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論文

時間:2022-04-10 10:29:00

導語: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匯率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論文

[論文關鍵詞]匯率價格指標改革開放貿易收支

[論文摘要]匯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它的變動對國家對外貿易的平衡與國內經濟活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刺激我國出口,改善我國貿易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對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進行了介紹,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外貿的影響以及對策。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對外貿易作為帶動經濟發展、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對促進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反映了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在世界經濟發展交流與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及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融合程度。

匯率是一國貨幣單位兌換他國貨幣單位的比率,是一個國家進行國際經濟活動時最重要的綜合性價格指標,在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活動中執行著價格轉換職能。它的變動對一國對外貿易的平衡與國內經濟活動的波動都具有深刻的影響。因此,許多國家通過調整匯率達到平衡對外貿易收支的目的。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融合程度的提高,匯率的變動對外貿的影響越發顯著。從1981年我國開始實行雙重匯率制,1994年人民幣確立以市場為供求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1996年實現人民幣經常項目自由兌換,到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單一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再到2005年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的匯率制度改革更具靈活性,可以使我國的貨幣政策在資本流動更加自由和頻繁的背景下,更具自主性。我國宏觀調控的工具中增加匯率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進行調節,使內外均衡的同時實現更有保障。2006年人民幣名義匯率、實際匯率每一次大幅度調整都與進出口貿易狀況有密切聯系,人民幣匯率的階段性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同時,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變動與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也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二、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的理論分析

1.匯率變動對外貿影響的理論綜述

匯率變動通過影響進出口商品的價格、數量,進而影響到一國的貿易收支,而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義學派對此的有關論述。重商主義學派認為貨幣才是唯一的財富,并把貨幣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準,主張獎勵出口、限制進口以增加貨幣的流入,從而增加一國的社會總財富。其認為在“匯兌上壓低我們的幣值是于外人有損而于我們有利的”。因為壓低本國匯率后,本國在對外貿易中就可以用少量的外幣去購買外國商品而外國人卻不得不拿出更多的本幣來購買本國商品,從而使更多的貨幣流入本國。

有關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彈性分析是由馬歇爾、勒納、梅茨勒等人在國際經濟學的彈性理論建立之后逐步完成的。彈性分析法主要是從商品市場的角度來分析由匯率變動所導致的進出口商品相對價格的改變對貿易收支的影響。貨幣貶值實際上等于對國內出口實行補貼,對進口施加征稅。在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下,出口的增長率上升,進口的增長率削減,貿易收支從而得以改善。然而,即使馬歇爾勒納條件是成立的,貶值能否改善一國貿易收支仍取決于其進出口數量的調整。彈性分析法指明了匯率變動平衡貿易收支的必要條件,并將貿易條件效應納入到匯率變動影響的分析中。然而彈性分析法采用的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是建立在馬歇爾等人建立的微觀經濟學基礎之上的,隨著宏觀經濟學體系的建立,國際收支調節的吸收分析法應運而生。

吸收分析法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更加注重宏觀經濟對貶值的反應。該理論指出,貿易差額是國民收入與國內吸收的差額,匯率變動通過影響國民收入和國內吸收進一步影響貿易收支。貨幣貶值能否改善貿易收支一方面取決于國內的宏觀經濟狀況即國內經濟是否處于非充分就業。如果國內經濟已經實現充分就業,那么貶值不但不會改善貿易收支反而會導致物價上升另一方面,只有當國內的邊際吸收傾向小于時,貨幣貶值才能引起收入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貶值才能改善貿易收支。吸收分析法強調本幣貶值降低了國內商品的相對價格及國內產量和收入對貿易存在的反饋效應,故貶值對改善貿易收支的效果要比完全的彈性分析法小。

2.匯率變動對外貿的影響

(1)貨幣升值對外貿的影響。本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表現為當生產出口商品使用本國原材料時,本幣國內價值貶值的情況下,本幣匯率升值會使出口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導致出口減少本幣國內價值穩定的情況下,本幣升值仍會使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漲,導致商品的出口減少本幣國內價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是否上漲及上漲幅度的大小,由本幣國內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幣價格下降的幅度和本幣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上升的幅度共同決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則引起出口增加若前者等于后者,則不影響出口若前者小于后者,則只會較少地減少商品出口。本幣升值對進口的影響表現為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不受他國匯率變動的影響,因此本幣升值會使進口商品的本幣價格下降,從而導致國內商品進口的增加。

(2)貨幣貶值對外貿的影響。貨幣貶值對出口的影響表現為本國生產的出口產品生產成本要受原材料來源的影響,其以本幣表示的商品價格要受本國國內價值影響。在不同情況下,匯率下降對出口產品的本幣價格和外幣價格的影響不同,因而對貿易也會產生不同影響。對進口來講,由于進口商品是外國生產的,其外幣價格不會因別國匯率的變動而變動。本幣匯率下降使本幣對外貶值,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折算成本幣就會使以本幣表示的商品價格上升,從而導致進口商品的減少。[

三、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以及政策建議

由于我國出口貿易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比重很小。以貶值為主基調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低經濟效益的出口企業。出口商品的價格相對較低的優勢不斷引起了我國與貿易伙伴國的貿易摩擦;連續多年的順差及巨額的外匯儲備引起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的強烈壓力。

從前的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調整是解決目前經濟中流動性泛濫的關鍵。匯率的低估令外貿順差過大和強烈的升值預期下資本的大量流入,這才是貨幣增速過快的根本所在。二是加快升值,符合我國匯制改革主動性原則。有利于維持國際經濟平衡。目前我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將會造成更多的貿易摩擦,而最好的解決方式是貿易雙方自愿調整。三是升值幅度加快并不會導致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降。即使人民幣升值導致中國的產品價格變得更昂貴,但目前全球經濟景氣度持續回升,這會對出口有很強的支持作用。

需要說明的是,美日等西方發達所提出的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與美國、日本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因為名義匯率是一國貿易收支和資本收支共同形成的外匯供求關系的結果,人民幣名義匯率對資本項目具有較大的調節作用,對貿易收支的調節作用并不明顯,真正決定我國貿易收支水平的是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實際有效匯率的管理只能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維持人民幣幣值穩定,使外貿真正建立在互通有無及成本、技術的比較優勢上,杜絕投機性貿易,為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營造一個健康有利的內部環境是我們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

1.促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

一國經濟的增長不可能一勞永逸地依賴于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由于我國出口市場集中,出口產品的類型單一以及高附加值的產品占出口的比例比較低,極有可能出現出口越多,貿易條件越惡化,進而降低本國的福利水平。其次,我國現行的匯率政策雖然能夠提高財政政策的有效性,但由于國家債務負擔率和中央財政債務依存度迅猛上升,財政政策繼續擴張的空間十分有限。而且從中長期看,一方面維持現行匯率政策的成本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現行匯率政策調節內部經濟的有效性也在不斷削弱,因而現行匯率政策不具有可持續性,存在著調整的必然。

改革現行匯率制度的總體思路是在短期內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同時增加匯率形成的靈活性在中期內以一籃子貨幣為中心,實行匯率目標區制度,在長期內實行浮動匯率制。改革現行匯率制度的主要措施有:

(1)提高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培育健全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形成的市場要素不足,關鍵在于現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因此,要改革強制結匯售匯制為意愿結匯制,擴大充許保留經常項目外匯收入的企業范圍及限額,增加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放松市場準入條件,增加外匯交易工具,并加強外匯市場監管,建立市場穩定機制。

(2)完善央行干預機制。外匯的市場化改革要求逐步減小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頻率。現在的情況是中央銀行入市干預的交易日數超過總交易日數的,對銀行間市場的頭寸基金全部收購或供應,可以說主導了市場匯率的形成。擴大匯率波動區間后,中央銀行應減少市場干預頻率,除非當市場匯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趨勢性的、較長期內的低估或者高估,并可能對經濟運行產生不利影響時,中央銀行才入市干預。

(3)建立國際貨幣合作制度。目前國際資本流動,特別是具有很強投機性的短期游資對各國匯率制度的選擇影響越來越大。一個國家想單獨依靠自身的力量來保護該國匯率制度不受沖擊和匯率穩定,幾乎是不可能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發生時的各國表現就是一個明證。因此加強國際貨幣合作對于匯率穩定、避免匯率制度崩潰意義重大。如我國可以支持建立亞洲貨幣基金的做法,促使日元進一步國際化,部分取代美元成為區域清算貨幣,使日本與美國承擔與其經濟地位相適應的穩定亞洲金融市場的責任。亞洲貨幣基金的成立將會加強亞洲各國的貨幣合作,當一國出現問題時,會迅速有效地施以援助,避免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多米諾骨牌效應的發生。

2.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匯率變動對外貿發展的長期有利效果并非匯率變動本身造成,而是以匯率變動為契機,通過比較優勢的轉換形成。因此,不應把匯率作為刺激出口的唯一手段,從貿易角度看,我們要不斷提高出口企業和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1)要進行貿易觀念上的創新。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只注重靜態的貿易利益,一味強調進出口的平衡,把貿易當作“互通有無,調劑余缺”的工具,不利于對外貿易的發展。改革開放后開始注重對外貿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但以出口創匯為目標的貿易政策是以經濟效益的損失為代價的。之后開始強調進出口的經濟效益觀念,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的增長。但是,目前我國的出口仍以價格為主要競爭手段,包括人民幣價值低估造成的出口產品外幣價格較低和出口企業競相壓價,使許多產品不斷招致反傾銷調查和制裁,導致一些出口市場萎縮,同時,出口數量優勢難以轉化為收入優勢和利潤優勢。這種觀念必須轉變,為此,一方面要重新評估出口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將危機轉嫁到國外,使經濟增長真正回到主要依靠國內市場,經濟發展利用國際市場的軌道上來,要吸取日本的教訓,不給外國政府借匯率政策對我國政策施壓的口實另一方面要在繼續發揮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出口中主導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重視民營企業的進出口自主權,要鼓勵企業在技術、管理和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創新,提高其綜合競爭能力。

(2)要在貿易格局上進行創新。以前我們更多地參與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今后則要在保持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開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

(3)要加強貿易工具的創新我國應加大在信息技術上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在國際貿易中更多的采用電子商務方式,通過貿易工具的創新,縮短與西方跨國公司在管理、營銷等方面的差距,以效率的提高促進我國出口產品總體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