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進入實踐建構成功素質教育實施模式論文

時間:2022-05-02 06:16:00

導語:理性進入實踐建構成功素質教育實施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理性進入實踐建構成功素質教育實施模式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成功素質己成為當今時代人們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視、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備的重要的素質要素、斯騰伯格成功智力理論、成功者人格心理學理論、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理論、情緒管理心理學理論、多元智力理論、對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關鍵在于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正確的教育方略對于培養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信任激勵就是教師用自己的信任、鼓勵、關懷等情感對學生進行激勵、創設心理自由的環境,引發學生大膽開展創造活動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目前己在全國20余家大專院校付諸實踐,并且許多初、高中學校以及中專學校也普遍倡行和大力推廣,成功素質教育已產生了廣泛的社會效應。但成功素質教育要真正發揮出更大效應,就必須由理性層面進入實踐層面,并建構為切實可行的實施模式。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本文對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以及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從中總結出有助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構的基礎理論與學術支撐。

關鍵詞:成功素質教育;理論基礎;心理構成;實施方略

成功素質教育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它是以讓學生具備與其積極向上的人生奮斗目標相一致的優秀素質即成功素質為培養目標,實行專業素質教育和非專業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定向培養成功素質,克服失敗因子,使學生在學校即具備成功素質,一跨出校門就能適應社會,并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的一種前所未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勿容置疑,隨著人類社會中競爭的加劇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全面深化,成功素質己成為當今時代人們成事、成才、成功不容忽視、不可或缺,且需人人必備的重要的素質要素。唯靠大力推行和普及成功素質教育,方能使成功素質成為現代社會人人必備的重要素養。

成功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要深入人心,方可成為人們踐行的堅定理念;成功素質教育要真正發揮出更大效應,就必須由理性層面進入實踐層面,建構為切實可行的實施模式。這些都需要作更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據此,本文將對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實施方略作出考察和分析,力求從中總結出有助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深化和模式建構的基礎理論與學術支撐。

一、成功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

成功素質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場深刻的變革,是系統的、整體的、實質的變革。深入研究和探討其理論基礎對于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成功素質教育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也為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的形成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一)斯騰伯格成功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一書是西方研究成功心理素質最具影響的著作之一。在該書中,他從一個嶄新的視角提出了一套智力理論,即成功智力理論。斯騰伯格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而創造性智力是成功智力中極為重要的方面。分析性智力是一種分析和評價各種思想、解決問題和制定決策的能力,以發現對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創造性智力是一種能超越已知給定的內容,產生新異、前沿思想的能力,它可以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課題和想法。實踐性智力是一種可在日常生活中將思想及其分析的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以使用的能力。斯騰伯格認為,在學業上的分析性智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的同時,實踐性智力反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只有在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方面協調互動、平衡發展時,才能最有效地發揮成功智力的效能。

(二)成功者人格心理學理論

人格是反映個體多方面特質的總和,是由諸多活躍的心理傾向和穩定心理特征所構成的體現個人品格的獨特反應系統。人格對成功者目標和行為具有重大的主導作用和推動價值。它是影響創造活動產生、維持和深入的重要動力系統,是導致創造過程智力、勇力、魄力和毅力的“力量之源”。人格是成才、成功的基石。

人格與成功之間存在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任何成功者都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征。心理學家對成功者進行了人格心理分析。如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的《成功者社會心理學》,卡耐基的《成功之道》等,都對成功者的人格特征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許多學者在研究中發現:有創造成就者與無創造成就者之間的差異主要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人格特點的不同。

我國學者鄭日昌、張春興(臺灣)等分別曾采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問卷對有成就創造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創造性人才都具有非常積極的個性傾向性等人格特征,如態度積極,進取心強,不畏艱難等。培養創造性人格應該包括形成和發展人格結構中那些積極的、有利于創造才能發揮的因素;同時也要注意克服和消除那些妨礙創造才能發揮的消極因素。

人格是構成成功者素質的動力系統,由三大要素組成:內驅力、情動力、意志力。它具有始動、維持、調節、定向等多種功能,它能使人與成功相關的全部心理活動都處于積極狀態,將人的創造能量有效地轉化為創造行為。

(三)塞利格曼的積極心理學理論

美國前任心理學會主席、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塞利格曼(E?P?Seligman,1998)倡導要研究積極的心理學,幫助人們過更快樂、更健康、更富有成就的生活。他首次提出“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并使它得以迅速推廣和發展,在本世紀初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積極心理學的運動。

馬丁•塞利格曼認為,心理科學的使命之一即鑒別并培養具有天賦的人,并指出積極心理學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積極方面,研究人的優點與價值,挖掘人的潛力與創造力,激發人的活力,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尋求和掌握獲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與途徑。

培養和塑造健全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僅使他們免于抑郁,還能增進健康,促進事業成功。所以,人們都把樂觀稱為“成功人生的第三個要素”。

(四)情緒管理心理學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出版了《情緒智商》一書后,“情緒智力”這一概念成為世界各國心理學界、教育學界的人士廣為流傳和討論的話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理論認為:情商是一種內涵,是學生獲得成功人生的重要因素。情商可以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得到培養和造就,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不斷的得以提高。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情商有助于大學生正確擇業,是學生適應社會生存、競爭、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戈爾曼還強調情緒智力和智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是兩者并不對立,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是人的智力的兩個側面。只有兩者有機結合、協調發展,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五)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在其名著《多元智能》中(1983)提出:人類的智能有多種表現領域,決不僅僅限于認知。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是由7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即言語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等。加德納的智力多元說擴充了人們對成功“智力內涵”的理解,尤其是他劃分的一些與人的成功息息相關的某些智力成分,如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控智力,不僅使人視野開闊而且對當代人的成功素質的全面開發與培育,提供了極其重要的途徑取向與方法指導。

二、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

當前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對于成功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關鍵在于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尤其是心理素質的建塑與培育。因此,對成功素質的心理構成的分析,有利于更好地倡行成功素質教育,也有利于對成功素質教育實施方略的提出和完善。

(一)成功智力

成功智力是由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與實踐性智力三方面組成的有機整體。分析性智力在于發現好的解決辦法,創造性智力在于找對問題,幫助我們一開始就形成好的問題和思想;實踐性智力在于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將思想及分析的結果以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加以使用。無疑成功智力是有助于取得成功的智力。或者說,只要一個人具備了成功智力,就具有了取得成功的基礎。

(二)積極心態

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標志在于是否具有積極的心態。因為一個人在遇到壓力、挫折、失敗和突發事件時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重要。大多白手起家的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積極的心態。他們運用積極的心態去支配自己的人生,用樂觀的精神去面對一切可能出現的困難和險阻,從而不斷的走向成功。積極的心態就是一種進取心,能驅使一個人主動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三)創新素養

成才、成功都離不開創業,創業又必須以創新能力為基礎。當今大學生除了獲取知識,更重要就是培養和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大學生的成功素質應更注重創新品格的培養,如創新欲望、創造信念以及創造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培育,為養成卓越而又扎實的成功心理素質奠定良好基礎。

(四)人格品質

一個人成功、成才與否,除外部因素外,主要是與個體的素質,尤其是與人格素質的培養密切相關。成功素質教育正是側重于健康心理、健全心智、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少成功者就是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全力出擊而一舉開拓的。當然,這種自信與勇氣來自于實力,或者說對個人能力、情境條件的合理把握和準確評估。對此,成功者們如是說“要從小事做起,不斷積累,認真做事,用心做事”。

(五)情緒管理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決定一個人成功的要素之中,智商只起到大約20%的作用,而80%的因素則是情商。無數事實證明:較好的情緒控制與管理,是一個人成敗的決定性條件。一個成功的人,應該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成為它的奴隸,既不會因沮喪或者焦慮而意志消沉,也不會因憤怒而喪失理智。情商可以說是一種中介能力,決定了我們怎樣才能更充分的發揮我們所擁有的各種能力,包括我們的天賦智力,它的最大效用就是把人的智力放大,讓我們更接近成功。

三、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可見,正確的教育方略對于培養成功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在闡述了影響成功心理素質的各種因素后,我們分析總結出來一些科學有效的成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略:

(一)尊重教育

我們說尊重是有層次的,但怎么去尊重,就只有一個出發點:就是愛。愛是責任,也是尊重。要尊重學生的生命成熟與智慧發展,尊重學生發展潛力和現實可能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學生人格。我們嘗試成功教育,讓成功、快樂、和諧、希望成為教育的主旋律。確立這一基本的理念之后,我們在實施尊重教育時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人格

老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也有缺點,應時刻提醒自己在思想認識、教育方法等各方面還不夠完善,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尊重學生的意見,是尊重學生人格的重要表現。同時,批評學生的錯誤,也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尊重學生的人格,是師德的基本要求。

2.尊重學生的感情

青年學生往往把感情看得很重,如果有意無意中傷害了他們的感情,就會刺傷他們的心,對其成長是很不利的。學生特別喜歡尊重他們感情的老師,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老師尊重學生的感情,往往會使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從而變成向上的力量。

3.尊重學生的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口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這個口號形象地說明必須尊重學生的自尊心。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一顆向往美好事物的心靈,都有成為好學生的愿望。作為一名教師,應十分注意尊重同學的自尊心,積極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并加以肯定,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進步。

(二)理解教育

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理解學生的言行,珍惜學生的奇思妙想,寬容學生的失誤和過錯,耐心地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細心地呵護學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善待處于弱勢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在實施理解教育的時候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讓學生生活在理解和愛的世界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青少年都有對愛的需要,在家需要父母長輩的愛,在校需要老師同學的愛。然而,更使學生關注的是學校教師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使學生從心底里感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懷,樂意接受老師的教導,愿意改正身上的缺點,積極上進。這樣,教師的愛作為一種外部的情感因素,就轉化為學生自身的道德動機,轉化為推動自己不斷進步的內部動力。

2.理解教育與真情實感相融合

對學生的理解要感情真摯,不能虛情假意,否則讓學生覺察到了就會適得其反,會讓學生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對心存誤解或偏見的學生,要特別注意表達感情的時間和方式。而且要能換位理解,將心比心,對學生的體驗要感同身受,在此基礎上使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理解教育與促進優勢學生發展相結合

古人云“德行,內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理解作為內心之德,總是以意識的形式存在,成為調節人們行為規范的內在力量。作為外在之行,理解意味著對他人的言行保持一種大度和寬容,或必要的“一致性”。教育者自覺深入理解教育對象,要多發現他們的優勢、潛能,并盡力給予激勵,使其弘揚光大。

(三)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法是一種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體系,是建立在“人人都是可造之才”和“愛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的現代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一種教育模式。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賞識。所謂賞識就是恰當地肯定學生的進步與成就,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讓被教育者在“我能行”,“我是好學生”的感覺中,走向社會,走向成功。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賞識學生與眾不同的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到另一個頭腦中去,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因此,教師應走進學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欣賞學生眼中的世界,去理解學生與眾不同的思維。這樣不僅啟發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能保護好學生后續學習的動力。

2.賞識學生的點滴進步

在學生身上,存在著不可估量的潛在能力,教師的“賞識”很容易給學生在精神上的滋潤,使他們產生自信,擁有積極爭取成功的心態。成功的實質是不怕失敗。學生一旦有進步,得到老師及時又飽滿熱情的評價,哪怕一個期待的眼神,都會讓他們感到無限溫暖,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意識到自己被重視、被賞識,便會立即點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現則是積極的配合。

(四)激勵教育

教育激勵,就是教育工作者激發學生的動機,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其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努力前進的過程。激勵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積極上進。因此,在運用激勵教育要注意目標激勵和情感信任激勵。

1.目標激勵方式

目標激勵就是用結果吸引去激勵學生努力實現某目標。激勵者確立的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能太高,也不能太遠,要是切實可行的。目標激勵方式有信仰目標激勵和道德目標激勵。當代大學生都是經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有自己的理想、人生目標和價值觀,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信仰激勵是行之有效的,同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學段等提出不同的道德目標,激勵學生為之而努力。2.信任激勵模式

信任激勵就是教師用自己的信任、鼓勵、關懷等情感對學生進行激勵。這是對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教師信任學生,對學生是極大的鼓舞和鞭策。對學生的信任體現師生的平等,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使學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等,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把各項工作和學習搞好。尤其是對一般學生和較落后的學生,要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要讓學生在贊揚聲中健康成長,在鼓勵之中不斷前進。

(五)創新素養教育

人的成功素質是一個復雜的多維結構,既有智能的因素,也含有非智能的因素,其中創新素養起著核心的作用。對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尤其是對創新人格的培育是實施成功素質教育的重點內容。因此,要大力加強對學生創造欲望、創造動機、創造信念以及創造人格、創造精神等系列創新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教育。

1.培養學生善于從多角度觀察問題、發現向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創新素養教育是一個綜合施教的過程,學校要將創新素養教育滲透到各類教育活動中去。要教育學生善于從各個側面、多維度地去觀察、分析、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從教育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方法實行全面改革。在教學內容上應多充實一些要求學生多維度觀察、多向度思考的課題和材料;在教學方法上多組織一些“一題多解”、“一問多答”的研討和探索活動,以利于學生多角度觀察、發現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其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提高。

2.指導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模式,習慣于用之去解決現實問題

創造性思維模式是創新活動中慣常使用的心理和行為活動方式,如用公式來表示,則為“集中思維——發散思維——再集中思維——再發散思維”,如此循環往復,就能推動創造性活動不斷深入。教師應授予學生使用這一模式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并經常指導學生應用這一模式開展活動,要求學生無論解決什么問題決不可忽視和漏掉“發散”這一重要環節,遇事“發散”一番,形成習慣,養成“定勢”,長此以往,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等創新素養就能得到不斷的鍛煉與提高。

3.創設心理自由的環境,引發學生大膽開展創造活動

創造性活動往往需要在一定的環境烘托下產生。在心理自由、充分安全的環境襯托下,學生能產生出許多具有非凡性、獨創性、奇特性的見解來。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創設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創造素質的環境,要改善教育態度,改進教育方法,主動消除妨礙、束縛學生創造性的各種抑制因素。有了心理充分自由、充分安全的良好環境,學生的大腦皮層就容易進入興奮、活躍狀態,思維就容易主動、振奮起來,大膽地產生各種遐想和聯想,其創造性話動就會成為習慣化的反應方式,這將會大大有利于學生創新素養的不斷發展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肖映雪.成功智力理論與創造力的培養[J].重慶大學學報,2002,(2).

[2]Sli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