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積極影響應采取論文

時間:2022-04-14 10:27:00

導語:經濟積極影響應采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積極影響應采取論文

摘要: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已引起國內外各界關注。通過剖析當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各層面的影響,本文主要從產業結構,出口貿易結構,企業轉變經營機制,緩解貿易矛盾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五個方面入手分析,最后得出結論:人民幣匯率升值所產生的最終結果是利大于弊,影響是積極的。在當前升值已成事實的背景下,我國更應積極采取相應的后續措施,來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因經濟波動(匯率變動)而發生的損失。

關鍵詞:匯率;人民幣升值;貨幣政策

1.引言

在我國傳統的匯率制度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正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標。對于我國前一階段人民幣升值的舉措究竟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可謂是見仁見智。有些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發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貨緊縮,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資,三是容易誘發金融風險。一旦人民幣升值而鉗制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不會緩解東亞地區通貨緊縮的壓力,反而會使東亞地區經濟變得不穩定。當然也有很多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是有很大好處的。比如可以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有利于開放資本賬戶,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可以緩解目前國內經濟過熱的局面,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等等。

本文認同人民幣升值利大于弊的觀點,本文的結構是:首先敘述了盯住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經濟與改革的發展要求以及表現出來的缺陷;接下來從產業結構,出口貿易結構,企業轉變經營機制,緩解貿易矛盾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五個方面探討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最后針對人民幣升值提出了幾項相應的后續措施,以此來擴大升值的積極影響,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

2.人民幣升值的積極影響及后續措施

在世界經濟進入結構調整階段、而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大,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系與互動明顯加強。國內外對人民幣匯率政策都比較關注,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也一直沒有平息過。近期,中國政府終于做出決斷:對人民幣匯率做了小幅度升值調整。面對國內各界對這一舉措的褒貶不一的論斷,通過對我國經濟各個層面的分析,得出結論:人民幣升值從長期來看是利大于弊的,并且可以通過一些升值政策后采取的相應后續對策來進一步擴大這種好處和促進作用。

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迄今已有11年了。11年來,國際經貿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盯住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經濟與改革的發展要求。它表現出來的缺陷有:

首先,固定的名義匯率已喪失其真正的經濟意義,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難以形成市場出清的均衡匯率。實際中,結售匯和資本管理制度在壓抑外匯需求的同時創造了很大一部分外匯供給,而央行的持續干預以及事實上的最大市商的地位,抹平了一切真實的供求差異。央行確定的基準匯率并非市場真實供求均衡的結果,也無法反映市場的變化。

其次,固定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存在根本沖突,削弱了貨幣政策效果,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貨幣政策自主權對于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大要優先于匯率的穩定性。但人民幣對美元無彈性的匯率將我國經濟與美國緊密聯系,這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次,名義匯率固定激勵著資本投機,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在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市場的動態均衡是由國際套利資金自發維持的。而在政府維持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盡管匯率能在長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其潛在的炒作火力空間卻在不斷擴大。一旦因客觀情況的改變使這一制度難以維持,大量國際市場上投機性基金等游資的攻擊,將以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方式釋放這一獲利空間,從而給一國貨幣制度帶來災難性后果。

正因為我國已有的匯率制度存在的這些致命性的缺陷,因此,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重新選擇已是勢在必行了。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宣布從即日起,“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8.11,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每天的浮動范圍為上下千分之三”。這次人民幣作出的小幅度升值調整就是我國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重新選擇的契機。一項新的舉措的好與壞往往眾說不一,雖然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會有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以人民幣升值為代表的匯率制度改革是利大于弊,最終也會提高整個中國的經濟水平。

我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影響是積極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可以迫使我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方向努力。

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也就是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就會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當貨幣升值后,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這是伴隨著匯率下降產生的。在對很多產業有巨大的沖擊的同時,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總體走勢來說還是有益處的。

如今進行匯率穩步的調整,正是一個帶來最小沖擊的時候,因為由于中國加入WTO,關稅的下降已經成為必然,而外國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也在同時下降,在這個時候對匯率進行下調,對企業的出口產品在國外的價格可以不造成或少造成影響,以順利的使人民幣逐步升值,而由于進口商品的價格降低使得進口商品的供求出現新的平衡點,使一部分出口產業投資流向進口產業,以增加資本品的購入。在匯率調整階段,由于流向發生變化,中國三大產業的比例調整也可以同步進行,由于貿易品出口受阻,非貿易品的投資與生產必然加大,第三產業得到發展,使中國產業結構趨于合理,達到國際水平。

(二)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擴大內需,進而有助于我國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趨勢。

中國主要以“價廉物美”打進世界市場。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一定的傷害,最終導致出口的減少。但同時,從長遠看,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分析,升值的確有利于改善我們的出口貿易結構,改善我們的貿易條件,從而對出口企業也會有正面推動作用。

從貿易結構上來說,我國本應該是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國,外需比重不宜過大,沒有必要一味地擴大出口規模,調整粗放式外貿發展戰略、促進外貿出口由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已是勢在必行。此次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助于提升我國目前出口貿易結構,同時增加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促進外需與內需協調發展,加快啟動國內需求,形成內外貿結合的發展態勢,從而起到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穩固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作用。

(三)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下,國內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不失去以往的市場份額,就要盡可能地壓縮生產經營成本,因為為了保住國際市場,不得不降低采購生產資料的價格或提高管理方式來壓縮生產成本。而壓縮生產成本的空間并不大,因此,企業必須從自身管理經營入手,加強管理方法的改進,提高生產效率來爭取利潤空間。

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體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業不斷地開發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也包括進行外匯遠期買賣,在國內融資時借貸美元等運用金融手段的風險規避。這有助于企業養成隨時關注國際動態,及時防范匯率所帶來的風險,從而為企業進一步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奠定良好基礎。

(四)可以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與主要國際貿易伙伴的貿易糾紛和摩擦,為以后進行深層次的貿易往來打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

隨著此次對人民幣匯率體制的改革調整,我國的出口產品在生產成本和國際價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但也會間接起到緩解與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國在低價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在中國目前逐步進入貿易摩擦高發期的現實背景下,對于如何處理在國際市場的貿易摩擦這一現實和長遠的問題,為我國相關部門爭取到了一定的寶貴時間。

美國官員贊揚中國決定人民幣不再只盯住美元“結束持續10年之久,被許多貿易伙伴認為是不公平的匯率政策”。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把中國的這項舉措稱為“良好的開端,在維持長達10年之久的固定匯率之后!這是人們希望采取的步驟,我認為他們是謹慎的,非常令人欽佩”。

法國經濟部長布勒東當天已表示為中國的決定感到高興,他說:“這一改革方向無論對中國經濟還是對歐元區經濟都是積極的。”

德國財長埃舍爾也表示,人民幣匯率改革將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平衡增長,符合七大工業國財長及各大央行的訴求。

法國媒體認為人民幣上調的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法國費加羅報(用“退一步海闊天空”來形容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匯率制的抉擇。

瑞士時代報(從經濟層面對中國貨幣改革進行分析指出,中國現在已成為全球主要制造業產品出口國,對全球原材料需求量巨大,人民幣升值將緩解中國在國際市場購買石油)鋁)鐵等原材料的價格壓力,原材料價格下降除將使中國產品的生產成本繼續保持競爭力外還可確保中國央行提高利率,遏制經濟過熱和房地產泡沫,另外中國消費者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也將獲得提升。

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秘書長約翰斯頓認為,中國貨幣改革將在對中國經濟提供所需要的靈活性的同時支持它的快速增長,協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

(五)可以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國貨幣當局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來增強宏觀經濟調控的能力。

隨著我國金融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現行人民幣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之間的矛盾也將日益突出。根據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蒙代爾和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萊明的研究結論,在固定匯率、資本自由流動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者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即“三元悖論”,在開放經濟中,一國只能同時實現其中一個或兩個目標,而不可能同時實現三個。固定匯率制和貨幣政策自主權只有在資本管制下才能實現,而在資本管制和固定匯率制之下,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將不能保證。在我國,實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和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的條件下,央行的貨幣政策的效果受到削弱。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仍存在需求不足的問題,仍需要通過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維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但在現行外匯管理制度下,貨幣政策實際上擔負著維持人民幣幣值的對內穩定和對外穩定的雙重目標,即對內維持物價的穩定,對外維持匯率的穩定。而這種雙重目標經常會發生嚴重沖突,央行的貨幣政策經常會顧此失彼。顯然,在我國金融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情況下,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制度即固定盯住匯率制度將使采用貨幣政策干預宏觀經濟運行的有效性大為降低。而對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大國來說,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尤為重要。因此,匯率制度非改革不可,需采用靈活的匯率制度。而一旦我國開放了資本帳戶,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再加上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調整,那么貨幣政策就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很好地做好宏觀調控的全局工作。

實際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問題,一直都是國際政治經濟的多重博弈,當前中國政府的匯率機制改革決策可謂是艱難博弈局面中的既穩妥又積極的抉擇,不過,一定要配合相應的后續措施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因經濟波動而發生的損失。

第一,中國的水、電、氣、成品油、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遠低于市場均衡水平;同時,由于社會性管制的缺失,許多企業在環境保護、生產安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很少,大多數企業的相關設施未達到國家標準。與變動人民幣名義匯率的策略相比,在短期內保持一個適度的通脹水平,在長期內加大要素市場化改革和社會性管制,使企業的生產成本真實地顯現出來,應該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一個更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選擇,也是中國政府最可能采取的策略。筆者認為,當前,這一政策建議仍有很高的價值。在選擇升值政策后,仍然要加大要素市場化改革和社會性管制,通過校正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中國商品的平均價格,降低人民幣的國內顯性購買力,緩解新一輪的升值預期

壓力,堅持長期內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提高和人民幣幣值向真實價值回歸的雙贏。

第二,要繼續抑制房地產市場等資產與資本市場的過度投機,降低國際游資的短期投機收益預期。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國外游資在我國境內短期投資的收益和預期,減少游資的涌入;另一方面也可扭轉我國局部通貨膨脹和房地產惡性泡沫的不良趨勢。

第三,在WTO的框架下適度調整進出口政策和關稅,保持經常收支的平衡,改變大額順差繼續出現或者多年持續順差的預期。

第四,通過適度的行政手段和政策制止熱錢的繼續流入。

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維持匯率,促成了進出口順差進一步擴大和“熱錢”的加速流入,進而強化升值預期,形成惡性增強循環。例如,升值預期促使國內企業加速出口和延期進口。2005年一季度全國出口增長34.9%,而進口只增長了12.2%,進出口順差進一步擴大。再如,升值預期驅使境內金融機構紛紛減少國外資產運作,將資金調回境內,或增加國外短期借款。2004年,中國新借外債同比增加了102.84%,而且大部分為短期外債。今年一季度的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短期外債。此外,國外熱錢在升值已兌現并逐漸強化的情況下,繼續通過各種方式流入我國。因此,必須要采取強有力的措施防止“熱錢”的繼續流入。

第五,健全和完善外匯市場。

首先,增加市場交易主體,推廣大額交易。增加外匯市場的交易主體,讓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直接參與外匯的買賣,并逐步推廣銀行企業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的大額交易。這樣有助于避免大機構集中性的交易對市場價格水平的操縱,防止匯率的大起大落;同時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企業的交易成本,便于監管機構對交易的監控。

其次,增加外匯市場交易品種。外匯市場上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的狀況對外匯交易量有重要的影響。交易品種稀少和交易方式單調是制約我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量擴大的重要因素。為改變這種狀況,應增加市場交易的幣種,可考慮增加外幣與外幣之間的交易即主要西方國家貨幣之間的交易,如美元兌日元、馬克等貨幣的交易,以滿足外匯指定銀行以及客戶的不同需要;加快推行遠期外匯交易,遠期外匯交易是一種較為合適的規避匯率風險的方式,而且開展遠期外匯交易對于增強外匯市場供求的靈活性、改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都有重要的意義。

再次,健全外匯交易方式。目前我國外匯市場主要是以電腦自動撮合方式成交的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國際上通行的商業銀行做市商交易制度有較大的區別。這種交易方式在強制結售匯制度下效率比較高,但是如果過渡到意愿結售匯制度后,進入原有的結售匯交易系統的交易可能萎縮。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加快發展商業銀行做市商制度,使商業銀行從目前的交易中介變為做市商,活躍外匯市場,并使匯率真正反映市場參與者的預期,匯率的價格信號作用更強。

3.總結

綜上分析,我認為此次人民幣匯率的改革和調整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有利的方面還是居于主導地位。從長期看,匯率政策調整必將有助于利用市場價格手段鼓勵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促進服務業等不可貿易部門成長,逐步提升我國產業和貿易結構,促使企業轉變經營機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并使我國貨幣當局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來增強宏觀經濟調控的能力,并且一定要配合相應的措施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因經濟波動而發生的損失。相信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道路會越走越順,最終成為經濟強國.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金融宏觀調控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J].中國貨幣市場2004.10

[2]吳曼麗.人民幣匯率機制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4.2

[3]曾康霖,馮用富.人民幣匯率穩定與匯率機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3.9

[4]王元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