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征收視角下的民法論文

時間:2022-09-01 10:50:25

導語:農村土地征收視角下的民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土地征收視角下的民法論文

一、我國現行的民法中關于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民法中規定的農村土地征收補償不夠公平

我國近年來對于土地征收補償,依據我國民法規定,我國堅持的是“適度補償”的原則,相關制度也不是非常的清晰和完善。而且土地補償的覆蓋范圍比較有限,許多的地區都是只補償直接的損失。另外,土地補償的標準也比較低,所以,被征收土地的農民們的生活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雖然,今年我國也下發了不少關于農村土地征收補償的相關意見,但補償標準一直都沒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在現實的農村土地征收中,也經常存在各種降低征收補償標準的情況。

(二)民法中關于土地征收制度的程序不夠透明和完善

根據我國民法中的土地管理法第48條,我們可以看到國家民法規定:“補償安置方案確立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但是,在實際的土地征收中,集體經濟組織的參與度是非常的有限的,往往都是村領導跟村民談判協商。

(三)民法中規定的土地征收制度的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我國農村,集體產權的關系是比較混亂的,而且產權的主體也不夠明確。由于這種原因,各級的政府、村委以及集體經濟組織等都爭著成為土地所有權的主題,還會以各種的名義對征地補償進行克扣等。而我國的土地管理部門在重大的決策方面一般是聽從政府的,而政府又缺乏有力的監督,所有導致許多地方產生補償金發放混論的現象。不僅損害農民利益,也影響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對我國民法中關于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相關建議

(一)明確土地征收范圍,維護公共利益

根據我國民法的第十條,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收并給予補償。”而在我國現行的土地征收中,許多都是打著國家“為公共利益”的旗號,進行征收,而國家民法對“公共利益的需要”這一概念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范圍限定。所以,從我國長遠發展來看,國家要采取相關措施,對“因公共利益需要”的范圍做出明確的規范,在民法中予以明確的界定。更加準確、清晰的劃定因公共利益而征收土地的界限。建議“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土地有以下幾種:(1)公共設施用地;(2)軍事用地;(3)福利事業用地;(4)政府機關單位用地等。

(二)在民法中確立公平的征地補償制度

大家都知道,農村土地征收是具有強制性的。土地征收會給土地權利人造成直接性的損失。所有,按照國際通行的相關原則,在土地征收以后必須要給原來的土地權利人一定的經濟補償。如今,各國的補償標準不同,但是許多發達國家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都是高于我國的“適度補償”原則的。所以,我國民法改革中也應該借鑒他國的經驗,樹立正確的土地征收補償理念。從我國近幾年的土地征收導致的矛盾中也可以看出來,我國應該再一定程度上提高補償標準,確立更為公平、可行的土地征收補償制度。

(三)加強民法中對土地征收的監督的規定

對于我國農村的土地征收和補償,政府必須要以公告的形式,詳細的書面陳述征地的具體理由。需要的話,也要提出反證,證明如果不是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土地征收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以及需要做什么樣的補償、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在此同時,政府的相關機構也需要舉行公開的聽證會,失地的農民有權質疑政府的征地理由,如果不合國家相關征地規定的話,農民有權利要求政府放棄這次的征地行為。建議的具體做法有一下幾個方面:(1)在法律制定中,規定農民可參與征地的全部過程;(2)政府公開征地補償的賬目;(3)政府要按照國家標準對所征地做合理的評估,并且盡最大努力與農民達成協議。不論哪些規定,都應該保證在農村征地的過程中,全社會都有參與土地問題的權力,有發言權、建議權等等。從而更好的保證國家對土地權利人的權利保障落到實處,防止克扣行為的發生。

三、結語

面對我國現行的農村土地征收的現狀,我們既要對民法中有關這項制度的立法革新,也要加強監督機制,防止相關部門借機使土地流轉造成泛濫的局面。在我國目前的制度條件下,農村土地征收,必須要加強國家民法的強制性力量,嚴格依法管理、完善征收法規。并且,通過民法改革、土地立法的改革和完善,實現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在穩定、公平的狀態下流轉。這樣也可以使有限的土地資源,通過市場這“無形的手”,在最大化的程度下,滿足社會的需求。

作者:許蕊娟單位:蘭州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