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德育實效性提高論文
時間:2022-03-01 04:59:00
導語:小學德育實效性提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的德育狀況呼喚具有實效的德育。
當前,在廣大教師們不懈的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透過大量的德育研究成果(如故事、論文、案例等)可見一斑。但是,在這些故事、論文、案例的背后,卻依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現舉例如下:
追求德育短期效應,甚至出現虛假德育。德育的實效性和時效性均有所欠缺。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保障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各個學校都從制度上對德育工作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細化,并通過各種考評將這些要求的落實情況與各位具體的直接面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者(在小學,主要仍還是班主任)的業績聯系起來,最終以績效的形式體現。一方面,學校為了便于操作,在具體的管理、評價過程中,將德育目標進行了細化,甚至標準化,忽略了德育本身不好量化,甚至不能量化的特點,導致教師們只好對著標準去要求自己的學生,使得德育變了味,甚至出現虛假德育。如:許多學校在班級管理考核中,都會從“清潔”“兩操”“紀律”“文明”等方面進行考核、評比,每天都會定時檢查室內外衛生,兩操情況等,其目的當然是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講清潔、愛衛生等好習慣。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卻常發現老師們總會讓學生在學校老師、同學來檢查之前將自己班內的地面再檢查一遍,發現紙屑等則提前清掃干凈;學校要檢查少先隊員的標志佩戴,于是當某位同學因為沒有紅領巾而不敢進校門(或會給自己班級的紀律評比一項扣分)時,我們不難發現會有“熱愛集體”的同班同學從教室里為他送來一條戴上,而教師們大多是會默許甚至贊同的。因為,最終這些行為卻會給班級帶來榮譽,這樣的“榮譽”多了,德育的“實效性”就增強了。但筆者卻認為,這樣的德育是變了味的德育,就是虛假的德育,這樣的實效性越高,其負作用便越大。久而久之,學生或許多多少少能在客觀上養成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但卻難以在主觀認知上有長久的保持,反而導致虛假應付的派生,使品德教育誤入歧途。
二、如何提高德育實效性。
既然當前的小學德育存在著以上問題,那么,如何真實地提高德育的實效性,我認為重要的便是針對問題,有的放矢。
(一)深入認識、理解德育過程的特點,掌握規律。
我們應該認識到,德育過程具有長期性與反復性。德育過程的長期、反復、漸進性特點,要求教育者必須長期一貫、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學生思想行為的反復,善于反復抓、抓反復,引導學生在反復中逐步前進,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千萬不能急于求成。
(二)克服急功近利思想,改革德育評價,讓德育具有真實效。
“實效”本身就包含了真實的意思。那么這里所說的“真實效”則是針對前面所提到的“虛假德育”所產生的“虛假實效”而言的。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我們必須克服一些功利思想,正確對待學校的一些考核與評價,以學生為重,時時刻刻將學生的健康發展放在第一位。同時,學校管理者也要完善德育評價制度,避免德育的“虛假實效”。應要求教師們像掌握各年段教學目標一樣,讓各層次的德育目標也深入人心,圍繞目標來實施德育活動。而不是將其生硬地細化為各項評比標準,掛在評比欄。
雖然現在班主任工作案例,德育論文多得不計其數,但許多案例、故事卻夸大德育效果。這樣的論文多了,這樣的故事多了,便似乎假的也是真的了。看似成果一大堆,可其推廣性及對實踐的指導性并不強,甚至會誤導教師們。所以,我想,德育研究本身需要“打假”。
綜上所述,當前的小學德育急需針對這些問題,對癥下藥,以保證德育效果的真實性,保障德育內容的全面性,同時,加強德育科研,以真正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 上一篇:中學第三批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
- 下一篇:鎮委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