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教育研究
時間:2022-06-18 03:42:18
導語:農村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德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學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他們接觸的社會生活較少,學習資料嚴重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中學課程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積極開發課程德育及法治教育的途徑。本文對如何在農村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德育進行了探究。
(一)重知識傳授,輕道德體驗。新課程改革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明確規定師生關系,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參與者和引導者。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教師講的累,學生也聽得暈暈乎乎,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無法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無法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及道德素養,也不能提升與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造成學生聽其課,不信其言的狀況,缺乏道德體驗,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二)重考試成績,輕道德培養。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初中教育課程中屬于副課,不屬于重要課程,常常被學校和學生忽視。學校領導與教師認為,初中學生應以考試成績分數為主。法律知識、法治意識等可以在高一級的學校學習。他們長期形成的這些觀念思想,阻礙了提高學生的德育與法治素質,部分學生形成了高分,低人格的現狀。從而使部分學生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三)重理論傳授,輕生活實踐。傳統的德育教育始終停留在口頭形式上,沒有對學生思維及社會行為產生實際影響。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就不能完全靠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教學,而應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聯系社會生活,用多樣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改變學生的認知,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目前,學生只能死記硬背有關概念及法律條文,無法將理論知識實踐化,失去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的真正內涵。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重視德育教育,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在全國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傳達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各級學校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培養信號,已開始在全國各級政府及學校中,形成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的共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全新的教學理念開始逐步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起重要作用,凸顯學生教學主體的教育理念成為新課改的重點。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在日常教學中角色的轉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開展日常教學,通過與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必須強化用現實案例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展示案例,學生閱讀思考討論等過程,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獨立思考、主動分析,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情感、素質,使學習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不斷強化道德體驗。(二)緊貼學生的生活,開展德育教育。初中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對道德與法治進行了改革,不只是對人教版原教材的修改完善,而是在框架、結構、編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設計,使該課程有較強的實踐性特征,更重視學生的真實體驗。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社會活動中,真正走進社會、接觸社會、認知社會、從中感受道德與法律規定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在教學七年級上冊“友誼的天空”一課時,為了讓初中生學會珍惜友誼、正確認識友誼,學會和多數人和睦相處。針對農村學校教學資源有限的實際,授課教師應該適當選取生活中及同學之間的案例,結合初中生的生活經驗,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正確認識“哥們義氣”,男女生之間的友誼,網絡交友及交友的智慧等內容。教師要以學生身邊的案例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初中生內心對友誼的向往。學生通過討論身邊案例的方式,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認識,加深對生活的理解。由于初中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對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以初中生在生活中的真實困惑為突破口,把“講授道理”轉變為“事例反思”,通過身邊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三)理論聯系實際,滲透情感思想。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一形勢下,中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能有效防止中小學生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從而為實現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初中學生的身心正處于青春期發展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在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時,應該聯系學生生活中接觸的事物,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以平等的身份,融洽的關系,活躍的氛圍,開展課堂教學,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氛圍中,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以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正確分析、認識社會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德的目的。(四)教師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學生人的教育中,言傳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注重身教。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我修養,做到以身作則,才能真正為人師表,成為“反光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教育學生。新時代的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道德與法制課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產生尊敬的心理,做到聽其言,信其道。教師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學會做人,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實現立德樹人。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在全國思想政治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培養更多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結合學科特點,明確德育目標,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緊貼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中的榜樣示范作用,達到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目的。
作者:陜彪 單位:臨夏市枹罕中學
- 上一篇: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分析
- 下一篇: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