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模式改革論文

時間:2022-02-09 05:50:00

導語:教學模式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模式改革論文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

1.教學觀念的本源

“教學”這一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對于它的真正含義,學者卻各執一詞。對于教學的實質,離不開教師的教授和學生的學習,而教學二者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毋庸置疑,教學過程中的交往是從教師與學生的共同認識到共同分享再到共同創造的基本互動形式。單獨而言,“教”的實質是幫助學生更進一步地吸收和掌握知識;而“學”的宗旨更加側重于學生本身對知識的獲得、吸收、融會貫通,并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反饋過程,促進教師主動改善教與授的本領和過程。

2.學生在新課標改革教學關系中的角色

與昔日學生處于被動受教的地位相區別,新課標背景下的學生地位,將是一種更加主動、更加積極的位置,與老師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其實,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綜合活動過程,溝通是合作的基礎,通過溝通可以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接觸和聯系到實際生活與現實社會,從而拓寬教學的視野,提高授學的質量。在課堂中、現實和探索發現中學習,并在合作交往中得到升華,新課標的科學背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倡導“從活動到體驗”的研究性教學模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窮無盡的,教師與其在每一節的課上填鴨式般被動地把知識教給學生,還不如更多地把搜索、獲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從內部自主生成學識結構和完善人生價值。

二、新課標背景下師生間和諧交互教學應為常態

1.以教學互動流程改良過去的單向傳授模式

無論什么時空下的教學課堂,從幼兒園到大學,從過去到現在甚至不遠的將來,首先發生的都是師生之間的接觸、溝通和交往。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溝通和交往引起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雖然這種作用或者影響不一定是積極的,但我們可以掌握和利用這種影響相互性的客觀規律,對現今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和科學的改革。教師在教學中擁有毋庸置疑的決定權利和不由質問的權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行為發揮著難以擺脫的作用和影響,更有甚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控制學生的思想和觀念。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單體中心地位必須作出質的轉變,教師只有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才能真正體現“教”是為了教學雙長。

由此出發,過去落后的單向式中學課堂教育必須得到更加貼合實際、接近科學的實際性改革。教師應該充分學習本次“新課標”改革的有關精神、實質和具體的細化規定,轉變過去對學生盲目地傳授知識、強迫記憶等觀念,更加積極地引導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參加到課程教育當中,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積極以心中之疑問、所學之學識和課外主動掌握的要領與教師交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配合,主動引導,為課堂教育當中的學生主動性學習創造更多更合適的條件和環境。學生在中學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思考自發性和行為自覺性,此時此刻,如果還是完全把學生看成機器人具體實施每個既定程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所削弱,遇事無法作出合理的思考和判斷,對父母、老師的依賴將難以克服,更有甚者,影響學生的心靈成長和成熟。

2.教學模改更應著重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

教學模式內的主體包括學生和老師,而主體間的交流和合作主要是發生在師生之間、老師之間與生生之間。在一般情況下,教師之間都會互相溝通交流,分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現并累積的經驗教訓,分享有價值并具實用性的教學資源,故本次改革不太需要著重針對這一關系上的交流與合作,在今后,教師之間只需保持這種長效的可持續發展的互動即可。

教師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開頭和結尾的部分。開頭可以提起學生在學習之初的興趣和主動性,結尾能夠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供便利,也給他們指明哪些知識技能需要重視,哪些世界觀、價值觀需要遵循。另外,除了認真抓好一頭一尾外,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還應該抓住重點,精巧傳達并授予學生所需掌握的一切,同時,要注意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積極引導學生和自己進行交流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們在本課程甚至其他相關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與能動性,在不斷的交流反饋過程中,調整教學層次、傳授流程等細化方面,使教學模式形成一種充滿活力性和創造型的環境。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為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提供基礎和機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及課后的生活上,一方面要引導生生交流,并以小組討論、分組任務等方式促成生生間的有效、長期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間的互動輔導學習工作,以“一幫一”、“多幫一”等形式,在不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的前提下,方便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能夠得到優秀學生的輔導性幫助、心理性幫扶,兩者之間共同影響,齊頭并進。

參考文獻:

[1][蘇]贊可夫著.杜殿坤譯.教學與發展[M].廣東: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萬云英.學校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李國文.情緒智商:人生的必修課[J].現代交際,2001,(6).

[5]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論文關鍵詞:新課標教學模式改革

論文摘要:在現代教學實踐中,如果學生缺乏主動精神,其作為主體身份的作用就得不到充分發揮,就會制約教學有效性。本文以“新課標”理念的提出為契機,對現代化中學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了探討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