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
時間:2022-04-12 10:25:20
導語:民辦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民辦中學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德育工作,是民辦中學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然而,由于民辦中學德育工作機制不健全、管理者不重視、德育工作者調動頻繁等原因,民辦中學的德育工作比較落后。因此,民辦中學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文化知識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陣地,用文化環境促進德育教育;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在各類實踐中開展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民辦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民辦中學;德育工作;實效性
隨著基礎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民辦中學以現代化的校園環境,信息化的教學設施,科學化的教學管理,全面化、國際化、個性化的培養目標占據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民辦中學德育工作機制不健全、管理者不重視、德育工作者調動頻繁等原因,民辦中學德育工作比較落后,基本只滿足于學生業余活動的需求和個性化的需求,缺乏精神價值上的引領。而加強德育工作,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中心環節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自身經驗為基礎,對提高民辦中學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在文化知識中融入德育教育
我國中學一般每天八節課,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左右,占據學生在校的絕大部分時間。因此,無論是公辦中學還是民辦中學,課堂教學都是提高學生學識,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主渠道。(一)完善政治課堂,加強德育教育中學政治課堂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最主要的課堂,其教育目標是幫助中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由于政治課堂文化知識相對輕松,不少學生將政治課堂作為放松大腦的娛樂陣地,沒有達到政治課堂應有的教學目標和效果。因此,需要完善政治課堂,加強德育工作。要求我們從如下幾個方面做出改進:第一,要優化教育內容,增強政治教材的感染力。中學道德與法治主要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以及國情國策教育。高中政治包括了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四本必修課以及多本選修課。無論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還是高中的政治教材,枯燥乏味的知識點居多,教材的實例簡單落后,缺乏時代性和感染力,不能與學生所處的日常生活情感產生呼應,因此很難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而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傳統優秀文化的教育要貫穿國民教育的始終。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政治教材編寫中可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豐富政治教材的素材,用中華文明中蘊含的傳統美德等思想道德教育資源來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外,政治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科,教材編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政治學科教研組需加快教材更新和改版的頻率,以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和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作為政治教材的實例,比傳統政治教材老套的故事更有感染力。第二,要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政治課堂的趣味性。由于考試的壓力及教師自身素質問題,傳統的政治課堂以教師灌輸為主,講解知識點為主要內容,缺乏趣味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近幾年,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以生為本,注重課堂生成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目標。然而,大部分情況下,很多政治教師只有在上公開課或者賽課的時候才會認真設計課堂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課堂生成。政治教師應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讓政治課堂富有生機和活力,受學生喜愛。第三,要完善考核辦法,增強政治課堂的育人性。目前中學對學生的學習評估還是以考試分數為主。政治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是知、情、信、意、行融為一體的學科。因此對學生的考評不能只看考試分數,更應觀察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行為,增加行為分,形成一套考試分數和行為考察相結合的考評制度。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評價打分,按比例納入最后總得分,讓學生明白行為和認知同樣重要,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范。(二)利用其他課堂,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應只是政治教師和學校專門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而應是全體教師的工作。所有教師都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本學科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本學科知識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此外,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一文中指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應貫穿所有科目。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自然引入德育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一方面,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等學科而言,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最終目的是什么,再進一步以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高層次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其次,好的課堂,老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自覺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文科科目,本身就涉及許多關乎國家歷史和國家大事的知識點,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另外,教師要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培養學生做實驗求真知的探索實踐能力;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樹立誠信做人的道德品質,敦促學生考試不弄虛作假、處事言而有信等等,這些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對于音樂、美術、體育、勞技等素質拓展課而言,教師要充分挖掘此類課程當中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以優秀的民族樂曲、民間美術、特色的地方戲曲、舞蹈、武術來陶冶學生情操,開闊學生眼界,了解多元的文化藝術形式,從而在欣賞和實踐的過程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讓學生在優秀的文學藝術氛圍中怡情養志,修身養性。
二、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陣地,用文化環境促進德育教育
民辦中學多為全寄宿制學校,校園是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最主要場所。校園環境作為一種隱性的德育資源,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起著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分為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學校領導及教師應理解校園文化對學生的重要作用,努力創建良好的校園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改進物質環境,創建現代校園。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實際上指的就是學校的硬件設施建設。對于全日制學生而言,校園就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場地。學習上的硬件設施建設和生活中的硬件設施建設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首先,教學設備應現代化、信息化。教學設備是教師教育學生學的技術載體,起著提升教學效果、完善教學過程的重要作用。學校應加大對于教學設備的投資,引進最先進的電教信息化設備,安裝先進的教學多媒體系統,集數字實物投影儀、大平板電腦、IP數字廣播系統于一體,整合最先進的數碼平臺和無線分屏操作系統,讓教師能方便,快捷的授課,生動形象的講課;讓學生能高效率的聽課,也能讓德育教育資源最大化在校園流通。此外,圖書館、計算機教室、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也應按照最高標準配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生活設施應一應俱全。學生公寓樓、師生餐廳、室內體育館、田徑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等場地缺一不可。學生既然在校園內生活,校園就應該模擬成一個小型的社會,形成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學生除了學會學習,還要學會一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費等。(二)構建文化環境,實現內涵校園。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實際上指的就是學校德育軟環境。德育軟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學校采取各種方法,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構建文化環境,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道德品質。第一,將德育內容融入學校辦學理念當中。民辦學校若想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在社會上有良好的口碑,必須有正確的辦學理念與育人特色。將德育的相關內容融入學校辦學理念當中,能讓學生從最開始進入學校學習時,就明白學校的育人目標,明白自己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能在無形當中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第二,在宣傳和培育榜樣力量中融入德育教育。榜樣力量對于中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中學生大多數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贊揚和關注。他們一方面會羨慕榜樣人物,想和他們成為朋友,另一方面,也會向榜樣人物學習,讓自己也變得更加優秀。學校要善于抓住中學生的心理,首先利用校史館展示優秀校友的故事,并定期請優秀校友返校做演講。其次,利用學校宣傳欄、校園刊物、校園廣播等表彰師生中道德模范,讓師生在尋找和評選道德模范的過程中,弘揚和培育以仁愛和無私為核心的“最美精神”,在整個校園營造出一種追求真、善、美的氛圍,讓學生受到傳統美德的熏陶。第三,在學校文明教育中增進德育教育。例如,通過校史講解,增強學生的自豪感;通過唱校歌,背校訓,培養學生的使命感;通過穿校服,佩戴紅領巾,舉止文明等日常行為規范,規范學生的行為;通過升旗儀式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道德情操。(三)完善宣傳手段,開展德育工作。宣傳在任何領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宣傳得好能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價值指引。學校利用宣傳手段進行德育教育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一方面,學校要通過學校廣播,校園、班級周刊、學校宣傳欄等傳統宣傳手段進行開展。將師生的優秀事跡或社會中的好人好事進行相應報導,用實際事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媒體、自媒體、微媒體等現代多媒體平臺。隨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德育工作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充分運用網絡資源,轉變德育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思想,促進德育工作人性化、個性化、時效化,增強其親和力、感染力,突出校園網絡育人功能。學校要培養一批信息技術人才,建立學校的官網,官微和微信公眾號,校辦老師和德育老師專門負責,堅持主流的價值引導,將編輯好的新聞內容及時推送到各平臺。傳統媒體和現代新媒體相互融合,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學校要緊握時代脈搏,開展德育工作。
三、以活動為載體,在各類實踐中開展德育工作
學校開展各類活動的目的:一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顒又饕蓤F委組織和開展,各年級組長和各班主任配合與支持。學校各類活動的開展也越來越成為學校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因此受到校領導,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學校德育可以以學校各類活動為載體,在各類實踐活動中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然而并不是什么樣的活動都具有德育功能,活動的開展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需要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組織安排。(一)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在總體上安排和規劃“五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活動的開展不能是隨性任意的,而是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科學的安排,環環相扣的。校園“五節”指的是體育節、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和社團節,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校園活動,學生喜聞樂見,參與度極廣。體育節作為每學年“五節”的開篇之作,一般在10月初開展,旨在增強學生體魄,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體育節除了跑步、跳高、跳遠等個人項目,更應安排班級籃球賽、班級足球賽、拔河比賽、班級跳繩比賽等集體項目,讓學生在體育節中親身體會競爭與合作,明白團結協作的力量,增強班級凝聚力。藝術節展現青春風采,暢游藝術海洋。主要包括歌唱比賽、舞蹈比賽、演奏大賽、書畫比賽和主持人大賽,個人或集體參賽皆可。一般在11月底開始,通過各類比賽選出優秀節目,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加以改進,最終在校園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暨元旦文藝匯演的大舞臺上向全校師生表演,并喜迎新年。書法和繪畫的優秀作品在學校藝術樓展出,供學生和家長參觀。藝術節鼓勵學生敢于展現自我,體現個性特長,用藝術的方式自我調節,滋養心靈。讀書節是新學期開學之初的活動,一般在3月初開展,在萬物復蘇的春季,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內容涵蓋了讀書節手抄報比賽、中英文朗誦比賽、最強大腦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能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熱愛學習,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萍脊澮话阍?月份開展,主要包括各類模型大賽以及科技創新作品大賽等等。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并且自主設計科技產品,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會有老師指導參加國內外各類中學生科技大賽。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科技創新精神。社團節作為“五節”的閉關之作,實際上是對一年以來社團活動的總結,學生在9月自主選擇加入參加社團。在每年的5月初開展社團節,向全校師生匯報和展示本社團一年來的學習和實踐成果,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策劃、排練和表演,全面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精彩紛呈的“校園五節”成為引領孩子夯實雙基、培養習慣、健全身心、張揚個性、鍛煉能力的大好平臺,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奠定了結實的基礎。(二)校內志愿者活動與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將校內、校外相結合,教師、家長、社會齊心協力,為學生進行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促使德育教育順利進行。第一,要規劃好活動內容。校內志愿者活動與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要以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培養傳統美德為主要目的。校園志愿者活動一般是指,學生以校園為活動范圍,以校園、老師、學生為服務對象的一種無私的不求回報的義務活動。例如,校園義工活動,即可利用學生晚飯后的休息時間,將學生按班級分批次,義務打掃校園公共環境衛生、拾掇校園內的白色垃圾,義工活動可以培養學生養成不隨地亂扔垃圾的好的習慣,樹立勞動最光榮和保護環境的意識。一對一學習互助活動,讓成績好的同學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一般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和家委會組織安排,在寒假和暑假分別開展一次或兩次讓學生走近社會、了解社會、融入社會、親近大自然的活動。例如,關愛貧困老人和留守兒童活動,家長通過社區了解相關的信息,帶孩子看望貧困老人和留守兒童,并獻上自己的小小愛心,培養孩子關愛他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品質。走進工廠系列活動,家長帶領學生參觀當地有影響力的企業,聆聽企業家的故事,感受上班族的生活,培養學生樹立腳踏實地、勇于創新的精神。保護水質活動,家長帶領學生親臨家鄉的河畔,考察家鄉的水質。學生和家長一起制作保護水源宣傳冊,發給廣大市民,呼吁大家珍惜、保護水資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多項能力。第二,做好前期宣傳工作。思想決定行動。要想讓志愿者活動和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提高學生和家長對于活動的認識,因此,前期的宣傳工作十分重要。學校教師和班主任可以制作與活動內容相關的創意海報,動畫視頻等張貼或在學校宣傳欄和學校相關媒體平臺,吸引學生和家長的興趣,從而主動投身于志愿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第三,做好活動總結?;顒拥倪^程一般學生都是愿意積極參與的,但是,要想達到活動預期的德育效果,需要對活動進行總結和升華,讓學生深刻體會活動的價值與意義。例如,校內志愿者活動,可以通過征文比賽或者繪畫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將參加活動的感悟通過文字或者繪畫表現出來,將優秀的作品在學校宣傳平臺上展出。而關于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可以在新學期之初,舉辦“不一樣的寒假作業”的展示大會。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與學生合作,制作PPT或者情景劇等,通過多種方式將本班同學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呈現出來,先年級內進行評選,再由年級推選優秀作品在校級表彰大會上向全校師生展示。(三)組織好校園常規活動,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校園常規活動,一般是指各學校都要定期舉行的活動。例如,升旗儀式、入團及少先隊員退隊等活動。升旗儀式除了旗手由團委統一選拔、培訓和安排,其余可按班輪流。團委給定升旗主題后,班主任和本班同學一起策劃升旗儀式的具體形式,合理安排人員,體會升旗的莊重感和儀式感。入團是要選取比較優秀的學生加入中國共青團,在學生自愿報名之后,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考察,考察合格才能入團。首先,班主任可以以學生和任課教師的投票為依據,推薦學生參加入團培訓。其次,入團培訓一般由團委老師、政治老師和歷史老師主持,向學生全方位講解中國共青團的發展歷程以及中國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最后,要通過考核才能最終加入中國共青團。少先隊員退隊一般在每年的六一的前一天,主要是初一的學生。舉辦少先隊員退隊儀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身份的變化,自己已經走向人生新的階段,要承擔起更大的責任。組織好這些常規活動,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共青團的熱情,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四)開展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增進學生的家國情懷。民族傳統節日具有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的功能。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實際情況是,學生熱衷于過西方節日,比如愚人節、萬圣節、圣誕節等等。每到這種節日,校園里就彌漫著濃濃的節日氛圍和氣息,學生自發的過洋節。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沉淀,而學生期待中國傳統節日的到來往往是期待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到來,可以利用小長假在家休息或者跟著父母出去旅行,過節的氛圍不濃厚。因此,學校要組織開展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例如,清明節可以利用大課間時間組織學生緬懷先烈,中秋節可以利用手工課自己動手制作月餅、元宵節可利用班會課進行猜燈謎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踐行“愛國、友善、孝順”等傳統美德,提升中學生對于本民族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文化自信,增進家國情懷。德育不是簡單的道德知識的傳授,而是為了培養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民辦中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陣地,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02-28(001).
[2]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人民日報.2017-01-26(006).
[3]石書臣.論治國理政的青少年學生德育工作思想.教學與研究.2017(1).
[4]王斌剛.中學德育管理中的三個提升.教學與管理.2016(10).
[5]張儉.價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學德育創新論析.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
[6]袁園.中學德育課程實施的問題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13(10).
[7]祝長水、陳安福、宋玉平、方義康.育心養德、德心結合:中學德育新路徑.當代教育科學.2013(10).
作者:張君 周嫻 單位: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中學德育情感教育論文
- 下一篇:礦物加工德育工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