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命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8 11:25:00
導語:德育命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每年高考結束后,我們發現生源差不多的學校,高考成績卻很不平衡。有些學校生源條件較好,但卻考不出好成績;有些學校生源條件較差,考得反而不錯。顯然,責任在于“教練”,即在于教師的教學水平。而教師教得好壞,除教學態度外,則主要取決于他的命題能力。可以說教師的命題水平有多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有多好。凡平時深入鉆研教材、重視時事政治的學習研究、課堂提問和測試命題新穎活潑的教師,他所指導的學生一般來說考得就較好;反之,平時不善于啟發提問、課堂教學滿堂灌、聯系實際說不清、命題形式呆板的教師,他所指導的學生是很難考出好成績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年年埋怨高考政治試題難,其實質反映了這部分教師的平時教學與高考命題很不適應。那么,我們怎樣提高自己的命題能力呢?這是每個教學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
一、要認真研究高考政治試題
政治教師要做到兩個“心中有數”:一是對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心中有數,二是對高考政治試題及其答案的特點心中有數,從而提高自己平時命題的仿真性或模擬性。
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具有以下特點:時事選擇題要求考生對國內外重大時政的掌握要具體、準確、全面。其他選擇題中絕大部分都是以問題為載體,考查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有部分選擇題則是考查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哲學選擇題題肢跨度大,要求考生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等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題干,排錯排異,能力要求逐步提高。總之,Ⅰ卷中的70分選擇題更加構思巧妙,富有時代氣息,形式新穎活潑,如出現了一材多用的連環選擇題。這些特點告訴我們,過去那種諸如“政治的本質屬性是……”、“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勞動創造的新價值等于……”此類以考查再認再現能力為主的選擇題已經陳舊、過時,平時訓練應向能力考查靠攏。主觀性試題則是變換角度考熱點問題,如農業、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年年都熱,又幾乎年年都考。既考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又考綜合運用書本知識和時事知識的擴展式論述能力。大題的考查鮮明地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意志和輿論宣傳熱點。
近幾年高考政治試題的答案特點是:簡答題既考基礎,又考能力,以后者為主,答案雖言簡意賅,但要求考生靈活遷移教材觀點;辨析題則多以“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型為主,答案要求對所給命題辯證分析,合理成分與錯誤因素的剖析要有根有據;材料(表格)論述題要求考生做到觀點與材料相統一;所有主觀性試題的答案組織,總是要求或理論和實際、或原理和方法論、或宏觀和微觀、或正面和反面辯證全面地考慮。據此,政治教師在平時就要學習這種命題方法,發揮高考樣題的示范指導作用,提高學生的答題能力。
二、要重視時事政治的學習
政治教師必須關心時事政治,并善于對重大時事政治進行理論思考,才能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及政治敏感性。這不僅是提高考試命題能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是否真正“講政治”的問題。這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者雖懂得重大熱點問題,但理論思考不夠,或者說角度和深度不夠。例如: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許多教師都把它作為一個復習重點,這無疑是正確的、必要的,但大多囿于意識的反作用原理、國家職能的有關知識,給學生作些簡單對號入座的輔導。而對諸如:當前為什么必須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分別是怎樣的?為什么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于我們黨等問題的認識就比較膚淺。例如:有的教師在講“為什么精神文明建設關鍵在于我們黨”這個問題時,只是照搬教材上的四個“只有”、“才能”,不能令學生信服。他們想不到,其一,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而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包括經濟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全面建設,所以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由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說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的社會,為什么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保證了。其二,端正黨風是促使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關鍵。黨內目前還存在著一些消極腐敗現象,加強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首先要從嚴治黨,所以,各級黨組織及黨員干部要發揮表率作用。其三,只有加強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才能全面落實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保證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保證國家和社會的穩定。又如:國有企業改革問題也是高考政治復習中必須注意的一個熱點,但如何看待國有企業的現狀、國有企業不景氣的原因及出路?如何看待國有企業的改制、改組,是否叫“私有化”?為什么?如何看待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如何看待邯鋼經驗的實質和啟示、“長虹”彩電的降價?為什么要調整產品結構、發展規模經濟?所有這些問題以及怎樣運用教材知識分析,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高中政治教師都能說得清道得明的。再如:可以說沒有一個教師和學生不知道李素麗的,但卻不一定懂得李素麗事跡的實質和核心,學素麗與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從李素麗的事跡中怎樣看待人生價值及其實現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知道熱點,又說不清楚這一矛盾?筆者認為,一方面要重視時事政治的學習,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黨代會和人代會的有關決議、文件,黨報黨刊的社論和評論員文章,以及學科雜志上的有關文章。另一方面,要加強集體研究,集思廣益。
三、要深入鉆研教材,改進教學方法
我曾對學生測試過這樣兩道題:一是“價值規律為什么能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生產各部門之間的分配?這種調節有何利弊?怎樣克服這種弊端?這一作用對商品生產者有何啟示?”二是“通過經濟常識二、三兩課的學習,請列舉事例說明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隱蔽性。”應該說這是第一輪教學中這幾課教學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但考試結果很不理想。于是,有人又埋怨試題“太難”了。這說明,學生考不好的深層次原因是由于少數教師平時只知道照本宣科,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造成的。他們的教學目標只是要求學生掌握“是什么”,而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和“怎么樣”,層次太低。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得益太少,充其量只是背了一堆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東西。怎樣幫助學生提高理解教材知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者要善于把巧題活題引入課堂教學。當前,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課堂教學講風太盛,缺少啟發提問或提問質量不高,解題包辦分析過多,缺乏主觀性試題的有效訓練,學生憑感覺做選擇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開始重視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有的教師還經常使用電教媒體,將各種巧妙的選擇題、主觀性試題用幻燈打出來,請學生參與分析、討論、爭辯、補充,這不失為一種培養能力的好方法。
怎樣把活題巧題引入日常課堂教學?筆者認為,首先,要貫徹《課程標準》,優化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問題化。《課程標準》對每個知識點都列出了或識記或理解或運用的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把這些目標問題化。例如:《課程標準》對“企業及其經濟效益”這一知識點提出的“運用”能級目標是: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說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那么把它變成問題,我們可以讓學生分析一下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成本指標層層分解”做法的理論依據及其對其他企業扭虧的啟示。又如:在“當代國際社會”這一知識點上,《課程標準》提出的運用要求是:“列舉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幾個重大事件,分析說明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教師既可讓學生舉例說明,也可讓學生討論英國的“瘋牛肉”事件,英國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的關系,美國炮制的赫一伯法和達馬托法案為什么在國際上不得人心,等等。其次,要抓住學生易錯易混的知識來設計問題。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答問、答卷中捕捉問題,建立“學生錯題集”。例如:學生往往對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兩者的區別分不清,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的選擇題和辨析題。再次,教師要改進備課方法,以備內容為主轉向備問題、備事例、備學法答法指導為主。
四、要合理使用各種復習資料
一要博覽,二要篩選,三要改編創新。只有博覽,才能取長補短,查漏補缺,才能提高自己的命題能力,增強教學機智。之所以要篩選,一是因為目前市面上各種復習資料泛濫,良莠不分。有的試題過于呆板、簡單,有的試題錯誤百出。如不認真篩選,很可能給學生造成大量重復勞動或誤導學生,使學生形成錯誤的定勢思維。二是只有篩選才能把別人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使用別人的復習資料,貴在改編創新。例如:有的教師看了1996年高考政治第19題后,將選擇肢作為辨析題讓學生分析,或進而提出類似命題讓學生辨析,如“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話”、“樹林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片完全不同的樹葉”等;有的教師看了“要命令自然就必須服從自然”這道辨析題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把此題變化為“要利用自然就必須保護自然”,請學生辨析;有的教師從“無農不穩、無工不富”這一試題生發開去,設計了材料題,請學生討論加快農業發展對搞好國有企業的意義。因為要使國有企業的產品有銷路,農村是一個廣闊市場,所以既要看到目前國企產品“市場疲軟”,又必須看到農村市場消費不足;有的教師還要求學生從哲學常識和經濟常識的角度分析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的重要意義,等等。綜上所述,教師要提高改編創新題目的能力,關鍵是要多動腦筋。
人們常說,題目好出答案難做,這話一點兒不假。怎樣使學生能正確地掌握主觀性試題的解答方法,筆者認為,一是要注意樣題引路,讓學生多做主觀性試題,讓學生參與審題、分析,并書寫答案,發表己見,相互補充。二是抓好評講指導,要善于對“評分標準”或“參考答案”實行重組,指導學生把握答案的內在邏輯及基本的分析方法.
- 上一篇:學校德育科學管理論文
- 下一篇:思想品德課課題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