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學教學和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13 05:23:24

導語:行政法學教學和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法學教學和改革研究

一、行政法學教學的特點分析

行政法學是緊緊圍繞著對行政權展開控制的一門公法學科,通過對行政法的研究,促進行政法能夠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自由,實現公權與私權的動態平衡。自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伴隨著我國行政法制建設的不斷進步,行政法學取得令人矚目的發展,行政法學理論研究持續創新,而行政法學課程教學業已成為法學教學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作為教育部確立的14門法律專業核心課程,行政法學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復雜程度遠遠超過其他法律課程。行政法學內容豐富,一般涉及以行政、行政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行政監督、行政責任、行政救濟等,覆蓋了行政實體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領域,無論是理論性還是實踐性表現的非常突出。與復雜的內容相對應的就是龐雜的法律規范,其賴以存在的法律法規文件數量眾多,僅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就超過了500件。此外,行政法學還涉及到行政管理學、人類學等相關聯的社會學科和憲法、民事訴訟法等其他部門法的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習難度很大。Shapiro教授曾經分析《法科學生不喜歡行政法的十大原因及其對策》,認為即使在美國法學院,“行政法始終是被認為是最為煩悶的課程,而學生也是對這門課程的目的是最為缺乏頭緒的”。而PeterStrauss教授所言,我們的盤里過多地堆了教授所難消化食物,而學生能消化的就更少了。

二、行政法學教學的改革必然

1999年,《憲法》正式確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極完善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不斷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立。科教興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教育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基礎條件十分薄弱,導致高等法學教育并未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承擔應有的歷史使命。當下,我國處于持續發展市場經濟、改革創新社會管理的歷史時期,法學教學必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行政法學教學實踐乃法學教育改革這個宏大命題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尤其關乎著依法治國的實現進程,其制度推進不斷為行政法學教育提供改革的強大支撐和動力,而行政法學教育為依法行政的推進落實,擔負著創新行政法制理念、傳播行政法制技能、講授行政法制知識等重大職能,尤其為政府部門培養大批具備法律意識的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當今,行政法教學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人才培養難以滿足現實社會的工作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有必要進行有益的探索,在具體的行政法學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改革與創新。

三、行政法學教學的改革途徑

(一)轉變教學觀念二十一世紀的法學教育以素質教育為先進理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尤其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厚基礎、高素質、有專攻的復合型創新人才。針對行政法學課程教學的現狀,教師應當首先轉變教學觀念。其一,轉變教學任務觀念。傳統的教學任務觀僅僅限于講授相關的知識,而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教學任務觀念要求教師既要傳授行政法學的理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解決行政法問題的操作能力,從而實現培養人才全面發展的目標。同時,傳統上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學任務完成的標準,現代教學任務觀念僅將分數作為一項指標,創新、操作等實際能力也是重要指標。其二,轉變師生之間地位。傳統上教師獎學生視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希望學生聽從指揮、服從安排。

(二)明確教學目標任何一個專業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培養目標。行政法學教學改革首先應當確定教學目標,否則改革則是盲目進行的。行政法學教學目標的確定不但需要考慮學科自身的特點,還要考慮學生的要求,使有限的行政法學教育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最大程度發揮其功效。其一,培養學生行政法學思維。法律思維要求行為是否遵循公平正義準則,是否符合現實法律的規定,這在行政法中體現的尤為明顯:行政法乃限權法政府必須符合“法無規定即禁止”的思維模式,從而形成事前實體法、事中程序法、事后救濟法的三位一體限制,學生通過學習而具備特定的適應性行政法思維,具備處理行政法一般問題的能力。其二,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并重。通過司法考試成為學生從事法律職業的先決條件,因而,教學目標應當以司法考試作為參照對象,結合實際準備教學內容塑造實務型法律人才,使其順利進入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隊伍。同時,學術型法律人才也是行政法學教學不可忽略的目標,否則教學將走向無以為繼的局面,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行政法學理論基礎、敏銳的行政法學前沿動態,進而從事進一步深入行政法學科研活動。

(三)改進教學內容行政法學教學改革的核心環節當屬教學內容,一般說來,教學內容包括規范知識與方法知識兩方面的傳授。其一,規范知識是構建行政法學學科的具體材料,沒有行政法律規范,行政法律部門便無從談起。行政法學教學內容涉及的規范知識涵蓋行政法原則、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程序等。面對如此龐雜的規范知識,教學過程中并非需要一一觸及,而是在兼顧基礎知識的完整與學科體系的建構而進行有選講授,例如基本原則、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將作為重點內容。其二,掌握良好的方法知識是行政法初學者的共同問題,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復習的傳統學習方法并不能帶動學生進入狀態。因此,方法知識成為行政法學教學內容必然要求,至少需要注意:正確認識行政法,培養對行政法學科的興趣;閱讀教材,由簡至繁,逐步深入;認真聽課,珍惜交流和請教的機會;關注行政實務,掌握行政法規范運用能力等等。

(四)創新教學方法傳統行政法學教學主要采取講授教學,在傳授行政法規范知識方面具有基礎作用。但由于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講授教學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師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行政法學教學亟需引入其他教學方法,以彌補傳統之不足。其一,案例教學,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下,采用典型案例對法律知識加以剖析,加深學生對法學理論或者法律規則的理解,教師通過對案例教學通盤設計,在教學中發揮組織、指揮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爭辯,提出新觀點,而成為教學場域內的“主要演員”,案例教學實現教師、學生雙向互動,增進師生交流與溝通。其二,討論教學,基于若干問題的指引,在教師主導下以學生討論、師生討論為主要教學推進手段。討論教學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圍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開教學。西南政法大學王學輝、譚宗澤教授“雙向互動式教學法”就是一種典型的討論教學法。討論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辨力、對抗思維意識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

四、行政法學教學的實踐創新模擬法庭

為了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彌補我國行政法學教育能力訓練的不足,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引入模擬法庭。在模擬法庭的訓練過程中,學生擔任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角色而置身于模擬案件中,從扮演角色的責任、利益出發來分析案件,參與到案件的審理。學生通過對行政法學基本知識的掌握和訴訟程序的熟悉,完成案件糾紛的整個審理流程,達到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案件中分析事實、靈活運用證據法和程序法的目的。在模擬法庭上,學生不僅要處理法律問題,而且必須處理事實問題,這正是任何一個實際案件都遇到的情況。可以說,這對學生產生的潛在而深遠的影響遠遠超出傳統經院式法學教育模式的作用。模擬法庭中的教師僅擔任挑選或編寫案例材料、提供一般性指導、評價學生的表現等任務,不是案件正確答案的提供者,而是引導學生自行思考、獨立解決案件爭議。模擬法庭的引入,促使學生從不同角色出發運用法律解決糾紛,還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前的進行實戰演習,屬于對學生能力、技巧的最高層次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