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區域化探討論文

時間:2022-02-02 09:37:00

導語:人民幣區域化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區域化探討論文

一、人民幣區域化的基本原則

(一)以漸進方式推進人民幣的區域化

當前,雖然人民幣已初步具備實現區域化的一些條件,但還很難在短期內直接躍升為東亞地區主導貨幣。人民幣的區域化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應堅持規范有序、穩步推進的原則。

首先,人民幣區域化的步驟與進程必須根據人民幣區域化與國際化的現狀及其與國際貨幣的差距來加以設計。國際貨幣或區域主導貨幣應當承擔的職能來看,人民幣目前僅在部分邊境貿易、旅游交易及少數外匯交易中承擔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職能,在香港市場的特定人民幣存款和債券業務中承擔價值貯藏職能并充當柬埔寨、菲律賓、尼泊爾等極少數國家的官方儲備貨幣,與真正的區域化乃至國際化貨幣還有很大差距。

其次,一國的經濟實力是其貨幣國際化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這意味著人民幣想成為區域性關鍵貨幣,首要條件就是中國的經濟實力能支撐這種行為。而盡管近年來中國的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但還沒有超過日本,與對本地區貨幣制度安排影響巨大的美國相比,差距更加明顯,人民幣區域化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中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

再次,根據國際貨幣選擇的搜尋模型,一國貿易規模越大,其貨幣越有可能在國際貿易中進行流通,并為交易雙方所接受和認可。從這一視角看,盡管中國已成為東亞地區主要的市場提供者之一,但目前尚未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市場,東亞經濟體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仍大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同時,美國也是中國當前最主要的出口國,這使包括人民幣在內的東亞貨幣還很難真正擺脫美元的影響,這也是人民幣區域化的主要障礙之一。為克服這一困難,努力為人民幣區域化創造條件,需要提高中國國內市場在推動本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在東亞區域市場中的份額與影響。

最后,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和發展程度。在國內金融體系的健全性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還不能適應本幣國際化要求情況下,過快推進貨幣的國際化或區域化,就容易導致金融泡沫膨脹和經濟衰退。因此,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需要以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體系的發展與完善為依托。

此外,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也是東亞經濟體逐漸接受人民幣的過程,涉及較多復雜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市場自發演進與制度安排相結合

貨幣的國際化或區域化可通過市場自發作用實現,也可借助于明確的制度安排。如果說早期的英鎊國際化主要是一種市場力量推動形成的自發秩序,美元和德國馬克(歐元)國際化的成功則充分證明了制度安排或建構秩序對貨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作用。事實上,到目前為止,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多是市場自發作用的結果。但由于人民幣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先天劣勢及人民幣尚不可完全自由兌換、金融市場相對不發達、國際貨幣使用的規模經濟與網絡效應等因素的作用,僅靠非制度化層面的發展,不足以使人民幣自然地成為區域貨幣。換言之,對實現人民幣區域化目標而言,僅有這種自發的市場演進是不夠的,更需要相應的制度安排來推進。制度框架的建立會產生路徑依賴和自我強化效應,對區域內外的個人、企業及貨幣當局的心理預期和行動抉擇產生重大影響,一旦其將人民幣用于國際交易的收益得到確立,就會形成接受人民幣作為區域貨幣的更深層次動力。因此,在市場自發演進的過程中尋求區域性的制度安排以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發展非常必要。當然,沒有市場力量的持續推動,制度安排的建構也會缺乏堅實的基礎,人民幣區域化進程要在非制度化與制度化兩個層面上共同推進。

(三)加強與其它東亞經濟體的合作與協調

相關研究已經指出,一國即使擁有經濟上的主導地位,也不足以使本國貨幣自然地成為國際貨幣或區域主導貨幣,還需要其他國家不同程度的合作。尤其是促進人民幣區域化的制度安排,只有得到東亞其它經濟體的有效合作才能實現。人民幣區域化的進程,即人民幣在東亞地區范圍內逐步承擔國際貨幣職能的過程,不僅是人民幣乃至中國從中獲益的過程,從另一方面看也是中國為本地區提供某種“公共物品”的過程。實際上,對任何一種國際貨幣來說,如果不能為其他國家有效地提供相對穩定的幣值、善意的貨幣政策和有吸引力的投資市場等公共物品,都難以被其他國家接受。考慮到美元在本地區的重大影響、中國與東亞其他經濟體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及日本單邊主義的貨幣、金融政策對其貨幣國際化的阻礙,在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中國在經濟政策的實施中更多地考慮區域背景及其應有的責任,在提供公共物品或至少在貨幣、匯率政策和儲備合作等方面體現出更多的區域合作與協調意向,以便降低人民幣區域化的風險與成本,加快人民幣區域化的速度,就顯得更為必要。

(四)人民幣區域化需要以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為依托

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的制度建設與加強區域合作協調方面,充分利用現有的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框架是一種事半功倍的選擇。這是因為:一方面,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是人民幣區域化戰略實施的外部環境,人民幣區域化不可能脫離區域貨幣金融合作安排的約束;另一方面,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框架是東亞區域內已經存在的一種初步制度化安排,它所具有的自愿性與普遍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關國家及地區間在其他領域的一些分歧與矛盾,充分利用這一框架,無疑能夠降低人民幣區域化面臨的部分政治成本,在推動人民幣區域化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形勢,進一步推動了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的進展。規模擴展到1200億美元的東亞多邊化外匯儲備庫2009年底之前就將正式開始運作,亞洲債券市場與區域性投資基金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可以預計,隨著合作進程的擴展與深化,最終將勾勒出一幅較清晰的區域金融合作的網絡型畫面。這種逐漸形成的網絡型的制度架構,必然為強勢貨幣的流通提供便捷的渠道。因此,借助于東亞區域貨幣金融合作來推動人民幣的區域化不僅可以節省人民幣區域化的成本,而且能夠加速人民幣的區域化進程,是現有條件下最理想的路徑選擇。

二、人民幣區域化的推進路徑

考慮到中國與東亞地區的經濟、金融、政治現狀,人民幣的區域化從地域上應走從周邊化到區域化的道路,從貨幣職能上應走先交換媒介、再記賬單位與價值貯藏的道路。具體來說,人民幣的區域化可分以下幾個階段加以推進:

第一階段,穩步推進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創造條件促進人民幣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部分貿易中承擔結算貨幣職能,提高周邊國家與中國交易中人民幣的市場接受度,同時積極穩妥開展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債券市場的建設,使人民幣在特定范圍內承擔投資貨幣的職能。這可以稱之為人民幣周邊化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在上述工作基礎上,通過中國與周邊國家乃至更多的東亞經濟體的官方結算協定,促使中國與東亞其他經濟體一般貿易中普遍采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同時充分利用貨幣互換協定等方式,促使其他東亞經濟體中央銀行擴大與中國中央銀行間人民幣的官方交易,使人民幣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其他東亞經濟體的官方儲備貨幣,并逐步推動人民幣在官方交易中可兌換。逐步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放松資本賬戶管制,改進人民幣回流機制,使人民幣在更大范圍內、更高層次上承擔投資貨幣的職能。同時,應當視資本賬戶開放的進程與難度等情況,考慮在香港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充分發揮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與作用,將人民幣海外流通的風險與壓力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圍之內。

第三階段,通過國內經濟的改革、調整、發展和對外經濟貿易模式的逐步轉變,促使其他東亞經濟體自發地將人民幣作為匯率安排上的某種“錨”貨幣,進而成為其他東亞經濟體外匯市場的干預貨幣。

第四階段,推動東亞區域貨幣合作,一方面利用區域融資安排提高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和干預貨幣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過逐步推進的次區域匯率合作安排,在制度化的層面上實現人民幣的“錨”貨幣地位。同時,協調好與日元、美元等區域內外主要貨幣的關系,最終使人民幣成為區域內主導貨幣或主導貨幣之一。

摘要:本文對現階段國際金融動蕩形勢下推進人民幣區域化的基本原則與路徑進行分析,指出人民幣的區域化需要遵循規范有序、穩步推進、市場自發演進與制度安排相結合、加強與東亞經濟體協調并充分利用東亞貨幣金融合作框架的原則,走從周邊化到區域化、先交換媒介再記賬單位與價值貯藏的道路。

關鍵詞:人民幣;區域化;原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