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決定企業所有權論文

時間:2022-05-20 10:21:00

導語:成本決定企業所有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成本決定企業所有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理論文獻綜述提要;實證文獻綜述;研究動向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理論的起源、企業理論可以劃分為兩個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論和理論、團隊生產結果具有不可分性、成本是企業所有權的決定因素、成本減少的理論研究、為了降低成本,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人激勵約束機制、用經濟增加值作為管理者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的基礎、股利支付通過迫使企業不斷地進入資本市場融資來降低成本、大股東掠奪效應先是要超過其監督效應、成本隨著隨機擾動的方差的上升而增大、運用博弈論和數學的方法進行分析,使對成本的描述越來越簡潔和精確等。具體請詳見。

一、理論文獻綜述提要

(一)成本理論的起源

現代企業理論被稱為“企業的契約理論”(Coase,1937)按研究的重點不同,企業理論可以劃分為兩個主要分支,交易成本理論和理論。前者側重于研究企業與市場的關系;后者著眼于企業的內部結構與企業中的關系。其中理論又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詹森和麥克林(1976)提出的成本理論;另一類是委托——理論,基本上完全以正規的數學模型來表達,更加形式化和抽象。

阿爾欽和德姆塞茨(1972)重點研究企業內部結構的激勵問題(監督成本),他們提出了“團隊生產”理論,并認為企業就是一種典型的團隊生產。它有三個形成條件:①有n≥個具有共同目標愿望的隊員;②所有成員協作生產,任何一個成員的行為都會對他人產生影響;③團隊生產結果具有不可分性,即每個成員的個人貢獻無法精確地進行分解和測算。因而也不可能精確地按照每個人的真實貢獻去支付報酬。偷懶和搭便車行為由此產生,為了減少偷懶和搭便車,就需專門從事監督工作的人,同時要激勵其積極工作,就應使其有占有剩余權益和修改合約條款的權利。

Jensen-Meckling(1976)提出了成本的概念,并認為成本是企業所有權的決定因素。他們指出現代企業里通常存在著兩種沖突,一種是外部股東和管理者(內部股東)之間的沖突,一種是債權人和股東(外部股東和內部股東)之間的沖突。伴隨著這兩種沖突的是相應的外部股權的成本和負債的成本。他們認為,成本來源于管理人員不是企業的完全所有者這樣一個事實。在部分所有的情況下:①當管理者盡力工作時,他可能承擔全部成本而僅獲得一部分利潤;②當他消費額外收益時,他得到全部好處但只承擔一小部分成本。由此管理人員有追求額外消費的不積極工作的動機,使得企業的價值小于他是完全所有者時的價值,兩者之差被稱之為成本。成本具體包括:①訂約成本;②監督和控制人的成本;③確保人作出最優決策或保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優決策的后果而得到補償的保證成本;④不能完全控制人的行為而引起的剩余損失。

(二)成本減少的理論研究:

丁玉影,仲崇云(2004)以委托理論作為降低成本的理論依據,提出的降低委托成本的方案為:①完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降低成本,改善公司所有權控制結構安排。②通過增加股利支付比例或增加負債比例來降低成本:a.增加股利支付比例以增加企業外部權益資本籌資機會;b.增加負債比例以減少企業外部權益資本籌資機會。

向榮和賈生華(2001)認為:為了降低成本,就必須建立完善的人激勵約束機制。李海鵬(2005)認為:當股權結構由分散趨于集中時,公司治理中問題正由外部股東與內部管理者之間的委托向控股股東與小股東之間的委托轉化。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成本更主要的體現為大股東對中小股東的“掠奪”。其對控股股東與小股東之間利益沖突的綜合控制,提出三點:①變單層委托關系為雙層委托關系;②強化獨立董事的作用;③推行累計表決制度。

趙衛東,潘江玲(2005)從職業經理人的角度分析產生成本的原因為:①職業經理人具有自利性,②職業經理人的風險規避,③企業契約的不完全性,④信息不對稱,⑤隱性行動;他們提出降低職業經理人成本的對策為:①完善職業經理人的激勵機制:a構建有效心理契約內化產生激勵力量,b重點構建長期薪酬體系,c針對需求的多樣化,實施全方位非物質激勵,d提供經理人發展途徑,進行職業生涯激勵。e利用外部市場因素,實施隱性激勵。②對職業經理人的約束機制:a內部制度約束機制(內部監督制度,經營決策制度,財務控制制度),b外部市場約束機制(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

段新生(2005)提出用經濟增加值作為管理者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的基礎,使得管理者的個人利益與公司的整體利益統一起來,管理者就會以與股東一樣的心態去經營管理,像股東那樣思維和行動,這樣能有效地避免企業的成本。

二、實證文獻綜述

Rozeff(1982)和Easterbrook(1984)等學者從成本理論出發,提出了股利成本理論模型。Rozeff模型認為,股利支付是一種像保證成本或審計成本一樣用于減少股權成本的機制。Easterbrook(1984)的理論模型認為股利支付有利于降低成本。股利支付通過迫使企業不斷地進入資本市場融資來降低成本,因此企業的股權成本越高,現金股利支付率應越高,相反,如果企業的股權成本越低,現金股利支付率也越低。

顧乃康和寧宇(2004)研究了多樣化戰略與理論,根據理論提出兩個假設:①成本理論預期,負債水平與多樣化程度呈負相關關系。②成本理論進一步預期,采取不相關多樣化戰略的公司,其負債水平將低于采取相關多樣化戰略公司的負債水平。選取2002年深滬兩市的612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樣本,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拒絕了上述兩種假設。他們初步分析了拒絕這兩種理論假設的可能原因為:①負債這種治理機制在我國轉軌經濟中還沒有起到約束管理層行為的作用,并且在預算軟約束尚存的情況下,管理層因無需為自己的決策行為承擔更多的責任而愿意使用更多的負債為多樣化經營融資;②成本理論的假設是建立在多樣化經營會引起公司績效下降的假定基礎之上的,而在他們的研究所做出的對盈利性的初步檢驗中卻反映出樣本公司的多樣化擴展行為并未引起顯著的績效差異,他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有可能使用較高的負債為多樣化戰略融資而無須擔心破產的威脅。

曾穎和葉康濤(2005)通過構建一個兩時點大股東掠奪模型,考察了股權結構、成本與外部審計需求之間的關系,其模型分析結果表明,隨著大股東持股比例逐步上升,大股東掠奪效應先是要超過其監督效應,表現出成本與大股東持股比例正相關,但隨著大股東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譬如說超過某一絕對控制點),則此時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會導致大股東掠奪程度的進一步上升,但卻會使大股東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趨于一致,從而又將表現出成本與大股東持股比例負相關的關系,即成本與大股東持股比例成倒U形關系(相應地,企業價值與大股東持股比例成U形關系)。由于成本較高的公司對外部審計服務需求也較高,因此,與之相對應,企業對外部審計需求也呈現出倒U形關系。他們又以中國A股上市公司2001和2002年的數據,對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價值呈顯著的U形曲線關系,而與外部審計需求呈顯著的倒U形關系,說明委托問題較為嚴重的企業存在通過聘請高質量外部審計師來降低成本的動機,支持了他們的結論,并且,他們采用兩階段OLS回歸分析,提出外部審計可以有效降低中國上市公司的成本。此外,通過全文分析,他們認為債務融資可以作為降低成本的有效機制。

蒲勇健,周莉(2006)對委托理論進行進一步的拓展研究,納入相對業績標準,建立涉及一個涵蓋多解釋變量的激勵模型(包括經營者業績、努力水平、閑暇偏好、股票期權以及不可控外部環境因素等),通過納入相對業績前后激勵效果的比較,分析激勵強度、成本以及風險分擔等的變化,作者通過模型分析認為相對業績標準的引入不僅可以提高經營者激勵強度,降低所有者風險,同時可以降低成本。

王學斌(2005)利用博弈論中的委托-理論構造了一個參數化的委托-激勵模型,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分析了其認為導致成本的主要四個因素:一是客觀隨機擾動,二是人的絕對風險規避度,三是人努力的成本系數,四是委托人對人的獎勵比例系數。得出的結論是:①成本隨著隨機擾動的方差的上升而增大。管理環境、企業文化環境等因素導致的團隊動力的一致方向越分散,管理效率越低下,從而導致成本提高。管理者必須加強企業文化建設,通過培養員工對團隊目標的認同,弘揚團隊精神等來構筑團隊共同意愿,同時企業文化也是其他激勵制度與措施的大環境與背景,它涵蓋企業管理的全過程和企業的各個層面并能有效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②人的風險規避度是產生成本的重要根源。人的風險規避系數越是高,成本就越高,利潤潛力的損失便越大。降低成本直接可以見效的政策選擇,便是采取租賃、出售或租售國企的方式。③人努力的成本系數越大,成本越高。④當委托人考慮了對人的激勵時會降低總的成本。

宋力,韓亮亮(2005)以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1080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管理費用率、總資產周轉率計量成本,采用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反映大股東持股比例。對這四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結論為成本與股權集中度顯著負相關,與股權制衡度顯著正相關。

三、研究動向

(一)在分析方法上,對成本問題的研究,通過模型的構建,運用博弈論和數學的方法進行分析,使對成本的描述越來越簡潔和精確。

(二)在研究的內容上,研究了成本定義的分歧,從股利支付、債權融資、公司治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職業經理人和經濟增加值等方面分析了如何減少成本。筆者認為這些減少成本的方法都源于使人的想法和利益與委托人趨于一致這一思想。在分析國有企業成本時,大多數學者認為:西方的方法不適合我國的國有企業,必須通過改變國企的產權結構來降低國企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