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精神對三線精神的傳承
時間:2022-08-13 04:08:20
導語:電力企業精神對三線精神的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滿足備戰需要和優化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國家啟動“三線建設”。“三線建設”歷經幾十載,不僅創造了一個時代的不朽工業傳奇,而且創造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半個世紀過去,“三線建設”的號角已消失在歷史的深處,但它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卻歷久彌新。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樂山電力”)因“三線建設”的成果而生,因“三線企業”的發展而興。“三線精神”已深深浸潤在樂電人接續創業創新創造的奮斗品格和血脈中,并熔鑄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樂山電力企業精神。“三線精神”是樂山電力精神的底色,樂山電力精神是“三線精神”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展示。樂電人憑借“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不斷砥礪前行。
一、國之所需、吾志所向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保障國防安全,同志從當時嚴峻的國際環境和日益好轉的國內經濟形勢出發,做出了進行“三線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三線建設是國防工業和經濟建設布局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1964年至1980年間,黨中央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舉全國之力,在祖國中西部的十三個省、自治區進行了一場以備戰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工業和交通建設,相續建成一批以國防科技工業、重工業、基礎工業為主的大中型工廠、科研院所及配套基礎設施,在交通、能源、國防科技等領域創造了自主研發、自主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三線建設”所積累的發展后勁,直到今天仍然堅強有力。當年,在中國經濟還比較困難、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情況下,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員和干部等“三線人”,聽從黨和國家“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時代召喚,滿懷愛黨愛國的熱忱,打起背包、跋山涉水,從工業相對發達、物資富饒的東北、華北和沿海大中城市一路高歌、風雨兼程、義無反顧地奔赴祖國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崇山峻嶺、大漠荒原。國之所需皆乃奮斗伊始。“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這樣的描述成為當時三線建設者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住的是干打壘、布棚子,吃的是干咸菜、硬饅頭,在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艱苦條件下克服自然、生活、工作中的各種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無私奉獻他們的才華、心血和青春,自力更生建設起國家戰略后方基地,用行動書寫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
二、應時而生、照亮來路
在“三線建設”時代要求下,為發揮四川水力資源優勢,按照“靠山、分散、隱蔽、中小型”及滿足“適應戰備需要”的要求,樂山電力下屬發電企業———象月電廠象鼻嘴電站、月兒山電站(以下簡稱“象月兩站”)和花溪電廠高廟電站、吳河電站(以下簡稱“高吳兩站”),帶著相同的歷史使命和不同的職能定位相繼開工建設,并在投運后直接擔負起為國家三線建設工程項目提供電源保障的重任。成昆鐵路作為“三線建設”的工程奇跡,創造了“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的不朽豐碑,是中國鐵路史上的神話。成昆鐵路于1958年開工建設,1970年7月1日全線竣工運營。為解決成昆鐵路工程建設施工電力需求,在峨眉山龍池河流域梯級電站開發中,象鼻嘴電站于1958年開工建設,經三上二下多次停工復工,于1964年與月兒山電站開工建設同步推進,1965年12月象月兩站相繼投運。1966年10月象月兩站7340千瓦裝機全面建成投產,并通過35千伏線路,送電到烏斯河,后延伸至甘洛、越西等成昆鐵路沿線。2000年,成昆鐵路完成電氣化改造,象月兩站又擔負起了為電力機車供電的任務。為加速國家電力工業建設,解決“三線企業”急需用電的問題,花溪電廠高廟電站作為洪雅縣花溪河流域九級電站開發的第一級工程于1965年7月1日開工興建。高廟電站位于洪雅花溪河上游支流高廟河上,距高廟古鎮1.5公里,水源由牛山腰的喀斯特溶洞響水洞引出,沿山開渠2.76公里。同時吳河電站也于1965年開工建設;1966年底,高吳兩站各有一臺機組投運發電;1969年,高吳兩站22500千瓦裝機全部投產,并入成都電網運行,直接擔負起國家三線建設的重擔。從此,坐落在峨眉山南部海拔1000米深山的高廟古鎮開始通電,當地群眾終于圓了“點燈不用油”的美夢。高廟古鎮從此也有了“小嘉州”的美稱,當地至今還流傳著“滿城星星照二峨”的佳話。有一位小水電專家這樣評價過,在國家電力發展十分羸弱、連城市供電都無法滿足的年代,“三線建設”中的小水電撐起了廣大山區的生產、生活用電需求,托起了山區勞動人民群眾提前進入現代城市生活的責任,為國家戰略后方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三、窮山距海、無遠弗屆
象月兩站、高吳兩站,是樂山電力老一輩水電拓荒者的驕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砥礪前行了五十多個春秋,為山區水電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那個交通極其不發達的年代,修水電站筑壩修渠全靠人工搬運發電設備和開鑿數公里長的引水渠道,在當時實屬是一個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沒有路,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各種施工設備、生活必需品,手提肩扛、跋山涉水、披荊斬棘;重型設備利用手動絞磨,喊著號子,通過人工一點一點地拖運進入工地。沒有房,他們挖山洞、搭茅棚、借民居,與山鄉居民建立起了最親密的關系;沒有吃,他們墾荒造田,自產自足,亦工亦農。據檔案記載:當年在月兒山電站建設中,由峨眉、夾江兩縣組織1800人的施工隊伍,奮戰4個多月,完成土石方開挖工程近10萬立方米,有力加速了電站建設,寫下了依靠群眾辦電的光輝一頁。風餐露宿,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玉汝于成。象月兩站、高吳兩站的“三線建設”電力人,用他們慷慨豪邁的無悔青春和無懼無畏的拼搏奮斗,在深山峽谷中書寫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并開辟出了一片嶄新天地。時至今日,這種敢闖、奮斗、堅韌、鉆研、樂觀的精神傳承和優秀品質依舊在樂電人的身上熠熠發光,繼續照亮前路。
四、接續奮斗、正當其時
攀越高山險峰,趟過歲月長河。從1988年至2021年這33年間,樂山電力作為一家綜合能源服務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以自身的發展實踐,通過資本運作、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升級、資源高效整合,實現了“成立實體企業搭建股份制平臺、股票上市躍上資本市場平臺、與國網‘聯資、聯網、連心’打造新平臺”的“三級跳”,使兼并重組來的老舊企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回首樂山電力的創業史,人是聘的、錢是借的、房是租的,樂山電力經受住了電力體制改革和市場環境的嚴峻考驗。樂山電力33年來發展所取得的成效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幾代樂電人“自《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新論)企業之窗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回首改革歷程,樂電人攻堅克難、破冰搏浪,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翻開一頁又一頁的發展篇章,樂電人攜手經歷了一場場破立并舉、一次次迭代更替。樂電人傾注了心血和追求,融入了甘苦和憂樂,寫滿了情感和寄托,并賦予“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樂電精神更加深刻和豐富的內涵: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愛崗敬業、孜孜不倦的奉獻精神,使命在心、責任在肩的擔當精神,銳意改革、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問題導向、精益求精的實干精神。偉大的時代淬煉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塑造偉大的時代。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樂電人傳承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用汗水澆灌夢想、以苦干加巧干為樂山電力的發展奠基打樁。在波瀾壯闊的創業創新創造中,樂電人凝煉出“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奮斗精神,沐雨櫛風馳而不息,催開無數夢想的花卉。在革故鼎新轉型發展的新征途上,新一代樂電人繼承企業精神的奮斗基因,九牛爬坡個個出力,聚力企業奮進能量,提振信心再出發。“十四五”征程已經開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打造平臺型綜合能源服務商”,以“四網融合”為“新賽道”,全力“走出去”,打拼“新天地”,這是樂電人高瞻遠矚、科學規劃,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升級。著力勾勒“四網”融合發展“施工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治理結構,瘦身健體輕裝上陣,聚焦主業精耕細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已經展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這個激人奮進的光輝時刻,在“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樂山電力企業精神的指引下,全體樂電人當不忘初心、肩負使命、心懷夢想、接續奮斗,擰成“一股繩”、種好“責任田”,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沿著建設者的足跡,繼續創業創新創造,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單位: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上一篇:電子元器件可靠性篩選設計探討
- 下一篇:高可靠性微電子裝備認證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