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康復治療與監護

時間:2022-05-15 06:18:00

導語:頸椎病康復治療與監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頸椎病康復治療與監護

頸椎病是指由于頸椎間盤退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變,而使其周圍重要組織如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及椎動脈不同程度受累,并有相應臨床表現的一組癥候群。分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混合型、頸型等[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28例頸椎病患者,男124例,女104例;年齡25~81歲,40歲以上發病較多189例。

1.2方法

1.2.1頸椎牽引頸框牽引是治療頸椎病較為有效且應用廣泛的方法,適用于椎動脈型、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椎牽引可以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損傷的軟組織修復,促進水腫的吸收和炎癥消退,松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矯治脊柱后關節的微細異常改變,使脊柱后關節嵌頓的滑膜復位,或有助于關節輕微錯位的復位,改善或恢復脊柱的正常生理彎曲,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改變突出物或骨贅與周圍組織的相互關系,減輕神經根受壓,改善臨床癥狀。頸椎牽引方法有兩種(1)坐位牽引:適用于病情較輕或經臥位牽引后需要繼續牽引的患者。采取坐位,枕頜布帶牽引,牽引重量由3~5kg開始,每天牽引1~2次,以后每隔3~5d增加1~2kg,一般不超過10kg。每次時間20min,最長不超過30min,每周治療6次,1個療程10次。(2)臥位牽引:適用于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的患者,由于需要24h牽引,常在病房使用。牽引時頸部保持30~45,持續性牽引時重量從2~3kg開始,逐漸增加到4~6kg,每2小時休息10~15min,2~3d或癥狀緩解后牽引重量再減少到2~3kg,并逐漸縮短牽引時間或改為坐位牽引。

1.2.2推拿按摩適用于除嚴重頸脊髓受壓以外的各型頸椎病,可減輕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有利于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供,減輕疼痛。治療前對患者的病情應有全面了解,手法要得當,在頸、肩及背部用揉、拿、捏、推等手法,每次推拿20~30min,1次/d,10d為1療程。

1.2.3藥物療法

1.2.3.1非類固醇消炎鎮痛藥主要是針對神經根受到刺激引起的損傷性炎癥,起到消炎鎮痛的作用,常用于頸痛、肩痛、上肢麻木的患者。主要藥物有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

1.2.3.2肌肉松弛的藥物這類藥物使肌肉的痙攣得到緩解,解除對脊髓、神經、血管的刺激,如復方氯唑沙宗片0.25g,每次1片,3次/d,飯后服用,7d為1療程。

1.2.3.3鎮靜劑能減輕神經的興奮性,也能使肌肉的緊張得到緩解,適用于精神興奮、緊張、激動的患者。一般常用地西泮,睡前口服,也可用健腦安神的中成藥。

1.2.3.4神經營養藥對任何一種類型的頸椎病都有治療意義。常見的藥物有維生素B1片,每次10mg,每天3次。另外,其他復合維生素也可。

1.3療效評價標準

治愈:癥狀及陽性體征消失,能參加正常工作和勞動。好轉:癥狀好轉或穩定,能參加一般工作和勞動。無效:癥狀無改善。總有效=治愈+好轉。

2結果

228例患者中治愈162例(71.1%),好轉63例°°(27.6%),無效3例(1.3%)。總有效率98.7%。

3護理

3.1心理護理

頸椎病病程長,患者多出現煩躁、焦慮、抑郁情緒波動等不良心理情緒[3],因此臨床護理時不但要注意患者的身體癥狀,而且也要注意伴發的心理問題。對于因頸椎病久治不愈反復發作的患者,要主動進行解釋、安慰和關心,以消除患者緊張急躁情緒,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時要求患者家屬進行配合,從生活及治療兩方面緩解患者焦慮,消除或減少因恐慌、抑郁等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3.2疼痛護理

頸部疼痛為頸椎病的主要癥狀,雖然沒有生命威脅,但其導致的頸部肌肉僵硬、疼痛不適等臨床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患者甚至會喪失工作能力[4]。護理人員對頸部疼痛癥狀要予以重視,讓患者了解引起疼痛的病因、機制、治療方案及預期效果,使患者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教會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以減輕疼痛;告知患者風寒潮濕刺激會導致疼痛程度加劇,注意頸部保暖;輔助患者使用鎮靜劑幫助睡眠,保持室內安靜,防止患者因睡眠不足而使疼痛癥狀加重。如患者疼痛較重時可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以緩解疼痛。

3.3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可減少頸椎負荷,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腫及癥狀的消除或減輕。一般以仰臥位為佳,俯臥位可破壞頸椎自然生理曲度,易造成1~4頸椎扭傷。仰臥位枕高一般為患者的雙肩寬與頸部之差的一半,側臥位枕高與肩等高,以便于頸肩部肌肉放松。頸椎后緣增生明顯者,枕頭可相應偏高;黃韌帶肥厚及鈣化者枕頭應偏低[5]。

3.4糾正頸姿

注意防止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長期伏案低頭或仰頭工作均可破壞頸椎的生理平衡。日常生活、學習和勞動過程中注意頸部體位,不彎腰不低頭,軀干挺直,保持頭頸部于頸椎前凸的生理位置。避免頭頸長時間處于固定體位,持續體位1h左右應變換位置并做頸肩部的多方向運動,避免頸肩部過多負荷,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避免突然快速轉動頸部,以防眩暈或突然暈倒。脊髓型患者應特別注意保持頸椎穩定,防止過度伸屈造成脊髓損傷。預防慢性損傷,除工作或業余時間做平衡運動外,還可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以增強肌力和體質。另外,可選擇一些規律性的長期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預防頸椎病的再發。

3.5頸部肌肉練習

加強對頸部肌肉的強化練習,增強其功能運動,方法:

(1)取站立或坐位,雙手交叉緊抵頭后枕部,頭頸用力后伸,雙手則用力阻之,堅持10s,放松10s,10次為1組,每天10組。

(2)取坐位,雙手托下頜,下頜向下用力,雙手則用力阻之,堅持10s,放松10s,10次為1組,每天10組。

3.6牽引的護理

牽引前讓患者大致了解牽引的原理、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牽引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病情變化,一旦發生頭暈、惡心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牽引治療。牽引的重量和時間應根據患者的自我感覺適時調整,注意壓瘡的發生。

3.7飲食調理

頸椎病應注意攝取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如豆制品、瘦肉、谷物、海帶、紫菜、木耳、水果、蔬菜等,以達到增強體質、防止頸椎病進一步發展的目的。總之,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病、多發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可發生不同程度退變。退行性改變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且在短期內難以根除,頸椎病的發病是以椎間盤、椎體、關節突等退行性改變為基礎的,而退變本身不可逆,故平時應加強頸椎病的預防,避免各種生活意外及運動損傷。治療時應著重緩解或消除癥狀及體征,延緩病情的發展,盡量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而不是消除退變[6]。康復護理在頸椎病的治療及預防復發中至關重要,正確的康復護理措施有助于鞏固療效,避免復發。病情的反復發作對患者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加重軀體癥狀,因此在臨床治療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以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