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建設論文
時間:2022-01-14 09:34:00
導語:高校德育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不信守承諾。一些大學生由于缺乏誠信意識,對于他人提出的無法滿足的要求,出于面子卻居然滿口應承而不踐行諾言,最后只好失信于人。
2.考試作弊現(xiàn)象呈上升趨勢。這是高校中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也是最令高校管理者深惡痛絕的失信行為。
3.消費攀比現(xiàn)象嚴重。大學生中流行各種各樣的人情消費,如同鄉(xiāng)會、同學生日會、入了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等等都要請客;大學生的戀愛費用同樣居高不下,他們互送禮物、周末舞會、出外旅游都要花掉不少的金錢。這些人際消費的蔓延,既增加了許多家庭的經濟負擔,也加重了大學生的精神壓力。大學生在追求物質享受時,在群體消費行為中就會產生獨領風騷的畸形心理,因此相互攀比就有了產生的土壤。
4.虛假包裝越來越厲害。這種現(xiàn)象在臨近畢業(yè)的大學生中表現(xiàn)最為明顯。他們一方面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一方面又擔心自己吃虧,于是在應聘材料上造假,不計其數(shù)的“冒牌學生干部”應運而生。
5.拖欠貸款現(xiàn)象嚴重。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個調查顯示,在個人征信系統(tǒng)建立之前,大學生畢業(yè)后不能按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比例較高,某些地方違約率達30%,因而使得國家助學貸款工作舉步維艱。
6.學術造假盛行。學生之間相互抄襲作業(yè);只要你付錢就可以請別人幫你完成論文;東抄西湊的論文獲得了優(yōu)秀的成績……于是,大家的心態(tài)不平衡了。學術與金錢建立了牢固的關系。
二、當前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高校教育自身來看,一方面,高等教育學校學生整體綜合素質要低于擴招前,自信力與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學生就業(yè)壓力較大,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社會認可度也有所下降,使得學生思想比較混亂,認為前途迷茫;再加之有些地方德育觀念陳舊、德育體制僵化、德育過程形式主義嚴重,從而導致了這一領域的德育工作較被動,德育效果較差,難以適應新形勢。
1.片面認識德育功能。德育既有社會功能又有個體功能。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是基本一致的。但從根本上說,在社會與人二者之間人又是更根本的一個方面。因為,社會是由人來組成的,社會只不過是人的存在形式和人的本質的表現(xiàn)。個體的享用功能追求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人的各種道德性的過程中得到自我肯定、自我完善,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只有使德育的自我享用功能不斷得到提升和發(fā)揮,才得以使學生不把各種道德規(guī)范視為約束,不把道德教育視為一種異己力量,而當作自我肯定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如此,道德教育才可能成為一種“愉快教育”,成為一種人們樂于接受的教育。有的教育者錯把德育當作國家、社會、學校對學生個體的“管制”,忽視道德與個體的休戚相關,忽視德育特有的激發(fā)人向善、行善的審美功能,把個體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絕對地對立起來,從而導致了師生情感的對立。這種德育觀人為地破壞了和諧的師生關系,難于實現(xiàn)學生由德育客體向主動參與社會道德生活,主動創(chuàng)造新道德風尚的道德主體的轉化。
2.把德育變成“理論化”,“兩課”教育效果不容樂觀。高等院校德育的主渠道之一是通過“兩課”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即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鄧小平理論、思想概論等課程教學解決學生的理想信念問題。老師照本宣科地講,學生則帶著抵觸情緒聽課的現(xiàn)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當然,當前“兩課”最大的問題在于它怎樣和實際相結合,怎樣能幫助同學們釋疑解惑。其實,同學們面臨著很多問題和困惑,渴望在“兩課”得到疏導,獲得幫助,但在“兩課”上卻很難得到令人心悅誠服的答案。德育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實踐活動緊密聯(lián)系,并主要在實踐中進行的教育活動。我們現(xiàn)行的德育忽視德育對象的主體參與、選擇和內在情感需要,沒有用道德實踐去激發(fā)學生對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追求,沒有形成較客觀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當然就不可能真正實現(xiàn)德育的預期目標。
3.德育過程簡單化。德育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它以一定的內容為依據,采用恰當?shù)姆椒ê褪侄危瑤熒餐瓿傻幕顒?。在當前學校德育過程中,存在著以下一些弊端:
(1)以管代導。有人認為,德育就是對學生管理,只要學校制定出各種規(guī)章制度讓學生遵守,再加上獎懲措施就可以使學生服服貼貼。這種高壓式的德育,無法真正將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的信念和行為品質,容易形成雙重人格的現(xiàn)象:在校服從一切制度,出了校門便“解脫”了,可以為所欲為了。
(2)主客體顛倒。德育過程沒有從社會發(fā)展實際和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確定方法、手段,而是簡單地把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進行說教,使學生視德育為外在的東西而不愿接受。
(3)德育過程形式化明顯。德育過程沒有形成全方位的、立體式的完整體系,而是單純地強調某一方面或某一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完成之后,常以表面性的結果,如“效果顯著”、“成績很大”來評價學校德育工作,至于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到底是否發(fā)生了變化則少人問津。
4.德育理論研究滯后。對高校德育而言,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形形色色的挑戰(zhàn),特別需要有理論研究的支持。只有加強理論研究工作,德育工作才會做得更主動、更有力度。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還很不夠,沒有意識到德育需要深入到學習者的內心和情感世界,并最終落實于其言行舉止這些關鍵性的問題。當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專門的德育理論研究隊伍,對德育基礎理論和德育工作方法創(chuàng)新的研究相對滯后;缺乏有效的德育激勵機制,沒有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缺乏有效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德育研究必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不到位。
三、當前高校德育建設的途徑
如何根據德育的客觀規(guī)律,結合當今時代的特點,真正把德育作為發(fā)展人、完善人的外在條件,而不是束縛人的個性發(fā)展的繩索,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是時代交給高校德育工作者的歷史任務。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大學德育離不開特定的環(huán)境,它必然受到社會、環(huán)境和學校內部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要不斷加強對德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以便更好地適應、利用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首先,學校要真正落實德育的首要地位,將德育工作融合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形成全體教職工都來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都來做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建設充滿人文精神的校園文化,加強校內各種行為規(guī)范、制度和紀律建設,形成一個學術氛圍濃郁、人際關系和諧的學習工作環(huán)境。再次,強化學校、家庭、社會、網絡四位一體教育。德育只有形成了全員育人,全社會育人的良好氛圍和環(huán)境,才能走向良性發(fā)展的狀況。
2.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思想。針對目前高校德育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德育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首先應在德育工作方法上體現(xiàn)以人為本。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徹底摒棄家長式的作風和絕對權威的意識,以民主的作風和疏導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對話。德育內容上也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要擺脫德育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工具化”傾向,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精神品位,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和諧地發(fā)展為己任,把德育教育與學生的內在需要相結合,切實解決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通過校領導接待日、書記校長信箱、學生代表座談、校園網、等手段,主動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通過有效的方式和手段認真加以解決。要認真推進國家助學貸款制度的實施,積極構建完善的助學體系,幫助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3.充分發(fā)揮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鞍藰s八恥”應當成為師生起碼的品德,又應該成為各高校的一種風氣。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歷來十分重視榮辱觀念:“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jié)”等格言警句,都說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一樣重要的地位。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我們從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時,必須樹立的社會價值觀和個人人生觀。這是我們民族珍貴的思想財富,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也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大學生應把“八榮八恥”作為一生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指導自己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4.高度重視德育實踐。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具有重要意義,是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保障。大學生德育實踐的過程,既是實現(xiàn)大學生德育培養(yǎng)目標、任務的有效途徑與重要手段,也是體現(xiàn)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載體。通過各種德育實踐活動,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解和認識社會,直接接觸群眾,了解廣大群眾生活狀況,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切感受黨的政策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這樣,他們的思想感情就會自覺與政治思想理論結合到一塊,對理論的認同度也會隨之提高。因此,通過開展各種德育實踐活動,能積極推動大學生走向社會、融入社會,并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合格人才,這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建設高素質的德育工作者隊伍。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高校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仍較薄弱。要搞好當前的學校德育工作,關鍵還在于建設好一支短小精干的包括德育專業(yè)任課教師在內的專職德育工作者隊伍,努力提高其整體素質。學校德育工作者隊伍建設首先就是要抓好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業(yè)務培訓。他們必須要有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師德,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當前德育已成為一門綜合性學科,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須具有廣博專深的知識儲備。所以必須有計劃地進行業(yè)務培訓,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強和改進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青年報,2004-10-21.
[2]馮文全.論當前學校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四川師范學院學報,2002,(3).
[3]李晗龍,高志剛,閆廣實.樹立“以人為本”的新觀念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4]唐華生,葉懷凡.堅持以人為本開創(chuàng)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兼論當前高校學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5).
【摘要】高校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對塑造人的靈魂,培養(yǎng)理想信念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加強大學生的素質教育首先要重視思想道德教育,但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德育存在許多問題,作者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后高校學生德育的建設途徑。
【關鍵詞】高校德育教育問題途徑
- 上一篇:建筑公司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工作匯報
- 下一篇:化學教學德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