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風險范文
時間:2023-03-24 02:03: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匯率風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外匯儲備;美元資產;美元貶值
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多種外匯資產組成,包括美元資產,歐元資產,日元資產和英鎊資產,只要與這些資產相關的幣種匯率貶值,外匯儲備就會損失,即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相應減少.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過大,在目前美元走軟的情況下,面臨著嚴重縮水的危險。隨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增大,對美元貶值引起的匯率風險的規避成為我們不得不高度關注的問題。
一、我國的外匯儲備資產現狀
我國現在定期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外匯儲備余額的相關數據,但對外匯儲備的構成不予公布。我們只能通過國際機構和其他國家公布的相關數據來了解我國外匯儲備的大致構成。
據李振勤等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推測[1],2003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的近似組合大體為:美元資產70%,歐元資產15%,日元資產10%,英鎊資產5%。到2004年底,美元比例降至60%,根據上面的比重,估計歐元、日元、英鎊資產的比例分別上升為20%、13%、7%。那么,依據我國外匯儲備的總額和相應貨幣匯率折算出來的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的近似組合可用下表來表示。
表1中國外匯儲備的近似組合
外匯儲備
(億美元)美元資產
(億美元)歐元資產
(億歐元)
日元資產
(億日元)
英鎊資產
(億英鎊)
2003年余額40322822.4507.246515.92118.32
2004年余額60993659.4940.6282513.27230.865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國外匯儲備構成中,美元資產占絕大部分。美元資產比重過大隱含著巨大的匯率風險。一旦美元匯率下跌,我國外匯儲備將會嚴重縮水。
二、我國外匯儲備存在著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
(一)美元貶值的必然性
當前美國經常項目嚴重失衡,美元面臨中長期貶值趨勢。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高達GDP的6%,美國的凈對外負債已經接近GDP的30%[2]。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美國目前的經常項目赤字是不可持續的,相應的調整是不可避免的。美國居民消費過度(儲蓄-投資缺口)和美國政府消費過度(財政赤字)導致經常項目赤字,而依靠抑制居民消費和政府支出進行結構性調整將是困難的和長期的。通過美元大幅度貶值來平衡美國的經常項目收支,可以把調整的負擔從美國轉移給其他國家,也更容易被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所接受。
(二)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
美元一旦大幅貶值,將造成美元資產的相對價值下降,美元資產外匯儲備的價值縮水。因此,對于外匯儲備持有國而言,在美元大幅貶值之前,進行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以避免未來出現的損失,是合乎理性的選擇。但是,由于我國持有美元資產金額巨大,所以調整外匯儲備資產的空間有限。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約20%左右,盡管以其他貨幣形式持有的資產升值部分抵消了美元貶值所帶來的損失,但由于美元資產規模太大,我國的外匯儲備仍然嚴重縮水。
對于中國而言,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尤為重要。截至2006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高達9879億美元,大大超過日本的外匯儲備額8813億美元,居世界第一。專家預測,10月底我國外匯儲備超過萬億美元已成定局。美元資產在我國外匯儲備中占有如此大的比重,如何通過外匯儲備資產的調整來緩解美元貶值的匯率風險,是中國政府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三、相應對策
當前要降低我國外匯儲備風險,主要應減少外匯儲備中的美元資產,有兩種辦法可行:一是減少外匯儲備總額;二是在既有的外匯儲備下,減少美元資產的持有額。
(一)匯率制度改革
2005年7月的人民幣匯率改革使得我國的匯率制度盯住美元轉至盯住“一籃子貨幣”,與此相適應,我國的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也要相應調整。盯住美元制度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例過高的局面。如果要過渡到與“一籃子貨幣”相掛鉤的人民幣匯率制度,今后需要減少持美元債券投資,相對增加歐元,日元及其他外幣資產的比重。
(二)藏匯于民
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實行強制結匯制,即企業將持有的外匯賣給銀行,再由銀行按規定轉賣給中國人民銀行,從而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我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是在國家外匯緊缺時期建立的,其主要目的是國家能有效地控制并掌握外匯資源。然而,時過境遷,我國現今的外匯儲備額已居世界第一,因此,改革目前的銀行結匯制,提高企業和個人自愿持有外匯的數量,符合歷史的邏輯。一段時間后,外匯儲備將會大幅度減少。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導外匯資金流向民間,由政府集中持有改為商業銀行持有一部分,企業持有一部分,個人持有一部分,即“藏匯于民”。藏匯于民,既可分解外匯過于集中于政府的匯率風險,又能便利企業和個人的經濟活動,更是經濟市場化的要求。
(三)增加黃金儲備
盡管黃金非貨幣化,但由于其內在價值穩定且具有相對獨立性,因而在各國的國際儲備中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近年來,在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的黃金儲備變動不大,一直保持在600噸左右的水平,約占我國外匯儲備的1.4%左右,這種狀況和發達國家美國的56.7%[3],意大利的47.8%,法國的47%,德國的37.%相差太大,也與我國的GDP居世界第四的大國身份不相稱。針對我國黃金儲備額過低的問題,有專家提出應提高我國黃金儲備份額,使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例保持在6%左右,即在現有的基礎上需要大約增加黃金儲備2500~3000噸,而目前的超額外匯儲備絕對可以滿足這個要求。保持相當的黃金儲備,無疑意義重大,如果美元或歐元走軟,或通貨膨脹加速,或大范圍的戰爭爆發,黃金儲備就會成為很好的避險工具。再者,加大黃金儲備,還可以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四)用部分外匯進行能源儲備
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對石油,鐵礦石,銅,鋁土礦等不可再生稀缺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國內的資源又相對有限,在這種兩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動用部分外匯儲備購買這些戰略物資。或者,我們利用外匯資金在海外進行股權投資,以獲取對戰略物資的控制能力,建立與中國龐大制造業相稱的戰略物資儲備,擴大對全球大宗初級產品交易的參與,并進一步在重要資源和能源市場上有一定的定價影響力。這將為我國相關企業提供穩定的資源和能源,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資源和能源供應。中國擁有的大量外匯儲備完全有能力來購買石油、鐵礦石、銅、鋁土礦等大宗初級產品來作為國家的戰略儲備,但必須同時加大戰略物資儲備基礎設施的建設,比如,增加石油戰略儲備,需建立油庫,其他重點物資亦需要相應的儲存設施。由于近年來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漲勢迅猛,所以還需要注意入市時機的選擇,爭取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我們所需要的戰略物資。
(五)用部分外匯進行能力儲備
所謂能力儲備,是指有利于提高國家整體經濟競爭力而進行的投入,通過這些投入能夠獲得支持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從而保證實現經濟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儲備包括物資生產能力的儲備,所需人才的儲備,技術進步的儲備,市場控制力的儲備。為此,我們應鼓勵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于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地使我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具有重大作用。同時,加大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出境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通過跨境輸油氣管道,鐵路,公路的建設,可以方便進口我國周邊國家的資源和能源,這對于保證我國資源和能源供給的安全性,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我們也要對引進海外人才進行投入,對我國科研人員出國交流或培訓進行投入,對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進行投入,對引進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投入,所有這些,都有利于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我國經濟在“質”上的飛躍。我們還要增加對外援助,增加出口信貸。結合外交戰略,增加對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援助規模,可以帶動我國的商品和勞務的出口,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契機;增加出口信貸規模,有利于我國企業增強其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這些措施對于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謀取政治,經濟方面的戰略利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成,杜志斌.我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的風險分析[J].新金融,2006,(5).
[2]張明,何帆.美元貶值背景下外匯儲備的結構調整[J].外匯管理,2006,(20).
[3]孔立平.我國外匯儲備的過剩及其應用[J].新金融,2006,(2).
[4]李晴.我國外匯儲備過多歸給經濟帶來的弊端及其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6,(2).
篇2
首先,把握匯率變動方向。要經常關注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歐元、日元等主要幣種的匯價變動情況,要定期分析匯率變動趨勢,把握匯率變動方向,深入研究人民幣升降對企業進出口的影響程度,努力增強應對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向客戶轉嫁成本或壓低制造成本。面對匯率風險,除了完善內部管理、提高效率之外,企業還需要采取多種策略來加以應對,以轉嫁匯率風險。比如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要把浮動匯率可能帶來的價格變動寫在合同條款之內。
1、對外簽約時采用多種計價貨幣。如果以賒銷方式賣產品到國外,或以賒購方式向國外買產品,企業應盡量以強勢貨幣或弱勢貨幣做為賒銷或賒購的計價貨幣。匯率改革后,由于人民幣從此脫離了其與美元匯率掛鉤的關系,開始走上相對獨立的浮動機制。故企業在對外簽約時,可多用非美元幣種或美元與其他幣種組合,如歐元、英鎊、日元等。
2、協商使用固定匯率把成本鎖定。企業在對外簽訂商務合同時,可與外商協商,在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上規定使用固定匯率,即在簽訂合同時約定一個匯率,如果未來匯率發生超過一定范圍的波動,則價格條款按波動的匯率進行調節。
3、靈活運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常見的國際貿易結算方式有預付貨款、跟單信用證、跟單托收和賒銷等,每種結算方式在規避匯率風險方面作用不同,需要靈活掌握。
對出口商而言,當人民幣匯率有升值預期時,應盡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證結算,以便盡早收匯;當有貶值預期時,應盡早多使用遠期/延期付款信用證結算,推遲收匯。對進口商來說,則需持相反方法。
4、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企業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付賬款或借款,如果這貨幣是強勢貨幣,則企業可采取提前付款策略減少或避免外匯損失;若該外幣是弱勢貨幣,情況則反之。進出口合同生效后,企業應當密切跟蹤預期應收、應付貨幣對本幣的匯率變化,一旦發現匯率出現較為劇烈的升降變化時,可以通過對應收、應付賬款更改收付時間來加以規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可以通過一定金額的折扣來作出讓步,這樣就可以減輕因匯率劇烈變化而將要受到的相應損失。
第三,利用金融工具規避外匯風險。我國避險業務還不發達,目前國內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的匯率避險工具有人民幣遠期外匯交易、外匯期權、掉期交易、平衡責任法等。企業應充分了解這些業務的功能,必須善于運用商業銀行提供的外匯市場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
1、簽定遠期外匯買賣合同。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企業與外匯銀行簽訂購買或出售外匯的遠期合同,以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以現已確定的匯率買賣兩種貨幣。遠期合同時間通常為半年并且沒有變通選擇。對出口企業來說,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最有效的一種避險工具,它能夠有效地控制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
2、掉期保值。買進或賣出一種貨幣的即期外匯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的遠期外匯;或者買進或賣出一種貨幣的較近期間的遠期外匯同時,賣出或買進同種貨幣較遠期間的遠期外匯。既有進口業務也有出口業務的企業則可以通過掉期交易來規避匯率風險。
3、平衡責任法。平衡責任法是在同一時期,創造一個與存在風險的貨幣相同幣種、相同金額及相同期限的反方向資金流動。通過平衡交易,企業可以軋平其中資金缺口,達到規避風險之目的。
4、外匯期權業務。期權比遠期更靈活。例如,出口企業將要收一筆歐元,可以向銀行支付一筆期權費,并與銀行約定將來有權以約定價格1.21歐元兌1美元賣出歐元。期權交易雖然增加了成本,但也給企業創造了選擇的靈活性。
第四,利用海外企業,加強資金管理。有境外公司的企業,可以考慮合作。如購買國際市場上的NDF(不可交割人民幣遠期)產品,用未來更低的價格付現在的錢;出口企業應該主要融外幣,而不要融本幣,可以將外匯應收賬款質押向銀行貸外匯,以后還外匯以規避人民幣兌換風險。在實際業務操作中,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就是通過其跨國公司的地理多元化分布,來避免布局單一所帶來的單一貨幣匯率變動風險,這對于大型公司來說不失為一種有效匯率避險方式。
篇3
關鍵詞:匯率風險 經濟風險 風險管理
一、外匯匯率風險概率
當外匯匯率發生變化時,會引起潛在的公司獲利性、凈現金流量和市場價值的改變,從而影響跨國公司的管理決策。匯率改變時,跨國公司可能遇到3種類型的外匯風險: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會計折算風險。經濟風險是測定由于未預料到的匯率變化所引起的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改變,從而使得公司市場現值發生變化。價值上的變化取決于匯率改變對未來銷售量、價格和成本的影響程度。交易風險是指匯率變化前未清償的金融債務在匯率變化后進行結賬時的價值變化。因此,交易風險涉及到將來自己商業債務的現金流動變化。會計折算風險又稱賬戶風險,是為了合并母子公司的財務報表把用外幣記賬的外國子公司的財務報表轉變為用單一母公司所在國貨幣重新做賬時,導致賬面上股東權益項目上的潛在變化。
二、經濟風險
在對3種外匯風險做出初步闡述后,以下部分將對經濟風險進行著重分析。經濟風險也稱經營風險,從跨國公司長期發展趨勢來看,較交易風險和會計折算風險更為常見。以外幣計價的進出口額、從對外投資收回的利潤、以及借入外債的利息都涉及到不同幣種問的兌換,因而產生了交易風險。未涉及貨幣交換的交易則不存在交易風險,但二者都存在經濟風險,因為公司交易中產生的現金流量可能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
由于經濟風險取決于對未來現金流動的估計,因此難免會存在一些主觀上的看法。經濟風險并非出自會計過程,而是來自經濟分析。即是說,經濟風險涉及到金融、市場、購買和生產之間的相互作用。所以對經濟風險的管理與計劃應提高到跨國公司的戰略管理高度。
由于管理者和投資者都已經將預期的外匯匯率變化考慮到預期的經營成果和估算的市場價值中去了,所以經濟風險中并不包括匯率這一因素。就管理者而言,財務預算報表已經反映了有關預期匯率變動及所產生影響的有關信息。在均衡的條件下,管理者也許會使用遠期匯率作為未來即期匯率的無偏指示器。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在準備經營預算時,已運用了遠期匯率,而不是假定即期匯率保持不變。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外匯市場是有效的,則人人都知道預期匯率變化的信息,還將在公司市場價值上有所反映。僅當未預料到匯率變化或者處于無效率的外匯市場時才會引起公司市值變化。
從時間長短來看,未預料到的匯率變化在4個不同層次上影響到公司預期的現金流動,即:短期影響(指對1年內經營預算的預期現金流動影響),均衡的中期影響(對中期即2―5年現金流動的影響),長期影響(對公司預期五年以上時期現金流動的影響)。其中均衡是指假定外匯匯率,國家通貨膨脹和國家利率三者處于均衡條件下。在此我們將不對這4個層次贅述,僅著重探討匯率變動下的經濟風險。首先請看下表:
1 本幣升值時的經濟風險。由于本幣升值,本地居民可用手中的強勢貨幣購買比以前更多的外來替代品,從而加劇了外來競爭。正因為如此,公司在本國內銷售額預計會下降,從而減少公司的現金流入。這一減少的程度取決于本國市場上外來競爭的激烈程度。另外因為本幣升值,外國進口者需要為同樣多的商品付出更多外幣,公司以本幣計價的出口收入會減少。就以外幣計價的出口收入而言,雖然外國客戶的需求不會減少,但公司最終必須將得到的外幣收入兌換成本幣,本幣的走勢必然導致其本幣收入的減少。
另一方面在對該公司的現金流出考察中可以發現,以本幣計價的進口原材料成本不受匯率變動的直接影響。但如果本幣升值,以外幣計價的進口原材料成本以及以本幣支付的外幣融資利息都會下降。總而言之,公司本幣升值可能造成現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時減少,從而很難判斷隨著本幣升值公司凈現金量是增加或減少。這一增減的判斷最終要看流入和流出哪部分受本幣升值的影響更大。例如,某從事出口業務的公司主要是從本地取得原材料和資金來源,這樣其現金流出量將比其流入量減少更多。反之,某家主要在本地銷售且少有外來競爭對手的公司不會因本幣升值而大量減少其現金流入量。如果這家公司從外國獲得原材料和資金,其現金流出量將減少。這樣這家公司的凈現金流將因其本幣升值而增加。
2 本幣貶值時的經濟風險。本幣貶值時公司將受到與(1)中相反的影響。外幣走強時,本地消費者會認為以外幣標價的外來商品價格太高,因此外來競爭被減弱,公司的本地銷量將增加。對進口方而言此公司以本幣標價的出口商品較便宜,從而吸引更多的外國需求。以外幣計價的出口商品也會增加公司的現金流入,這是由于同樣多的外幣收入可以因為本幣貶值換得更多本幣。此外,從對外投資中取得的利息或股息收入也可換得更多的本幣。
就現金流出量而言,以本幣計價的出口原材料不會受匯率變動的直接影響。但因為需要更多的本幣去獲得強勢外幣,以外幣計價的進口原材料成本,及以本幣支付的外幣融資利息都會上升。總之,公司本幣貶值可能造成其現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同時增加。處于與本幣升值時同樣的抵消效果,公司凈現金流量是增或減取決于流入和流出哪部分本幣貶值的影響更大。如果一家公司主要經營出口業務且于本地獲取原材料和資金供應,則將于本幣貶值中獲利。而美國公司諸如克萊斯特、福特、通用等汽車制造商,在美元相對于其他主要幣種大幅貶值時,現金流入量遠大于其流出量,從而盈利。反之,若某家以內銷為主的公司少有外來競爭者,且從境外取得以外幣計價的原材料和資金,則會因為本幣貶值而深受其害。
3 間接的經濟風險:有時本幣匯率改變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是間接的,因而與預期的不同。假設一家從加拿大進口以美元計價的木材的美國公司,當美元貶值時,不會直接受到影響。但由于加拿大出口商要把到手的美元換成加元,美元貶值意味著其加元收入的減少。因此加拿大公司將在未來提高對美出口價格以彌補加元收入的損失。這一舉措會增加美國公司支付進口的美元現金流出,即對之產生間接影響。
三、經濟風險的管理辦法
經濟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預測和改變預期的匯率變動對一家公司未來現金流動的影響。面臨經濟風險的公司可以通過預測風險大小以決定是否必須回避以及如何回避風險。由于跨國公司經營中涉及到各種貨幣,匯率波動各有不同,給經濟風險的預測帶來不少麻煩。方法之一是先將現金流劃分為不同的收入項目,再根據預測的未來匯率估
計各項目數額,并根據不同匯率修正數額大小,這樣公司就能正確預計收入和其他現金流。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受到匯率變動影響的程度相互抵消,實際上公司不會受匯率變動影響;在外幣走強(弱)情況下如果外幣支出大(小)于外幣收入則對企業不利(有利)。為了達到風險管理目標,管理者不僅要認識到在不均衡條件下發生的情況,而且能使公司以適當的方式對此做出反應。其中最佳的方法是通過國際分散化的經營和融資。國際經營分散化意味著工廠設置、銷售、原材料來源的分散化。國際融資分散化是指從多個資本市場獲得多種貨幣資金來源。分散化策略使公司在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商品市場出現不均衡時對風險做出主動的或被動的反應。且運用這一策略時管理者并不需要預測不均衡條件,僅需當不均衡出現時認識到它即可。
如果公司從事國際分散化經營,當購買力平均處于不均衡條件時,管理者能意識到這種變化(也許是本公司設置在不同國家工廠的比較成本方面的變化,也許是需求價格彈性所引起的本公司工廠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利潤率和銷售的變化),從而改變公司的經營戰略。比起純粹的國內公司,跨國公司更容易受匯率變動影響而出現經濟風險。例如美國的GC公司,20世紀80年代初該公司對墨西哥出售軟件,豈料墨西哥比索兌美元貶值40%,使得客戶的成本陡增,從而GC對墨西哥的銷售額劇降。在1983年外幣相對于美元貶值時杜邦公司由于需要將獲得的弱勢貨幣收入兌成美元,且外國客戶對其出口需求減少,遭受了約達1億美金的損失。反過來,1985~1988年及1990~1991年問美元疲軟給杜邦及許多其他跨國公司帶來了更多的出口業務和利潤。因匯率變動的幅度不同,變動對于跨國公司的影響程度會因幣種而異。1993年上半年日元相對于美元升值時某些歐洲貨幣發生了貶值。這樣,出口業務主要集中在歐洲的美國跨國公司出現了經濟風險,而那些主要向日本出口的公司卻大大受益。無數案例說明:(1)匯率變動會影響跨國公司的業務操作:(2)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3)影響的程度與業務涉及的幣種有關。如果公司采取分散化經營,當匯率出現不均衡變化時,公司在各地區的優劣狀態會相互抵消,公司的現金流動變化減少,這樣經濟風險被中性化了。相反,不從事國際經營分散化的純粹的國內公司,即使不存在以外幣表示的現金流動和隨之產生的交易風險,也會因匯率變動而遭遇經濟風險。試考慮一家完全在本地購買原料、售賣商品的本國鋼鐵制造商,一旦有外來競爭參與到本地市場,經濟風險就會出現。具體表現為當外商計價貨幣貶值時,潛在的客戶群會轉向外商購買鋼鐵,而對本國公司鋼鐵產品的需求減少,本國公司的現金流入也將減少。
如果公司分散自己的資金來源,當利率不等于預期的匯率變化時就有可能降低資金成本。這只是對于那些與銀行關系密切、在國際投資界知名,有多渠道多幣種的融資來源的公司而言。純粹的國內公司只能限于在一個資本市場獲得所需資金。除了分散化資本市場資金來源帶來的預期利率差的好處外,一家跨國公司還可以根據未來經營活動中可能需要的貨幣種類和數量從多個資本市場上去借相應貨幣種類和數量,這樣可以減少違約風險。大多數跨國公司采用此法不僅使經濟風險中性化,且使交易風險和會計折算風險中性化。實踐中公司還要根據未預期的匯率變化而改變混合貨幣種類和數量比例。當一家跨國公司發行以外幣計價的債務時,其實際債務成本等于以母公司國貨幣償還本金和利息的稅后成本,即是說產生了經濟風險。到第三國資本市場籌款雖然是跨國公司獲得國際資金的一個途徑。但由于公司發行債券一般以第三國貨幣標價,且跨國公司本身的經營活動又是以本國或東道國貨幣進行,故加大了跨國公司償債時的外匯風險,再加上大多數國家限制外國人進入本國市場,這樣從國際范圍看,國際信貸和資本市場比第三國資本市場更加重要。一般跨國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歐洲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四、案例分析
在談到經濟分析的管理一國際分散化策略時,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國際融資案例。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增加珠海市電力供應,廣東省政府決定先利用國內資金開工建設珠海電廠,同時在境外融資。珠電12億美元的總投資(包括22.7億人民幣及9.62億美金)三成為股東資金,七成由債務融資,廣東股東將注資17.65億人民幣,香港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基建注資1.66億美元,項目投資余額由日本出口信貸、商業貸款及一項人民幣貸款來解決。由于珠電的融資安排以有限度追索形式進行,長建及廣東省股東對項目并無提供擔保,故購電協議將被銀團視為另一類形式擔保。根據協議,廣東電力保證在項目投產后15年內每年最少向電廠購買68.244億度電,余下的5年每年至少購買62.04億度電。珠電將滿足全省電力總需求的6%至8%。珠電的中外合營期限為20年,裝機容量為140萬瓦,長建持其中權益,余下的55%股份由廣東電力集團(占45.1%)及珠海經濟特區民力發展集團(占9.9%)共有。珠海電廠采用有限追索權的項目融資,以出口信貸為主,商業貸款為輔。具體而言,項目總動態投資為12.0303億美元,注冊資本3.55億美元,中方以人民幣注入等值資金1.9525億美元(占55%),港方注入資本金1.5975億美元(占45%),其余資金由珠海發電廠項目公司通過國際美元貸款和人民幣貸款解決。項目融資的構成為:
1 由日本出口信貸和美元商業貸款組成的國際美元貸款。
(1)日本出口信貸的60%由日本輸出入銀行提供,40%由三菱銀行牽頭的銀團提供,并且后者由日本通產省提供政治風險保險。珠海電廠在公開進行總承包設備國際招標時,將設備報價與提供優惠融資條件捆綁在一起綜合考慮,取得了來自總承包商方面出口信貸優惠條件的項目貸款,而不需要中國國家及銀行提供擔保,這是對傳統做法的突破,對我方很有利。日本貸款部分總金額約為6.7810億美元,期限長達16年,包括4年建設期還貸寬限期及12年還款期(從項目完工算起12年內分24期等期清償),固定利率低至每年5.95%(SDR利率),三菱銀行擔任出口信貸行。
(2)商業貸款部分由中國銀行屬下的中國建設財務(香港)有限公司和匯豐銀行屬下的匯豐亞洲投資牽頭的在香港營業的國際銀團提供。商業貸款總金額約為1.2577億美元,期限達12年(包括4年付款期限及8年還款期,從項目完工起8年內分16期等期清還),建造期利率是以LIBOR(倫敦銀行同業拆息)加利差1.45%,運行期利差為1.70%。
2 人民幣貸款。項目所需資金6.1912億人民幣不足部分在廣東省內借入,由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國家開發銀行和省電力基金等組成。這一項目有3種融資方案,一種是由日方提供的約6.7810億美元項目融資,一種是按股權比例各自擔保境外貸款,還有就是中方獨資,全部境外貸款由中國銀行擔保。比較起來,采用融資方式的融資費用最低。3種方案的經濟性比較中涉及到平衡電價的計算(美分/千瓦時),這是經倒推出來的。由于是以美元融資,考慮收益及營業收入時按國際慣例用美元表示,所以首先利用成本、折現率等已知條件倒推出使項目凈現值為零的未來收益,其次用由中美兩國物價水平算出的購買力評價匯率將人民幣收益轉化為美元收益,最后將此收益平均化,即可求得用美元表示的平衡電價。這里平衡電價的含義在于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如果以此價格賣出電力,珠電剛好不虧不盈;如電力賣價高于平衡電價,則珠電可以盈利。
不可避免,此項目也面臨政治、收入、完工、經營、外匯、資金使用等風險。這些風險將由各方分擔。其中外匯風險包括交易風險和經濟風險兩方面。美元貸款銀行要求省電力集團公司直接以外匯支付部分電費以解決外匯兌換和匯率變動的問題。但由于項目本身不創匯,按當時國家政策只能由項目公司自行向中國銀行購買外匯償還外債。如此一來,匯率發生波動導致的外匯風險實際上是通過項目公司,最后由電力的最終使用者來承擔了。
篇4
【關鍵詞】 外貿 匯率 風險
自2005年7月21日匯改到現在,人民幣升值幅度約為30%,2005 年 8 月 2 日國家發出《關于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掉期業務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擴大了人民幣遠期交易的主體和范圍,推出了外匯掉期等金融衍生產品,為企業拓寬了匯率的金融避險渠道。 2008 年 7 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一改匯改后長期升值的現象,突然出現階段性貶值,再次向國內企業發出警惕匯率風險的信號。本人自1998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外貿公司從事會計工作,對匯率知識也是在實踐工作中學習、逐步提高,防范匯率風險也是日常會計工作中重中之重。
1. 匯率風險介紹
匯率風險一般包括三大類:會計風險、交易風險、經濟風險。交易風險是當前交易或結算中因匯率變化而造成的實實在在的經濟損失或經濟收益,會計風險是會計計量上的差異,不會影響企業現金流量,而經濟風險是企業整體經營戰略要考慮的因素,因此本文將重點闡述匯率交易風險的管理。
2. 匯率風險管理方法
企業進行匯率風險管理,應首先建立完善的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在體系內對 3 種主要的匯率風險進行分別的或綜合的管理。
2.1建立匯率風險管理體系
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包括匯率風險管理目標、匯率風險管理戰略以及具體的匯率風險管理措施。
企業應首先明確自身的匯率風險管理目標。 匯率風險管理目標的設定和企業對風險的偏好程度有關。保守型的企業可能將匯率風險管理的目標設定為鎖定匯率風險;而較為激進的企業可能將匯率風險管理目標設定為不僅要規避風險,而且要能夠在匯率波動中獲利。本人所在公司為小型外貿公司,執行的就是保守型的鎖定匯率風險的目標。 企業不同的匯率風險管理目標將影響企業對管理戰略和具體管理方法的選擇。
匯率風險管理戰略是指在明確匯率風險管理目標的基礎上,經過科學分析和經驗總結,制訂出的匯率風險管理的總體方案。 包括匯率變動趨勢的預測,受險頭寸的管理,避險方法的選擇,流程的制訂,管理人員的選擇等多個方面。
2.2交易風險管理
交易風險可以從優化貿易條件、貿易融資、采用金融工具等幾方面進行防范。
2.2.1優化貿易條件
防范外匯交易風險,可以從交易本身出發,分析交易特點,找到貿易條件中可以改善的地方,從而規避匯率風險。比如,本公司以出口業務為主,曾與日本客戶在合同中約定,當我方收到貨款時的匯率,與簽訂合同時的匯率比較,如果人民幣升值達到3%,則日方與我方將各分擔一半外匯交易的損益。
采取使用優化貿易條件這種方法是外貿企業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在使用中也達到了很好的防范匯率風險的效果。 不過,使用這種方法其實是將匯率波動的風險完全或部分地轉嫁給了交易的另一方。本公司日本客戶之所以愿意承擔一半的匯率損失,也是基于10多年的貿易合作。因此,中國的外貿企業可能在合同其他條款做出讓步,甚至有可能因為企業缺乏議價能力而無法談成有利的貿易條件。
2.2.2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指在國際貿易項下,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進出口貿易結算環節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 目前,我國主要融資品種有授信開證、出口押匯、打包放款、外匯票據貼現、進口押匯和國際保理融資等。本公司2007年有50%的業務在銀行辦理出口押匯融資,另有30%的業務辦理國際保理融資,通過貿易融資,本公司2007年規避匯率損失近40萬,同時加速了資金的回籠,一舉兩得。
企業采取貿易融資方式避險,除了可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外,還可以加速資金周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融資問題。 企業申請貿易融資比申請一般貸款門檻低,手續相對簡單,更容易獲得批準,因此,貿易融資特別適合中小企業。
2.2.3利用金融工具管理交易風險
目前,在我國用于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主要包括遠期結售匯、掉期交易、境外人民幣 NDF 和期權等。在金融衍生產品中,企業應用最多的是遠期結售匯,約占企業使用的各類衍生工具的 90%。但隨著外匯掉期業務的推出,外匯掉期使用的比例開始上升。
(1)遠期結售匯。 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我國企業比較熟悉和常用的一種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 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指企業與銀行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日期,到期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遠期結售匯也是本公司管理交易風險的主要手段,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2011年3月因日本地震,日元對人民幣的匯率大幅上升,從地震前的7.91左右猛地升到8.31多,當時財務人員把握到高點成功鎖匯7000萬日元,增加了近30萬元的匯率收益,也極大的鼓舞了財務人員的工作熱情。
(2)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掉期交易是指在買進或賣出一種期限的某種貨幣的同時,賣出或買進另一期限的數額相等的同種貨幣的外匯交易。 掉期業務可以幫助企業鎖定匯率風險或套取匯差,以及軋平各貨幣因到期日不同所造成的資金缺口。
(3)外匯期貨。 外匯期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在未來某一特定日期以約定的數量、價格交割而簽訂的一種合約。外匯期貨的避險原理與外匯遠期合同是相似的,即為使實際或預期的外匯頭寸免受匯率的不利影響,進行與現貨頭寸相反方向的外匯期貨交易。
(4)外匯期權。 外匯期權合同賦予持有者在特定時期按特定匯率出售或購買一定數量外幣的權利,而持有者不存在必須出售或購買的義務。 外匯期權合同持有者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是否行權。 即使匯率走勢與買入期權時預測的完全不同,其損失程度也只有期權費。
(5)離岸市場人民幣產品。 離岸市場人民幣金融衍生產品比國內的人民幣金融衍生品豐富,在國外有分支機構或合作伙伴的中國企業可以通過離岸人民幣市場進行匯率規避。
2.3經濟風險管理
2.3.1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拓展海外生產地和海外采購來源。 如果某國市場上中國進口產品因人民幣相對當地貨幣升值使得產品成本升高, 中國的出口企業,可以用當地貨幣在當地市場上購買原材料或雇傭勞動力。 這樣,采購成本也將以當地貨幣計算,減少了人民幣升值對產品成本的影響, 從而大大減少經濟風險。
2.3.2積極拓展各種銷售渠道。 當人民幣對一種貨幣升值時,可能對另一種貨幣貶值,比如,2007 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 6.9%, 而同年人民幣 對 歐 元 貶 值3.75%。 因此,企業不同種貨幣的匯兌損益有可能相互抵消。
2.3.3提高企業自身實力,提升產品檔次。 如果企業的產品質量不過關或產品差異性不強, 僅以低價取勝,那么由匯率波動造成的產品成本增加將對企業造成較大壓力。
2.4折算風險管理
2.4.1資產負債管理。 企業可以對資產負債進行管理,調整資產和負債的金額和幣種結構,將同種外幣資產和負債予以抵消,使同種貨幣的凈暴露為零。 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企業只能盡量減少整體的同種貨幣的凈暴露,最終折算風險取決于凈暴露資產。
2.4.2利用遠期交易保值。 如果企業預測某種外幣的凈折算暴露在未來會貶值,可以在遠期市場賣出該種貨幣資產, 當即期匯率低于企業的遠期賣出價時,企業從即期市場買進該種貨幣, 清掉遠期賣出合同,達到保值的目的。通過這兩種方式對折算風險進行規避,都需要對市場有準確的判斷,否則有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失。
結語
我國外貿企業在逐步意識到并重視匯率風險的同時,還沒有真正由被動防范匯率風險轉變為主動防范匯率風險,采用金融手段規避匯率波動風險,依然沒有成為我國外貿企業的主流選擇,我國外貿企業在防范匯率風險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李埠生.對進出口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幾點看法[J].甘肅金融,2006(01):62- 63.
[2] 許繼康.國際財務管理中的外匯風險與管理[J].冶金財會,2007,(02):40-41.
[3] 邢紅萍.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規避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1).
篇5
一、人民幣升值對企業財務的影響
(一)面臨生產成本上升的壓力和國際競爭力下降的風險。長期以來,低成本是我國企業出口產品的最大優勢,也是吸引外商投資企業來華投資設廠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特別是在美國次級貸款危機的影響之下,美元持續不斷貶值,引發了人民幣的快速升值。人民幣升值有利有弊,對于緩解貿易順差壓力、舒緩國內物價上漲、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換等方面具有正面效應,但同時也抬高了國內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削弱了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增大了國內市場的競爭程度。特別是對那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更大,如紡織行業以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行業,成本上升壓力更大,一些中小企業將面臨破產的危險。
(二)面臨資產價格波動和投融資難度加大的風險。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造成國際熱錢流入中國,導致房地產、股票等升值預期較為強烈的資產價格迅猛上漲,進而引發其他資產價格的上漲。人民幣升值預期將促使人民幣貸款趨于減少,外幣貸款趨于增加;從籌資的角度看,籌資成本必然上升。同時,負債資金增加,將帶來財務杠桿的效應,如果投資利潤率高于資金成本率,則負債融資將為公司帶來額外的收益;反之,將給公司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影響公司的效益。國內居民消費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不斷攀升,宏觀調控政策趨緊,這不僅會增大國內企業的運行成本,而且會誘導部分企業盲目擴張,最終造成產能過剩。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的信號又會造成資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這必然增大了國內企業投融資的難度。
(三)進出口企業將面臨不同的匯率風險。人民幣的升值將對我國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產生不同的影響,對于出口型國內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將會導致美元收入貶值,匯兌損失增加,如出口美國的紡織品、兒童玩具、家電、機械等;而對于原材料依賴進口、銷售地主要在國內的企業來說,人民幣升值將降低原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匯兌損益將增加,如造紙業,其所用原材料紙漿主要依賴進口。首先讓我們看看匯兌損益的認定。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匯兌損益是指外幣貨幣性項目,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異。所謂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償付的負債。人民幣升值后,等量的外幣只能換回較少的人民幣,對于擁有外幣債務余額(如外幣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賬款)的公司,外債折算為人民幣后的匯兌損益將會減少,從而減少財務費用,而財務費用具有稅收擋板的作用,它的減少將增加當期的凈利潤。因此,人民幣升值后,擁有外幣借款、應付賬款等外債的公司將因此受益。
二、應對人民幣升值的財務策略
(一)關注匯率的變動趨勢
1、美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民幣匯率趨勢。日本、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或基于國內經濟的需要,或迫于國內政治的壓力,要求中國改變匯率制度,或徑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在此背景下,盡管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有所上調,但上調的幅度不大,未達到西方主要國家的預期,人民幣來自國外的升值壓力仍然不小。尤其應關注美國聯邦基金加息情況。按理說,美元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國際熱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巨大沖擊。但有專家分析指出,當前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仍然遠遠低于美國等國的預期目標。當人民幣升值幅度難以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人民幣升值壓力就很難減輕;相反,這種壓力將長期存在。所以,美元持續升息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壓力將繼續以經濟問題的形式來反映政治問題的實質而長期存在。
2、關注國內學者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國內的一些知名學者專門研究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匯率升值的幅度、時機,升值后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等。這些對于公司財務管理人員來說,是很好的參考資料。此外,人民幣匯率變動后,市場上的各種價格會隨之發生變動,諸多因素,例如大宗商品的價格、房地產價格,都會有影響。作為公司財務管理人員,應關注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關注人民幣升值對產業內部可能造成的影響,時刻保持警惕性,及時調整相應的財務決策,減少匯率波動所帶來的損失。作為公司財務管理人員,應堅持“盡早結匯,適量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企業防范匯率風險策略文/孫晉(山東財經大學08級會計學院山東?濟南)持有外幣、靈活管理外幣債權債務”的原則。“盡早結匯”是指公司收到外幣時,盡快結算成人民幣,由于人民幣還有升值的趨勢,央行總是根據實際經濟運行狀況來決定人民幣升值的時機和幅度的,所以財務管理人員應認真分析匯率的發展趨勢,減少央行突然宣布人民幣升值對公司的沖擊。“適量持有外幣”是指對于出口、進口額均較大的外貿公司,可持有適量外幣以應付日常之需,避免因外幣不足所引起的短缺成本的增加,但應注意持有外幣的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靈活管理外幣債權債務”是指公司對于外幣類債權債務的管理要講究方法,權衡利弊,選擇能降低財務費用、使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策略。如對于外幣“應收賬款”,要講究收賬政策和收賬方法,改變信用政策,加速資金的回籠。而對于外幣“應付賬款”,在不影響公司信譽的情況下,盡量延遲進口材料或延遲付款,或改變貨款結算方式,如采取遠期信用證結算方式或以人民幣計價等。
(二)適當增加外幣債務。如果一些外資預計人民幣將進一步升值,必將選擇最佳時機大量涌入中國,但因一時找不到好項目,就先存放在銀行,到時資金供給將相對充裕,籌資成本會有所下降,公司可利用這一時機適當多舉債,較好地利用財務杠桿為公司帶來收益。所以,對于有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公司來說,可適當增加美元債務,這是一種較好的降低融資成本的財務決策。增加美元債務的方法很多,諸如增加美元貸款、借外幣負債、將人民幣借貸變成外匯借貸、盡可能償還人民幣貸款、將要到期的國外貸款推遲還款等。
(三)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嚴謹的內部控制,要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實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公司的各項經濟活動全面置于經濟監控之中。由于匯率升值后可能影響到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公司可重點從以下方面加強內部控制,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營業費用增加的影響:1、加強資金管理。要由專門的財務人員對資金特別是外幣資金的籌集、調度、使用、分配等進行籌劃,并由相關人員實行嚴格控制,防止資金體外循環。2、嚴格控制成本費用。公司可在成本控制和定價上下工夫,降低成本應從現在逐步開始,待人民幣升值時,公司依然能夠向客戶報出有競爭力的價格。對于成本控制,可在“采購成本和制造成本”上下工夫,并盡可能“降低費用率”等。公司可以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公司的激勵和約束,使公司財務人員更關注匯率的影響及公司長遠的發展,及時采取策略應對人民幣升值對公司的影響,提高公司的效益。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一個國家的匯率自由化應是大勢所趨。不管國際市場有沒有施加壓力,中國目前出口強勁,外匯儲備充足,對外部環境變化也有了較強的承受力,逐步調整人民幣匯率、增加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我國未來的匯率趨勢。作為財務管理人員,應未雨綢繆,關注時勢的發展變化,從成本控制、增加原材料進口等方面,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積極籌劃,即使不久的將來人民幣再升值,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匯率風險。
(四)運用有效的金融手段,防范外匯交易風險。企業可以利用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有效地防范外匯交易風險。可以運用的金融手段有以下幾種:
1、出口(進口)押匯。企業向銀行申請辦理出口押匯后,銀行有追索權地購買出口商發運貨物后提交的全套單據,即企業可提前取得該筆出口貨物的應收外匯款項,辦理結匯手續。而辦理進口押匯后,銀行在收到境外出口商或其銀行寄來的單據后,可按企業要求先行代付款項,待進口押匯到期時由企業歸還銀行外匯資金,從而可以推遲購匯時間。
2、出口保理業務。出口保理通常是指出口商以延期付款的方式出售商品,在貨物裝運后立即將發票、匯票、提單等有關單據賣斷給保理商(銀行),收進全部或一部分貨款,從而取得資金融通的業務。企業在采用賒銷方式出口的情況下,通過辦理出口保理業務,出口貨物后形成的應收賬款,可由出口保理商提供賬務管理與代收、壞賬擔保和融資等綜合。企業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出口保理商后即可獲得資金融通,提前獲得應收外匯賬款,并根據現行國家外匯管理規定辦理結匯手續,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3、福費廷業務。其特點是遠期票據應產生于銷售貨物或提供技術服務的正當貿易;敘做包買票據業務后,出口商放棄對所出售債權憑證的一切權益,將收取債款的權利、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包買商,而銀行作為包買商也必須放棄對出口商的追索權;出口商在背書轉讓債權憑證的票據時均加注“無追索權”字樣,從而將收取債款的權利、風險和責任轉嫁給包買商。企業在出口時,可以辦理福費廷業務,把經進口方承兌和進口方銀行擔保的期限在6個月~10年的遠期匯票或本票,在無追索權的基礎上出售給銀行或金融公司,這樣一來,企業既可提前收匯,又可規避未來收匯風險。
4、遠期結售匯。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是直接用于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產品,可幫助企業事先固定外匯交易成本,從而起到規避匯率風險的作用。企業在對匯率變化趨勢有較大把握時,可以事先與銀行協商簽訂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未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人民幣兌外匯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等,在交割日當天企業按照合同規定向銀行辦理結匯或售匯。
5、掉期交易。掉期交易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時期相互交換某種資產的交易形式。掉期交易是當事人之間約定在未來某一期間內相互交換他們認為具有等價經濟價值的現金流的交易。較為常見的是貨幣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貨幣掉期交易,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情況下是指兩種貨幣資金的本金交換。利率掉期交易是相同兩種貨幣資金的不同種類利率之間的交換交易,一般不伴隨本金的交換。
篇6
關鍵詞: 外幣貸款; 風險管理; 情景分析; 壓力測試; 敏感性分析; 在險價值
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企業將面臨外幣貸款中的匯率風險。通過借鑒國外企業外債風險管理中科學而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結合我國外匯管理體制以及企業的實際狀況,建立健全外幣貸款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有三十年,根據積極、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資的方針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854億美元。
我國外債主要是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提供的貸款。這部分資金具有貸款期限長、貸款利率低等優點,深受企業的歡迎。在實際運作中,該部分外債真正承貸及還貸的主體是國內企業。一旦企業出現償債能力的問題,將不可避免地將其轉嫁給國內金融機構和國家財政,從而影響國家總體外債安全。
如北京奧林匹克飯店、中德合資武漢長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幣大幅貶值造成企業無力償還債務而倒閉的。總體而言,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外幣貸款的風險管理認識程度不夠,對匯率風險的規避意識淡薄,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極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債風險管理方面的理論指導與實務方面的經驗。
二、現狀考察
外債風險不僅從宏觀上影響一個國家經濟的穩定和信用,而且從微觀上影響一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目前,我國外幣貸款使用企業已經開始關注風險管理問題,并著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來管理外匯貸款風險。然而在實際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例如,債務風險管理意識淡薄,“重籌資,輕還貸”和“圈錢”思想盛行;國有企業體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長遠的規劃或者具體操作的隨意性;缺乏風險管理意識,不能準確把握匯率和利率市場變動情況、熟知各種金融工具應用的專業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債風險管理激勵約束機制和相應的風險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金融系統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人民幣匯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從8.27元人民幣/美元上漲至接近8元人民幣/美元,年變動幅度達到3.3%。
由于人民幣兌換美元、歐元及日元等主要貨幣每年都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匯率風險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外幣貸款過程中值得高度重視的一個風險來源。
三、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主要是指由于企業經營收入貨幣與外債債務償還支出貨幣的幣種不匹配,在外債債務未清償前,因匯率變動而產生償債成本增加的風險。主要表現為收入貨幣貶值或支出貨幣升值導致借用外債單位的償債成本上升。
目前我國企業外債匯率風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波幅趨大趨頻,整體匯率風險增加。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幣匯率已經達到7.27元人民幣兌1美元,升值幅度達到12%。
同時,市場化后的人民幣匯率更容易受到國際、國內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波動的頻率、幅度將進一步擴大,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從而使外債債務的整體匯率風險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歐元債務潛在風險大。日元和歐元一直是匯率波動較頻,波幅較大的幣種,歐元從2002年至2006年7月,兌換美元波幅達到60%以上。如果持有這兩種貨幣債務的單位而不對其日元和歐元債務進行風險管理,未來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債務單位所能承受范圍,導致償債危機,嚴重的將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相對于固定匯率制度而言,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的波動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對外幣貸款企業帶來的風險也增加了許多。而目前外匯市場匯率波動的特點是匯率走向更加無序化,影響匯率變動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難以捉摸,凸顯匯率風險管理的日益重要。
匯率風險一般包括本幣、外幣和時間三個因素。在企業償還外幣貸款過程中,均需要以本幣兌換成所需償還的外幣,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本息的償還。在這個確定的時間范圍內,本幣與外幣的兌換比例可能發生變化,從而發生匯率風險。
外幣貸款的時間結構對匯率風險的大小具有直接影響。時間越長,則在此期間匯率波動的可能性就越大,匯率風險相對就越小;時間越短,在此期間內匯率波動的可能性就越小,匯率風險相對就越小。我國企業在外幣貸款償還過程中,由于產生收益的是人民幣,而需要償還的貸款都為日元、美元、歐元等外幣,因此,這是一種典型的“貨幣錯配現象”,收益與債務的不匹配給外匯貸款債務人平添了一層匯率風險。
根據外匯風險的作用對象及表現形式,通常將匯率風險分為交易風險、經濟風險、折算風險及國家風險。
將匯率風險進行分類,有利于確定風險管理應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對使用外幣貸款的企業而言,其還債過程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是具有雙面性的。由于匯率未來變動的方向、時間以及規模的不確定性,匯率的波動既可能減小企業的償債成本,也可能增加企業的償債成本,使企業遭受損失。如果匯率的波動方向是不利的,企業的收入貨幣本幣相對于所借外幣貶值,則企業的外幣借款成本上升,企業遭遇損失。反之,如果匯率的波動方向是有利的,企業的收入貨幣本幣相對于所借外幣升值,則企業的外幣借款成本下降,企業獲利。
四、風險計量
準確度量外債項目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是企業管理層進行風險決策的必要前提。企業在進行外匯債務風險計量時可采用情景分析、壓力測試、敏感性分析和在險價值四種常用的方法。通過該四種計量方式計算,一般可以滿足企業財務從不同角度和側重對風險的認識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當市場風險監控人員預測會發生影響市場的重大事件時,就多個風險因素建立較為全面的模擬環境,應用于當前的頭寸,以測算可能發生的盈虧的一種風險管理手段。在外債風險管理中,企業根據專業金融機構對匯率和利率走勢的分析判斷,分析企業外債風險。
情景分析為管理層更好地應付市場變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種策略分析技術,可用來評估在發生各種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對企業外債的影響。
進行情景分析的關鍵首先在于對情景的合理設定;其次是對設定情景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對事態在給定時間內可能發展的嚴重程度和投資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損失進行合理的預測;最后得出情景分析報告。
情景分析方法簡單、直觀,但存在對匯率和利率走勢分析主觀判斷的成分較大的問題。
篇7
【關鍵詞】財務管理;匯率風險;防范;外貿公司
匯率風險管理是近年來許多國內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2005年7月21日,國家宣布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將國內企業推向匯率風險管理的風口浪尖。2005年8月2日國家又發出《關于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掉期業務通知》的通知。完善和擴大了人民幣遠期交易的主體和范圍,推出了外匯掉期等金融衍生產品。為企業拓寬了匯率的金融避險渠道,加快了我國外匯市場的發展。在2008年7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一改匯改后長期升值的現象,突然出現階段性貶值,再次向國內企業發出警惕匯率風險的信號,又一次告訴我們人民幣升值和貶值的風險都需要充分重視。在中國已實現匯率浮動的背景下,匯率風險管理已經成為涉外企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筆者所在的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外貿公司)是一家以進出口業務為主的專業外貿集團公司,年進出口總額十幾億美元,外貿合同采用以美元為主,歐元、澳元和日元為輔的外幣進行計價。相對國內貿易而言,外貿合同有執行周期較長的特點,所以,外貿公司存在著合同的現金流量因匯率變化而產生較大變動的匯率風險。
一、外貿公司存在的主要匯率風險
(一)匯率變化為合同的簽訂帶來不確定性
外貿公司在對外貿易合同簽訂前,業務人員需要對合同的預計盈利水平編制預算,然后進入合同的審批程序。業務員在編制進口合同預算時,會因預期外幣匯率的過高估計,而低估了進口合同的實際盈利能力,也會因過分擔憂本幣升值,同樣低估出口合同的盈利能力,進而放棄合同的簽訂。可見,匯率的升降變化,增加了外貿公司簽約前盈虧預算的難度,直接影響外貿公司的經營決策。從而影響貿易合同的簽訂和貿易額。
(二)匯率變動會帶來外幣資產的縮水和負債的增加
外貿業務的結算方式和經營特性。決定了外貿公司擁有大量的外幣存款、應收外匯賬款、外幣貸款以及應付外匯賬款等外幣資產和負債。匯率下跌,導致外貿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外幣資產所反映的人民幣價值減少,產生損失。匯率上漲,使外貿公司資產負債表上外幣負債所反映的人民幣價值增加,也會造成損失。在外幣資產和負債不能有效對沖的時期,外匯匯率的變動將直接影響其資產的質量和償付負債所需要本幣的金額。從而帶來風險并產生損益。
(三)匯率變化能引起合同盈利能力的變化
外貿公司在進出口貿易中,從臺同訂立到最終的收、付款結算。執行周期較長,在常用的信用證結算方式下。需要經歷信用證的開立,審證、改證,裝船發貨,受益人向銀行議付貨款,銀行付款等過程。執行合同需要較長的時間,如為遠期信用證,則合同執行周期更長。在此期間,如果匯率上漲,進口付款時需要用更多的本幣去購買外幣,以支付既定金額的外幣貨款,從而產生損失;如果匯率下跌,出口收到既定金額的外匯時。結匯后只能獲得更少的本幣。匯率的變動,能直接給外貿公司帶來匯兌損益的變化,從而改變合同的盈利能力,影響合同的執行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以上是匯率變動給外貿公司帶來的主要經營風險,新的匯率形成機制,在給外貿公司帶來更大匯率風險的同時,也加大了外貿公司防范匯率風險的難度。近年來外貿公司通過自身學習和總結經驗,不斷尋求有效的避險途徑,來防范匯率風險。
二、外貿公司規避匯率風險的常用措施
(一)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
外匯風險的大小與外幣幣種有著密切的聯系,交易中收付貨幣幣種不同,所承受的外匯風險也有所不同。外貿公司在簽訂合同前的談判過程中,爭取出口合同以硬貨幣計價,進口合同以軟貨幣計價。也就是說,外貿公司在出口時,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計價,在進口時,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計價。對能夠接受以人民幣計價的外商,簽訂合同時采用人民幣為交易幣別。外貿公司通過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以減少匯率向不利方向變化的機會。2009年7月1日六部委聯合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人民幣跨境收付結算試點工作逐漸展開,這使外貿公司看到了未來選擇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以便更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的可能。
(二)運用合理的貿易手段
外貿公司將對匯率風險的防范深入到貿易執行過程中,運用貿易的手段來減少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 通過協商價格,轉嫁匯率風險。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長期升值的情況已眾所周知,外貿公司在出口對外報價時,從長遠合作和穩定渠道的角度出發,爭取外商諒解,適當調高出口商品的價格,以轉嫁匯率風險。在金額較大的貿易訂單價格條款上,還增加匯率變動損失分擔的約定,約定當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商品的價格。實踐證明,此種轉嫁風險的方法已為很多外商所接受,能夠很有效地規避匯率風險。
2 控制貿易進程,提前或延期結匯或付匯。在出口業務中,當計價貨幣匯率呈上升趨勢時。外貿公司在合同規定的履約期限內延遲出運貨物,或向外方提供信用,以延長出口匯票期限,若匯率呈下跌趨勢時,則爭取提前結匯。進口情況進行反向操作。
3 改變貿易結構,有效對沖風險。為規避匯率風險,外貿公司主動調解進出口貿易比例結構,在同一時期內減少進口付匯和出口結匯的差額。更多地將收到的出口外幣貨款直接用于支付進口貨款。以達到進口和出口的匯率風險有效對沖的目的。
此外,外貿公司近幾年還發展了轉口貿易,采購和銷售都使用美元計價,并盡可能做到收款和付款同步,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過程中,盡量采用遠期信用證和即期信用證的方式結算。如果收到遠期信用證,則采用福費廷進行融資并結匯,這樣既有效地進行了融資,又減少了匯率風險。
(三)借鑒外部對遠期匯率的預估成果,做好合同預算
簽約前的合同預算,都需要對未來收、付款的匯率進行預估。針對一般業務員對未來匯率變動把握較難的現狀,外貿公司安排專門的財務人員。對中國貨幣網和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外匯遠期、掉期報價進行跟蹤,并將遠期匯率錄入ERP系統,然后由系統對沒有報價日期的遠期匯率采用內差法進行估算,做到預估的遠期外匯匯率相對合理,這樣,在未來的1年內,系統里每天都有相對合理的遠期匯率。在編制合同預算時,系統自動將涉及外幣收、付款的金額。按照預計發生的時間并根據ERP系統的預估匯率折算為人民幣金額,將匯率風險進行合理的暴露,增
強了合同預算的合理性,有利于合同的審批和公司的經營決策。
(四)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既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又可以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在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的情況下,對于以美元計價的貿易合同,外貿公司通過出口押匯、貼現、福費廷等短期貿易融資方式,獲得外幣并立即結匯,收款后還款,通過進口押匯、進口代付等獲得外幣,到期時購買外匯還款,以獲得較有利的匯率。從而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隨著匯率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外貿公司對風險的防范意識逐漸增強,除了采用上述傳統措施防范匯率風險外,衍生金融產品正被其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三、外貿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產品
外貿公司運用衍生金融產品規避匯率風險時,結合自身的特點,始終遵循著三個基本原則:一是以真實貿易為背景,選擇衍生品工具,不簽署沒有進出口業務相配套的衍生品合同;二是從鎖定成本或者鎖定收入入手,以實現合同預期利潤為目的。不盲目逐利;三是金融衍生品的金額和交割時間與真實貿易相匹配,防止衍生品再次產生風險。外貿公司常用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遠期外匯交易
遠期外匯交易是以約定的匯率將一種貨幣轉換為另一種貨幣,并在未來確定的日期進行資金的交割。在對未來匯率的走勢作出合理預期前提下,為鎖定遠期外匯收付的成本,避免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外貿公司結合單筆金額較大的合同,廣泛使用遠期外匯交易鎖定成本,一般都與銀行簽訂一年或者半年的遠期交易合同。在使用該金融產品時。在進口項下一般都結合外幣貸款或者押匯等進行實際操作。有時,為減少未來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在貿易合同預期利潤可以接受的情況下,外貿公司也會根據收付日期對單筆合同的金額與金融機構簽訂單獨的遠期外匯買賣合約,以鎖定外匯收付成本,從而鎖定合同的盈利水平。遠期外匯交易是外貿公司目前可靠的主要避險形式。
(二)擇期外匯交易
在簽訂擇期外匯交易合同時。由于銀行考慮到外匯的交割,可能是在最不利的情況下進行的,會相應地提高交易費用,因此,外貿公司在簽訂擇期外匯交易合同時。根據外貿合同,約定好交易的金額,在交易時間的選擇上,則盡可能地縮短未來不確定時間,在獲得有利的遠期匯率的前提下,減少成本。該種方式雖然能獲得較好的匯率,但是并沒有鎖定確定金額的外匯收付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匯率風險,并且銀行收付相對較高,所以外貿公司利用該金融產品的機會相對較少。
(三)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在外貿公司外幣賬戶存款較多,并且未來需要使用該部分外幣對外付匯的情況下。針對相對人民幣較“軟”的貨幣,通過與金融機構簽訂掉期業務合約,約定即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人民幣與外匯的轉換,并按照約定的遠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反方向轉換,這樣有效地進行了匯率風險防范。實現了貨幣的保值。
總之,匯率風險無處不在,但是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夠使風險化險為夷,外貿公司最近幾年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把匯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戰略管理。培育外匯專門人才,加大向金融機構的學習與溝通,綜合使用避險措施和金融工具,較好地防范了匯率風險。為更深入地了解外貿公司匯率風險的防范對策,筆者挑選了幾個外貿公司實際發生的案例,加以介紹。
案例一:外貿公司與某客戶簽訂進口協議,由外貿公司該客戶進口一批貨物,合同CIF價總金額為100萬美元,手續費為1%,貨款按照付匯日外匯牌價折成人民幣與被客戶結算,于2008年1月10日付匯,即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7.2850(賣出價)。一般的做法是:外貿公司向銀行購買外匯后直接付匯,需要支付人民幣成本728.50萬元,外貿公司將獲得費收入72 850.00元人民幣。經過測算,外貿公司改變了交易方式,與銀行簽署外幣借款合同和保證金質押協議,約定外貿公司以728 50萬元人民幣定期存款為質押向銀行借款100萬美元,用于對外付匯,定期存款和美元貸款的到期日均為2009年1月12日,定期存款年利率4.14%,美元貸款利率為12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加100點即4.92875%,同時外貿公司與銀行簽訂遠期外匯交易合同,約定到2009年1月12日。外貿公司向銀行購買1 050 245.87美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 8052(賣出價),購入的美元將用于償還到期的美元貸款。此時可以分析一下外貿公司的實際購匯成本,人民幣存款產生利息收入7 285 000.00×414%÷360×367=307 463.43元,美元貸款產生利息1 000 000.00×4.92875%÷360×367=50 245.87美元,根據遠期外匯交易合同,到期購買外匯償還美元貸款實際需要支付人民幣成本(1 000 000.00+50 245.87)×6 8052=7 147 133.18元(人民幣),實際購匯價格為1美元:7.1471元人民幣,與付匯時直接向銀行購買外匯相比,降低人民幣成本7285000.00-7 147 133.18+307 463.43=445330.25元(人民幣),是72 850.00元收入的6倍多。通過以上組合方式。外貿公司在通過外匯遠期交易合約鎖定匯率的基礎上,將直接購匯所需要的人民幣融資轉化成美元融資,在沒有額外增加業務風險、操作環節、占用其在銀行授信額度的情況下,不但確保了進口業務的順利進行,按時對外支付了信用證項下有關款項,控制了匯率風險,同時也使實際收益比手續費收入增加了5倍多,大大增強了合同的盈利能力。金融機構以前的NDF業務以及現在推出的“匯利達”等產品的避險功能與本案例類似。
案例二:外貿公司出口一批貨物,FOB總價為950 000.DC美元,預計2008年5月底能收到貨款。通過研究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速度,外貿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向銀行申請押匯并結匯,押匯的年利率為8.1%,將來用該合同項下收到的美元還款,實際押匯金額為646 000.00美元。2008年2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7.0916(買入價),合同實際收到貨款日期為2008年5月22日,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9291(買入價),則該押匯規避了匯率風險金額為646 000 D0×(7.0916-6.9291)=104 975.00元,扣除融資費用646 000.00×8.1%÷360×83×6.9291=83 593.01元,還可以增加利潤21 381.99元。本例中,外貿公司通過出口押匯,做到了實際的提前結匯,鎖定了換匯成本,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還大大增強了合同的盈利能力。此外,出口項下商業發票貼現和福費廷等所起的避險作用與出口押匯基本相同。
案例三:外經貿公司進口貨物一批,CIF價總額4820497.71美元,2008年1月22日付匯,2008年3月底到貨,付匯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72510(賣出價),當時外貿公司美元賬戶余額很
小,如果直接購匯將支付4820497.71×72510=34 953428.90元人民幣,而預計在2008年3月底到4月初會收到一筆約500萬美元的出口貨款。經過仔細的分析計算,外貿公司與銀行簽訂進口押匯協議,約定押匯利率為6.53%,期限為60天。可以提前還押匯。在3月31日外貿公司收到出口貨款498萬美元,此時押匯利息為4 820 497.71×6.53%+360×69=60 332.55美元,押匯本息合計4 880 830.26美元,于是將收到的出口貨款中的4 880 830.26美元提前還押匯。外貿公司通過上述操作,在將人民幣融資轉化為美元融資,享有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利益的同時,又將不同期間的美元收、付款行為調劑到同一期間,使進口和出口的匯率風險有效對沖。我們分析一下該做法節約的人民幣成本情況。如果外貿公司2008年1月22日購匯,需要支付人民幣34 953 428.90元,2008年3月31日收到美元結匯。按照當日人民幣兌美元銀行匯率6.9980(買入價)計算,可以兌換人民幣4 880 830.26×6 9980=34 156 050.13元,合計產生支出人民幣797 378 76元(已扣除融資費用60 332.55×6.9980=422 137.20元)。本例中,外貿公司通過押匯,調整了實際付款時問,在出口和進口貿易資金流不同步的情況下,使出口收匯和進口付匯同步進行。用出口貨款提前還押匯,雖未發生人民幣支出,但是節約了人民幣成本797 378.76元,如果單從規避匯率風險角度考慮,節約了成本797 378.76+422 137.20=1 219 515.96元。金融機構提供的進口代付等業務同樣可以調劑公司實際支付外匯時間,以使進口和出口匯率風險有效對沖,達到規避匯率風險的作用。
以上是外貿公司經營過程中防范匯率風險的主要舉措和案例介紹。此外,還有投保匯率變動保險、出售相關外幣資產等方式可供我們選擇,以規避匯率風險。相信在將來,政府會逐步開放外匯期貨交易和外匯期權交易等更多的衍生產品,讓企業有更多的避險工具和渠道可選擇,使國內企業在有效地防范匯率風險的同時提高盈利能力。
結語
篇8
【關鍵詞】匯率波動 匯率風險避險機制
2007年以來,隨著人民幣不斷加速升值以及其后以美國次貸危機為起端的全球經濟危機出現,我國外貿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經營壓力巨大。本文基于當前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實際情況,對外貿企業如何控制匯率風險、防范匯率波動,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議,以供參考。
一、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波動走勢分析
影響匯率波動因素有很多,例如相對利率、相對通貨膨脹、相對收入水平、政府管制及人們的心理預期,另外還有投機活動和政治經濟等各種突發因素。掌握分析匯率走勢的基本框架,可以從紛繁復雜的國際匯市信息中梳理出影響匯率走勢的重要信息,提高判斷匯率走勢的正確率。
圖1~圖3是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的主要外匯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圖:
圖1至圖3反映的是2009年12月以前美元、歐元和日元等國際主要貨幣兌人民幣的匯率變動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匯率呈現出不同的走勢:美元匯率持續走低,延續了金融危機以來的疲軟走勢,而歐元、日元等貨幣幣值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走低之后出現反彈,顯示出了較強的波動性。受其影響,人民幣匯率也呈現出相類似的趨勢,短期內兌美元的比率較為穩定,伴之以對其他主要貨幣的貶值。
從反映投資者對人民幣未來一段時間走勢預測重要指標――海外無本金交割市場(NDF)一年期報價來看(如圖4所示),人民幣遠期匯率始終處于不斷爬高的態勢,亦即市場認為長期內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趨勢十分明顯,2009年12月8日,NDF人民幣一年期報價更是達到了6.827 5的近期新高。
根據金融不穩定理論和人民幣匯率近遠期走勢的分析,由于人民幣匯率始終沒有放開,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各主要幣種的波動和對于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動相對程度不會有明顯變化,但2010年以后隨著美國商業信貸地產壞賬風險的逐步顯現,以及各國08年底以來強力經濟刺激政策的邊際效用逐步遞減,人民幣兌美元走勢將會有較大的波動。但在短期內,由于影響匯率走勢的國際貿易環境和匯率政策沒有轉變,經濟形勢始終沒有根本好轉,人民幣兌美元的走勢將會持續穩定,略有升值,對歐元和日元的匯率則將繼續走低,但調整的幅度將會縮小。
二、目前外貿企業匯率避險控制流程
(一)匯率風險管理體系分析
大多數外貿企業現行的匯率風險規避機制及風險管理的模式都是以財務人員為核心,以金融工具的市場運作為主要手段,通過對銀行提供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操作,適時的買進賣出,以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匯率風險。
首先,從目前企業資源的全面利用方面來看,這種運作模式并沒有完全利用企業資源。由于財務部與業務部門之間并未建立以匯率風險管理為基礎的業務合作與信息交流機制,財務人員尚未能獲得系統的第一手市場信息,而業務人員對相關避險操作的認識不高,加之管理層對企業內部結構與協調對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作用還需要有一個認識過程,因此匯率風險規避的效果會有所降低。
其次,在匯率風險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方面,缺乏企業匯率風險預警機制的有效保障。對于匯率風險的防范,起首要的作用的是對匯率風險做好預警工作,并利用科學有效的手段,選取具有較高客觀性、動態性、權威性的數據指標對當前面臨的匯率風險的規模和持續時間做出準確的評估。但是不少外貿企業缺少這一預警機制,主要依靠主觀經驗以及國家和相關機構提供的匯率波動態勢作出相應的判斷,主觀性及準確性不高,特別是滯后性較大,外部匯率波動信息容易受到投機因素的影響,導致企業極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二)對金融工具及其避險功能的認識
金融工具是規避匯率風險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外貿企業對金融工具的認知存在誤區,由于前段時期眾多大型央企在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上損失慘重,造成有的企業運用金融工具規避風險的積極性不高,不愿意為防范匯率風險支付成本;而有的企業認為只要使用了金融工具進行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所有匯率風險,而對金融工具的實際操作方式、金融工具運行的內部機理并不十分關心,這就容易造成企業的匯兌損失;部分企業則忽視了企業外貿業務本身,而把金融衍生工具簡單當作一種贏利手段,以投機為目的,期望取得高額利潤,反而把自己置于更大的風險之中。
三、建立完善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的具體措施建議
(一)建立有效的匯率風險預警預評估機制
一個行之有效的匯率風險預警體系,應當由專門的預警和信息處理部門、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以及具有專業知識的專業人才組成。其中,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匯率風險預警體系的核心,其指標數據的高度科學性、準確性是預警機制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一般而言,預警指標體系應當包括:匯率變動率、融資費率、匯兌損益占利潤比(含同業指標)、金融衍生品的遠期匯率水平等,當指標超過公司警戒線時,就應及時采取措施規避匯率變動帶來的風險。此外,一些市場投機行為帶來的隨機影響因素也應當包括在這一指標體系當中。
建立有效的匯率風險預警評估系統,除了需要專門的預警機構、科學的指標體系、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之外,保障信息渠道的暢通和管理層的重視是這一機制能否順利運行的決定性因素。
具體來說,首先要加強以董事會及高層管理人員為主的對風險預警評估的監管。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應當提高風險管理意識,認識到匯率風險的規避與管理是影響外貿企業經營效益的重要因素,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對匯率波動預警評估機制的監督與管理,并對系統反饋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處理,以供決策使用。
其次,加強對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日常橫向聯系,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信息流通渠道。沒有財務部門專門外匯管理的配合,業務部門就無法對市場情況的變化和匯率市場的實際波動做出有效的反應;相反,財務部門缺乏對貿易實務方面信息的了解,信息來源也主要以國家或機構公布的信息為主,對匯率風險的研判和評估容易受到一些影響。
第三,應當妥善使用外部資源,除了利用國家建立的匯率風險預警機制,以及相關機構的信息之外,有條件的公司還應當加強與社會咨詢機構的合作,引入第三方咨詢機制,協助企業建立并完善匯率風險的預警機制,發揮各自的業務專長,提升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
(二)建立對金融工具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專門機構或配備專業人員
金融工具的匯率避險操作本質上是為了規避匯率風險,但是其自身不可避免的會帶有一定的風險,因此應當設立相應的專業部門或配備專業人員,以提高風險規避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其一是專門的匯率風險管理部門。這一部門要保持相對獨立性,特別是在人員配置和績效考核方面應當與其他部門分開,使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其二是金融工具的交易部門或人員。這里是指專門進行金融工具買賣操作的一線部門和人員,是匯率風險管理的主要部門和專門人員之一。其職責是在企業風險管理的法度規定范圍內,從企業整體的角度制定風險規避的策略和辦法,保障相關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按時編制投資及風險分析報告。
其三是對風險管理進行監督的部門。該部門應當定期對金融工具的運作與風險管理的實際情況加以審核控制,對金融工具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其他部門一起完成對金融工具風險的控制,提高匯率風險規避活動的效率與可行性。
(三)前瞻性研究匯率變動趨勢,擇機確定合同條款
企業未來的受險資產和負債通常是由目前簽訂的進出口協議或承諾引起的,因此合同條款的談判決定了未來企業的受險情況。具體來說,這一避險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1.在合同貨幣的選擇方面,應主動選擇好合同貨幣。在選擇合同貨幣時可以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爭取使用本國貨幣作為合同貨幣;第二,采取“收硬付軟”的方式;第三,如果雙方不能達成一致,可考慮調整雙方提出的計價貨幣在貨物總值中的相對比中,攤薄公司承擔的利益風險,減少因匯率波動可能帶來的損失。
2.在合同的具體條款方面,首先應當加列貨幣保值條款。貨幣保值是指選擇某種與合同貨幣不一致的、價值穩定的貨幣,將合同金額轉換用所選貨幣來表示在結算或清償時,按所選貨幣表示的金額以合同貨幣來完成收付。其次,是要調整價格或利率。在一筆交易中,交易雙方都爭取到對已有利的合同貨幣是不可能的,當一方不得不接受對己不利的貨幣作為合同貨幣時,可以爭取對談判中的價格或利率作適當調整:如要求適當提高以軟幣計價結算的出口價格,或以軟幣計值清償的貸款利率;要求適當降低以硬幣計價結算的進口價格,或以硬幣計值清償的借款利率。第三,企業在簽訂合同時應考慮到,如果采取了“鎖定匯率”的辦法,等到期付款時也許會出現“鎖定匯率”的某種貨幣匯率比簽訂合同時的匯率不漲反降的情況,對此,企業可以在合同中增加與業主共擔匯率風險的條款,這樣可以使企業進一步減少經濟損失。
3.選擇好結算方式是保證合同安全性的重要條件。“安全及時”是對外貿易出口收匯應貫徹的一個基本原則。所謂“不安全”包括了匯率風險和信用風險,而“及時”收匯是降低企業遭受匯率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重要保證。選擇好結算方式是保證“安全及時”收匯的重要手段,從“安全及時”的角度考慮,按從優至劣次序的結算方式分別是:即期信用證(L/C)遠期信用證托收中的付款交單(D/P)托收中的承兌交單(D/A)等,出口商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最大可能地爭取較優的結算方式。
4.選擇有利的結匯時間。當企業預期某種貨幣將要升值或貶值時,提前或推遲對交易賬款的收付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匯率風險的。當人民幣預期升值時,進口商可以延遲付匯以享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收益,而出口商則應提前收匯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匯兌損失;當人民幣預期貶值時,進口商應提前付匯以鎖定外匯成本,而出口商應延遲收匯以盡量增加本幣收入。
(四)妥善運用金融工具,主動規避匯率風險
目前各外貿企業可選用的匯率風險避險工具及其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遠期外匯契約(Forward Exchange Contract ,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on-Delivery Forward,NDF)、商業票據貼現、進出口押匯(Import/ Export Bill Advance)、美元貸款和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等。
(五)加強與銀行合作,合理運用銀行新產品
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貿易企業流動資金周轉困難、各類風險頻發、應收賬款日益增加和銀行授信額度不足等問題出現的頻率大幅提高,針對這一情況,很多銀行將現有的金融工具進行衍生或組合,形成新的融資工具。本文認為,在充分考慮企業對風險與收益的容忍度情況下,銀行金融創新產品可以納入外貿企業匯率避險組合之中。目前常見的金融創新產品包括出口匯利達(Export Hui Li Da)、進口匯利達(Import Hui Li Da)、雜幣進口匯利達(Multi-currency Import Hui Li Da)、出口雙保理 (Two-Factor Export Factoring)、進口雙保理(Two-Factor Import Factoring)等。此外,一些現有產品的組合業務也是有效的避險方式。
主要參考文獻:
[1]魏愛東.運用金融衍生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J].南方金融,2006(3).
[2]鄭偉.企業利用金融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對策[J]. 經濟視角,2008(4).
[3]朱永行.國內外匯率風險管理比較研究[J]. 世界經濟情況,2009(2).
篇9
關鍵詞:匯率風險 在險值 外匯風險敞口
一、匯率風險的定義與成因
從嚴格意義來講,匯率風險是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由于匯率的變動,導致以本幣折算的價值發生變化,從而給活動當事人帶來預期之外的收益或損失的不確定性。
按匯率風險產生的原因和對經濟主體的影響不同,將其劃分為三類:(1)交易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對客戶外匯買賣業務或在以外幣進行借貸、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隨之進行的外匯兌換過程中,由于外幣與本幣之間或外幣與外幣之間匯率變動所遭受損失或產生額外收益的可能性。其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2)折算風險,是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進行會計處理中,在將功能貨幣轉換成其他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呈顯出賬面損失或增值的可能性。一旦功能貨幣與記賬貨幣不一致,在會計上就要作相應的折算,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折算風險;(3)經濟風險,測量的是由于未預期到的匯率變動引起公司未來運營現金流變化而導致的公司價值的變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從事國際業務的銀行持有越來越多的外幣資產和負債。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產生的直接原因是匯率的非預期變動導致銀行持有外匯頭寸的價值發生變化,而匯率的變動又取決于外匯市場的供求情況。外匯存貸款業務和外匯買賣業務是商業銀行匯率風險產生的兩個基本來源。
二、匯率風險的度量方法
對匯率風險的準確計量,是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前提,是整個風險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目前,常見的計量匯率風險的方法有外匯敞口分析和在險價值兩種。
1、外匯風險敞口分析。
外匯敞口主要來源于銀行表內外業務種的貨幣錯配。當在某一個時段內,銀行某一幣種的多頭頭寸與空頭頭寸不一致時,所產生的差額就形成了外匯敞口。在存在外匯敞口的情況下,匯率變動可能會給銀行的經濟價值帶來損失,從而形成匯率風險。在進行敞口分析時,銀行應當分析單一幣種的外匯敞口。外匯敞口分析是銀行業較早采用的匯率風險計量方法,具有計算簡便、清晰易懂的優點。但是,外匯敞口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忽略了各幣種匯率變動的相關性,難以揭示由各幣種匯率變動的相關性所帶來的匯率風險。
(1)凈匯總敞口( NAP),即銀行各外幣多頭頭寸形成的長敞口與缺口頭寸形成的短敞口相減后的絕對值,是以日本金融監管當局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的銀行業所采用的計量銀行外幣總凈敞口的方法。當外匯敞口組合中的貨幣變動高度相關時,長頭寸外幣敞口與短頭寸外幣敞口之間的外匯風險可以相互抵消,在這種情況下 NAP 計量方法是比較適宜的計量方法;反之,采用 NAP 方法計量就低估了銀行的外幣總凈敞口。
(2)總匯總敞口(GAP),即銀行各種外幣多頭頭寸形成的長敞口與缺口頭寸形成的短敞口相加。當外匯敞口組合中的貨幣變動完全不相關時,長頭寸外幣敞口與短頭寸外幣敞口之間的外匯風險就不能相互抵消,最合適的方法是采用GAP方法計量銀行外匯凈敞口;反之, GAP 方法會高估銀行的外幣總凈敞口。
(3)匯總短敞口(BAP),即在銀行各幣種多頭頭寸形成的長敞口與缺口頭寸形成的短敞口之間取值較大的一方。BAP 計量法是巴塞爾委員會在計算銀行外匯風險的資本要求時采用的計量外幣總凈敞口的方法。
(4)考慮匯率波動相關性的 WAP 法。BAP 、GAP 及 NAP沒有考慮到外幣之間匯率波動的相關性,WAP法考慮到這種相關性,是GAP 和 NAP 的加權匯總頭寸。
2、在險值法(Value at Risk)
在險值又稱為風險價值,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給定的置信水平下,市場風險要素發生變化時可能對某項資金頭寸、資產組合或機構造成的潛在的最大損失。對 VaR 的數學公式描述可以表達如下:Prob{p>VaR}=1-c。公式中的 是某項資產組合在 持有期內的損失;c為置信水平。常用的風險價值模型技術主要有三種:方差-協方差、歷史模擬法和蒙特卡洛法。對于市場風險監管資本的計算,巴塞爾委員會和大多數監管當局才做出了一些統一的規定,目的是使不同銀行所計算的市場風險監管資本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計算 VaR 的參數選擇:置信水平、持有期。VaR 的計算涉及兩個因素的選取:一是置信水平;而是持有期。一般來講,風險價值隨置信水平和持有期的增大而增加。置信水平越高,意味著在持有期內最大損失超出 VaR 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可能性越大。關于置信水平的選取,應當視模型的用途而定。如果模型是用來決定與風險相對應的資本,置信水平應該取高;如果模型只是用于銀行內部風險度量或不同市場風險的比較,置信水平的選取就并不重要。關于持有期的選取,如果模型的使用者是經營者自身,則時間間隔取決于其資產組合的特性;如果資產組合變動頻繁,時間間隔應該短,反之,時間間隔就應該長。商業銀行對交易帳戶一般每日計算 VaR,是因為其資產組合變動頻繁;而養老基金往往以一個月為持有期間,則是因為其資產組合變動不頻繁。
三、中國銀行匯率風險的實證分析
本文以中國銀行為案例,分別運用上文闡述的外匯風險敞口和在險值這兩種方法來衡量中國銀行的匯率風險。選取2012年6月30日作為,度量中國銀行匯率風險的時間點;選取的數據包括中國銀行2012年半年報,以及自2011年1月4日至2012年6月29日共361個工作日的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元對人民幣匯率的每日報價 。因為對數收益率具有優良的統計性質,更適合用來做計量分析,所以本文選擇對數收益率計算公式來計算各種外幣的每日收益率。
1、外匯風險敞口
表1 中國銀行持有的外匯頭寸整理
美元 歐元 日元 港元
長短和 3,281,680 464,304 101,341 1,570,477
長短差 368,234 -1,452 17,549 -72,065
較大值 1,824,957 232,878 59,445 821,271
中國銀行的匯風險敞口,計算結果列示如下:
NAP=312,266(百萬元人民幣);GAP=5,417,802(百萬元人民幣);
BAP=2,938,551(百萬元人民幣)。
下面計算加權的外匯風險敞口WAP,首先要求出NAP與GAP相應的權重系數,計算公式如下:
, 為平均相關系數, =(0.717-0.512)/2=0.103;n為外匯資產的外幣種類4。因此根據上述公式即可求出權重系數:
wg=0.473266;wn=0.012490;
WAP= wgGAP+ wnNAP= 2,567,962.97(百萬元人民幣)
2、在險值VaR
從中國銀行2012年半年報中,可以獲得中國銀行在2012年6月30日的各種外幣的外匯凈資產余額,如表4所示。這是計算匯率風險風險價值的基數。根據上文闡述的計算在險值的方法,需要先確定置信水平和持有期,本文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要求,確定置信水平為99%,持有期為10個營業日。根據中國銀行半年報可知,中國銀行于6月30日的外匯凈資產余額為:美元有368234,歐元為-1452,日元17549,港元-72065(百萬RMB)。
這四個收益率經過檢驗不滿足正態分布,因此不適宜采取方差-協方差法。綜合考慮有效性和簡便性,本文就選取歷史模擬法來計算VaR。
按照歷史模擬法的過程,計算得到置信水平為99%,持有期為1個營業日的VaR= -437.789(百萬元人民幣)。因此,目標持有期為10天的在險值為:
根據在險值法的結果,中國銀行2012年6月30日的匯率風險可量化為,在未來10個營業日發生的最大損失有99%的概率不超過1384.412百萬元人民幣。
參看文獻:
篇10
1我國目前的匯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制度改革開始啟動。隨后,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又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措施,在完善匯率形成機制的同時加大了資本流動開放的力度。匯率制度改革的啟動對于有關經濟主體的影響深遠。長期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使各經濟主體對匯率風險既缺少足夠的了解和重視,也缺乏必要的外匯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技能,匯率制度改革使各經濟主體開始真正面臨匯率風險的考驗,盡快適應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應對匯率風險是一個重要課題。
2傳統的匯率風險管理辦法
在金融工程方法出現之前,主要有三種匯率風險管理手段:一是資產負債管理;二是保險;三是證券組合投資。(1)資產負債管理法。從總體上來說,這種匯率風險管理方式要求對資產負債業務進行重新調整,使本幣和外幣資產負債相匹配。這種方法存在明顯的弱點,表現為:①耗用的資金量大。調整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設置風險基金等資產負債管理方法都要耗用大量的資金。②交易成本高。為了達到資產負債風險暴露狀況的匹配,需要在談判協商、業務調整和具體實施上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③會帶來信用風險。企業為了達到目標,在資產負債項目上要作頻繁調整,這可能會從總體上帶來企業的信用風險,丟失一部分客戶。④調整有時間滯后。這種風險管理措施涉及具體業務的談判、調整與實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不能緊隨短期市場金融價格的變化而變化。當風險管理措施真正落實時,風險損失可能已經造成。所以,資產負債管理的成本較高,見效慢,價格適應性差,應用范圍有限。
(2)保險。通過大多數法則在保險業中的應用,保險業風險事件概率的計算和風險的共擔,成為一種主要的風險管理手段,使得海上保險、財產保險相繼迅速發展。但在匯率風險的處理上,保險的作用十分有限。一方面由于保險市場有效運行中一直存在道德風險和不利選擇問題,道德風險提高了損失發生的概率;不利選擇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險公司賠付率超過預計水平,二者還相互作用,如道德風險會加重不利選擇;另一方面,可投保的風險又具有較為苛刻的選擇條件。可保風險必須是很多企業(或個人)都面臨的,而這些企業(或個人)彼此之間的風險狀況不是高度相關的,而且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確定的。所以,保險可保的是部分有形的風險,此類風險在本質上屬于非系統性風險。伴隨貨幣經濟的發展,一個金融社會正在出現,有限的保險服務遠遠無法滿足人們進行匯率風險管理的需求。
(3)證券組合投資。證券組合投資理論認為:預期收益與風險成為證券投資優化的兩個主要評估指標。對投資者而言,在最小風險與最大收益不可兼得的情況下,必須在二者之間權衡取舍。投資者就要傾向于通過證券組合投資來獲取適當收益。由于組合投資策略的投資風險小于任何單項的證券投資,預期收益介于各個單項證券投資收益的最大與最小值之間,所以被廣泛采用。經濟學家們也采用了各種模型來實現在具體操作中確定各種證券的投資比例系數以使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最著名的模型要數馬柯維茨資產組合理論。但單一的證券組合理論運用到國際證券投資領域,尤其是在匯率風險管理時就相形見絀了。原因一方面是模型本身有缺陷,如模型計算比較困難,數據難以獲取等;另一方面則因為單一的證券組合投資理論來規避風險只能有效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對于系統性風險卻無能為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波動往往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匯率風險中的系統性約占總風險的一半以上。
為了解決新經濟形勢下的風險管理問題,為了滿足巨大的風險管理需求,為了彌補傳統保險服務和投資基金證券組合投資手段的不足,金融工程這種新興匯率風險管理手段就應運而生了。
3金融工程
3.1金融工程的涵義
(1)芬納蒂。最早提出金融工程學科概念的美國金融學教授約翰•芬納蒂(JohnFinnerty)在1998年發表的《公司理財中的金融工程綜述》一文中,將金融工程的概念定義為:“金融工程包括創新型金融工具與金融手段的設計、開發、實施,以及對金融問題給予創造性的解決。”
(2)格利茨。1994年英國金融學者洛倫茲•格利茨在其著作《金融工程學》一書中提出一個“統一的定義”:金融工程是應用金融工具,將現有的金融結構進行重組以獲得人們所希望的結果。(3)馬歇爾和班塞爾。馬歇爾和班塞爾在其《金融工程》一書中,肯定了芬納蒂對金融工程的定義。更進一步,二人還認為金融工程不只限于應用在公司和金融機構的層面,近年來,許多富有創造性金融創新都是面向零售層面,有時也稱為消費者層面。從實用的角度出發,金融工程應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公司理財、金融交易、投資等現金管理以及風險管理。其中風險管理被認為是金融工程最重要的內容。
3.2金融工程在匯率風險管理中的必要性
(1)更高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衍生工具避險的一個重要內在機理就是我們在定義中所言明的衍生性,其價格受制于基礎工具的變動,而且這種變動趨勢有明顯的規律性。成熟衍生市場的流動性(一些創新的衍生產品除外)可以對市場價格變化做出靈活反應,并隨基礎交易頭寸的變動而隨時調整,較好地解決了傳統風險管理工具管理風險時的時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