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探討

時間:2022-09-03 09:20:54

導語:農村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探討

內容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希望老師能夠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導作用,而不是老師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而且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培養自主閱讀意識對他們的建立良好的心態和擴寬他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十分有好處的。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留守兒童;自主閱讀;培養

作為學校,無論是哪里的學校都要聽從黨的領導,落實黨的方針,因為這是根據我國國情提出的前景較好的方法。尤其是對于農村來說,這是一項落實并不困難卻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大好處的事情,培養農村留守兒童自主閱讀對他們本身,對社會,對國家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說學校一定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做出正確的規劃,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本文將從自主閱讀意識養成的好處和具體的方法做出詳細的討論。

一.培養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的好處

(一)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講,導致他們成為留守兒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父母希望為孩子和家里的其他人創造一個較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在家里并不能達成這個期望,所以許多父母選擇外出打工。這也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就是家長長期不能夠回來,孩子長期見不到父母的,導致孩子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懷,很容易導致他們內心的孤獨和脆弱,進而引發他們情感的缺失,長此以往,壞情緒的積累很容易導致他們產生極端的情緒,甚至是危害個人,危害社會,這就與當初父母選擇外出打工所期待的結果互相背離,也不是任何人希望看到的。而如果培養留守兒童自主閱讀的意識,讓他們在空閑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就沒有時間想在外的父母,這就能夠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減輕他們對父母的思念。同時,站在家長的角度,難免會擔心照顧不到的孩子,如果孩子利用空余的時間來讀書,也會使在外的家長減少對他們的擔心和對生活更加有期望,因為每個父母都有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情,孩子的努力是他們最大的驕傲。所以說培養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不但能夠正向引導學生本人的個人心態,還能夠解決在外面的父母的顧慮和擔憂。

(二)豐富他們的知識,拓寬他們的眼界

同時因為他們生活在農村,并沒有豐富的物質條件,能夠接觸到的新鮮事物并不多,而且大多數留守兒童的家庭本身也并不富裕,不能為他們創造更多認識世界的機會。給他們提供很好的學習條件。而讀書能讓他們通過別人的描繪,知道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就能夠拓寬他們的眼界,促進他們對外界的認知,同時他們能夠接觸到很多不同的思想,這樣就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豐富的思維,那么他們考慮問題時就會更加全面,也更加有遠見,這有利于他們在未來規劃自己的生活,確立自己的目標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例如老師在講到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地球家庭》時,通過第一篇文章《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的閱讀能夠讓學生清晰的知道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同樣是身為孩童,如果他們失去父母會什么樣呢。中國一直以來是一個倡導和平的大國,雖然我們也經歷了殘忍的戰爭,但也正是這份痛讓我們不想讓悲劇重演。所以一定要樹立小學生倡導和平的心態。讓他們成為能夠推己及人,并為世界和平貢獻出自己一份力量的人。

(三)讓他們期待更大的世界,努力進步

當學生不局限于自己現在所接觸到的環境,他們就會對外界的世界產生期待,或許外面的世界并沒有現在安逸,但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選擇的主體,就是我可以選擇不過那樣的生活,但是最起碼我們要有選擇的權力,無論說這種現象是物質還是上進,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是現今社會每個人所擁有的心態,當然留守兒童的心理也是這樣,一但當人有了一個堅定的目標,他們基本不需要任何人的督促就會朝著目標不懈努力。而且青年強則國強,尤其是對于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不但是國家未來的期望,更是國家現在擔憂的重要對象,國家也在竭盡所能對他們施以關懷和幫助,如果他們能夠自己強大起來,這對社會,對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值得欣慰和稱贊的事情。所以說,培養他們的自主閱讀意識,讓他們了解世界,學習新思想能促成的效果并不只是他們自己的成功,更會使社會和國家受益。

二.培養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的方法

(一)營造閱讀氛圍

如果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首先就要營造自我閱讀的氛圍,剛開始如果讓學生獨立的閱讀是一件十分難以促成的一件事情,所以最好先通過大環境的熏陶,老師可以給同學們規定一個固定的閱讀時間,例如每周三第二節課,在這個時間學生必須拿出一本書進行閱讀,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但是要是傳遞正確思想的,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可以相互交流,這樣就能夠在大環境的熏陶下營造自我閱讀氛圍。他們剛開始可能不太可能堅持一節課,但是老師不要放棄也不要縮短閱讀的時間,應該漸漸讓他們適應這種方式,因為通常讀懂一篇課文不止需要一遍,尤其是一開始學生雖然在閱讀課文,但并沒有進入閱讀的狀態,并沒有體會到文章的實質內容,如果老師縮短時間,很容易導致他們敷衍了事。但是也不要讓他們閱讀太長時間,太長時間的閱讀可能讓他們感覺疲勞,甚至是產生厭煩的心理,這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所以說將時間定為一節課是十分科學的。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讓任何事情打斷他們,也不要讓他們互相打擾。

(二)提供色彩豐富的書籍

在農村可以說能為學生提供的條件并不多,不像城市里的孩子可以看到高樓大廈,書店、博物館、故宮、頤和園等,即使城市的孩子不能夠親身的感受這些環境,老師也會利用電子設備,通過課件或者視頻的方式將所講的內容展現在他們眼前。但是在農村這些都是做不到的,所以應該為他們提供色彩豐富的書籍,一方面能夠通過顏色的渲染,調節他們的心情,吸引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能通過圖片的方式向他們展示老師所講的內容究竟是什么形態,因為他們本來接觸的事物就非常少,這就導致他們的想象能力并沒有那么豐富,所以說,如果老師認為只通過語言描述就能夠讓他們理解,是十分不符合實際的。所以說另一方面色彩豐富的書籍能夠提升他們的想象力,這在一定層次上也可以理解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豐富的想象力,源于對世界豐富的認知。例如老師在講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上學了”時,在這部分教材中就涉及到學校的樣子,可能在農村的學校并不是這樣的,但是這能夠讓他們認識到學校還可能是什么樣子的,這時老師可以詳細的介紹一下圖片里的景象,寬闊的操場上顏色鮮艷的塑膠跑道,可以讓學生用來跑步比賽,有利于他們計算距離和時間;還有同學們踢足球用的足球門,能夠鍛煉學生踢足球,不但能夠讓學生強身健體,還能夠促進國足的發展;還有修建整齊的風景樹,下一幅圖還有整齊的教學樓,正前方是隨著太陽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在教學樓的上方還會看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這時老師就可以說:“如果你們以后好好學習會擁有比這更大的操場,更好的教學樓,和越來越多的小伙伴,以后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讓父母不再這么勞累。”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們認識更多的事物還會激勵學生學習。

(三)養成自主閱讀習慣

在老師長期的要求下,他們逐漸適應閱讀,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養成他們自主閱讀的意識,所以需要在適應的基礎上,讓他們形成習慣,習慣的養成通常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興趣的引導;第二個是規律的時間;第三個是長期的堅持。其中興趣的引導占有大部分效果,因為任何人的督促都沒有自己的期望更能促使自己進步,所以老師要積極挖掘學生的自我閱讀興趣,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他們所接觸到的游戲并不多,所以無論是發現他們的興趣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都是比較容易的。對于兒童來說可能故事性的內容能夠讓他們更加感興趣,所以老師可以給他們找一些小故事讓他們閱讀,當他們對閱讀這件事情感興趣之后再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智給他們推薦有深度的文章。在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之后要接著進行第二點,規律的時間。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基本上都是跟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而老人一般都對隔代的小孩子格外的寵愛,即使自己已經年邁,也不用他們去做任何事,而且小學生本來的學習任務就比較輕,所以他們有很多空余的時間,老師可以建議他們在睡前閱讀一個小時,也可以規定一個時長讓學生自己選擇閱讀的時間,最好是每天的同一時間,而且規定不太長的時長有利于兒童長期的堅持,因為一但規定太長時間很可能導致學生閱讀感受到的壓力超過自己本身對閱讀的興趣,這很容易導致他們放棄,這就相當于之前的努力都功虧一簣了,而且想要從頭開始會比之前更加困難。例如老師在講到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時,這冊書里面有一個烏鴉喝水的小故事,這個故事還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同時又能夠給學生帶來思想上的啟迪,所以老師就可以將它作為一篇興趣引導的故事,讓學生們進行自主閱讀。而且老師可以通過烏鴉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這件事情,來告訴學生們,遇到問題要主動思考,彌補自己本身的不足,不要讓自身條件限制自己的世界。對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的培養,要首先明確自主閱讀能給學生、社會、國家帶來什么好處,為什么要培養小學留守兒童自主閱讀意識的,并且通過哪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本文從營造閱讀氛圍、提供色彩豐富的書籍和養成自主閱讀習慣三個方式對學生的培養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參考文獻

[1]張倩瑩,占莉娟.農村兒童閱讀現狀與對策新思考[J].出版參考,2019(05):11-15.

[2]李雪蓮.廣西城鄉兒童親子閱讀的對比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2):112-117.

[3]武雪芹.農村少兒閱讀推廣的策略研究[J].蘭臺世界,2016(06):78-80.

作者:王世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