,對于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我針對他們的特點和學習,提供和指導他們看更多的學習資源;對于主動性一般或較差的學生,更多地從培養興趣入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不管不問地強制他們學習,或以考試來壓迫他們。這樣,我很多精力在收集資料、案例,引起現實社會中相關的經濟學甚至社會學問題,引起他們的興趣,再將重點按我預先設計好的邏輯模式,一步步地引入到正題。

例如,我們專業存在體優班,學生有許多體育訓練和比賽任務,在我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中有一位體優班的學生,自選題到論文答辯,不僅沒有因為他的訓練減少我指導論文的次數,相反,我給予了他更多指導,最終他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他在郵件中說“本來以為對體優班,老師不會怎么管,沒想到,您非常認真地指導我們,還專門多花時間給我們講論文……”。而我知道,這類學生在學生生活中的表現很可能因為老師的態度和責任不同產生非常迥異的變化,激勵學生,引導和督促學生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七,與時俱進,緊扣社會的發展變化,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爭取的價值觀,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由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上有一些不健康的風氣流傳到高校的學生中間,學生有時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或是抵制不良文化傾向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跟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在講授組織行為學課上,在講組織文化和組織目標時,專門提出商業倫理的概念,結合當今社會不良現象,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此外,由于現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多,在性格和人際交往中缺乏一定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小組作業,學生完成的過程中需要分工去收集資料、分頭研究、匯總意見并一起制作課堂演示文件(通常是PPT格式),這樣不僅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促進他們的分工與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四、高校師德建設的發展方向

師德建設是一個復雜、長期和巨大的工程,不僅要有長遠的建設規劃和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重視,更要有廣大高校教師的參與。

首先,師德建設需要持久的、有效的和有效率的動態規劃,它包括師德建設的目標和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案和途徑,簡而言之,即師德建設戰略。這一規劃需要按照具體環境和條件進行細化,以及按照時間的推進對原計劃進行動態調整,以便最有效地實現師德建設的目標。

同時,在規劃的過程中,要保證廣大教師的參與,獻計獻策,這不僅可以反映出師德建設過程中的問題,還可以從提交的反饋中找到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互動效應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高校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高等教育的各個利益相關者的介入,只是不同團體的介入權重不同而已。在師德建設規劃中,需要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重視和積極參與,同時,學生甚至家長以及社會團體(例如,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畢業生接受單位)都可以在師德建設中提供參考意見。而在教師的師德考評中,應該建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動態參照的考評體系,在這一體系中,可以借鑒管理學和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方法和技術,例如360度評價工程,對師德進行評估和考核。目前多數高校在晉職和評優中采用了“師德一票否決制”說明了師德建設已提到日程上來。

第三,師德建設中對教師的管理更多地采用正向激勵手段。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人們在激勵中會產生更多的工作滿意度,而增加的工作滿意度會大大提高人們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果。對教師的激勵手段不僅包括物質獎勵,更要包括那些對教職工有重大精神意義的非物質獎勵,例如公開表彰、晉職、委派重任、優先培訓學習等等。同時,在激勵過程中,注意消除教師的不滿因素,例如工作條件、待遇等等,因為不滿情緒將嚴重影響工作投入和效率,還有可能被教師帶到課堂上,引起不好的社會影響。

第四,師德建設是一種組織的文化建設。正如企業文化建設對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樣,作為一個組織,高等院校的師德建設說到底是學校的組織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校是否能建設成為一流院校,其師德建設的成敗起著前導和基礎作用。

總之,高校承擔著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光榮任務,肩負著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的歷史使命。加強師德建設工作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創建一流大學的需要。把北京理工大學創建成一流大學是廣大理工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愿景和目標,我們必須建設一流的師德師風,打造一流的教師隊伍,我們必須本著對國家、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切實加強師德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