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出版產業化強質產業論文

時間:2022-05-25 03:11:00

導語:實現出版產業化強質產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現出版產業化強質產業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深刻認識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內涵;科學把握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要求;積極應對出版產業化進程中的新問題;加快推進出版產業化的幾點思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傳統出版業進入快速轉型期,真正意義上的出版產業逐步形成、出版物商品化、出版機構企業化、經營集約化、集團化、效益最大化、資本結構多元化、中國出版業自身和外部生存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化、網絡化出版已成為信息化時代出版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國際上大的出版傳媒集團十分注重高新技術的應用、出版產業與文化體制改革、出版產業與高新技術、出版產業與信息化、出版產業與國際化、出版產業與信用構建、更新思想觀念、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出版體制機制等,具體請詳見。

隨著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向深層推進,傳統出版業進入快速轉型期,真正意義上的出版產業逐步形成。2009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對我國出版業的改革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深刻認識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內涵

出版產業化就是把出版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所屬產業中一個相對獨立的部門。面向市場實行專業化、集約化、規?;\作,實現出版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使之成為強質產業的過程(于友先,2003)。出版產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一些學者就此進行過有益探討(黃阿妮,2005;龔莉,1998),概括地說,其具體內涵包括五個方面內容。

1出版物商品化。市場經濟體制下,出版業的文化核心屬性依舊,但出版業生產的產品要拿到市場去銷售,接受消費者的選擇,因而其商品的屬性尤為凸顯。出版物商品屬性的確認是出版產業進入市場經濟的準人證。因此,出版單位必須面對市場,實現產業化運作。

2出版機構企業化。轉企改制、重塑新的市場主體,是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重點。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資本運行機制,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3經營集約化、集團化。計劃經濟時代出版業所形成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布局分散,市場分割,資源無法合理流動并得到有效開發利用,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益和集約化經營效益。出版產業化要以提高出版產業集約化程度為重點,優化出版資源配置,加大行業兼并重組力度,打破地區和行業限制,實現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

4效益最大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出版業強調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是不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是相輔相成的。因此,要適應出版市場的競爭,強化經營意識,努力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促進出版產業健康繁榮地發展。

5資本結構多元化。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和國有資產的有限性極大地制約了我國出版產業資產的擴張能力,資本實力不足,難以有效參與國際競爭。在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堅持國有資本的控股地位、把握編輯權和經營權的前提下,應加大出版產業的融資力度。同時,積極探索與非公有資本項目的合作,多渠道解決制約出版發展的融資問題。

二、科學把握出版產業化的時代新要求

1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出版業的國際化進程正在加快,中國出版業自身和外部生存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全球化帶來出版產業的全方位競爭:國內出版企業間展開了包括在選題、作者資源、綜合實力、人才、營銷、讀者、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全面競爭;國內出版企業與國外出版企業以及港澳臺出版發行企業的競爭在廣度和深度上日漸深入,包括“人員大融合”、“信息大融合”和“意識大交匯”的趨勢不斷加強(吳贊、楊闖,2009)。另一方面,全球化對我國出版產業和價值鏈產生了巨大影響。具體表現在對出版產業的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潛在進入者、替代品等五種競爭力量的影響以及在圖書市場中對傳統出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應對國際同行的挑戰。這些影響推動了我國出版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包括出版企業價值鏈重構、渠道價值鏈的重構和一體化的價值鏈的重構等(肖蕾,2005)。因此,經濟全球化下我國出版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應該是市場化、企業化、國際化和信息化。

2數字化、網絡化出版。數字化、網絡化出版已成為信息化時代出版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并將繼續深刻改變出版業的生產、傳播和消費方式,是現代出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促進出版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國家推動出版產業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目前,國際上大的出版傳媒集團十分注重高新技術的應用,通過收購高新技術公司而建立成熟的技術平臺,加強同業并購擴大數據庫內容并提供增值服務,取得了可觀的效益。近年來,國內業界對數字出版重要性與必要性的認識不斷提高,許多出版單位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在數字化方面進行了大膽嘗試,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截至2008年底,我國的數字出版產值已達530億元,是2007年的兩倍多,已經與傳統出版平分秋色(柳斌杰,2009)。但數字出版在我國仍然屬于起步階段,存在的問題和阻力仍然不少。傳統出版單位內部信息化程度比較低,數字出版的產業鏈與商業模式、內容監管、版權保護、管理格式、行業標準等問題以及技術壁壘等,直接制約著傳統出版業向數字化產業轉型(嚴云錦,2009)。因此,國內出版業應將信息化、數字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緊緊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運用高新技術創新出版生產方式,推進出版數字化轉型進程,加快實現傳統紙質形態和數字形態融合發展的轉變,培育出版新業態。拓展出版價值鏈,努力占領出版業發展的制高點(曉田,2009)。

三、積極應對出版產業化進程中的新問題

1出版產業與文化體制改革。出版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以及自身實力的增強,依賴于出版物文化價值取向的正確定位和堅守。我國出版業走市場化道路,是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發展出版產業,就必須進一步清除制約出版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培育和重塑市場主體為中心環節、以打造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出版企業為目標,積極探索出版產業化、集團化發展之路,增強企業微觀組織和運行機制的活力,健全文化市場體系。

2出版產業與高新技術。出版產業是知識密集、科技含量高的集約型產業。它既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又在科技進步中發揮巨大作用。只有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出版生產方式和基礎設施,構建覆蓋廣泛、技術先進的出版傳播渠道,并注意學習和借鑒國外出版產業先進的運營模式和經營方式,才能實現我國出版業的可持續發展。

3出版產業與信息化。隨著現代通信技術、數字印刷技術、網絡技術的加速發展和電腦的普及,未來出版業的創作方式、編校方式、生產方式、發行方式等也必將被網絡出版的全新模式所改變。因此,出版單位要緊跟信息化發展步伐,加快由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保持在未來產業競爭中的發展先機,推動出版產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4出版產業與國際化。出版產業能否面向世界,走出國門,能否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關系我國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的大事。在國家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經濟全球化所形成的全球性大競爭背景下,出版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領域越來越廣,我國出版業應當適應現代科學、技術、信息化飛速發展的要求,求生存、求發展,認準融入國際市場的最好途徑就是實現高度產業化發展(楊麗君,2005)。

5出版產業與信用構建。在市場經濟中,維持市場秩序的兩個基本工具是法律和信用。法律的規定不可能盡善盡美,因此,需要信用來加以補充,信用是用來規定法律沒有規定或難以規定的狀態。在我國目前出版市場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的情況下,誠信對于構建和諧出版產業鏈顯得尤為重要。

四、加快推進出版產業化的幾點思考

1更新思想觀念。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實踐證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改革的前提。200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啟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新聞出版系統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我國先后組建了24家出版企業集團公司,246家圖書出版社成為新的市場主體,1000多家報刊走上了市場,30個省級新華書店系統完成了轉制,出版、報業、發行等上市公司達11家,凈融資240多億元。轉制到位的資產增值、銷售利潤和職工收入都成倍增長,企業充滿了活力(柳斌杰,2009)。但是,新聞出版系統在思想觀念、創新意識、體制機制、行政管理能力以及隊伍素質等方面還存在著突出問題,特別是出版單位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主體,計劃經濟體制下出版資源行政化配置造成的出版資源過于分散,結構趨同和地區封鎖,出版產業集中度低、規模小、實力弱、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十分突出。我國出版業總體上還處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攻堅階段,這就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推動出版體制改革,努力構建出版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出版業的生產力。

2轉變政府職能。我國現有國有出版機構大多還是政企不分,市場化程度低,政府職能轉變已明顯滯后于市場化進程的要求。因此,要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新聞出版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新聞出版產品生產經營機制。按照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潔政府的要求,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真正履行好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的職能。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提高出版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程度。

3創新出版體制機制。從總體上看,束縛出版業快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依然存在,出版生產力還沒有完全釋放。還沒有完全轉變舊有的管理方式、運行模式和發展方式,一些出版單位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經營的市場主體。根據我國出版業實際,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積極推進出版體制機制創新。(1)把握出版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關鍵,全面推進改革,增強出版企業活力。出版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關鍵在于實現分離、分類、分開和轉企這“三分一轉”(蔣建國,2009),實現政企、政事、事企分開,把出版單位分為公益性出版事業和經營性出版產業,公益性出版單位內部公益性事業和經營性產業要分開,即采編業務和經營性業務分開,經營性出版單位要通過改革,全面完成轉制任務,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推進聯合重組,培育出版傳媒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一方面,擁有多家出版單位的地區、部門、單位和業務相同、相近的出版企業,要通過重組、聯合、股份化等方式,按照優勢互補、自愿結合的原則,整合優勢出版資源,以資產為紐帶,組建新的集團公司,形成新的市場主體和戰略投資主體;另一方面,在培育一批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專、精、特、新”的現代出版傳媒企業的同時,要廣開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實力雄厚、條件成熟的出版傳媒企業,特別是跨地區的出版傳媒企業大膽探索上市融資。(3)以科技進步推進出版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以數字傳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正在對傳統出版業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網絡出版模式的崛起給傳統出版領域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出版企業要緊緊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高度重視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制定和完善出版發行標準,推進出版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新業態,加快傳統出版向數字出版轉型步伐,不斷提高出版管理水平。這不僅是進一步推進出版體制改革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提升出版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4)加快推進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建設。打破按部門、按行政區劃和行政級次分配出版資源和產品的傳統體制,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加強資本、產權、信息、技術、人才等出版生產要素市場建設,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建設,規范出版產品物流基地建設,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

4培養高素質出版人才隊伍。(1)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中心,推進出版人才梯隊建設。要以領導班子建設、提高新聞出版隊伍素質和整體能力為重點,在新聞出版領域培養一批既懂經營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造就一批名編輯、名記者和出版家、企業家、技術專家,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廉潔自律、文明和諧的新聞出版干部隊伍,為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提供組織和人才保障。(2)以“五大工程”實施為抓手,全面落實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任務。要大力實施五項重點人才工程——素質工程、領軍人才工程、數字出版人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工程和新聞出版人才庫建設工程。(3)以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為突破口,探索出版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機制。要大力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創新,在人力資源配置、工資福利、制度建設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一整套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