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電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14:35: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應用電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學結合應用電子論文
一、高職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的背景
1.政策指引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強調(摘錄):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踐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
2.用人單位需求的轉變
目前中國正處于轉型期,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企業更青睞復合型人才。復合型人才既可以節約企業人力成本,又可以適應工作崗位的多樣化要求,包括應聘者的實踐能力、溝通技巧、協調能力等。傳統的單憑學歷選拔人才的標準在經濟發展繁榮、科技日新月異、企業成長完善的當下日漸被淘汰。尤其是電子行業,企業越來越傾向于選擇擁有豐富實踐經驗,通過培訓上崗可以獨當一面的專業人才。對于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自身具備的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工作實際需求有較大的差距。他們缺少實際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往往在長時間的試用期之后才能勉強達到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這無形之中就增加了企業運營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因此企業更渴求到崗就能上手的技術性人才。
二、“工學結合”培養模式的內涵與特征
關于教師應用電子論文
一、對待電子書包的態度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在教育體制是否適應電子書包這個問題上,評價體系的平均值為2.87,是最低的,這說明教育體制中評價體系是最阻礙電子書包項目推行的問題。因此,建議在對學生和教師的考核和考查中,減少應試的成分,更多強調對素質和能力的考查。
二、電子書包在各學科的應用方法
1.語文:讀書園地,累積語言
語文教學應該以語言應用為中心,大量閱讀。而電子書包為語言的閱讀與應用提供了便利條件。必讀篇目、泛讀篇目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在電子書包上開設讀書園地活動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可進行如下操作:
(1)各抒己見。
技術專業項目應用電子論文
1項目載體與其承載知識的關系
項目載體是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能夠有效承載和提供相應信息的實物或事務。在整個教學任務的實施階段,教師、學生圍繞著項目載體而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為了達到對學生的既定培養目標,項目載體所承載的知識和信息應符合的特點如下。
1.1項目載體是新知識的載體
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就是向受教育者傳播人類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知識、經驗和技術;學生的任務,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因此,教育的性質就決定了項目載體必須是新知識的載體。這個載體上所承載的知識類型必須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知識的深淺程度必須與學生接受能力相匹配。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多是面對課本和黑板,憑借教師的講解來展開想象,內容缺乏形象性,學生很難建立起相應知識的概念。教師講解費時費勁,學生聽得枯燥乏味,教學效果極不理想。但在項目法教學中,采用了研究型學習模式,學生在“教中學,學中做”,極大地激發出了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最終通過項目的成功完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培養了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了達到課程教學目標,項目載體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識體系,且涵蓋一定的教學內容,把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項目載體的各個環節。例如在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產品制造技術方向)的《模擬電子技術》課程項目教學中,教師選擇超外差式收音機為項目載體,在這個載體中,涵蓋了正弦波振蕩電路、共射放大電路(選頻放大電路)、檢波電路、射極輸出器、功放電路等知識點,而這些都是教學計劃內容,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在教學中,通過將項目分解成共射放大電路、正弦波振蕩電路、射極輸出器、功放電路等若干個子項目;采取先簡單、后復雜的項目實施順序,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既使各子項目所涵蓋的知識緊密聯系,同時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采取先理論、后實踐的項目實施方式,教師傳授知識時緊密結合實踐項目,讓學生學有所用;由學生親自進行項目制作,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在操作中、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完成一個個子項目的同時,既是對前面所學理論知識的消化及鞏固的過程,也是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從而達到了通過這些項目載體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目的。實踐證明,合適的項目載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增強,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教學效果很好。由于該載體所承載的知識深淺程度與初次學習《模擬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生現有的知識程度、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適應,知識應用與實踐獲得了完美結合,因此把超外差式收音機作為知識載體進行項目教學是比較成功的。
1.2項目載體是新技能的載體
在“超外差式收音機裝配項目”的教學中,學生直接參與項目全過程,每個子項目都由學生獨立完成。學生根據電路原理、元器件的特性,進行元器件的檢測、焊接;并進行電路調試,排除故障等。整個過程,學生不僅要懂得電路原理,而且從操作技能上也有一定要求,因為像收音機一類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很多電路故障都是由于焊接技能不熟練和調試錯誤造成的,所以,要順利地實施項目,每個學生都要熟練掌握焊接和調試技能。通過這樣的動手過程,使專業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了使受教育者既學到專業理論知識又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從而達到了課程的培養目標。
高職應用電子論文
1第二課堂指導方法
(1)建立組織機構,提供場地。應用電子專業課程都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離開了必要的實踐,許多內容學生就很難學懂、學好。而學校配合課堂教學所開設的實訓實踐課,往往受學校經費條件的制約和學時數的限制,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我們的專業教師感到迫切需要一種組織形式,把學生分散的實踐活動集中起來,既便于他們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互幫互學,也便于教師在必要的時候給予指導。
(2)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光有組織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讓更多的學生自愿自覺參與,并持之以恒地開展活動。興趣是最好的動力,只有具有濃厚的興趣,才會使人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并積極參與,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通過電子創新協會把新成員和老成員形成一對,有能力的老成員手把手地教新成員如何理解電子組件,學習如何使用儀器來檢測壞的電路板,進行簡單的設備故障診斷和維修。找的都是些比較簡單,能一學就會的項目。獲得收獲的新成員很快就能消除對電子技術的畏懼感,增加了學好專業知識技能的信心。然后,增加難度,讓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電子產品原理,維修一些小家電,如吹風機,電磁爐,收音機,空氣凈化器,熱水器等,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專業的能力,進而體會到的成就感。此外,根據學生在協會中顯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也作為選拔進入各種技能比賽的參考。由于參賽是對學生技能和能力進一步提高很好的一個平臺,也是招聘單位看重的內容。學生為了能夠參賽就得更加努力,這樣也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
(3)培養骨干,以帶動其他學生。在第二課堂中,學生自己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教師不應該是課堂的主體。從第一課堂觀察學生選擇對象,到第二課堂有意識地培養一批組織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學生骨干顯得非常重要。通過骨干引領學習可能達到比老師講授更好的效果。
(4)建立產品意識,深化實踐內容。建立產品意識,這是對學生在實踐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每完成一個項目設計,就要求學生思考,如果把自己的設計或創意轉化為產品,這要經過幾個哪幾個方面。其中哪些部分由社會力量來完成,哪些方面應該通過學生自己完成。我們鼓勵學生主動去了解當地的工業環境和就業崗位,當地工業的技術水平,也使學生了解還有哪些相關學科和基本技能要學習掌握。這樣做是使學生在第二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總之,開展第二課堂的建設,你應該先建立一個組織為學生提供一個場所,它是讓這個活動可以進一步,持久的繼續進行的前提,而框架搭建后,教師主要作用是起到啟發、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主動安排活動的內容和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第二課堂具體實施過程和效果
電子人才培養應用電子論文
一、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和面向的崗位群是:①電子設備的生產、檢測與調試、服務崗位;②電子設備系統的工程安裝、調試、維護崗位;③電子企業產品的檢驗、質量分析、售后服務、銷售等崗位;④電子企業公司的電子產品的開發設計、技術支持、生產管理崗位等。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構建職業能力模塊,完善專業課程體系
針對高職教育特點,我們構建了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基于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模塊,分為:理論模塊、實踐模塊、考證模塊、生產實踐與畢業設計模塊。其中理論模塊包括專業基礎課子模塊和專業技術課子模塊,專業基礎課如電工技術、電子技術等,課程主要采取一體化教學模式;專業技術課如電子產品生產工藝、單片機應用技術、電子線路等,課程主要采取任務驅動下的項目式教學,項目主要來源于生產實際,從而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實踐模塊包括專業實驗和實訓子模塊(主要是校內實訓)及技能競賽培訓子模塊,以職業技能大賽為依托,加強實踐教學中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術的訓練,保證訓練的基本要求,同時增強針對性和適用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考證模塊主要針對學生考取相應資格證書的教學。生產實踐與畢業設計模塊包括頂崗實習子模塊和畢業設計子模塊,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多樣性人才的需求,我們確立了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專業應用能力指標體系“三維互動”的教學模式理念。在重視基礎理論夠用的同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專業課內容的應用性部分,把應用性環節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大力推行Multisim、Protus、Matilab等仿真軟件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遵循職業成長規律,對主干課程合理規劃,形成從“基礎+認知”出發,打造“綜合+頂崗”的課程布局。保證基礎理論課夠用,專業課管用,專業基礎課適用,突出基礎理論課程和實踐應用課程的相互滲透和融合。
2.以“工學結合”思想為指導,積極探索項目教學和一體化教學模式
按照“工學結合”的總體思路,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設計課程教學內容,以任務驅動、項目導入或案例分析等手段組織教學,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過程。從而對課程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等進行一體化的綜合改革。例如,在培養方案中,《電子產品制造工藝》《單片機應用技術》《電子線路CAD技術》《電子產品維修》等專業課都采取了項目教學法,并配置了專項實訓;《電工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電子測量與儀器》等課程采取一體化教學模式并配置專項實訓。
電子技術能力培養下應用電子論文
一、準確定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
一個專業如果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方向不準確,將無法科學地制定本專業的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也無法高效地進行專業課程改革和教學管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首先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本專業的就業崗位和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在蘇州市電子信息行業協會的指導下,通過走訪企業、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等形式,對蘇州市電子類人才的需求進行調研,確定了本專業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電子產品組裝調試維修、PCB板的焊接與維修、電子產品輔助設計、電子產品品質保證和電子產品銷售采購技術支持,職業核心能力是電子產品組裝調試維修能力、PCB板的焊接與維修能力、電子產品輔助設計能力、電子產品品質保證能力和電子產品營銷技術支持能力。通過崗位任務的分析,制訂了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團隊精神和創新意識,掌握電子產品檢測技術、電子電路設計技術、單片機應用技術,具有電子產品生產過程管理、電子產品銷售與采購及設備維護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使其可勝任電子生產企業中電子產品設計、生產、維修、管理、銷售、采購、技術服務等崗位要求。形成“行會協同指導,校企共同育人”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1]
二、實施教師“三化”工程,打造高素質“雙師”教學團隊
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師隊伍建設。要以師德建設為引領,將提升教師素質、優化雙師結構、聘任企業專家作為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在不斷提高專任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拓展國際化視野,讓骨干教師參加企業新技術新工藝培訓,參與專業建設,承擔課程改革建設,指導畢業設計、學生競賽、技術培訓,主持教科研課題。要定期安排骨干教師出國培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必須是活水,流動的水,是知識不斷更新的水。本專業通過提升教師學歷,教師到企業做訪問工程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進行產品開發和科技攻關,共同申報科研課題,為企業開發產品、解決技術難題等,使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三、搞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
通過市場調研和職業崗位能力需求分析,確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和次崗及遷移崗位。[2]按照項目化課程教學理念,以學生崗位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為目標,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編寫具有職業特色的項目化教材。多課程重新整合,實施課證融合。將考證內容穿插在實踐教學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既節約了考證時間,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進一步完善了“能力核心、項目構架”的課程體系。如將“模擬電路技術”、“數字電路技術”與“電子元器件檢驗”相結合;“電子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與“音視頻設備檢驗員”、“無線電調試中級工”相結合。為了全面評價學生,摒棄一卷制的考核方法,構建多元評價機制,采取項目實施過程考核和課程終結性考核相結合,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根據課程的培養目標,制定評價標準,使課程尤其是基本技能訓練類課程考核內容與職業崗位的要求相吻合。
職業教育中的應用電子論文
一、加強課程設置的整合性,構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開放式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開放式教學體系的核心,因為課程設置即教學內容的確定,它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課程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個階段,學生進校以后按部就班,分階段學習,修完所有的課程就可以拿到畢業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所學的所有課程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沒什么可選性,很難確保學生個性的發展。為了改變這種狀態,為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多樣性需要,我們對課程設置進行了新的建構。就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而言,以現有的實驗設備、實訓條件、教學資源為基礎,依據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個人能力及就業方向,將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分解為嵌入式系統、光伏新能源和應用電子三個專業方向,形成“一個專業、多個方向”的開放式課程體系。這三個專業方向,有著相同的專業基礎要求,如電路分析、數字電路、模擬電路等,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知識和能力要求。如嵌入式系統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電子CAD、C語言編程、單片機原理、ARM處理器工作原理和接口、嵌入式Linux操作系統等課程;光伏新能源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電子CAD、C語言編程、半導體物理基礎及應用、光伏發電原理及應用、電力電子技術、光伏組件生產封裝技術、光伏發電系統設計與應用等課程;應用電子專業方向開設自動檢測技術、SMT技術、電子產品工藝基礎與管理、電子CAD、C語言編程、單片機原理、智能儀器原理與設計、電視原理與接收技術等課程。這些課程以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等形式出現。學生入校以后,可以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從而選擇不同課程。所有涉及到的理論性課程、實訓性課程、實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通過課程的整合,利用相同的教學條件和師資條件,達到相互統一,從而構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開放式課程體系。
二、構建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
現階段,各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都對實踐教學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增加了一定的實踐教學環節,然而往往只是片面地加大經費投入,加大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等,但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仍普遍存在問題,要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實踐活動為主線,完善實踐課程的設置,整合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運行體系。
1.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職業能力分析。
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就必須立足于市場需要,把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最新的發展動向,了解企業對學生基本職業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最新要求,積極與相關單位、企業人員共同探討,共同研究,結合本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確定一個內容明確、可操作的、與專業發展緊密相連的實踐教學體系。
行動導向模式下的應用電子論文
一、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最重要的是實踐課程,但職業教育往往在這方面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實踐教學過度依附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獨立性、目的性和重要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仍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程化教學模式,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任務化能力培養模式。職業教育課程模式中的教學成果評估體系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對于教學成果的評估體系難以反映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評估的內容和方式缺乏靈活性,且維度過于窄小。評估體系偏重于檢測學生對老師所“教”知識的掌握程度,而輕學生“學”的思維能動性和應用創新性,這就反映出評估體系未能與職業、社會、個人要求相一致,不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
二、課程體系的職責
面對社會和個人對于職業教育課程發展的殷切期望,為了完善職業教育課程理論自身發展和實踐的不足,本文創造性地將廣泛采用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指導思想“行動導向的教育理念”引入到課程開發的研究領域和范疇,對行動導向課程模式的確立和實現進行初步的研究和嘗試。在實踐上,這一課程模式的提出,將對中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研究和科學、先進的課程模式的推廣產生積極、重要的影響,并將彌補職業教育理論界對宏觀辦學規模和微觀教學改革的研究較多,而對中觀的課程模式研究較少的現實情況,且解決了課程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這一問題。
三課程體系內容
本課題以重慶工程學院2011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為實驗班,將以實時培養為基礎,從實際培養中得出客觀結論,分析重慶職業教育中課程改革發展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其深層次原因,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以網絡為手段,在借鑒全國課程改革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經典案例,將大量存在的客觀實際升華為精練的理論,提出可行的建議。簡言之,即實地調研,理論分析——對比借鑒,數據分析——總結歸納,提出建議——現實應用,實踐檢驗。通過班級實踐,建立了以“雙元”合作的“三階段”為特征的課程體系。“雙元”合作的“三階段”為特征的開發機制是指學校與企業分工協作的兩個部門,歷經三個階段所進行的開發機制。第一個階段是以企業為主。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技師和熟練的技術工人參與到課程開發當中,以企業的視角提出對新員工、對課程的期望和要求,制定出“企業”性質的課程。第二個階段是以學校為主。學校內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結合教育、教學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對企業所制定的課程進行補充和完善,使企業所制定的課程更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更容易在學校內部開展和實施。第三個階段是學校與企業會同學生、家長、政府部門等,對前兩個階段所給出的課程進一步開發和評估。所謂雙元,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1)課程開發要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開展,企業(職業學校中的實習車間)和職業學校,并以企業的開發為起點。(2)將學生既定位為企業的學徒,又要定位為學校的學生。根據學徒和學生不同的身份特征,制定相應的課程。
基于職業能力的應用電子論文
1以“體系性”的視野,在整體層面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我們雖然已有多年的學校課程體系開發經驗,但在整體層面如何結合職業人的成長規律和崗位的職業能力素質要求,實質性地促進專業知識、技能、技術、職業素質與基礎管理的有機融合,進行一次新的探索。認真、扎實地到企業、行業中調研不同層次的技能人才的規格,對湖南省支柱產業電子信息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結構中具有明顯的人才層次要求的職業崗位或崗位群、職業群從社會學和教育學角度進行研究分析,開發與之相匹配的“層次化、模塊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即對接應用電子生產管理、技術服務、開發設計、軌道電子等崗位群,解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典型崗位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素質模型分析表,根據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典型崗位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和素質的能力等級要求,依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優化由公共基礎、專業基礎、生產制造、技術服務、設計開發和軌道電子等課程模塊。建立健全由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拓展、職業素質測評構成的學生素質培養體系。開設國際商務英語、跨文化交流等課程和國際交流活動,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將學生素質培養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以職業人培養為中心的崗位對接、能力遞進的“層次化,模塊化”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從整體層面以“體系性”視野構建中職、高職、四年制高職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使我們開發的湖南省職業教育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更具有全局性和系統性。
2以“開放式”的視野,在方法層面搭建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
雖然我們有多年的學校管理和決策經驗,但如何在企業的功利性與學校的公益性之間尋求平衡,在方法層面切實地解決現代職業教育跨界問題,還是一次新的嘗試。即校企合作辦學,涉及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學校制度的問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涉及的基于工作學習和基于學校學習的問題;而職業教育本身,涉及的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解決現代職業教育跨界問題上,我們要發揮一線教師和企業員工集思廣益的智慧協同一致地探討如何基于“素質冰山模型”搭建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基于此,我們每年組織專業建設團隊和課程建設團隊,與國家電子信息產業部、行業協會等行政部門、社會團體合作,到珠海偉創力、南車時代等行業企業調研,深入分析電子信息產業以及軌道裝備制造產業體系,獲取人才數量、層次和結構的需求及趨勢,遵循職業人的成長規律,借鑒主流企業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實踐效果的重要工具(即能力素質模型),構建以崗位群為線條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素質的職業能力素質模型。即根據調研報告,歸納崗位序列。然后依據崗位序列梳理出業務要點、工作要項;根據工作要項,按分級標準梳理出各級別所承擔的工作內容和業務流程,讓一個工作要項的全部內容被不同能力等級的技能人才合理分擔,即對于同一專業中職、高職畢業生在從事一項工作任務時,工作要項所涉及的能力高低和范圍大小這兩個維度應給予清楚的界定。然后,進行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能力要素分析及提煉。在工作分析的基礎上,按等級對工作要項的能力要素進行分級分析定位,確定相應的業務行為應掌握的知識、專業技能、管理技能及素質,形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能力素質模型等級。最后,對接電子信息產業鏈的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四個環節,對技術工等技能崗位、工藝員等技術崗位、班組長等管理崗位三條應用電子職業人職業發展路徑中電子產品調試崗位、產品裝接等崗位進行職業素質能力分析,確定了職業人的三種成長線路:一是工序路徑,二是技能技術提升路徑(操作工—技術員—工程師),三是管理提升路徑(組長—主管—經理即從單項管理到綜合管理的提升)。以真實企業“人、機、料、法、環”五個生產要素為基石,遵循“技能、技術、管理”三條職業人職業發展路徑,構建“操作工—技術員—工程師”為主軸的三層級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
3以“國際化”的視野,在教學層面形成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理念、方法和途徑
盡管我們有多年的國際合作經驗,但如何適應湖南省電子信息產業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在教學層面進行認真的學情分析和借鑒德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職業資格標準,還是一次新的布局。培養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必須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長規律,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指向,認真分析學情開發出適合職業教育對象的心理、生理、智力特征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為此,我們設計了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理念、方法和途徑,基于能力素質模型開發專業教學標準流程如圖3所示。即以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為理念,梳理職業崗位的結構、工作內容,劃分崗位群或職業倉,明晰職業發展路徑;在此基礎上,通過專家訪談、行為調查,對職業崗位能力進行分類(分為隱性能力、顯性能力)和分級(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級);結合行業國際標準,獲取與崗位能力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并對工作內容轉換來的學習內容進行分類(分為知識、技能、素質)和分層(分為中職、高職、四年制高職);最后,在教學層面明確專業定位,構建課程課程,組織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形成教學標準。除此以外,還要采用與現代電子信息產業和湖南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緊密相關的國際通用的產業標準、產品標準、生態標準等,實現專業教學標準“國際化”。綜上所述,通過剖析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職業教學標準構建過程,在職業崗位調研的基礎上梳理職業崗位,分析職業能力,搭建職業能力素質成長模型;以“體系性”、“開放式”、“國際化”的視野構建應用電子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科學地提出專業教學標準開發的理念、方法和途徑,形成從職業中來的系統化的專業教學標準構建方法。這將有利于提升湖南省職業教育的水準,使我們培養的人才在未來激烈的高水平的國際競爭中居于有利地位。
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電子論文
一、在驗證性真實實驗中,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提高教學效果
初中生物學實驗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驗證性真實實驗,這類實驗是學生通過真實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以驗證所學的原理和知識,達到深化理解、加深記憶的作用。驗證性真實實驗中,相當一部分需要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顯微鏡的特性導致實驗現象只能一個人獲知,造成學生對實驗結果是否正確難以知曉。有效應用白板的展示功能,把顯微演示裝置連接到電腦上,通過白板實時顯示某位學生的觀察結果,教師和其他學生可進行對比和分辨對錯。對于其他非顯微鏡實驗,利用攝像頭實時顯示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給學生以感性認識,實驗結果能夠統一,實驗結論也更容易獲得。由于是學生實時獲得的實驗結果,因此教學效果比用傳統課件展示視頻更容易使學生接受。
二、在驗證性模擬實驗中,有效應用白板的生成功能,真實再現實驗操作
驗證性模擬實驗是通過用模擬實驗的方式,驗證已有的實驗結果。這一實驗結果是已知的、確定的,但需要教師、學生通過相似性原理,用模型代替原型去獲得實驗結論,并類推到原型,從而加以驗證,揭示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驗證性模擬實驗。在此模擬實驗中,學生作為捕食者,利用不同顏色的紙張代表環境的色彩,多次重復捕食和生殖過程,得出與環境色彩越接近的生物存活率越高,最終形成生物的保護色。利用白板的無限克隆功能,能夠很好地解決不同色彩的個體繁殖后代的數量問題,結合白板的定時功能、屏幕顯示的色彩碎片的隨機性和一致性,可以有效地統一學生的捕食行為,避免出現個別學生集中精力去尋找某些色彩紙片的問題。
三、在探究性實驗中,通過白板的交互功能,顯示整個實驗過程
探究性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科學現象和本質的過程,這一過程與科學認知過程一致,符合初中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它既能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學習動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性實驗中,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獲得解釋或者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操作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生物材料及相關儀器裝置等展開實驗。利用白板,結合網絡,可以在計算機上利用仿真和虛擬顯示等技術,模擬實驗過程,觀察實驗現象。由于網絡內容的廣泛,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幾乎都可以獲得相應的實驗對象,而不僅限于傳統課件中教師的預設內容。白板只是教學工具,是實驗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使實驗更容易開展的輔助手段,學生的自主參與、動手完成才是實驗不可或缺的,不能把實驗教學完全依賴于白板。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白板的整合和生成,實現從制作課件到利用資源,有效應用白板,提高教學效率的總目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