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家庭教育探索與思考
時間:2022-03-11 08:19:00
導語:農村家庭教育探索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一個小范圍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對農村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探討,并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
完整意義上的教育應該由家庭、學校和社會三部分共同組成。而在中國,隨著孩子的出生和成長,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殺性已經不容忽視地擺在人們面前。近年來國家對農村基礎教育投資力度不斷加大,農村學校教育水平及辦學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農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始終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一、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
分析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是解決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關鍵。本文的研究基于2007年7月20日至2007年8月1日對安徽省宿松縣五里中學,長鋪中學,響堂小學部分學生、家長及老師進行的隨機調研結果。此次調研的326個樣本中,家長102人,學生224人。學生中男女比例為5:4,其中高中階段的平均年齡為15.4歲,初中階段為12.2歲,小學階段為9.3歲,學生樣本在個教育階段即高中、初中、小學的所占比例分別是2:3:3,在訪談的家長樣本中,其中父母83人,其他家庭成員19人。
(一)家庭教育目標——跳出農門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走出農村,在這些家庭中48%是核心家庭,“農村生活太苦,農民太累”,“考大學,賺大錢”,城市中優越的生活環境和較好的發展機遇成了孩子學習的最終目標。調查顯示,92.1%的家長希望子女能跳出農門走進城市,“城市最優化”成為不變的主題,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過早的感受城市的優越性,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想方設法將孩子送入城市的私立學校。根據孩子自身的條件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為他們確立一個正確的教育目標,這是做好農村家庭教育工作首應解決的問題。(二)家庭教育主題——配合文化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現階段農村高中生的父母大多出生在60年代,由于特殊歷史環境的影響,他們整體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有將近一半的父母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可想而知他們根本無法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孩子必要的幫助;而對于初中生和小學生而言,父母已有的知識以無法滿足孩子的需要。現在農村中的許多父母已認識到在科學技術水平日新月異的今日知識的重要性,并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成為他們的彌補措施,有89.2%的家長確定不會占用孩子的學習時間,有57%的父母不要求自己的孩子干農活,有58.8%的父母支持孩子在假期上輔導班,37.2%的學生曾經有過或現在有自己的家教老師,家庭教育中智力投資增加了,孩子課余輔導的質量提高了。但相對之下,孩子的學習負擔也隨之加重了,學校減負,父母加壓,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的孩子難免會出現厭學、逃學現象。知識爆炸的時代家長們感到了沒有知識的壓力,高強度的學習負擔下孩子也感到學習的壓力,如何在二者之間尋找適度的平衡迫在眉睫。
(三)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及地位
根據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英國醫學雜志等權威媒體及學術期刊的最新報道推知,母親的文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孩子的胎教問題。首先,文盲的母親無從得知胎教的意義和方法。其次,低文化水平的母親不能給與胎兒良好的語言環境,須知母親說話的語氣和內容都會影響孩子以后的語言教養。家庭教育過程中父母雙方對子女有教育的責任和義務,許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指出母親對孩子有著全面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研究表明,母親的素質對孩子的十二項主要心理品質能夠產生全面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在占12%的文盲和半文盲家庭中女性的文盲率為67%,調查的所有母親樣本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到總人數的80.8%,而小學文化程度占絕大部分比例。隨著中國城鄉差距的不斷擴大,許多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在轉移的勞動力中男性占大多數,家庭教育的重任自然落在了女性的身上,照顧家庭、干農活、教育孩子等家庭負擔一下子全落到她們的身上。母親還須面對強大的壓力,一方面必然導致孩子無法接受良好的胎教及出生后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婦女對自身所屬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許多女性的重男輕女觀念比男性更加強烈,這樣的角色期望與角色認同的理念必然會對家庭教育產生負面的影響。
(四)對新事物的認知落差
現代社會報刊、網絡鋪天蓋地,新文化、新知識層出不窮,易于接受外部新鮮事物的孩子由于自身認知能力的局限難免會出現錯誤,而對于外部新鮮事物本身就接受比較慢的農村父母們,他們也難以幫助孩子真確認清它們的本質,不免在家庭成員的之間雙向學習過程之中出現子女對長輩們的誤導,從而給家庭教育帶來許多麻煩甚至失誤。以網絡為例,調查結果顯示有66.1%的父母知道網絡但并沒有親自用過,只有19.6%的父母表示自己曾經接觸過網絡,對一般的網絡知識略有所知,還有13.3%的父母竟對網絡一無所知。
(五)攀比——學習方向誤導動力
家長相聚,談話的主題之一就是孩子的學習,有的家長把分數和在班級或學校之中的排名作為判斷孩子學習的唯一標準,這不僅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而且會誤導孩子的學習方向,扼制孩子興趣的培養和特長的發揮。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有65.1%的家長對孩子考試的成績非常重視或重視,在望子成龍心理的驅使下有許多的家長用經濟手段作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孩子的學習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這無疑會加重家庭的負擔。
(六)農村學校無奈的雙重角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學校教育是個體接受正規教育的開始,個體在接受學校規范教育的同時,家庭教育仍時刻伴隨著個人的成長,讓孩子“學會做人”這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奮斗目標,如果二者能夠很好的配合,必然對個人的成長起到促進作用。但遺憾的是,農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似乎責任不清,一方面教師承擔著學校教育的義務,另一方面農村的家長們又將家庭教育的部分職能推脫給學校,許多父母認為學校應當對孩子的成長負全責,學校一身挑兩擔,扮演雙重的角色。
調查結果顯示,當孩子犯錯誤后有46.8%的家長選擇了立即向老師尋求幫助。幫助父母教育孩子這是老師的職責,許多老師反映有些農村家長將孩子送進學校時好像將孩子的教育權全部移交給了老師,家長對老師的信任有利于學校與家長聯合起來對孩子因材施教,但農村家長對老師信任的前提值得深思。近年來隨著農村進城打工浪潮的不斷興起,許多的農村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根本沒時間教育孩子,而對孩子的教育長輩們的教育理念又無法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求救站。除此之外許多家長還認為“我們把孩子送進學校,交了學費學校應該對孩子的全部負責”,“管孩子這是老師的義務”。
農村學校作為遍布城鄉基層的公共機構,在培養孩子的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造能力的重要任務。向孩子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保證孩子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真正要使孩子學會做人,這僅僅靠學校教育是難以完成的,家庭教育有著其它教育形態無法彌補的內容,學校如何通過提高家長的文化認識水平來引導孩子的成長,這是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的重要條件。實質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的內容上不應該有十分明顯的界限,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應嘗試著將兩者結合,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二、改進農村家庭教育對策
目前中國農村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與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歲的農村勞動力人口中,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個百分點。全國有8500萬文盲半文盲,3/4以上集中在西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在這些地區許多父母的文化素質水平較低,面對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他們已親身體會到了知識的重要性,他們開始尊重知識,注重德行,試圖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子女能夠德才兼備,但是由于受客觀環境——家庭教育觀念及主觀因素——文化水平較低的局限以至他們蹊徑難尋。結合本次調查的實際及我國部分地區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的經驗,文章嘗試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變農村教育教學環境
通過學校教育來引導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數,1993年全國城市小學生的人均經費為476.1元,農村為250.4元,差距為1.9倍。到1999年,兩者的差距擴大到3.1倍,絕對金額分1492.2元:476.1元。李嵐清曾在回答中國青年報記者關于中國農村基礎教育問題時指出。從1995年開始到‘十五’期間,僅中央財政就安排了89億元,加上地方配套資金共198億元,實施了兩期“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2001年至2002年,中央財政投入30億元,用于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今后還將繼續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計劃在4年內解決農村中小學危房問題。中央財政還撥款3.64億元,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2002年示范試點項目”,2002年以后將進一步加大投入,縮小農村與城市教育的差距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步驟。
(二)鼓勵農村興辦兒童教育機構
相對延長學校正規化教育的時間,可以暫時緩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識貧乏的壓力。但現存農村幼兒園布局分散、規模小、效益低、職責不清、管理不順。先進的教育信息得不到共享,教育資源浪費嚴重。建立適應農村學前教育現代化需要的辦園新體制,更好地推進幼兒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農村幼兒園質量,為農村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立家長教育培訓機構
在學校中建立家長學校,通過專業的學校社會工作者向家長傳授正確的家庭教育信息,用學校和學生的“文明”帶動家庭和家長的“文明”建設。學校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庭教育咨詢等形式展開工作,主要工作目標應包括幫助家長樹立“為國教子”的家庭教育觀念;通過定期的培訓來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長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識;提出關于家庭教育的建議,并且組織學生和班主任對家長的家庭教育進行評比;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比如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讓學生對家長的不良行有正確認識,向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使家長認清現在的教育及就業現狀;對孩子加強“三農”教育,使他們真正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變不利為動力。
(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婦女聯合會的作用
有計劃、有步驟的對當地婦女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轉變她們的觀念,改變她們對固有的、不正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角色的認同,從而充分發揮婦女在家庭教育中作用。
(五)文化反哺——“我來教教父母”
家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過程,施教與受教育者之間應沖破傳統的“家長改造制”模式的局限,這樣才有利于教育雙方的溝通,尋找合適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調查顯示(見表3),有77%的學生表示當自己的父母與他們的觀點出現分歧時或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懂的問題時,他們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耐心的解釋或與父母商討,而大部分的父母也能接受孩子的意見。家庭教育過程中的相互學習,一方面有利于農村父母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
(六)采用“示范性教育”與“規范性教育”相結合的方法
學校可邀請家庭教育比較成功的家長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成功的經驗;學校不斷規范家訪制度,改變以往班主任負責制的固定模式,由專業的學校社工人員對學生家長進行幫助,建立家庭教育檔案,定期回訪,及時評估;開設家庭教育熱線,方便家長進行隨時咨詢。
三、結論
國外有一句名言: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二愛型”巨人(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看你的耐心、信心和決心。21世紀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我國正在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發展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到社會總目標的實現。本文從一個小范圍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目的是要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全社會對農村中小學家庭教育的重視。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不僅需要政府在財力、政策上的投入與關注,而且需要全社會特別是農村家長們的支持,“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這是當前教育永遠不變的口號。
參考文獻:
1、張健鵬.都是爸爸媽媽的錯[M].學苑出版社,2001.
2、趙石屏.家教[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3、林國煽.現代社會學[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0.
4、馬長英.大學生問題[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5、劉中華.家庭教育的真空誰來填補[N].中國教育報,2004-04-14.
6、仲原.關于農村家庭教育思想[EB/OL].家庭教育網,2003-06-12.
7、蘇欣.教育專家妙談家庭教育新理念[EB/OL].人民網,2003-11-19.
8、張建新.孩能否健康成長家長以身作則是關鍵[EB/OL].新華網,2004-02-05.
9、姚穎.讓孩子自己選擇——坐圓凳面還是小板凳[N].新民晚報,2003-12-12.
10、王紅飛.農村家庭教育的困境[N].中國青年報,2004-09-20.
11、毛麗利.農村家庭教育情況不容樂觀[J].教研與進修,2003(17-18).
12、Diave.Bittger.EducationinPoorAreas.AnEducationalSystemGrapplingwithPoverty[M].ChinaPerspectives,1995.
13、CountryReportontheChildDevelopmentinChina(2003-2004).
14、鎮江句容市農村教育工作調查研究[EB/OL].中國婦女網,2003-03-23.
15、家庭教育中父母雙方角色要正確[EB/OL].教育互聯網,2004-09-18.
16、國外關于嬰兒智力發展的最新研究[EB/OL].學前教育網,2002-12-25.
- 上一篇:文化興校教育研究論文
- 下一篇:領導干部教育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