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改革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08 07:00:00
導語:高校德育改革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價值多元化的產生
價值多元化是指在同一個社會同時存在兩個以上的價值觀念體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原來計劃經濟中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高度整合的,關系破打破,出現了多種經濟成分、多種政治因素、多種文化價值并存的局面。傳統的以社會為本位的“主流價值”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社會價值體系開始由封閉、絕對,追求共性的一元化價值向開放、相對、允許個性共存的多元化價值轉化。面對社會轉型期引發的意識形態的嬗變和價值多元化的趨勢,思想活躍但缺乏辨別力的大學生群體受到來自四面八方各種思想的沖擊,處于迷惘困惑的狀態,這使得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種形勢下,如何才能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對高校德育工作加以改革的社會根源——價值多元化進行思考。下面筆者具體分析價值多元化產生的原因、現狀和各方面的影響。
(一)經濟體制轉型使大學生價值取向向多元化發展
價值是一種外顯內隱的看法,它影響著人們對行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選擇。在價值背后,是一整套有關人對自然、對人在自然的位置、對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處理人與人、人與環境關系時值得做或不值得做的看法構成的系統,美國人類學家Kluckhohn稱之為“價值取向”。價值的基本問題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價值取向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人們對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關系的不同看法和現實選擇上。
市場經濟的利益原則、等價交換原則和競爭機制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傳統道德規范對人們的制約作用被削弱。如“注重實用,追求功利”的價值觀開始取代傳統的“重義輕利,默默無聞”的價值觀,并在人們的思想中占了上風。在全社會改變了過去只講集體發展、諱言個人利益的大環境下,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大學生開始對傳統的人生價值體系進行批判性的思號,在對紛至沓來的新思想、新觀念選擇、接受的過程中,他們將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取向。在“講奉獻還是講索取”這一基本問題上就有多種不同的選擇,例如:只奉獻不索取,多奉獻少索取,少奉獻多索取,不奉獻不索取,不奉獻只索取等。這種價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的變革是社會轉型帶來的必然結果。
(二)思想領域的復雜現狀是多種價值觀并存的重要原因
大學是青年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但受外界因素影響,大學生對于嬗變中的真善美、假惡丑現象不僅缺乏正確的識別標準,也缺乏相應的識別能力。面對錯綜復雜的現實,不同的思想觀念在大學生頭腦中互相撞擊,又都未能完全占領大學土的思想陣地,于是就形成了多種價值觀并存的狀態。大學生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的同時,并未徹底擺脫封建意識和迷信思想的束縛,其中一些大學生在西方資產階級拜金主義、享受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腐朽沒落生活方式的誘惑面前難以堅決抵制,因而在各種思想觀念并存的影響下,一些大學生在人生目標上出現了迷失或偏離、此外,西方哲學思潮的輸入與傳播,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西方人生哲學的自我至上價值觀與大學生膨脹的自我意識,在反傳統、反主流文化的軌跡上匯合在一起,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為根本道德準則的社會本位價值觀日趨淡漠,甚至形成自我中心的個人本位價值觀。這種由于社會轉型期思想價值多元化帶來的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上的復雜現狀,對于高校德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容忽視、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
價值多元化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挑戰,諸多的沖突和挑戰也是由社會轉型期的思想發展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造成的。在此,筆者對目前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分析如下。
(一)傳統德育與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學校要培養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合作日趨加強,國內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今天,作為未來國家建設者的大學生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素質和人格特征,是高校德育工作必須重視和解決的重要問題。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基本上以“書生型”為主,具有內向、謙虛,長于邏輯思維,重義輕利、不善交際等特點-這些雖然對于掌握科學知識,深入鉆研書本有—定幫助,但限制了他們自身其他重要能力的發展,如創新能力、自主能力及社會活動能力等。市場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動搖了“書生型”模式的教育基礎。現代社會更需要思想開放、精神獨立、講究合作的新型人才。過去高校德育一味強調人的社會價值,湮沒了個人的自我價值和個性發展,這些狹隘觀念已遠遠落后于社會發展。而大學生自身也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走出書齋,實現自我價值”的迫切性,商品意識、價值規律以及合理的利益觀念逐漸成為其價值觀的基本組成要素。面對上述變化,高校德育要更新觀念,倡導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價值觀.如新型的金錢觀、消費觀、就業觀和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等。然而,我國當前的高校德育內容體系對此卻缺少應有的回應。
(二)強制式德育方法與學生主體需要不相符合
德育方法是實現德育目標、完成德育任務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橋梁。傳統德育方法是強制式的,即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中心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通過由教師制定道德規范、向學生灌輸唯一價值準則的方式進行。這一崇尚一元化的價值觀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在價值多元化的今天,仍以此種方法從事德育工作似乎就難以奏效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主體需要大大增強了。
當代大學生處于一個多元、開放、變化的社會環境中,他們在道德發展、價值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臨著多元的選擇。學校德育不可能無視社會的復雜變化,強行向大學生灌輸其中任何一種價值觀念。而大學生的思想變化異常活躍,他們熱切關注市場經濟的進程和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獨立地觀察社會、審視人生,他們對絕對化、結論性的觀點常常產生懷疑,他們大多是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樂于接受新思想。正是受這種崇尚個性、崇尚自主的自我意識的驅動,大學生日益表現出思想主體化特征。可以說社會轉型、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背景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張揚個性、突顯自我價值的舞臺。當前大部分高校仍沿用強制式的德育方法,忽視了學生強烈的主體需要,阻礙了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道路。
三、對高校德育改革的幾點建議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了解了當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突出病癥,對此筆者提出幾點改革的建議。
(一)面對現實,引進多元化價值體系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所表現出來的對價值多元化的種種不適應,是由于教師尚未接受價值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價值多元化的取向未融入其工作實踐中。要擺脫困境、趕上時展,高校德育工作必須面對現實,大膽引進多元化價值體系。具體來說,就是高校德育工作要打破落后、封閉的一元化價值體系,在平等的基礎上、開放的環境中,自覺接受、引進多元化價值,積極促成學生對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使學生在自我判斷和自主選擇中樹立健康開放的現代多元化價值觀。
首先,平等是引進多元化價值的前提和基礎。在一元化價值的社會背景下,在將道德作為知識、將知識作為標準答案的學校德育中,很難做到真正的平等。而在價值多元化的前提下,教師權威受到挑戰,學生主體性突顯,師生平等已成為必然。價值多元化沖擊著“主流價值”觀念,社會各種價值取向已不存在“主流”、“非主流”之分。在新舊思想觀念的激烈沖突、嬗變中,人們不再用單一的、絕對的觀點去評判事物和社會現象。反應敏捷又不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大學生,價值觀也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分化。再加上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教師想要繼續憑借其權威,灌輸已失去支配地位的“主流價值”或其他任何一種價值取向,無淪如何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師只有放下高學生一等的道德權威觀念,真正做到師生平等.才是面對現實、自覺進行教學改革的正確態度,這也為學校德育引進多元價值體系提供了可能。
其次,開放帶來了價值多元化,那么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德育了作就應該且必須樹立開放理念。在這個開放的年代,許多傳統道德品質受到質疑,各種“非主流”價值取向紛至沓來。對此,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因為其違背傳統而將這些價值觀念拒之門外,而必須連同傳統的價值取向一起介紹給學生。教師應聯系特定事件讓學生作出思考,學會自我判斷,這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是至關重要的。尤其進入網絡時代,各種信息渠道暢通,各種價值觀念、道德規范、生活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網絡的開放性、無約束性和虛擬性在給思想尚未成熟的學生極大誘惑的同時,也為學生理解、接受多元化價值提供了途徑。高校德育工作應該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交流的自由、開放和民主,使學生在復雜多變的信息環境中自主表達、充分交流,逐漸形成道德判斷和選擇能力,最終樹立健康開放的現代多元價值觀。
(二)求同存異,引導學生學會共同生活
引進多元化價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共同生活。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具有不同價值取向的人怎樣開展工作,共同生活呢?多元化價值社會同樣追求社會與個人發展的和諧統一。這就意味著個人在價值取向指引下的發展要有一個公眾的尺度,以使得每個社會成員的發展與其他成員的發展共同組成的整個社會的發展相協調,使人們在沖突中共同生活。其實,前人早就對在相似的情況下作何選擇提供了答案,那就是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是高校德育工作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必須樹立的理念,可作為當前德育改革的立足點。上世紀末,讓學生學會共同生活的目標就已將學校德育工作帶入了新天地。在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明確了將“學會共同生活”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大支柱。與此同時,該委員會主席洛爾在1996年發表的《論未來教育》中指出:通過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歷史,了解他人的傳統和他人的精神,進而學會與他人相處。可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與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相處呢?高校德育工作必須立足求同存異,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求得多元化價值中的價值取向的全新定位,就是要面對現實,利用各種價值觀念的矛盾沖突因勢利導,目的在于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接受并理解多元化價值,形成開放、兼容、思辨的思維方式,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既求同又存異,在存異中求同。
摘要:社會轉型期,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文化,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學校德育上作面臨著嚴峻挑戰。本文似從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原理出發,挖掘價值多兄化的社會根源,并具體分析當前學校德育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提出學校德育工作應立足于求同存異,引進多元價值體系的改革之路。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價值多元化;德育改革;求同存異
- 上一篇:學生德育中知行分離分析論文
- 下一篇:國外德育發展研討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