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防治范文
時間:2023-06-01 10:4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頸椎病的防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青年;頸椎病;診斷;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9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574-01
頸椎病是由于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追關節損傷等原因引起的頸部軟組織與頸椎平衡失調,對頸部的血管、神經、脊髓產生刺激和壓迫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患頸椎病的以中老年人為多。在當前頸椎病的發病年齡逐漸走向年輕化。該病病程較長,治療后容易復發。病的癥狀表現不一樣,有的頸部變硬、頸后、頸背及上肢酸痛有的手指尖麻木不適。有的頭暈、眼花視物不清等。我們基層醫院檢查頸椎病主要依靠X線拍片來檢查診斷。下面將我們診治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總結、分析報告如下,供同道們參考。
1 一般資料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4例。發病年齡均在25歲-32歲之間。其中:25歲的有3例、26歲的有2例、27歲的有4例、28歲的有6例、29歲的有5例、30歲的有7例、31歲的有4例、32歲的有8例。
2 臨床表現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中,有22例臨床表現為頸部不適、活動不靈活,肩背部酸痛;有17例臨床表現為:頸部有硬感、活動受限、頭暈頭痛、上肢及軀干無力、手指尖麻木等。
3 X線檢查
本組39例青年頸椎病患者頸椎拍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發生異常、變直、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側位片上顯示頸椎體前緣略呈唇樣改變,個別的有項韌帶鈣化。
4 討論
頸椎病是頸椎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病。患頸椎病的多為中老年人,青年人少見。但目前發現青年人患頸椎病的也不少,有逐漸上升趨勢。今年上半年我們就診治了39例青年頸椎病。頸椎病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型,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神經型。以神經根型為常見,但各型之間常合并發生。根據影像學表現,發現老年人頸椎病多為退行性病變,如:骨質增生、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等,多為軟骨性改變,而青年人頸椎病多以非軟骨性改變,如生理曲度改變等。青年頸椎病的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由發育因素導致的頸椎病:如椎管狹窄、頸椎小關節失穩。②由損傷因素引起的頸椎病:頸椎外傷史,長期低頭姿勢造成頸肌勞損,使韌帶松弛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等,壓迫刺激椎動脈、硬膜囊而產生一系列癥狀。③由年齡因素導致的頸椎病:中老年人頸椎病發病率最高,但目前來看,青年人的患頸椎病發病率也逐漸有上升趨勢,我們必須要嚴加防治。④不良習慣導致的頸椎病:如整天打麻將、成天玩電腦、長時間開車、各類會計、統計、長期伏案工作者,均可導致頸椎病發生。⑤職業性因素導致的頸椎病:如長期處于低頭,固定不動的位置工作,使頸椎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會發生痙攣性改變,導致生理曲度變直,長久以往,頸椎就發生代償改變:如項韌帶鈣化、骨質增生、椎間盤彈性減退,甚至突出、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等,嚴重的壓迫脊髓及神經根,導致頸椎病發生。
5 影像學特點
頸椎病的X線表現主要是:頸椎生理曲度異常、棘突偏歪,生理曲度變直或后突,椎體及鉤錐關節增生,椎間隙及椎間孔改變,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變扁,小關節及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及骨質增生,項韌帶不同程度鈣化等。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是青年頸椎病患者的主要X線表現特征,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定期檢查頸椎有無病變,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降低頸椎病對人們的擔心和困擾的重要保證。X線檢查頸椎病是首先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常規的檢查方法,它對頸椎病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鉤突骨質增生,椎間孔變形、生理曲度變直后突、椎體滑脫及項韌帶鈣化等均有定性的重要的診斷意義和價值。
6 防治措施
篇2
[中圖分類號] R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2-234-01
護士易患頸椎病,與其工作性質和特點有密切的關系。本調查通過了解護士頸椎病的發生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抽查住院部護士50名,在臨床工作<3年的21人,3~5年的12人,工作≥7年的17人。對以上護士頸椎病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進行問卷式調查。
2 結果
住院部護士頸椎病發病率為60%,不同工齡護士其發病率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護士不同工齡頸椎病的發生率(n=50)
3 原因分析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職業性疾病,尤其是護士易患。主要癥狀表現為:頸部肌肉持續性酸痛、眩暈、雙上肢疼痛、麻木、無力、惡心嘔吐、頑固失眠、肩背酸痛,甚至出現下肢無力、踩棉花感等,長時間處于同一姿勢癥狀將加重。目前認為導致護士患頸椎病的主要因素歸為三大類:即職業因素,組織管理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
3.1 職業因素重復或靜態的不良姿勢,如特護病人時的吸痰、量血壓、電腦操作等低頭工作使頸部肌肉長時間的處于牽拉狀態,易造成頸部軟組織疲勞、肌肉損傷,進而發展成頸椎失穩、小關節錯位。這是頸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3.2 組織管理因素缺乏相關的培訓(如 使用正確的工作姿勢等)亦是導致頸椎病的一個原因。
3.3 社會心理因素護士工作單調、緊張、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低等是護士頸椎病發病率較高的因素。
4 對策
4.1 堅持做頸椎保健操[1,5]①拿捏后頸法:仰臥或側臥,一手掌托頭后,另一手掌放在頸后部,用2,3,4指與掌部用力拿捏后頸肌肉,手指觸及腫痛或隆突的鉤椎關節時,可停在該處多拿捏幾次,左右兩側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往復2~3次,達到左右轉頸均感舒適為佳。②仰頭搖正法:仰臥位,以右側為例,左手托頭后部,頭向右轉30°,右手掌托下頜部(右手各指向右耳),用短促的力,右手向上右方推下頜部,使頭作仰頭并向右上方復正,每次2~3下。雙手換位,如法做左側,如有頭頸單側麻痛的,應先做健側,后做患側。③仰臥推肩法:仰臥位,雙肩平放床上,屈肘,雙手放胸前時靠床,頭轉右時,右肩用力向前推動(右肘不離床),頭轉左側,如法推動左肩,左右各3~6次。除以上方法外,平時也可做一些頸部和雙肩部活動,如頸部上下左右緩慢轉動10~30次,雙肩部向前或向后緩慢轉動10~30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健美操、游泳等。這些方法對鞏固治療效果,緩解頸部肌肉緊張,預防頸椎病有較好的作用;必要時可采用頸椎牽引、按摩、理療[4]等;另外預防頸椎病特別重視枕頭的選擇,枕頭應該以中間低,兩端高之馬蹄形為佳,根據肩寬選用枕頭,枕高等于肩寬長度的1/3左右。睡眠最好以仰臥睡枕頭中間,側臥睡枕頭兩端。每次睡前都有將枕頭調整好,睡時應將頸后凹陷部自然支托在枕頭上,不要懸空[3]。
4.2 加強培訓[2]護士發生頸椎病與缺少自我保健有關,因此初級預防中的主要措施應為護士提供相關的在職培訓項目,如正確姿勢使用各種設備及正確的工作姿勢等。我們知道一個醫院護患比少,意味著護士的工作量將大大增加,而護患比的多少是與管理決策部門的決策密切相關的。此外護士一天的工作任務分配不合理、無足夠的工間休息時間、工作進度安排過快及工作室布局不合理,如采血臺過低、電腦位置放的不夠舒適、設備配備不夠等等,這些與頸椎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4.3 加強自身修養,學習各種社會知識,心理健康知識等,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遇事冷靜,不急躁,學會精神上自我放松,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護士出現易引起整體心理壓力的問題時,采用小組討論形式較好,通過討論找出應對措施,減輕群體壓力,加強相互溝通。設立護士心靈加油站,讓護士傾訴心中的不快和需求,給予精神支持,減輕心理壓力,穩定情緒。可有計劃邀請心理學專家針對女性群體和護士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應對措施進行學術講座,提高護士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培養護士擁有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 魏征.脊柱病因治療學.香港:商務印書館,1987.234-237.
[2] 謝紅珍,藩紹山,王紅.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的研究綜述.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2):935-937.
[3] 湯遠興,李世剛,等.頸椎病康復護理的作用觀察.中國臨床康復,2002.6(2):283.
篇3
頸椎病,這一現代生活的文明病,正在困擾著越來越多的現代人。那么,怎樣才能遠離頸椎病呢?為此,本期健康講壇,由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骨科韓樹峰主任,與您一起關愛我們的頸椎。
認識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受到過頸椎病的困擾,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頸椎病,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一
下頸椎的結構和功能。人的脊柱分為頸椎、胸椎、腰椎和骶尾椎四部分,頸椎是最上面的部分,位于頭和胸椎之間,正是來自這短短七節頸椎的疾病,不知讓多少人陷入痛苦的深淵。
人體的脊柱,每一節脊椎骨之間,都是一個關節。有了這個關節,才能有柔軟的活動度。有一種病叫作強直性脊柱炎,大家可能聽說過,這種病發展到晚期,脊柱的活動度就喪失了。
有一些病人大家可能也見過,經常駝著背,有時想抬頭,看前方都非常困難,這就是因為脊椎之間失去了活動度,最后就僵硬了。
每個椎體之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叫做椎間盤的結構。簡單地說,人體的頸椎由七節椎體構成,椎間盤就是在每兩個椎體之間的一個重要結構,有點兒像彈簧,有一定彈性,比較柔軟。如果每個椎體之間沒有椎間盤,沒有這種像彈簧一樣的結構,人們在奔跑和跳躍時產生的震蕩就會傳到腦部,就可能會發生腦震蕩。
椎間盤之所以能夠像彈簧一樣工作,源自其非常復雜的內部結構,而通常情況是,結構越復雜的東西越容易出問題。
頸椎病的發病機理
人們在點頭、搖頭時,頸椎活動是最大的;人們坐下,站起來,做彎腰動作時,腰椎活動度也是非常大的。
人這一生當中會點多少次頭、搖多少次頭、彎多少次腰呢?不計其數。所以長年累月下來,椎間盤就會發生退變。退變以后會發生什么結果呢?彈性首先會下降,彈性下降就會發生一種改變,叫做椎間盤突出,超出了椎體的邊緣,向后突出了,后面正好是脊髓和神經,突出的椎間盤就會壓迫脊髓和神經。我們都知道,是脊髓和神經把大腦指令傳遞到四肢或者內臟的,那么神經如果受到壓迫后,就會發生一些病態變化,如果是負責感覺的神經受到壓迫,我們就會覺得疼痛、麻木;如果是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受到壓迫,所支配的肌肉就會癱瘓。
生活中的不良因素
大家都知道,有一個成語叫作高枕無憂,所以很多人以為,枕頭枕得高一點肯定對健康有利,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喜歡把枕頭墊的很高的人,睡醒后脖子非常容易落枕。
枕頭的高度到底多高合適呢?告訴大家一個簡單的評判辦法,躺在床上時,頭和脖子的角度應該跟立正姿勢時候差不多。假如是仰臥位睡眠,您應該就能看見天花板,你不能躺在床上還能看到墻上的電視,側臥時候也是一樣,只要躺下后脖子能夠保持平直,就是一個健康的枕頭高度。
我們還可以做一個小圓柱枕頭,直徑大約是10到12厘米,把它枕在脖子后方,枕上以后頭會輕輕的向后仰,因為頸椎病經常是因為頭向前屈的時間太多了,所以治療時你要盡量地讓它后仰,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也有人提倡用一個啤酒瓶子枕到脖子后面,從理論上講也是可以的,枕上這個啤酒瓶子以后,只要不覺得太硬,覺得比較舒適的話,是完全可以的,但瓶子里最好灌注些熱水,以起到保暖作用。
再有就是伏案工作的時候,每隔半小時要停下來,活動活動脖子,但這個活動動作是不是越大越好呢?
我們的建議是:如果是年輕人,活動可以范圍大一些;如果是中年以上,頸椎已經開始發生退變了,就不適宜做過大范圍的動作。只要把工作停下來,脖子放松一下,前后角度不要太大,讓繃緊的肌肉得到休息就可以了。
現在很多人都離不開電腦,工作、學習、娛樂、上網聊天,老離不開電腦,那么長時間地盯著電腦屏幕,頸椎處在一個固定姿勢上,時間長了也會導致頸椎退變。還有一些比如說女同志織毛衣,用的時間很長,聚精會神的織,頸椎老處在一個彎曲的姿勢下,也很容易導致頸椎病。還有人們娛樂的時候打麻將,長時間盯著麻將牌,頸
椎也同樣處在彎曲姿勢下。
頸椎病的常見癥狀
頸椎病可以分成很多類型,最常見的叫作神經根型,這一類型的常見癥狀出現在上肢,如疼痛、麻木、酸困、手指活動不靈活等,上肢疼痛可以出現在很多部位,最常見的是脖子和肩膀這一帶,叫作頸肩痛。有一些人前胸部也可以有疼痛,還有一些人是肩胛骨一帶疼痛。
另外,胳膊的任何部位都可能會有疼痛、酸困等不舒服感覺,所以大家在平常發現上肢周圍的疼痛,就要想想是不是頸椎出問題了,可先做一次頸椎檢查。
還有一種類型叫脊髓型頸椎病。這個類型診斷起來稍微有點兒困難,它的特點一般是先出現下肢僵硬和不靈活,一開始總覺得兩條腿走路不太靈活,動作也顯得笨拙,不像以前那么靈活了。還有一些人稍微走快點兒就容易摔跤,然后慢慢地才出現上肢、胳膊麻木、活動不靈活的癥狀,拿筷子、扣扣子等比較精細的動作做起來都覺得不像以前了,這一類病人的頸部也不一定有癥狀,大部分都是找到專科大夫后,經過詳細的分析和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得了脊髓型頸椎病。
再有一種類型是椎動脈型,這種類型相對少見,主要特點是眩暈。現在很多朋友一發生眩暈后就想到是頸椎的問題,很多病人來看病的時候都說我最近老是頭暈,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比如駕駛員,駕駛員工作的時候,總是風吹日曬,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長了以后,頸椎就容易出問題,脖子發皺,坐的時間長了,就覺得頭有點暈。
頸椎病引起的眩暈有一個術語叫作頸性眩暈,它的特點是在頭部轉動的時候引起眩暈發作。比如你正在走路時,后面有一個熟人一招呼你,你一轉頭突然發生眩暈,這是最典型的。大家眩暈以后想到有頸椎病的可能性是對的,但是從檢查到確診,要看很多科室。
頸椎病的治療
頭暈、上肢疼痛,甚至腿腳不靈活,都可能是頸椎病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看來頸椎病的名堂還挺多,治標還得治本,搞清病癥原因,才好對癥下藥。
牽引:從機理上講就是通過牽引把椎體之間的距離拉開一些,讓變形的椎間盤盡量復原,以減輕其對神經的壓迫,牽引的辦法適合于大部分頸椎病病人,尤其適合于神經根型。如果你平時工作很忙,沒有太多時間去醫院看病,而最近又發現胳膊或者肩膀周圍總覺得有點兒麻木、酸困、不太舒服,不妨試著做一做牽引。
運動療法:通過健身活動來恢復頸椎彈性也是很好的辦法。天氣好的時候放放風箏,頭向上看風箏的動作就是一個治療動作;打羽毛球也是一項非常好的治療頸椎病的運動,頸部要經常后仰,同時腰也會有一個后仰的動作,對腰背部肌肉和頸部肌肉都很有好處;然后是游泳,一個標準的蛙泳姿勢里,抬頭換氣的時候,頭部和頸椎、腰椎都是一個后仰動作。但要注意的是,運動療法主要適用于頸椎病癥狀基本緩解,或者呈慢性狀態時,如果是在癥狀急性發作期內,不建議大家使用這種方法進行頸椎病治療。特別是有較明顯脊髓受壓癥狀者,更不應該使用這種方法。
理療:理療有很多種方法,也包括老百姓說的烤電。如果頸椎病癥狀比較重,用牽引辦法見效比較慢的時候,建議大家去醫院里的康復科或者叫理療科,請專業大夫幫你選擇一種適合你的理療辦法。
藥物治療:第一種是止疼藥。因為很多頸椎病疼痛都比較明顯,常見止疼藥如雙氯滅痛、芬必得、西樂葆、撲熱息痛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止疼作用,但在服用時要注意一些禁忌情況。比如說有的藥心臟病人不要吃,或者慎重吃;有的藥有胃病的要注意不要吃;有一些藥連續服用不能超過五天,還有的藥連續吃不能超過三星期。剛才介紹的這幾種,都是副作用比較小的,但也要注意。
第二種是營養神經的藥物,現在比較常用的、價格也比較便宜的一種藥叫作甲骨安,頸椎病是因為神經受到壓迫、受到刺激以后產生的癥狀,所以神經營養的藥物能夠改善癥狀。還有一些更常用的、更便宜的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也都能夠營養神經。
第三種是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因為神經受了壓,所以神經本身的血液循環也就比較差,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很多屬于中成藥,服用起來也比較方便。
手術治療:如果您在使用了上面介紹的這些方法后,療效還是不太好,就應該考慮手術治療。
一般人聽起來都比較害怕手術,但有很多病人確實需要手術治療,比如說頸椎病中的脊髓型,通常保守治療效果都不太理想,一般建議要盡早手術治療。因為脊髓型頸椎病是因為椎間盤突出以后直接壓迫了脊髓,導致下肢活動不靈活,走路笨拙,有的病人大小便控制的也不好。如果受壓時間較長,就變成不可逆的變化。
大家害怕手術主要是害怕引起癱瘓,但這種病人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癱瘓了,只不過是一種不完全的癱瘓,做手術出現癱瘓的風險有沒有呢?確實有,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做這種手術發生癱瘓的概率應該是很低很低了。
篇4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但現在年輕人發病也逐年上升,已經成為職業病。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發生的一大原因,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就是沒有良好的生活姿勢,長時間操作電腦,在行駛的車上睡覺,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這些不良的姿勢均可使頸部肌肉疲勞,容易發生頸椎病。
2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于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強迫工作、過度疲勞、落枕、受涼、姿勢不良等。
2.1 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有些外傷不容易引起人們注意,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后仰,孩子為了躲避大人擰耳朵而急性扭頸,或擊打孩子后頭部等,都可以導致頸肌損傷;嬰幼兒頸軟,不正確抱孩子,都可導致頸椎損傷;體育運動之前不熱身,都有可能導致頸椎損傷,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
2.2 心理上。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由于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癥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積極治療。
2.3 姿勢。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是頸椎病的主要誘因,良好的姿勢能使勞累減輕。低頭時間過長會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繼而出現慢性勞損。伏案工作的正確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時間上,超過1小時,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適當休息幾分鐘,一定要注意頭不能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電視。在行駛的車上不要打瞌睡,頸椎受傷時要用頸托保護。
2.4 飲食上。由于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應以富含鈣、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
2.5 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可以導致肌肉血管痙攣。空調溫度不能太低在夏季,防止頸肩部受涼特別是夜間睡眠時,最好穿高領衣服在秋冬季節。
2.6 睡床上。從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角度來看,如果床鋪過于柔軟,可造成由于人體重量壓迫而形成中央低、四邊高的狀態。時間一長,就會影響頸椎本身的生理曲線。用枕適當。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枕頭應該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谷物皮殼為宜。側臥睡覺時,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臥睡覺時,應選擇5厘米左右枕頭(受壓以后的高度),仰臥位時,枕頭的下緣要墊在肩胛骨的上緣,頸部不能脫空。“枕頸”應該是枕頭的真正名字。不合適的枕頭,是造成落枕的原因,頸椎病的先兆往往是反復落枕,診治要及時;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草編枕席最好,竹席太硬太涼。
2.7 身體上。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周。臥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臥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因此應適當工作.
3 頸椎病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能夠緩解癥狀甚至治愈不發。每一種治療方法都有它所對應的適應癥,需要專科醫師指導,需要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多種方法雜亂并用,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會使病情加重。
4 保守治療
4.1 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于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于輕癥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癥、水腫加重。
4.2 鍛煉。頸椎的鍛煉應該持之以恒。①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后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頸部感覺有響聲并伴有疼痛,可以減少次數或停止鍛煉;沒有疼痛的可以繼續鍛煉。②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后,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后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后側的肌肉力量。
參考文獻
[1] 馬奎云,主編.頸源性疾病診斷治療學[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篇5
【關鍵詞】椎體成形術;椎體后凸成形術;并發癥;椎體
【中圖分類號】R6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160-01
近年來,經皮椎體成形術與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在微創治療對疼痛性椎體病變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項技術的并發癥問題也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重視。我院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共完成45例椎體成形術與67例椎體后凸成形術,針對其并發癥的出現及其處理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組112例(189椎),男38例,女75例,年齡39-78歲,平均63.8歲。其中血管瘤6例,椎體骨折77例,椎體轉移性腫瘤29例。行PVP術45例,PKP術67例。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臨床表現主要為:腰背部疼痛,活動時加重。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兩種術式術前準備基本一致,完善術前常規檢查,如凝血功能/肝腎功/胸腰椎CT及MRI,以排除患者是否能耐受手術及心肺功能情況如何,更為重要的是術前明確診斷,了解所作椎體及相鄰椎體骨質是否完整,椎體后壁有無破損,椎弓跟是否破壞。⑴
1.2.2 :俯臥位是最常用的,注意前胸雙側墊高以減輕胸部受壓。C臂透視下確定傷椎椎弓根體表投影并做標記。常規消毒鋪巾,通常采用經椎弓根途徑進針,在C臂X現線機監測下將骨穿刺針通過椎弓根插入椎體內,針尖達椎體前中1/3.確定針尖準確無誤。拔出針芯,穿刺成功后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進行椎體擴張成形,滿意后注入骨水泥填充。
2 結果:
本組隨訪6-24個月,PVP:骨水泥灌注量2-5ml,平均3.5ml.所有患者術后疼痛消失或明顯好轉。骨水泥滲漏5例,1例出現相鄰椎體壓縮性骨折。PKP:骨水泥灌注量大致同于PVP,并發骨水泥滲漏2例,無嚴重不良后果。其它的并發癥如PKP致椎弓根骨折1例,無嚴重的不良后果;PKP致肺栓塞發生1例,無相鄰椎體骨折及感染等并發癥。
3 討論
準確掌握適應癥及禁忌癥是提高療效與減少并發癥的前提條件。國內外文獻回顧總體而言PVP和PKP技術是安全有效的。總結其并發癥大致如下幾點(1):1:骨水泥滲漏;2:椎弓根骨折;3:相鄰椎體繼發骨折;4:軟組織損傷;5:肺栓塞;6:肋骨骨折。根據我院所做的45例PVP及67例PKP手術例數統計,PVP與PKP兩種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比較及其經驗體會其結果提示:1:PVP,PKP最常見的并發癥為骨水泥滲漏,滲漏入椎管內或椎管外。一般的滲漏不導致明顯的臨床癥狀,但嚴重的椎管內滲漏可導致局部神經根性損害與脊髓損害。如何減少骨水泥的滲漏,就變得至關重要。根據我院所做的病例分析,總結以下幾點,可有效的降低骨水泥滲漏的發生率。具體分析如下:(2)(1)嚴格把握手術指征,伴有明顯游離骨折塊,椎體后壁不完整的患者應列為相對禁忌癥;(2)掌握好骨水泥注入的時間及注入的量及注入骨水泥的稀稠度,選擇在面團期或拉絲期推注,一般胸椎不超過3ml;腰椎不超過5ml。(3)推注骨水泥時使用C臂嚴密監測骨水泥灌注的情況,一旦發生骨水泥外溢,立即中止。(4)病人一旦出現腰背部疼痛加重,應警惕骨水泥滲漏所出現的神經根性癥狀,應及時的完善相關檢查,例如CT及平片均可明確。(5)PKP較PVP的安全性更高,PVP在推注骨水泥時是在一種高壓狀態下,而PKP使用球囊擴張后,使塌陷的椎體得到支撐,并且減輕了椎體內的壓力,減少了骨水泥發生外溢的幾率;(6)應用產熱少且具有生物可吸收性的骨水泥替代可減少骨水泥滲漏的幾率。2:其次為相鄰椎體繼發骨折。通過我所做病例的分析,考慮主要的原因是骨水泥滲漏入椎間盤內使其喪失了緩沖功能從而導致相鄰椎體應力增加所致(2)。那么減少骨水泥的滲漏可以減少相鄰椎體發生繼發骨折的可能性。3: PVP,PKP可能導致的其他相對較少見的并發癥例如肺栓塞、肋骨骨折、感染等也有發生的幾率(3),但通過對本院所研究的病例,歸納原因及防治措施可以分析如下:肺栓塞一旦出現,病情十分兇險,究其原因:當向椎體內注入骨水泥的過程中,骨水泥單體脂肪顆粒在壓力下的作用進入肺循環,導致患者呼吸循環衰竭。而且在所研究的病例過程中,出現肺栓塞的這1例患者病情發展比較隱匿,當時患者出現一過性的胸膛,拍胸片發現,給予及時的處理后,患者未發生嚴重不良后果。因而預防肺栓塞的出現就顯得十分重要,具體的預防措施大致可歸納如下(4):(1)減少手術結段的操作,一般可控制在3個結段內。(2)嚴格關注注入骨水泥的濃度,避免在稀薄期注入骨水泥,推注的過程宜緩慢。(3)術中及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患者出現胸痛及血壓的下降,應立即考慮肺栓塞的可能,早期行相關的檢查,以求及時的處理。(4)PVP;PKP其它的諸如肋骨骨折及感染的并發癥,發生的幾率較少見,通過對手術適應癥的掌握,以及手術過程中,醫生操作的仔細,是可以避免的。
通過對本院所做病例的分析,PVP與PKP是可以通過術前對患者的篩選及手術適應癥的掌握,并發癥是可以盡可能的減少,且術后的注意觀察及積極的對癥處理,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發癥的發生。只要我們能夠盡量的嚴格要求,PVP與PKP能為患者帶來良好效果的同時,又能減輕患者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阮狄克,等.再談椎體成形術的適應癥/禁忌癥及并發癥[J].中國骨傷,2008,21(6);103-104。
[2] 王恒龍,姜振國,王志剛,等.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并發癥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國骨傷,2009,22(10);95-98。
[3] Chiras J.Percutancous vertebral surgery:techniques and indications. Jneuroradiol,1997,24:45-52.。
[4] 鄭召民,等.警惕和預防經皮椎體強化術的并發癥[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18(5);234-238
篇6
資料與方法
本組180例頸椎病患者,女106例,男74例,年齡25~58歲,病程幾個月到20余年,癥狀、體征及影像學檢查均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按臨床分型以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為主,兩型以上為混合型,未包括脊髓型和其他型(食管壓迫型)。
電針治療:①主穴:風池、頸夾脊、列缺、后溪。②配穴:頸型配肩井、天宗、曲池、外關、阿是穴;神經根型配肩三針、曲池、少海、外關、中渚;椎動脈型配百會、四神聰;交感神經型配內關、大陵、曲池、合谷。用1~1.5寸毫針針刺,得氣后接華佗牌電針儀,采用連續波,電流輸出量以患者耐受為主,留針20分鐘,同時用神燈照射頸肩部,1次/日,12次為1個療程。
手法治療:①首先使用基礎手法:、按、揉頸部肌肉和韌帶,提拿肩部肌肉5~10分鐘。②頸椎旋轉復位法:患者坐位,醫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頭部稍前屈20°~30°,醫者右側肘關節半屈曲位,置于患者下頜部,右手貼于患者左耳上部,左手虎口張開,拇指置于偏歪一側棘突,旋轉時將患者面部貼于醫者胸前,逐漸向右側旋轉至最大限度時,再配合左拇指瞬間發力,以一個向左向上的脆勁端提扳動,完成復位,左手拇指下可感覺到患椎輕微錯動并伴清脆的關節歸位聲,然后再用同樣的方法向對側旋轉,一般復位后觸診壓痛減輕或消失,棘突偏歪矯正,同時患者立感癥狀緩解,示手法成功,1次/隔日,復位手法視患者情況靈活掌握[1]。
理療治療:我院采用電腦中頻治療儀頸椎病處方,根據患者情況采用一組或兩組電極片,置于頸肩部痛點,沙袋或彈力繃帶固定患處,輸出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主,20分鐘/次,1次/日,12次為1個療程。配合治療:除治療外,引導患者做好頸部保健工作,避免長時間伏案,每日適當活動頭頸部,睡眠時用頸枕。
療效判斷標準:①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能從事正常工作和生活;②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但因勞累或天氣變化仍有輕度不適;③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但仍有輕度的疼痛及不適者;④無效:治療1個療程以上,癥狀體征無變化者。
結果
痊愈108例(60%),顯效48例(26%),有效24例(14%),無效0例,總有效180例(100%)。
例1:患者,女,51歲,該患者平素伏案工作,經常出現頸肩部酸痛不適,3天前出差途中吹空調后,自覺頸肩部疼痛伴頸椎活動受限,曾到某門診按摩治療,癥狀未緩解,并逐漸加重,出現雙上肢牽涉樣麻痛,每天5:00左右痛醒,生活自理困難并影響工作。查體: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頸部肌肉痙攣,頸2~6椎旁雙側壓痛(+),枕后壓痛(+),并沿枕大神經、枕小神經支配區放射,肩胛提肌止點處壓痛(+);頸椎活動度,前屈15°,后伸10°,左側屈15°,右側屈15°,左旋20°,右旋10°;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雙側(+),壓頂試驗(+),椎間孔分離試驗(+),霍夫曼氏征(-),肱二頭肌腱反射正常,肱三頭肌腱反射正常,橈骨膜反射(+),雙上肢肌力正常,上肢皮膚淺感覺未見異常;X線檢查:頸椎正位片示,椎體排列尚可,頸2棘突偏向右側,C5~6鉤椎關節增生;側位片示,頸椎生理曲度存在,C5~6椎體前緣增生,椎間隙變窄,寰枕間隙變窄;左側斜位片示,C4~5C5~6椎間孔變窄;右側斜位片示,C6~7椎間孔變窄。該患依據病史、癥狀、體征結合X線檢查,初步診斷為“頸椎病”,以神經根型為主,擬定治療方案,以針灸、手法配合理療為主,針灸取穴以風池、玉枕、頸夾脊、頸百勞、新設、肩、曲池、列缺、中渚、外關等,采用輸刺法,得氣后,在頸部取1~2組穴位接華佗牌電針儀,中等電流刺激,20分鐘/次;手法治療,早期采用舒緩手法,緩解頸部肌肉痙攣,減輕對神經根壓迫,促進水腫及無菌性炎癥的吸收,切忌重手法刺激,以免加重局部水腫,導致疼痛加重;理療采用我院電腦中頻治療儀頸椎病處方,選用1組電極片,置于患者頸部痛點,沙袋固定患處,輸出電流以患者耐受為宜,20分鐘/次。第1次治療后,患者自覺頸部疼痛緩解,頸椎活動度改善,但仍影響睡眠;第2次治療配合頸椎旋轉復位,頸肩痛明顯緩解,夜間睡眠正常,生活自理恢復正常;第3次治療后已開始工作,連續治療1個療程,頸肩及雙上肢疼痛基本消失,頸椎活動度正常,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頸椎病是由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鄰近組織(脊髓、神經、血管等),并引起各種癥狀和(或)體征者[2]。通過電針治療能起到風散寒、疏通經絡、調節心神的作用;手法治療可解除肌痙攣,松解關節囊和韌帶攣縮,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達到錯位的小關節復位;理療(中頻電)方便安全,具有鎮痛、消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興奮神經肌肉及松解粘連的作用。總之,幾種治療方法的結合,既有解除頸椎退變所造成的壓迫,又矯正了頸椎力線,祛除致病之本,又有舒筋通絡,解痙鎮痛緩解癥狀之急,標本兼治,有效地提高了治療效果,是綜合治療頸椎病的較好方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電刀宮頸錐切術; 冷刀宮頸錐切術; CINⅢ病變; 治療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lectrotome and cold knif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cone cutting CINⅢ lesions in clinical effect comparison and the choice of surgical methods. Method: To randomly select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conduct in our hospital CINⅢ les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80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re average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cervical cone of cold knife cut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electric knif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cone cutting,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a clinical comparison of this two methods of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Electrotome knife conization; Cold knife conization; CIN Ⅲ;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 Zhangshu People’s Hospital, Zhangshu 3312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5.022
從臨床治療現狀進行分析,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癌發病的前期,宮頸癌是影響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惡性腫瘤,每年都有很多女性因為患上宮頸上皮內瘤變因沒有及時的治療,引發宮頸癌,宮頸癌的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在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中,產生的新的治療方法,為女性健康帶來了福音。本文針對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治療CINⅢ病變中的臨床效果比較以及手術方法的選擇進行分析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進行CINⅢ病變手術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年齡20~58歲,平均(34.5±2.5)歲;觀察組患者年齡20~59歲,平均(34.0±3.0)歲。所以患者均已婚,其病癥符合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標準,符合本次研究的入選標準。
1.2 手術方法
1.2.1 對照組 本次手術治療,在患者月經干凈后的3~7 d內進行,去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麻醉起效后,對患者的陰道進行常規消毒,并放置陰道窺鏡,將患者的宮頸顯露出來。在進行的宮頸碘試驗著色與不著色的交界處,注入稀釋腎上腺素,并再次使用3%的碘液,將患者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范圍顯示出來,根據患者病變范圍,將其邊緣5 mm處,進行手術切口的選擇。手術切口為環形切口,錐高20~25 mm,緩慢的向患者的肌層傾斜,由淺入深的進行病變的切除,切除方法為圓錐形切除,錐寬為25~30 mm。完成切除之后,創面進行電凝止血,使用碘伏紗條,將患者的宮頸創面填塞,同時對患者的陰道進行壓迫性止血。碘伏紗布條在患者手術后24 h后取出,如果取出后患者,仍有活動性出血,需要對創面進行再次的填塞。
1.2.2 觀察組 本次手術治療,在患者月經干凈后的3~7 d內進行,去患者的膀胱截石位,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麻醉起效后,對患者的陰道進行常規消毒,并放置陰道窺鏡,將患者的宮頸顯露出來。電刀宮頸錐切術將電切的功率設置為40~60 W,電凝止血的功率設置為20~40 W,接通電源,在宮頸碘試驗不著色范圍外的5 mm處,進行手術切口的選擇,手術切口采用三角形電極進行環切,然后使用中心桿,將其作為圓心,使用三角電極進行順時針或者是逆時針的旋轉,緩慢旋轉360°,將患者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組織切除。切除寬度達到病灶外5 mm,錐高至宮頸管20~25 mm,患者的手術切面采用球狀電極進行止血,或者是采用電凝止血。完成手術之后,將患者切除的病變組織標記后,送去進行病檢。
1.3 分析指標 觀察患者在手術過程的出血量、患者的手術時間、患者手術費用、患者術后產生的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 15.0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過程的出血量、手術時間、手術費用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宮頸癌發病的前期病變,據相關報道,患上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患者其宮頸癌的發病風險是常人的7倍,為此需要針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進而有效進行宮頸癌的防治[1]。
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為不同的程度和等級,本次研究的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其第Ⅲ級,也是較為嚴重時期,患者的病情發展到Ⅲ級,宮頸癌的發病率將會更高,本文針對CINⅢ病變的治療,采用了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治療[2]。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優于對照組的手術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在電刀宮頸錐切術治療效果更好[3]。
通過本次研究證明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治療CIN均有顯著的效果,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診斷和治療中,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冷刀宮頸錐切術是最早產生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方法,在宮頸上皮內瘤變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4-6]。單從治療效果進行分析,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的治療效果無較大的差異性,針對CINⅢ病變的病理進行分析的結果無較大的差異性,可以說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都是CINⅢ病變的最佳治療方法[7]。
但是從臨床手術情況進行分析,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治療費用、術后并發癥等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隨著中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世界醫學技術的不斷的發展,在臨床治療中,必將會有更多先進的電子技術應用在臨床治療中[10]。本次研究中的電刀宮頸錐切術就是現代臨床醫學治療中使用的先進電子技術[11]。其在CINⅢ病變切除的過程中,使用高頻電流將病變組織切除,同時進行止血,所以大大降低了手術中止血的頻率以及手術時間[12]。
電刀與冷刀的宮頸錐切術治療在CINⅢ病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均良好,但是電刀宮頸錐切術將冷刀宮頸錐切術中的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大、費用高、并發癥發生率高等缺點進行了改善,將CINⅢ病變的手術效果提升,進而更好保證了患者的康復速度[13-14]。電刀宮頸錐切術屬于一種微創手術方法,而傳統冷刀宮頸錐切術在CIN治療的效果顯著,也是最早使用的手術方法,雖然冷刀宮頸錐切術在CIN治療中的重要性和地位無可替代[15-16],但是從患者的角度進行分析,電刀宮頸錐切術更加使用,所以在CINⅢ病變治療中,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確定電刀宮頸錐切術是最佳的手術方法[17]。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電刀宮頸錐切術還會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將治療效果、手術質量提高,降低患者的痛苦,降低術后并發癥,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和服務,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吳湘,崔毅,龔穎萍,等.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病變外科手術治療的合理選擇[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7(8):824-828.
[2]汪新妮,彭幼.LEEP刀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50-52.
[3]袁勝云.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87例[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1,30(3):318-319.
[4]徐麗萍.LEEP在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診治中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114.
[5]胡莉琴,楊晶珍,李梅,等.兩種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療效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8):2850-2852.
[6]陶士云.高頻環形電切與冷刀錐切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14):32-33.
[7]孫紹敏.宮頸環形電切術與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179-1180.
[8]沈思宏.宮頸環形電切術與冷刀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療效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0,17(11):878-879.
[9]劉燕,吳令英,李斌,等.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328例CINⅢ的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8,24(4):235-237.
[10]邱春萍,連慧之.電環錐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臨床效果比較[J].山東醫藥,2010,50(23):79-80.
[11]楊海坤.宮頸錐切術在CINⅢ中的治療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12):51-52.
[12]馬利國,李明娥,謝紅,等.兩種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2):118-120.
[13]張翠娟,李濟衡,林金鳳,等.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CIN Ⅲ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8):172-173.
[14]陳為,關婷.宮頸錐切術診治宮頸上皮內瘤樣變Ⅲ級98例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7):1642-1644.
[15]周紅干.宮頸環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3):26.
[16]廖慶梅,王紅霞,王燕英.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宮頸環形電切術后切緣陽性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6):118-119.
篇8
北京市石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北京 100043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16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80例/組。對對照組進行丹參注射液撇和頸椎牽引治療,對觀察組給予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頸椎牽引、推拿手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TCD變化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眩暈、頭痛、旋頸試驗記分分別為(2.5±0.3)分、(2.6±0.4)分、(2.4±0.5)分,對照組分別為(2.0±0.5)分、(2.1±0.5)分、(1.9±0.6)分,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經過治療后治療組椎動脈、椎-基底動脈平均流速分別為(31.91±2.59),(28.11±1.95)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7.61±2.52),(25.72±1.92),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在臨床應用,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起效迅速,療效確切,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 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椎動脈型頸椎病
[中圖分類號] R274.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a)-0029-03
椎動脈型頸椎病在目前頸椎病的發生中比較常見,發病率在頸椎病中高居第2,僅次于神經根型[1]。由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癥狀復雜,在治療上有一定困難,目前世界各國的學著都非常重視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研究。隨著社會的告訴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現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大,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人們運動量越來越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在電腦桌前久坐不動以及外力損傷等原因都使得如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如今在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治療中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頸椎牽引推拿治療應用比較廣泛,并且取得了比較好的療效,具有療效確切,起效迅速的特點[2]。為 探討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該院專門成立研究選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該收治的16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小組探討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16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80/例。所有患者均從該院門診以及住院患者中選取,符合相關診斷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積極配合治療。觀察組患者年齡為28~63歲,平均年齡41.3歲。病程3個月~5年。經X線結果顯示,鉤錐關節增生19例,頸曲變直或反張21例,鉤椎關節不對稱16例,動力位片示失穩增生2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7~64歲,平均年齡41.2歲。病程2個月~5年。經X線結果顯示,鉤錐關節增生20例,頸曲變直或反張22例,鉤椎關節不對稱15例,動力位片示失穩增生2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均根據國家頸椎病專題座談會提出的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標準進行確診:患者出現猝倒發作和頸性眩暈;在旋頸試驗結果中呈陽性;X線結果檢測有節段性不穩或鉤椎關節增生情況;伴有交感神經癥狀。所有患者排除眼源性、耳源性眩暈、椎動脈Ⅰ段和Ⅲ段供血不足、神經官能癥以及顱內腫瘤的情況,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以及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嚴重原發性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
1.3治療方法
對對照組進行丹參注射液撇和頸椎牽引治療,對觀察組給予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頸椎牽引、推拿手法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TCD變化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觀察組采用天麻素注射液(由中國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00 mg加5%濃度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點滴,1次/d。頸椎牽引推拿按摩的方法為讓患者取仰臥位,使用頸頜布兜進行牽引,牽引角度保持在15~20°,牽引30 min左右,牽引重量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情況適時調整,重量保持在3~5 kg內。對照組患者采用丹參注射液20 mL加5%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生理鹽水250 mL中靜脈點滴,1次/d。頸椎牽引按摩推拿的方法同觀察組,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1周為1個療程。
1.4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的恢復情況、椎-基底動脈平均血流(TCD)變化以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主要癥狀和體征的結果用分數表示,具體規則如下:患者若出現眩暈情況,無法睜眼視物,動則眩暈、猝倒記為0分重度眩暈。患者有間歇性眩暈,眩暈時間較長或頭部扭轉到一定程度會眩暈的情況記為1分中度眩暈。患者有偶然眩暈和短時間眩暈的情況記為2分輕度眩暈。正常 3分;患者有劇烈頭痛,需要鎮痛藥進行控制記為0分重度頭痛。頭痛程度可以忍受記為1分中度頭痛。稍感頭痛記為2分輕度頭痛。正常 3分。
旋頸試驗的具體方法為將患者頭左右兩側偏轉離矢線30°有頭暈情況記為0分,30~60°頭暈記為1分,60~90°記為2分,正常3分。
1.5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 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結果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眩暈、頭痛、旋頸試驗記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組中有效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組椎動脈、椎-基底動脈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表2。
3討論
在該研究結果中,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眩暈、頭痛、旋頸試驗記分與對照組比較情況較好。觀察組組中有效者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小。治療組椎動脈、椎-基底動脈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TCD檢查具有無創性的優點,能夠準確順利地反應患者腦血管的血流量的變化情況,并且可以重復進行動態的腦血流狀態觀察,有助于客觀評價椎-基底動脈功能,為臨床用藥提供重要依據。
在該研究中,觀察組中出現11例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24例,差異比較明顯。在治療后頭痛眩暈的記分上觀察組也都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后記分平均升高(1.1±0.3),對照組平均升高(0.6±0.5)。對比蔡錦程的研究[3],結果比較相似,充分說明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在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方面的獨特療效。根據國內相關研究表明,天麻素注射液在鎮靜止痛、改善腦循環、解除痙攣以及擴展腦血管等方面尤其是椎-基底動脈的血液循環改善方面療效令人滿意。頸椎牽引能夠對頸椎活動起到限制的作用,能夠解除肌肉痙攣,糾正椎后關節的錯位,增大椎間隙以及椎間孔,改變頸椎負荷力線,降低鉤椎關節骨刺對椎動脈產生的刺激作用,解除橫突孔中的椎動脈扭曲,改善椎動脈的供血量。按摩可以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并且方法簡單便于操作,無毒副作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3種治療方法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4-5]。
椎動脈型頸椎病在目前頸椎病的發生中比較常見,發病率在頸椎病中高居第2,僅次于神經根型。椎動脈型頸椎病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等腦血管痙攣癥狀,眩暈、惡心、視物不清以及耳鳴等腦缺血癥狀,主要由椎動脈受到刺激和壓迫作用產生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導致[6]。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病原理為頸椎不穩定,椎間盤側方突出以及鉤椎關節增生而使得椎動脈受到刺激變扭曲、狹窄、閉塞等情況而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癥狀。椎動脈型頸椎病目前的高發人群為40歲以上的患者,然而隨著生活壓力的變大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椎動脈型頸椎病正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工作狀態。隨著社會的告訴發展,人們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現代人的工作生活方式的變化越來越大,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人們運動量越來越少,長時間伏案工作,在電腦桌前久坐不動以及外力損傷等原因都使得如今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由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發病機理比較復雜,在治療時需要根據不同的病患情況來確定治療方案[7-9]。頸椎節段失穩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其他原因還包括機械壓迫、血管閉塞、交感神經受刺激、痙攣、畸形、硬化、體液因子等因素。在傳統中醫中,椎動脈型頸椎病屬于眩暈的范疇,眩即眼花,暈為頭暈,兩者往往會同時出現,故統稱為眩暈。眩暈的患者輕則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車,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至昏倒等癥狀,有諸風掉眩,皆屬于肝的說法[10]。致病機理主要是由于不同因素作用導致清陽不升,腦府失養。因此,椎動脈型頸椎病具有本虛的特點,例如陰虛導致肝風易動,腎精匱乏而髓海不足,脾虛導致痰濕中阻,清陽不升,氣血兩虛而腦失所養[11]。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治療方面不斷探索研究,然而始終無法在更快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癥狀以及體征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研究的方法中,天麻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天麻中的有效成分。天麻的主要功效是息風止痙、祛風通絡,在肝陽上亢眩暈頭痛以及肌麻痙攣、風濕痹痛等方面應用較多[12]。
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應用,采用推拿、牽引、靜點天麻素注射液的方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較好,起效迅速,療效確切,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孫宇,陳琪福.頸椎病專題座談會紀要[J].中華外科雜志,2013,31(8):472-476.
[2]李杰,趙雄龍,鄭虹.天葛龍牛湯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醫正骨,2012,15(2):16.
[3]蔡錦程. 天麻素配合頸椎牽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 中醫正骨,2011.20(6):21-23.
[4]王勇,沈崢嶸.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發生機理的研究進展[J].頸腰痛雜志,2011,27(6):502-503.
[5]Li J,Gu T,Yang H,et al.Sympathetic nerve innervation in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s a potential causative factor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 and preliminary evidence [J].Med Hypotheses,2014 Mar 5[Epub ahead of print].
[6]鄧士賢.天麻的藥理學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11:8(10):25.
[7]焦明德.實用經顱多譜勒超聲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2011:174.
[8]Zhou YJ,Li WY.Issu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J].Zhongguo Gu Shang. 2013,26(10):849-852.
[9]周錫龍, 閔光. 中藥外洗方治療外傷瘀血證[J].時珍國醫國藥,2003,14(1):39.
[10]李軍, 張吉峰, 衛健民,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29 例[J].河北中醫藥學報,2002,17(3):18-19.
[11]周庚生,胡紀明. 中西醫臨床頸椎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1):253-254.
篇9
關鍵詞:大學生;頸椎病;運動處方
前言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由于頸椎間盤退行性病變;頸部損傷以及頸椎骨質增生等引起脊柱內外平衡失調,刺激或壓迫頸部血管、神經、脊髓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主要表現為眩暈、頭痛、耳鳴、頸背疼痛及上肢痛麻,嚴重者出現癱瘓。近年來,頸椎病群體發病率在大學生群體中呈急劇上升趨勢,鑒于這種形勢,提出在體育課中實施體育運動處方,來預防大學生頸椎病的發生。
1 大學生頸椎病的流行病學
1.1 大學生頸椎病類型
研究資料表明:頸椎病已是大學生所有疾病發病之首,發病率為27.33%。其中以頸型頸椎病最多,占患病數45.12%,其次是神經根型占34.88%,再次是椎動脈型占11.95%。孟濤等[1]對上海師大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從1995學年的4.45%發展到2001學年的21.26%,發病率隨年級增長而增長,并呈現女高男低現象;X線側位片顯示患者頸椎生理弧度大多發生改變,55.3%頸椎變直、19.2%頸椎反曲,只有25.5%頸椎正常。張逸等[2]對8 000名大學生,運用在校大學生年度健康體檢的方式,作頸椎病觸診檢查:有頸項部不適1256例,頸項部肌肉發硬352例,頸項部可觸及硬結、條索狀物、壓痛387例,伴失眠、記憶力減退96例。X線平片檢查:頸椎變直164例、頸椎輕度側彎83例、椎體前、后緣、鉤突關節骨質增生19例;環椎弓部分缺失畸形2例;頸2~3椎間盤突出5例。朱賢英等[3]也對8 000名學生進行檢查,診斷結果1339例(男401、女938例)患有頸椎病,占總抽檢人數16.74%,男女之比1∶3.34;其中交感型頸椎病453例,占總抽檢5.66%,神經根型頸椎病85例,占總抽檢數1.07%,混合型1例。臨床主要癥狀有脖子發僵、頭腦眩暈、頸肩疼痛、惡心嘔吐、心悸胸悶、手指麻痛、免疫力視力減退、肥胖、胃痛、腰腿痛、容易損傷等。
1.2 致病因素與機制
大學生頸椎病日常有12種因素影響頸椎的健康。首先,超長時間的伏案學習、使用電腦、身體缺乏運動是主要影響因素;其次是看書看電視不良姿勢、睡覺枕頭過高過低以及不用枕頭的習慣;再次是急性損傷、中學時代背負沉重書包、矮桌子與高凳子、肩部受涼。部分學生回憶“最初癥狀”發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從上可見,頸部長時間、固定姿勢下的工作、背負過重是頸椎發病的主要原因。
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狀態、長久保持某一位置或姿勢,致使能量過度消耗出現衰竭,軟組織產生強直收縮,影響椎間盤纖維環的營養獲得、髓核的涵水和營養代謝,造成連接頸、肩、腰、背部、四肢椎體的韌帶、椎間盤、關節囊、筋膜及肌肉組織慢性損傷、纖維化、鈣化。從人體頸椎的大量生物力學研究表明,一側的收縮用力致使椎骨穩定力學結構被破壞,頸椎正常的應力與應變分布發生改變,使椎間盤內部應力分布不均,椎間盤擠壓破裂,髓核向拉力弱側流出導致骨質增生。多數學生的X射線片下有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改變。
其次是夏季貪涼,冬季睡覺時不注意頸肩部的保暖,或居室潮濕,導致血管收縮,管腔狹窄,影響血液循環而出現頸椎病。再次是由于睡姿不當,喜歡蜷著身子或長時間保持側臥的姿勢睡覺,使頸椎椎管緊張,無法正常伸展,影響腦循環供血,容易誘發頸椎病。
2 預防頸椎病體育運動處方的產生作用及目的
科學合理的運動處方可以加強頸部肌群及韌帶的彈性及力度;解除組織痙攣、松弛組織粘連、增強關節活動的靈活性,恢復損傷部位的功能,增強頸部血液循環,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物的排除。其目的預防頸椎病發生,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預防頸椎病體育運動處方療效快而顯著。大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康復訓練,使頸部肌肉、韌帶獲得伸展,痙攣的肌肉得到放松,韌帶柔韌性提高,關節活動度增加,相臨的椎體分開,椎間隙增大,改善對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的壓迫狀態,使疼痛、麻木等癥狀得到緩解。同時,頸肩部肌肉也得到了功能性鍛煉,增強了頸肌及韌帶力量和緊固性,以保證頸椎的穩定性。頸椎在頸椎康復運動過程中,椎體及周圍軟組織受到物理性間歇壓差改變,改善患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癥的消退,使頸椎恢復至正常生理功能,防止椎間盤退變和增生,從而達到消除癥狀的功效。 轉貼于
3 頸椎病的體育運動處方的進展
目前對于防治頸椎病的運動療法多依據頸部、肩部生理活動范圍進行相應多個關節方向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頸椎椎間關節功能,增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緊張力,恢復及增強頸肩部及上肢等肌肉的力量,平衡頸肩背部兩側的肌力,減輕肌肉痙攣等,加強頸椎關節的穩定性,矯正不良的身體姿勢,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和活動功能,起到防治頸椎病的功效。具體方法可衍分為前伸探海、抬頭望月、左顧右盼、與項爭力、抱頭前俯、伸肩引頸、墜肩拔頂、伸頸拔背、聳肩環繞、縮脖聳肩等動作。
頸椎病的發病大多與職業有關,有人稱之為職業病。隨著電腦的普及,該病越來越多,并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體育運動處方以外,可以鼓勵患者參加羽毛球活動,低頭抬頭可鍛煉頸部,1~2次/d,每次30~60 min。進行頸肩部功能鍛煉不需要特殊的時間和場地,可隨時隨進行,貴在持之以恒以獲得遠期療效。
4預防頸椎病體育運動處方形式
4.1 左顧右盼
大學生取站位或坐位,雙手背后,頭輪流向左側移動向右移動,動作要緩慢,幅度要大,每當移至最大限度時,停頓2-3 s,使肌肉和韌帶等組織受到充分的牽拉,左右各旋轉6-8次,配合呼吸。
4.2 伸頸拔背
同上,兩肩放松下垂,同時頸部盡量向上伸,尤如以頭頂球動作,持續3-5s,各重復6-10次
4.3 環繞頸項
同上,頭頸放松,呼吸自然,緩慢地轉動頭部,幅度宜大,可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交替講行,各重復6-8次。
4.4 翹首望月
同上,兩肩放松下垂,頭用力左旋并盡量后仰,眼看左上方10秒鐘"復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10秒鐘,各重復6-8次。
4.5雙手托天
同上,兩肩放松下垂,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10秒鐘,各重復6-8次。
5 預防大學生頸椎病體育運動處方的展望
頸椎病的體育運動處方是一種方便而有效的物理替代療法,值得推廣。把體育運動處方運用在體育課堂上,可以使大學生們正確掌握此項體育運動康復技術,對于大學生頸椎病的預防有很好的作用,可以起到防治頸椎病的目的。今后應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更好地結合,可從體育運動處方研究入手,探討機制,為頸椎病的康復提供定量化、科學化的防治方案。隨著頸椎病日漸成為一個影響人體健康的普遍問題,以及人們對運動療法重要性認識的逐步加深,對大學生頸椎病運動處方的研究應該成為今后運動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參考文獻:
[1] 孟濤,葉文博,黃敏.大學生頸椎病發病率調查[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 33(3): 77-80.
篇10
關鍵詞:年齡段;頸椎病;臨床特點
頸椎病又被稱作頸椎綜合癥,該病是頸椎關節炎、頸椎間盤脫出癥、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癥等頸部疾病的總稱[1]。頸椎病主要是由于頸椎長期的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使頸椎中的脊髓以及神經根受到壓迫,進而產生的一系列的功能障礙的情況,該病是屬于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類型[2]。頸椎病的臨床發病率較高,治療難度較大,治療方式比較多樣,該病在發病初期進行積極治療,則治療效果比較明顯[3]。該病在各年齡階段均有發生,其發病的機制基本相同,患者的頸椎病理力學改變時間長短、病理改變的差異所造成的治療療效具有一定的差異。本研究將以我院收治的96例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分析各年齡階段的頸椎病患者的癥狀特點,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青年、中年、老年頸椎病患者各32例,住院患者96例,分為青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三組,每組患者32例。其中青年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為15~34歲,平均年齡為(28.45±3.85)歲。中年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為36~55歲,平均年齡為(41.5±4.5)歲。老年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為56~91歲,平均年齡為(72.81±8.63)歲。所有患者均通過影像學資料及臨床癥狀診斷為頸椎病,96例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病例納入標準:①青年組患者年齡在15~35歲,中年組患者年齡在36~55歲,老年組患者年齡在55歲以上;②無其他重大疾病史;③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很好的配合研究調查;④經確診為頸椎病患者。
病例排除標準:①患者肝、腎功能嚴重障礙;②依從性較差。
1.2方法 對青年組、中年組以及老年組所有患者給予MRI影響學檢查,頸椎攝正、側、左右斜位片。對影像改變的分析主要集中到椎體、鉤錐、關節突變性以及椎間盤病變情況。重點觀察患者的曲度變直情況、反弓現象、椎體骨質增生情況、鉤錐增生情況、椎間隙變窄情況、椎間盤突出情況、關節突變性、韌帶鈣化等情況。對所有患者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比較。
1.3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比較,以率(%)表示,若(P
2 結果
通過對影像學檢查結果進行統計,結果顯示青年組中發生曲度變直的患者有11例,占34.38%,出現反弓現象的患者有4例,占12.5%,椎體骨質增生的患者有2例,占6.25%,鉤椎增生患者18例,占56.25%,椎間隙變窄的患者有3例,占9.38%,出現關節突變的患者有7例,21.88%,出現韌帶鈣化的患者有1例,占3.13%;中年組患者中有曲度變直現象的患者有17例,占53.13%,有反弓現象的患者有2例,占6.25%,有椎體骨質增生的患者有18例,占56.25%,有鉤椎增生的現象的患者有20例,占62.5%,椎間隙變窄的患者有16例,占50%,有椎間盤突出現象的患者有8例,占25%,有關節突變現象的患者有17例,占53.13%,出現韌帶鈣化的患者有5例,占15.63%;在老年組患者中,出現曲度變直的患者有16例,占50%,出現反弓現象的患者有3例,占9.38%,有椎間骨質增生現象的患者有30例,占93.75%,有鉤錐增生的患者有26例,占81.25%,出現椎間變窄現象的患者有27例,占84.36%,出現椎間盤突出現象的患者有10例,占31.25%,出現關節突變的患者有27例,占84.36%,出現韌帶鈣化的患者有14例,占43.75%。
除此之外,調查結果還顯示青年組患者紅,患者典型表現為以某一種類型型的頸椎變化為主,而中老年患者中通常是患者同時出現多種頸椎病變,對患者所患頸椎病進行分型比較中,青年組中屬于椎動脈型的患者有11例,交感型有2例,神經根型有18例,脊椎型1例;中年組中椎動脈型13例,交感型5例,神經根型18例,脊椎型4例;老年組中椎動脈型17例,交感型9例,神經根型15例,脊椎型9例。
3 討論
頸椎病是臨床上發生率比較高的疾病類型,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勞損以及不正確的作息姿勢引起,該病通常表現有頸背酸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出現視線模糊、心動過速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4]。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手法按摩推拿治療、理療、溫熱敷治療法以及手術治療方法[5]。
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患者中出現曲度變直以及鉤錐增生現象的患者較多,其次是出現反弓現象與關節突變;中年組頸椎病患者中出現曲度變直、椎體骨質增生、鉤錐增生、椎間間隙變窄以及關節突變的現象較多;老年組患者中,出現椎體骨質增生、鉤錐增生、椎間隙變窄、以及管他突變的現象較多。且青少年患者在頸椎病分型中,主要以單一的類型為主,而中老年患者則很多均符合多種類型的頸椎病。另外本組研究中患者的頸椎病類型主要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及椎動脈型頸椎病。因此青少年頸椎病患者多以曲度變直、反弓和鉤錐增生為主要現象,中年頸椎病患者多以曲度變直、椎體骨質增生、鉤錐增生、椎間變直以及關節突變為主要現象,而老年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影像表現其變化比較復雜,很多患者出現多種不同現象,且其癥狀通常比青少年和中年患者更加嚴重[6]。社會各界應加強對頸椎病的重視,改善人們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以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徐榮明,廖旭昱.頸椎病的臨床特點和治療[J].中國骨傷,2012,25(9).
[2]王松明.青少年頸椎病的臨床特點研究[J].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0).
[3]吳佳卉.淺談老年性頸椎病的臨床特點和手術療法[J].求醫問藥(學術版),2011,09(6).
[4]王靜怡.將青少年頸椎病防治作為我國慢病防治重點計劃的建議[C].//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換屆選舉會議暨第四次"治未病"及亞健康防治論壇論文集.2012:381-382.
- 上一篇:對施工單位的安全要求
- 下一篇:我的課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