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危險因素管理在兒科護理的運用

時間:2022-09-10 08:28:46

導語:強化危險因素管理在兒科護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化危險因素管理在兒科護理的運用

摘要:目的:分析兒科護理工作中應用強化危險因素管理的價值。方法;將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醫院兒科進行治療的住院患兒200例進行研究,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應用兒科常規護理,觀察組除了常規兒科護理,還重點強化危險因素管理。記錄兩組患兒危險事件發生率,調查家屬滿意率,并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患兒危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兒科護理工作中強化危險因素管理,不僅可以明顯減少危險事件發生,而且對于提高家屬滿意率也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兒科;護理;強化危險因素管理;危險事件;滿意率

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提升,人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醫療模式也有所變化,患者健康意識、維權意識明顯增強,更重視醫療服務的質量[1]。護理質量對患者生命安全、健康狀況等都會造成影響,在護理期間出現任何護理差錯都可能誘發不可預知的風險事件[2]。兒科接診的患者比較特殊,患兒年齡小,但身體機能發育不成熟,抵抗力與免疫力差,容易罹患各種疾病[3]。小兒患病后家屬往往會表現出擔憂、緊張、焦慮等方面情緒,加上患兒處于行為、語言及心理發育階段,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圖,適應力與依從性差,稍有不慎就會誘發危險事件,導致預后不佳,家屬滿意度低[4]。基于此,醫院近幾年在兒科護理中重視了危險因素的管理,現將收治的200例患兒護理情況實施了如下分組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醫院兒科進行治療的住院患兒200例進行研究,按照隨機雙盲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1~10歲。觀察組:男58例、女42例;年齡1~10歲。兩組患兒前述性別與年齡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兒科常見、多發性疾病。②非特異性疾病。③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病變。②資料不全。③特異性疾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1.2.1對照組。本組患兒接受兒科常規護理干預,定時打掃房間衛生與開窗通風,控制合適的溫度與濕度。開展護理工作前應事先更換干凈的護士服,做好手衛生消毒,嚴格無菌操作。嚴格按照醫囑服藥,輸液時嚴密觀察輸液速度與不良反應。定期巡視病房,仔細觀察有無異常,若有則及時上報,避免惡化。1.2.2觀察組。本組患兒除了常規兒科護理,還重點強化危險因素管理,分析危險因素,制定可靠的管理措施處理:①重視醫患之間的溝通:患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及時和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溝通,解釋疾病知識、診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同時及時疏導患兒家屬的負面情緒,促使他們做好配合。②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定期做好醫護人員的培訓,開展專業講座,并進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崗,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訓與考核,直到合格為止。在培訓期間,重點對兒科護理危險因素及其應對措施進行培訓,提高醫護人員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③危險因素預防與監管力度的增強:對醫院現存的危險因素,根據本院情況,制定滿足本院的危險因素預防與監管機制,同時完善應急機制,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避免危險事件發生,減少不良事件,提高預后效果。④做好風險防范及健康教育:制定有效的風險方法制度及流程,定期進行演練,提高護理人員處理緊急事件的能力,避免無章可循。強化醫護人員實際操作能力,規范藥物檢查與記錄。減少風險因素,從患兒實際情況出發,對家屬進行疾病知識、注意事項、風險防范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認知程度,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兒危險事件發生率,調查家屬滿意率,并比較分析。家屬滿意率以本院自制問卷調查,護理結束后對家屬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要求家屬獨立完成,問卷0~100分,≥90分評價為非常滿意、70~89分評價為基本滿意、不足70分評價為不滿意,滿意率按照非常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計。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應用SPSS22.0處理,(n,%)表示計數資料,實施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兒危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幾年醫學模式不斷轉變,護理水平有一定的提升,而護理水平的高低對醫院及科室的醫療護理工作有較大的影響[5]。同時,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們健康意識、維權意識均有提高,對醫療服務要求不斷增強[6]。兒科作為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兒年齡小,患病后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情況,治療依從性與配合度不高,治療效果并不理想[7]。隨著對兒科護理工作研究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深刻意識到兒科醫療分護理風險隨處可見,兒科醫護人員體會更明顯,提出兒科屬于高風險、高難度科室[8],危險事件發生率較高,導致患兒家屬滿意度低,為此要探尋可靠的護理模式進行處理。在本次研究中就收治的200例兒科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予以兒科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則加用強化危險因素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危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屬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通過研究看出,加強兒科護理中風險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處理,可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筆者結合有關文獻及自身實踐,認為目前兒科護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這樣幾點:①社會因素:現階段,醫患關系極為緊張,醫療事業風險性、復雜性居高不下,患者與家屬缺乏醫學知識儲備,對要求較高的護理服務難以滿足,導致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治療護理存在疑惑,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缺乏信任,不愿意配合,或依從性差[9]。②護理人員因素:受傳統思想意識及護理人員自身性格、習慣等影響,部分護理人員在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造成一些護理風險因疏忽或馬虎及工作不細致導致失誤,從而誘發風險事件。同時,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也可能是導致風險發生的隱患因素。護理人員應以熟練的專業知識、豐富的護理工作經驗,特別是突發疾病時,因護理知識缺乏誘發護理事故。兒科護理難度與強度均較大,這些都是導致護理人員抱怨的原因,使得他們在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簡化護理程序的現象,而簡化后的護理操作可能會增加患者痛苦,甚至誘發護理風險事件[10]。③護患關系特殊性:和其他科室不同的是,兒科患者為小兒,對家屬依賴性較強,患兒、護士、家屬之間的三角關系,使得兒科護理任務繁重,一些家長缺乏醫學基礎,但愛子心切,這些都造成他們對醫護人員要求嚴苛、態度惡劣,頻頻出現矛盾。④用藥不當:小兒體質特殊,用藥的劑量、劑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意外事件,比如利尿劑的應用,無法確定應用劑量。患兒好動,固定難度大,因護士插隊出現錯誤,最終誘發用藥風險事件。⑤缺乏法律意識:護理人員若對護理管理條例不熟悉,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慎獨意識較差,而家屬近幾年法律意識與維權意識增強,若護士不隨之進步,則容易出現不協調,誘發護理風險。基于此,兒科護理期間,時刻潛存風險因素,輕者會加重病情,重者會威脅生命安全。若能盡早識別兒科護理中的危險因素,提前做好預防與防范,對于減少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有著積極的意義,還可促進家屬做好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療糾紛發生。醫院近兩年開始在兒科護理中重視危險因素分析,積極做好危險因素管理,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在護理期間更熟練,利用嫻熟與可靠的技術來服務患兒,提高家屬的滿意程度,從而家屬協助患兒完成治療與護理,明顯改善了臨床效果。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工作中強化危險因素管理,不僅可以明顯減少危險事件發生,而且對于提高家屬滿意率也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雷宇.危險因素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特別健康,2018,14(20):280.

[2]陸衛民,王丹,胡景宇.兒科住院患兒發生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J].醫院管理論壇,2018,35(10):56-58.

[3]周旭,張紅利.兒科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飲食保健,2018,5(42):148-149.

[4]王艷.兒科病房環境質量的影響因素與護理管理對策[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8):126-127.

[5]姚淑一.兒科護理管理中加強危險因素管理對護理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16(32):78-79.

[6]徐婭娟.兒科護理中危險因素的管理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9):1412-1413.

[7]馮霞.探討危險因素管理在小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4,18(2):271-272.

[8]黃柳明.兒科護理管理危險因素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25(14):1976-1977.

[9]王曉娟.兒科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4,19(13):80-81.

[10]李葉榮,劉國強.兒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相關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6):153-156.

作者:張燕芬 蔣慧玲 黃靜 李妙仙 葉慶紅 單位:麗水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