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專業化學教學改革建議
時間:2022-10-23 10:09:50
導語:環境工程專業化學教學改革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有機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且應用極為廣泛的理工科專業基礎課。鑒于課程的重要性,許多高校都開展了有機化學教學改革,雖然略顯成效,但是仍存在課時壓縮,教學內容覆蓋不全;學生自主性不強;傳統機械式教學缺乏專業特色等共性問題。本文作者在借鑒前人改革嘗試的基礎上,結合自身上課實踐體會,根據專業要求及特色,嘗試進行了優化教學內容;增加話題式交流匯報,完善評價制度;開放性探究實驗教學方法等實踐,取得了較為杰出的教學效果。
有機化學是理工科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與醫學、化工、農業等有著緊密的聯系,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綜合性及應用性較強,因此其是環工、農學、醫學、要學、食品工程等專業的必修課。同時,該課程也是很多后續課程,如環境化學等的基礎課。因此,不論從該課程的基礎性還是廣泛社會應用性考慮,改善有機化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都是尤為重要。環境工程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一般包括脂肪烴、芳香烴、醇酚醚、醛、酮、含氮化合物以及雜環化合物等章節。目前許多高校針對不同專業的有機化學教學已進行一定改革,并卓有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改革后,非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課時逐漸壓縮,但課程內容卻只增不減,這就導致教學內容覆蓋不全,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2)同一化、傳統化的有機化學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該課程的重要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
(3)教學評價模式單一,不能很好、全面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情況,容易使其導向出現偏差。
(4)有機化學實驗只局限于所規定的幾個在實驗室內部完成的課題,操作簡單機械,缺乏專業特色,難以調動學生探索的樂趣。針對這些問題,一些老師也采取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例如采用參與式課堂教學,進行課堂討論教學、學生自主授課、互動教學,分層次教學等,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基于有機化學的理論基礎性,我們認為過多的以學生自主授課代替教師講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論學習的深度以及難度,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難易挖掘更深的學習內容,這將使學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架構體系、扎實的掌握有機化學知識。本文作者鑒于在教學中的多種嘗試,結合專業性質,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自主課外閱讀;結合專業特色,進行話題式交流匯報;適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彌補了現有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1結合專業性質,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增加自主課外閱讀
為了解決課時少,教學目標難易保質保量地完成,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任課教師需要依據不同專業對本課程不同知識點的不同要求,結合各專業學生已有的化學基礎,以及考慮到后續課程的要求,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精簡提煉,分清主次,進行針對性授課。例如,對于一些簡單的知識點,可要求學生下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增加課后閱讀量(此處需要任課教室推薦多種優秀的課外閱讀教材)。這種教學方法要求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化學基礎,本專業后續課程的要求等要有足夠了解。例如,一些省份的部分考生在高考時沒有選擇化學作為高考科目,導致其在大學階段,有機化學的學習中存在一定困難,那么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以及提供課外讀本選擇時,需要適度照顧這類學生的需求。又如,對環境工程專業而言,后續課程環境化學將涉及到有機化學中的部分相關知識,如鹵代烴、雜環等,因此就需要授課教師著重對相關章節需要講解,做到詳細、深入,為后續課程做好銜接和鋪墊。其次,針對一些低難度的知識點,例如化合物命名,任課教師在講完烷烴命名后,烯烴以及炔烴的命名完全可讓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這是有規律可循,需要較多的記憶。若利用課堂時間,每種命名都詳細講解,一方面,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學生依然沒有記住,更不可能記牢。一般情況下,為了運用、鞏固命名規律,教師會緊接著做幾個課堂練習題,此時會由于部分學生前面規律沒有記好,思考需要很長時間,以至于不能很快得到答案,或者教師還未等到所有學生分析清楚,就已經將答案公布,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這將導致另一個方面的弊端:使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學生后期學習習慣的養成。本文作者建議:鑒于命名的幾點規律,學生課后完全可以自己理解,并通過大量的習題鞏固所學;同時,還可結合英文教材,學習有機化合物的英文命名。因此,諸如此類簡單、零碎,又需要大量記憶的內容,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等校內資源,選取適宜教材,擴大課后閱讀量,進行綜合學習是突破傳統教學,優化教學質量的良好舉措。
2結合專業特色,進行話題式交流匯報
傳統的評分制度一般都基于課堂表現(出勤,回答問題,平時作業等)及考試成績。這種評分制度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個性化的培養。本文作者認為,教師在完成課程基本內容的講授后,預留幾課時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分組話題式口語展示。例如,所給題目為鹵代烴衍生物的取代反應及消除反應。與此課題相關的知識點均在之前的課堂已有講解,這時需要學生進行總結,分析,使知識系統化,并以多媒體的形式進行課堂演示,這不僅有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消化所學,教師也能在學生的演示過程中發現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此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眾所周知,人類的衣食住行均離不開有機化學,因此,除了與理論知識相關的話題外,還可以提供一些結合專業特色及日常生活的開放性話題。例如,淺談快餐盒及塑料。隨著外賣的火熱,“白色污染”也日益嚴重,學生可通過查閱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從快餐盒的成分、分子結構式、降解、毒性,以及國家政策等多方面進行調研,考察,最后在課上展示成果,將所學知識共享(亦可將相關成果在院、校及公共社交平臺上進行宣傳展示等)。諸如此類與生活和專業息息相關的話題往往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魅力。
3探究性實驗教學方法
有機化學的學習離不開實驗。一般情況下,有機化學實驗課程大多局限于書本上規定的幾個基礎實驗操作,大同小異,缺乏專業特色。雖然,這種教學安排有利于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但多數學生達不到預想的實驗目的,往往只是敷衍了事,主觀能動性不高。本文作者建議:在實驗安排中,可提供少數開放性實驗內容供學生選擇,例如,學校所在城市某化工廠排放廢水中有機物的檢測實驗。這一話題需要學生融入社會,去工廠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實驗檢測,總結材料。該方法的實行不僅可提高學生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更能深刻體會該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對以后的職業選擇有了一定了解。此外,結合身邊環境進行調研,深刻認識到當前環境問題的嚴峻,更能喚起學生對專業學習的激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為以后環境保護夯實基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總之,教學過程不只是教材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社會責任感才是我們教師的最終追求。
參考文獻
[1]鄭清云,陳貞干,周詩彪,等.深化有機化學教學改革培養可遷移技能型人才[J].廣州化工,2014,42(11):225-226.
[2]付蕾,張春晶,周媛媛,等.有機化學教學方法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14,42(11):233-234.
[3]薛紅艷,吳曉旭.構建有機化學目標型課堂教學模式[J].高師理科學刊,2007,27(1):64-66.
[4]梁開玉.有機化學教學如何面向新世紀[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2):199-202.
[5]陳華仕.師范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7):165.
作者:侯虹 單位:揚州大學
- 上一篇:國畫在繪畫藝術的地位和價值
- 下一篇:淺析傳統民居石窗紋飾的藝術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