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危機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3 10:02:05

導語: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危機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危機管理論文

1.高校網絡輿情監測危機管理的喚起

互聯網技術帶給傳播介質的沖擊和影響是十分深刻的,其交互性與及時性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見,因而被稱為“第四媒體”。在缺乏針對性監測與管控的情況下,網絡負面信息快速傳播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對國家的穩定、社會的輿論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這就使得面向網絡的輿情監測與危機管理變得極其迫切。目前,我國大約有6億多網民,其中青年網民的占比增長迅速。根據官方數據,20~29歲年齡段網民比例是30.7%。2013年的數據則顯示,網民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高校學生約1.19億人,占學生網民的75.31%”。相較于其他網民而言,高校在校生是對社會生活領域各類信息最為敏感的一群,他們既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又具有激進的批判精神;既具有獨特的思維優勢,又具有典型的心理脆性。面對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網絡的介入既以其開放性、多元性為大學生使命感、責任感、批判精神向社會領域的延展提供了實踐平臺,同時也以其虛擬性、隱匿性為大學生心理脆性的非理性爆發創設了空間。網絡輿情的興起,對高校的日常管理與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要密切關注網上動態,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要運用技術、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強校園網的管理,嚴防各種有害信息在網上傳播”。不過網絡輿情并非洪水猛獸,其興起亦是一種契機。“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主動權,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新陣地。”可見在戰略層面已有雙向部署,那么如何有序加以實施就成為高校網絡輿情監測與危機管理研究喚起的必然理由。

2.高校網絡輿情監測與危機管理面臨的“三個困局”

高校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的子系統,其輿情的醞釀、發展、高漲、回落、反饋,每一個階段的演進都伴隨著“示范性”的勾連效應,時刻經受著“網絡言論自由與公民權利、公共管理”沖突的拷問。一方面,高校力圖借助網絡監管將校園輿論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另一方面,可應用的管理資源與管理手段權限,在確有必要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監管的情況下,科學界定高校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的限度,是高校網絡輿情監管工作需首要破解的認知困局。高校網絡輿情監管效果顯著與否則取決于管理體系是否完善有效。美國學者費姆•邦茨認為:“有效的傳播不僅能減輕危機,還能給組織帶來比危機發生之前更為正面的聲譽,而低劣的危機處理則會損傷組織的可信度、公眾的信心和組織多年建立起來的信譽”。縱觀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輿情監管,大多采用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行政命令、政治動員等形式,這種工作模式由于內部信息傳遞渠道狹窄單一,在應對網絡輿情危機時很難快速顯效,只能扮演“圍、堵、截”亡羊補牢的角色,十分被動。缺失科學有序的高校網絡輿情監測預警應對體系是高校網絡輿情工作亟待破解的機制困局。顯效的高校網絡輿情監管體系建設要有合乎信息傳播規律與認知規律的設計思路,更要有必要的投入,譬如包括人員的投入,設施的投入。從前者的角度來說,受限于編制,多數高校的輿情監測依靠少數的網絡管理員來完成,他們日常工作本已龐雜繁瑣,更難以抽出精力做常態化監測。從后者的角度來說,雖然國內已有信息技術公司推出了適用于網絡輿情信息監控分析的應用系統,可以進行專業化、即時性的網絡輿情信息收集、預警和處理等工作,但由于其購置成本及后期維護費用較高,大部分高校會因經費緊張而放棄硬件投入與配備。人員缺失與硬件設施費用高昂是高校亟待破解的成本困局。

3.高校網絡輿情監測與危機管理困局的破解

網絡輿情事件的發酵升級代表著公共管理危機的涌現。在管理學領域里,危機管理也被稱為危機溝通管理。由此,破解認知困局,把握高校輿情監測管理的合理“限度”,亦應以溝通管理為抓手,與訴求對象進行多渠道溝通。“圍、堵、截”是一種監管方法,但常態化的監管并非拘泥于“堵”“疏”與“導”也是一種監管。相較于傳統的管控思路,這種以疏代堵,事前介入的工作思路更好地拿捏住了網絡言論自由與公民權利、公共管理之間的“度”,使監管手段與監管效用在動態中達到理想的平衡。張弛有度,動態平衡的管控思路需要有對應的體制機制設計來加以保障實施。具體地說,就是要遵循網絡輿情的周期性變化規律,分別針對輿情發生、發酵、發展、高漲、回落、反饋階段的信息傳播特點,構建“預警—引導—應急—重塑”四級聯動的輿情預警及緊急處理機制。在輿情發生、發酵期,通過數據分析進行敏感源的解析與篩除,做出預見性的輿情預警;在輿情發展期,通過主動性的信息與釋疑,進行集中的輿情引導,為遠期的輿情重塑創設有利環境;在輿情應急期,針對已觸發的惡性事件,啟動網上和網下聯動機制,捕獲并整合關鍵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在輿情回落期、反饋期,積極進行輿情重塑,消解衍生謠言觸發新的網絡輿情的風險。

輿情預警與危機管理機制的啟動與常態化運行離不開必要的硬件投入與人力配套。在硬件投入方面,基于財力困難的現實,可試行校園網絡平臺與政府輿情監控分析應用系統端口的加密對接,或通過購買企業服務的方式予以解決,抑或由主管部門牽頭搭建省市范圍內各高校共享的校園網絡輿情信息監控分析平臺,以破解單一高校硬件投入成本過高的困局。在人力配套方面,完善組織架構、組織機制和組織制度,開展系統培訓,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輿情工作隊伍,以適應各高校對網絡監測與管控的需要。高校間亦可通過定期的交流,推廣有益經驗,使輿情管理工作有序、顯效。

作者:翟波銀特妮拉單位:赤峰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