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范文

時間:2024-04-18 17:59: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強化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篇1

明確創新意識的特征

著名教授楊振寧先生指出,中外學生的主要差距,中國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有待于加強: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是21世紀最具競爭力,最受歡迎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自主思考,可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入、延伸或推廣。創新意識要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教學要創新,思維要創新,方法要新穎,措施要得當。教師的能力和教學水平相應要提高,要求教師基本功要硬,知識面要廣;具有駕馭全局,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開展數學活動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新意識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發現新規律、新事物、新理論、新學說、新概念、新設計、新方法的強烈愿望和主動探索精神,是一切發明和創造的源泉。

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們以問促思,以問促變,以問促創新意識的培養。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能誘導積極探索問題,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對于問題,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最好能由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發現問題,讓學生展示問題的過程,因為對一個人的創新能力來講,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獨立操作(或思考)還是集體研究,或小組討論?是先獨立研究再相互交流,還是帶著問題看書自學?這與所研究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關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活動,將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要充分發揮數學交流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思維的交互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及時在學生活動過程中及問題解決后進行小結,將觸發思維的因素(即問題是怎樣想到的?是什么使我這樣想的?為什么這樣想的?)進行顯現,并將引導思維的方法、策略進行提煉,讓學生分析把握,為今后創新思維打下基礎。教師對教學中的例題要注重選擇及變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設計和選擇要有針對性,要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要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延伸出更多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當然激發主體意識是關鍵,主體意識是指作為認識和實踐活動主體的人對于自身的主體地位、主體能力和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是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觀念表現。學生主體意識的強弱,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其對自己身心發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體意識愈強,在學習活動中實現自己的本質力量的自覺性就愈強。要求數學的創造教育必須創設一定情境、氛圍,引導、啟發學生模擬、探究原科學家的實踐活動過程,呼喚學習主體能動參與聯想、判斷、推理、綜合分析、歸納等學習探究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發揚民主教學作風,創設和諧、平等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強化學生的自主精神,進一步促成學生潛在的創新之火進發異彩。

創新意識始于積極思維,始于質疑提問。插嘴是一種特殊提問方式,當學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時候,正是他觸發主體意識,積極思維探討,發現新知識、產生新思維的時候。應鼓勵學生敢于“插嘴”,勇于質疑。無論課中、課后,學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義,使整個學習過程成為質疑解惑的過程。

篇2

[關鍵詞]師范院校 體育專業 學生創新能力 培養

[作者簡介]左海燕(1977- ),女,陜西渭南人,渭南師范學院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及校園體育文化。(陜西 渭南 714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校級教改項目“地方師范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20133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0-0190-02

一、師范學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意義

21世紀是科技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世界的經濟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正演化為人才和國民素質的競爭。人才能力的競爭取決于教育質量的競爭,教育質量的優劣主要由教師的綜合素質、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決定。今天師范院校的大學生就是明天從事教育事業的工作者,為實現國家在各個科學領域內的生產、發明、研制等在世界范圍內獲得比較領先的科學技術成果,從事師范教育的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和探索有關大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培養的問題,為社會發展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以實現和提升我國在世界的綜合實力。師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有關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作為教育的核心問題之一,促使師范院校在社會發展中處于良性發展態勢。

二、師范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

從我國高校教育理念和模式來看,在長期傳統教育體制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下,考試成績成為衡量學校教育學生的重要指標,以至于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必須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要求授課,體育教師主要針對學生專業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授,甚少運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創新,絕大部分教師基本上把學生作為“電腦硬盤”進行強制性編碼儲存等。這種教育理念和模式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體育專業大學生創造性想象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從師范院校在校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表現來看,首先,體育專業大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但不善于充分利用、積極創造條件。在校體育專業大學生很少了解專業前沿和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基本上不會運用學科知識之間的遷移規律。其次,體育專業大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但缺乏創意,由于他們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缺乏相關的社會實踐經驗,很難得出新的理論、新的方法等具有創新性的知識點。最后,體育專業大學生缺乏一定的創新環境氛圍,雖然目前許多高校給大學生創新項目,但參與“創新項目”的學生太少,一個創新項目需要相關人員共同鉆研、探討,為了能夠有效地表現大學生的潛在創新能力,學校和教師應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創新環境氛圍,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

三、影響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

1.教育觀念。教育觀念指按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會群體的意愿,對教育功能、教育對象、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體制、教育結構、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及過程等根本問題的認識和看法,是教師素質中起導向作用的部分。傳統教育理念過于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系統傳授,過于強調學生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導致學生沒能很好地掌握書本基本知識,沒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沒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隨著科技信息、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社會、企業對人才知識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要求提高,師范院校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須轉變教育管理理念,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給學生創設一定的環境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指學校選定的各類課程的設立和安排,包括合理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合理的課程結構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合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各課程之間銜接有序,能使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的知識與能力;合理的課程內容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知識論的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方法論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是一定學校的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課程計劃中的集中表現。通過闡述可以發現,學校每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基本上按照專業建設及發展的需求開設不同的課程內容,未考慮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課程內容,導致目前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較差。

3.知識結構單一。知識結構指一個人經過專門學習培訓后所擁有的知識體系的構成情況與結合方式。合理的知識結構是擔任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是人才成長的基礎?,F代社會的職業崗位需要知識結構合理,能根據當今社會發展和職業的具體要求將自己學到的各類知識科學、合理、有效地組合起來,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各類人才。然而,目前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單獨學習每一門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他們很少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課程之間沒有聯系,在學習和掌握各門課程基本知識的同時不能與其他學科知識融會貫通,造成知識結構不全面,影響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激發和培養。

4.創新意識淡漠。兒童具有與生俱來的探究需求、獲得新體驗的需求、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體育教育環境和適當的體育學習方法。由于體育教學條件、環境、教師、教材等體育教學因素的影響,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基本沒有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創造不同的教育情境,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內容產生排斥、厭學、逃課等不良的體育學習態度,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根本談不上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作為承擔與肩負培養祖國未來發展棟梁之材的教師,必須對自己的每一節課都要充滿新意,有創意性地設計教學過程,改善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新意識淡漠的現狀。

四、培養體育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體育教師教育觀念的創新。當今社會倡導教師應具備“以人為本,創新為重”的教育價值觀和科學的學生觀,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將基本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和創造性思維相結合,開發體育專業學生的創造潛能,多層次、對角度、多方向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注重探究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有效結合,以實現體育專業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于處在信息時代的每一個人來說,終身學習是適應社會和知識變更的必要手段。為培養和提高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體育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以滿足社會與學生的需求,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2.學生知識結構的創新。為適應新課改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需求,一線教師需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知識,要從實際出發,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探索規律,啟發思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積極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效、合理整合,為學生創設教學多媒體化、網絡化、智能化、社會化和情境化的和諧教學課堂心理氛圍,激發及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體育教學技能的創新。新時期要求師范院校體育教師創新教學技能,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具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是新課程改革和創新能力培養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各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實現體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體育專業學生學習和發展創設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環境。

4.學生創新意識的強化。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體育教師必須有意識地為學生創新一定的體育教學情境,同時采用“愉快、成功、趣味”等體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有意識地為教學創設積極有效的創新環境氛圍,營造和諧的體育課堂心理氣氛,通過體育教學活動雙邊性的特點強化體育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

為了有效實現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育培養目標,作為從事師范教育的工作者,必須認真全面了解、掌握有關師范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及培養途徑,以便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及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師范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別郭榮,張征.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陳小筑,姜澄宇.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3]教育部新聞辦公室.對話教育熱點2009[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篇3

【關鍵詞】創新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不同的時代會對教育有不同的期望,對希望培養出的人才的目標不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有競爭意識,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新教改的大環境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再是一味的進行填鴨式的固有知識教學,而應該是教會學生學習什么知識、怎樣學習知識、如何對知識進行應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創新人才"。所謂"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精神的創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創新意識、創造型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要從青少年開始,青少年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黃金階段。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時機,有意識的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面與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理論內涵和重要性

創新能力是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們理解為創新能力是學生在生活和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學習與努力,產生的一些能夠有價值的思想、活動、發明等等。

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僅僅對固有知識的掌握與應用,而是怎樣去學習和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識,通過各種方法管理自己的知識體系,有更新知識體系的意識和更新知識體系管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完善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一種知識傳播與更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加入創新元素更加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新教改環境下,目的就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尤為重要。

三、關于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認識

對于高職學生來講,創新能力培養就是要培養學生應具備技術、管理創新所必需的進取意識和必要的知識儲備,并具有打破常規應用知識的實際能力和與之相應的思想與技巧,因此,在培養高職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其專業能力的同時應注意對組成創新能力的各種輔助能力進行全面培養。

1.高職學生積累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創新的必要基礎是全面而扎實的掌握有關領域的相關知識。創新的過程就是在原有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其有著豐富廣泛的內涵,但是其主要是指觀念、思維、方法上的創新。創新并不是隨意的,而是建立在對客觀規律有著正確的認識基礎之上的,高職學生,只有全面掌握了其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如科技知識,在深入理解科技知識的基礎指后,領會已有的精髓后,敢于對書本知識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善于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與改進,進行知識的重新組織與轉換,進而萌發出新的構想,形成新的技術創新活動,最終產生新的創造發明。

2.高職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高職學生在具備了必要的知識儲備之后,應大膽應用知識動手實踐,開展獨具個性的創造性活動,如小發明創造、新穎性和前瞻性的科學研究活動等。在學生科技實踐過程中,絕大多數問題雖然可以通過理論分析或實驗證明來解釋和解決的,但也存在一些用理論和實驗無法解釋和解決的,這極易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尋找答案過程中不斷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產生一些新行為,從而創造出科技成果。

3.高職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品質。

科技創新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而要完成這種創造性工作,高職學生想要進行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必須首先具備這種科技創新意識。在進行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嘗試,不怕失敗、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優良品質。一旦認定一個目標,就執著地去實現它。在整個創新過程中,不斷吸取科學知識,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終成功實現科技發明成果。

四、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一)模擬場景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能動性

1. 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的或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作為當代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是僅僅讓學生機械式的接受知識,更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索新知識,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汽車安全距離控制裝置獲獎作品也是通過平常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和在生活過程中,通過觀察,發現汽車安全距離控制在現實生活中很需要,但是又沒有相關的產品和軟件,于是提出了進行設計開發的念頭,經過努力,在老師的指導下,經過反復的試驗與改進最終成型。

2. 通過"問題"促進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發問或者布置思考題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和課后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進行思考,這樣做非常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創新意識的提高。教師應在學生自己研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把思維引向深入,從而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運用其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通過這次對其他參數作品的了解發現,絕大多說發明創造都是學生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與構思,另外通過老師的指導才能成功的,因此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在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具有突出的作用。

(二)發展思維的求異性,注重質疑

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是提倡懷疑精神的。質疑對十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創新的開始。本次國際青少年發明博覽會上,許多參賽作品的代表表示,發明的過程是艱辛的,一個個方案觀點試驗的否定再否定直到達到滿意的效果為止。創新能力也是這樣,要十分勇敢的去質疑,大膽的運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案,不斷提高創新能力。通過這樣的鍛煉,可以讓學生們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以功放電路為例,在單元電路完成后,通常我會讓學生對電路做兩方面的改進與嘗試:一是保持電路原理不變,重新設計PCB電路.通過不斷的試驗與改進,讓學生明白對不同的PCB電路可以實現同一個電路功能,同時告訴學生,在PCB設計過程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能依賴過去,必須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通過功放電路試驗,增強了學生識圖能力,學生創新性地掌握PCB設計的工藝要求。另一個改進是以原電路為基礎,增添適當的功能。如增添前置放大、音調控制、話筒輸入電路等。通過改進讓學生意識到復雜的電路是由不同的單元組合而成,不同的組合完成不同的功能、實現不同的效果。啟發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求異性與創新能力。

(三)注重實踐,發掘潛能,支持創新點

實踐是教學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同樣它也是創新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過程,同時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還有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學老師沒有必要在所有活動中都起到主導作用,應該更多的讓學生去發揮他們的創造性。當學生有了好的創新點子,老師應該在理論與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指導,實行定期指導與跟蹤、反饋的機制,積極支持學生的創新,為學生提供各方面的幫助。第40屆日內瓦國際發展我們學生發明了三個作品。這三個作品科技水平高、創意精巧,還成立了精銳的創造研發團隊,進行了認真研究和精心準備,經歷了艱苦探索和反復打磨,視角獨特,思路獨到。其中聾啞人對話器這個作品是關注弱勢群體,使用者可以通過按鈕隨時進行呼叫,護理員也可及時做出反饋;高速公路安全距離控制器這個作品關愛生命,通過相關裝置可提前向司機發出提醒信號,保證行車安全;魔術鞋這個作品則關心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通過鞋底的機械裝置來調整鞋跟,保護關節。這些都是學生提出創新點子,老師進行指導下研究開發完成的。

五、總結

在高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根據本次日內瓦參賽作品創造過程來看,首先教師應該提高創新意識,為指導學生創新提供支持,其次確立學生創新開發的主導地位,首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學校要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多多向學生提供參加各種科技比賽的機會。只要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我國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國良.4F學生管理模式在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應用.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8(6):第70-71頁.

篇4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解讀新課改理念,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著手,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培養他們數學學習的能力,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提供有力的保障。作為工作在教學前沿的我們,要積極地探索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以此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創新性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如何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呢?筆者積極實踐,總結了一下幾點經驗,供大家借鑒。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的興趣,激發數學學習的欲望

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采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后”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并進行確認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的互動中對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認識,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并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營造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氛圍

環境對于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作用,數學教學要積極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創新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腦力活動,它是我們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新方法的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從談起。而在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會產生好奇心,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進而形成創新意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展開想象、開闊思維,激發創新意識,促進自己創新能力的形成。為學生營造創新學習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行的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能是配角和觀眾。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應當打破師道尊嚴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其次,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時間。傳統的以教師為權威的教育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性,因此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需要教師把自己放在指導者的位置,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見解,互相交流思想,進而激活自己的創新思維,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交互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篇5

【關鍵詞】音樂教學 創新 素質 培養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彼栽谌粘=虒W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重要,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養和打造學生的創新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通過多年的實踐與教學,筆者認為,要讓學生成為開拓型、創造型的一代, 不僅要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發揮想象力的習慣和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的習慣,還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磨煉意志。就具體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音樂興趣,強化學生心理圖式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壘直接震撼人們的心靈,因此,它更應是情感的藝術。法國雕塑家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托爾斯泰也認為,藝術的本質是表達情感并感染大眾,而優美的音樂主要是通過優美的旋律來感人的。優美的旋律通過歌詞的直接引導,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從而進一步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目的。由于音樂旋律在個體鑒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基調,如親切、自豪、神往、風趣、熱情奔放或天真活潑。對于這些獨特的情感基調,一定要抓住它們的特點,然后形成聯想構成畫面,再在審美之中產生相應的聯想記憶。這種記憶體現在心理結構之中,并形成音樂的心理圖式,運用這種心理圖式可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勤于思考

濃厚的創新意識是創造發明的前提,只有創新意識強的人, 才可能對每件事物進行思考,并設法改進它。只有不斷改進,才可能有創造發明。 因此,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意識潛于每個人的頭腦之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在于激發他們的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創新思維不斷地在腦海中閃現。那么,怎樣做才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看書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看書時,要求學生對課本中所述事物問三個問題:第一,事物為什么處于這種狀態?第二,事物這種狀態有缺陷嗎?第三,事物的這種缺陷怎樣彌補?有了問題學生才會去思考,有了問題學生才會去多思考。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懂得創造,因為藝術就是創造,藝術美的主要特征是獨創新穎,不可重復。通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可隨機應變,思維開闊,不局限于某種形式,不受消極定勢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音樂創作教學活動中,給學生一個四小節的音樂動機,讓學生動手、動腦創編音樂旋律,每個學生積極開拓思維,在這一思考、分析、比較、判斷的過程中,促進了發散性思維的發展。當編出各種不同的旋律后,讓他們唱一唱、奏一奏,再議一議,哪一條最好聽,最具終止感。通過分析,訓練了學生集中性的思維能力,這樣長期訓練的結果是大大增加了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進而通過學生的勤于思考發展到善于思考來達到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

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穩定學生的創新心理

所謂創新心理,是一種勇于探索、勇于開拓、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心理;是一種敢于走前人沒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沒挖掘的真理、敢于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進取心理。所以在教書育人方面,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和勇于戰勝困難,而且還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穩定學生創新心理。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開拓創新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音樂學習中,學生會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樂理知識記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聲習題做不出來,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等。有的學生一遇到困難就縮手縮腳,甚至產生退卻心理。作為教師, 既要啟發他們去解決問題, 又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特別是在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中,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習題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 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教師應采用以“激勵為主”的方法,在關鍵時刻,教師哪怕是說一句“我相信你能解決”的話,都能給學生力量,給他們增添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從書本上、從同學那里、從一切可能達到的途徑中找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學生的創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穩定。

四、磨練學生意志,打造學生創新毅力

創新活動是人類一種最偉大最艱辛的勞動,歷史上每項發明創造都包含著發明者的心血和汗水。為了一項研究,有的花費了一輩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去奮斗、去拼搏。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歷經幾十年才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就是一個典型的(轉第47頁)(接第52頁)例子。具有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創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 因此, 磨練意志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如何磨練學生意志?筆者認為:找出學生薄弱環節,才能打造學生創新毅力。如和聲教學,為旋律編配和聲是學生之弱勢,教師應有意多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一個個排除,運用不同的方法,編配豐富的旋律,然后通過鋼琴演奏、聲部演唱,使學生感受實際音響效果。對和聲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修改。這樣,學生就有了自己最圓滿的答案,對學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難關,也就是一次創新活動的嘗試。在創新嘗試中, 學生既經歷了艱辛,又品嘗了苦盡甘來的滋味。通過不斷地磨練,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科學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五、鼓勵學生善于動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為社會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質產品的能力,這種能力集思維與現實,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展現,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培養與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著重體現在動手與音樂活動上。

現今,創新教育的提出與實施,已經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前景,作為音樂教師,應該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轉變教育思想觀念,積極探索有效的音樂教育教學方法,投入到創新中去,大膽實踐和探索,去尋求一種全新的適合自身及學生特點的教學之路, 這樣就一定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與創造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篇6

一、真正理解創新的含義

《新大綱》中指出:創新意識是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指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對于高中生來說,能夠解決他自己尚未解決的問題,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屬于創新,教師只有真正理解了這一點,才能夠目標明確,懂得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教學上要勇于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教育的弊端顯而易見,過分強調了共性,整齊劃一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強調按計劃執行,盲目服從偏重概念與結論的學習模式.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教學上要勇于創新,只有我們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激發出了.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有利于發揮學生創造的環境,給予他們創造性嘗試的機會,對于學生富有創意,別出心裁的解題方法及解題思路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內在的無窮力量,也從老師的肯定中體驗到創造和成功的樂趣,同時也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更大的發揮,從而自覺地不斷地去創新,去完善自己.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觀念,樹立“師生共同探索”的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正如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疾呼的那樣“砸碎兒童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真正實現在教師的參與、指導和建議下,學生積極主動、創造性地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在活動中發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問題意識

我們知道,創新能力總是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是創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問題解決都包含有創新,但創新無疑都包含著問題解決.“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解決”的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傳統的做法往往是淡化“問題意識”,教者奉獻給學生的是一些經過處理的規則問題和現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對問題的加工處理過程,也舍去了制定解決方案的艱苦歷程,學生聽起來似乎顯得輕松,但數學的能力卻未能得到應有的提高.所以要強化“問題意識”,充分展現對問題加工處理過程和解決方案的制定過程,既磨練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我講課注意挖掘教材中具有某種創新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發展.如分期付款問題。

五、在例題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對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尤其要注意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引導學生對原理進行廣泛的變換和延伸,盡可能地延伸出相關性,相似性的新問題,以達到進一步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目的.課本中的例題是知識的精華,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題作為新知識的應用,往往其解題涉及到的知識都與本節所學內容有關,學生也習慣與本節內容掛起鉤來,抑制了思維的全面展開,長此以往,不利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題教學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不要墨守陳規,應該敢想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樂于新的探索,善于獨辟蹊徑,注意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使解題達到簡化、優化.

六 以“構造”為載體,通過建模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篇7

一、激發學習興趣。

高中數學新課標提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新的思維能力,給學生一個廣泛思考的空間,學生會還給你一方享受教學的理想樂土。要想辦法讓學生通過不同途徑問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好的問題應充分體現必要性和實用性,能激發認知需求,好的問題能誘導積極探索,促進知識的深化;好的問題往往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內在聯系的交叉點,更是創新思維的啟動點;好的問題能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活動(包括操作性活動和思考性活動及實踐性活動),從而獲得主動發現的機會。

二、啟動創新思維意識。

在高中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從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上入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正把提高學生的數學創新意識落到實處,激發學生潛能。我們知道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競爭力,最受歡迎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數學教育中,學生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對某些定理、公式、例題的結論或其本身進行深人、延伸或推廣。創新意識具有求異性、探索性、開創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教學要創新,教學思維要創新,教師能力和教學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師基本功扎實,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具有駕御全局,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開展數學活動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的能力。創新意識就是培養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發現新規律、新事物、新理論、新學說、新概念、新設計、新方法的強烈愿望和主動探索精神,是一切發明和創造的源泉。

在培養學生自主性探究式學習的時候,要注意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好奇心,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精神。教師要善于引導和啟發學生從熟視無睹,習以為常的現象中發現新東西。這樣做不僅能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強化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與輻射。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要多看學生的成績和優點,多看學生思維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時予以鼓勵。對愛提"怪"問題的學生,不要動輒訓斥,輕易否定,而要善于發現他們思想的閃光點,要采取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學會尋找事物產生的原因,探求事物發展的規律。這種品質在青少年時期培養尤其重要。

三、新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篇8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培養

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今天,創新已成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是難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所以說創新勢在必行。然而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是靠教育就,同志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的和創新人才的搖籃。"無論是在培育高素質的勞動者和專業人才方面,還是在提高創新能力和提供知識?技術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

重要意義。而教育要創新就必須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其著力點就是要培養學生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那么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應從多方面去引導和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下面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創新能力談幾點看法:

1.更新觀念強化創新意識

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知識經濟呼喚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面對21世紀社會的發展需要,我校數學教學也應在使學生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必須著眼于學生素質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并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學生觀和價值觀,將學生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創新的重要標致和教學活動的基本指向。從教學環節創新入手,逐步實施教學過程的創新,進而達到教育創新的目的。在教學中 要借助教材這個載體,精心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節,構思教學流程,循循善誘,點燃學生創新火花,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

2.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興趣

興趣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情感之上的。思維通常由問題引起,學生對某個問題感興趣,思維就會積極活躍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精心的設計導入?激疑?引疑?設懸念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興趣,把學生引入所設問題的情境之中,觸發學生產生要弄清事物的迫切愿望,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熱情和情趣,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的狀態。其次要讓學生質疑。如果說一堂課下來,學生不能提出幾個有見地的問題,不能質疑,可以說這堂課是失敗的,至少不能說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以這么說"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金鑰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小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積極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例如在講"三角形全等"的"角邊角"公理時,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一塊三角板,由于人不小心把它折斷為兩塊,如果要請木工師傅再造相同的一塊是否要將折斷的兩塊都拿去?首先讓學生開展討論,經過討論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帶走一塊就可以了。這樣就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宗旨"角邊角"公理。通過上述教學讓學生從中品嘗和體驗到發現研究問題的樂趣。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青少年智力發展的主要時期,而在我校的學生中,由于他們的基礎較差,學習熱情度不高,有厭學?畏學情緒。為此如何激發我校學生的聰明才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然而,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導體,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中,要營造一種氛圍,即民主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只有在民主?生動?活潑的教學教學氣氛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意見,情感和行為動機,才能解決學生形成探求創新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種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行為習慣。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凡是能由學生提的問題就不要由教師給;凡是能由學生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由教師答;凡是能由學生說的不要教師寫,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把學習的思想和方法介紹給學生,使他們掌握創新的鑰匙,開啟每一扇問題之門。由于我地區的學生接觸社會實踐少,思考問題依賴于直觀?具體。因此,設計數學問題時要使之"生活化"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此外,還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把抽象的數學材料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原型。例如:在講三角形內切圓這一節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某村鼓樓傍邊有一塊三角形空地,村里計劃在此空地上建一塊面積最大圓形的花壇,剩余部分種植草坪,請你幫助村里設計并畫出設計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創新是時代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核心和焦點。而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備的。因此,作為教育者,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教育觀,其次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科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做到適時?適度貫穿于教學始終,在教學中必須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創新教育氛圍,才能充分調動我地區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我地區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我地區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露;如何培養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J];學苑教育;2011年13期

[2] 徐光惠;淺析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瀘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S1期

篇9

一、在觀察環境中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最積極的、最富有成果性的意識形態,是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出發點和內驅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

1.培養觀察能力,進而培養創新意識。

只有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才能啟發幼兒發現自然界中事物的不同特征,或是同一事物類型的不同形態。利用幼兒好奇好問的心理特征,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善于思考,抓住事物特征,觀察事物的局部,發現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在這活動中包含對周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由此而產生的多種復雜情感。法國后印象派大師高更認為,“形”不是演變于大自然而是屬于意象的。單純將現實存在的物形搬移并不能成為藝術。由于幼兒缺乏知識經驗,對物象的準確把握還處在象征期,他們畫心中所想,而并非所見,應抓住這一獨特的發展時期,在觀察過程中,培養幼兒認識世界的激情和探索的強烈愿望。

2.創建良好的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營造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環境,首先,教師要尊重兒童,把幼兒視為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幼兒期對事物認識往往停留在直覺反應的層次上,這是本能的生理的,同時又受個性氣質的影響。他們力圖用最直接的方法表現和發泄自己的情緒和心情。我們應該鼓勵幼兒運用自己獨特的表現語言表現自己理解的世界,用自己的繪畫作品表現世界。其次,營造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氛圍,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自由創造的才能。最后,及時捕捉幼兒的創造火花。幼兒好奇心強,想象大膽,創造的火花經常若隱若現。教師要善于及時發現并精心培養,當幼兒的想法稀奇古怪超越客觀現實時,當他們的描述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當他們手舞足蹈,自編自唱、亂涂亂畫而興致勃勃時,教師應敏感地捕捉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加以引導。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幼兒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便消除了膽怯和依賴心理,進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進行積極探索、積極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創新的心理愿望,萌發創新意識。

環境是物化的教師、教材和伙伴,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積極的交互作用中得到發展的。因此,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氣氛,讓幼兒參與操作、嘗試、交往。如給孩子留出一片空間,使他們學會發現問題,敢于和善于發現問題;學會提出問題,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學會作出假設,敢于和善于作出假設;學會觀察,敢于和善于觀察;學會想象,敢于和善于想象;學會動手實驗和勤于動手實驗,等等,最終促使幼兒將外顯的學習活動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操作活動,成為自覺的學習行為。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提問、質疑,對幼兒的提問及時作出適合幼兒知識經驗、心理水平的回答,并引導他們提出新問題,產生新疑問,讓他們在質疑—釋疑—質疑的思維中逐步形成創新意識。

二、在創新意識下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是科學創造力的最直接的本源,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的引導下,才可能產生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造潛力和聰明才智,培養創新能力,點燃絢麗的創造火花。

1.創新意識激發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主要反映主體行為的動作能力,即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幼兒階段的創新能力還只能是粗淺的、基礎的語言和動作技能的培養。可適當開展一些科學小實驗、小操作、想象畫等活動,激發幼兒對自然進行探索的濃厚興趣和求知欲。創新能力是在創新意識指導下進行的,其結果是強化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要給幼兒提供一定時間、必要的場所及活動工具,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創作,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畫畫;給幼兒提供材料,鼓勵幼兒制作簡單的玩具,幼兒碰到難題,幼兒之間發生糾紛,可讓幼兒發表意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等等。當幼兒進行創新活動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指導與幫助,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更多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等就會更加強烈而持久,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在美術教育中,幼兒只有在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情緒下,在良好、和諧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濃厚的興趣,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孩子是純真的,他們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興趣和好奇,他們想象又是很奇特的,在孩子的筆下,天空、太陽、花草、樹木等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變得豐富多彩。

2.選擇途徑培養創新能力。

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給幼兒提供一定的時間、必要場所及活動用具,讓幼兒自由地進行創造活動。通過靈活的教育途徑將創新的意識和行為根植于兒童幼小的心靈,引導他們在學習、活動、游戲中勤于動手、善于動腦,養成勇于創新的行為習慣。在美術活動《有趣的雙筆畫》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欣賞雙筆畫的美,自己討論雙筆畫是怎么畫出來的。幼兒自己解決難點,發現立體感有層次的美,再分析探索雙筆畫涂色的方法。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有更多機會獲得成功的喜悅。游戲角是幼兒感興趣做表現的地方。幼兒自己收集圖片,利用天天10分鐘,講述見聞。此外,還準備了繪畫工具,幼兒在某個階段對某種事物特別感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積極創作的欲望。幼兒在繪畫中通過自由地無拘無束地涂抹,勾線,盡情地聯想,創作,表現出他眼中的大千世界。在繪畫工具、繪畫主題的提供中,孩子們往往表現得很被動,教師提供的就是孩子使用的,何不讓孩子自由選擇,再由教師提供呢?這樣,孩子們的自由想象空間會更為寬廣。

三、正確評價使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幼兒的認知水平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幼兒的認知水平上稍加啟發、引導,幼兒就能按自己的理解大膽地表現。雖然孩子之間繪畫水平存在差異,但每一幅都是美的,都是寶貴的,因為畫中表現了孩子內心的真實體驗。因此教師在評價中要肯定幼兒的作品,幫助幼兒樹立信心,獲得成功感。鼓勵幼兒創新,使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同時還應給每個幼兒展覽作品的機會和權力,激發他們再創作的信心,從而達到使幼兒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對于美術活動的效果來說,如果教師給幼兒做好了一切準備,只是讓孩子照樣子折折、畫畫、貼貼,孩子的作品可能會更整齊、更漂亮,但幼兒美術活動的最終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更重要的是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所以教師要注重幼兒的參與“過程”而不是“結果”。教師在評價孩子作品時,不能只看作品的色彩、比例、構圖,更重要的是看孩子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大膽的想象、奇特的構思、獨特的個性。教師要在這方面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贊揚,讓幼兒在得到自我滿足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從而形成良好的創新素質。

篇10

關鍵詞:課程標準;創新意識;教育觀念;師生關系;評價觀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10-0055-02

創新意識是指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創新意識是前提,創新思維是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能夠善于發現和認識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規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實行創新教育,對教師來說,從知識儲備、對學生創新個性的啟發、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有更高層次的要求。

一、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正確理解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同時也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創新教育,就是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有充分發現問題的機會,并引導學生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

教師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正確理解創新意識,要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有的教師說到創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如小制作、小發明等等,或者是借助問題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的離奇,便是創新,走入了另一個極端。其實,對于某一問題的解決是否有創新性,關鍵在于問題解決的思路、方法是否新穎。學生也可以創新,發表對教材的理解。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把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創新能力。

二、樹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樂學的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教師不能高高在上,不能把學生看成過去的那種“徒弟”,要創設民主寬松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相信學生,大膽讓學生質疑。有的教師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擔心學生提出的問題無法回答,這就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具備創新意識,針對自己的不足,勇于沖破障礙,自覺提高自身素質。遇到拿不準的問題,和學生共同研究思考,從而達到教學相長。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到教和學之中,做學習的主人。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課堂上要更多地進行沒有固定答案的研討,使更多的學生在集體的爭論中體驗到思維的碰撞,感受到教學的美感。教師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有較大的“自由度”,這樣,既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培養,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又增強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合作互動式為主。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是學生以合作為基礎,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急于去解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學會知識,學會創新。

三、樹立新型的評價觀,促進創新教育

目前,教學安排和考試評價過多地考慮了那些容易用紙筆測驗的知識與技能,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師應結合平時的教學,通過多種多樣的渠道和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創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