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師德建設內外因分析
時間:2022-04-20 03:48:27
導語:高校師德建設內外因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孵化器,對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具有重要影響。而加強師德建設,是培養新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的需要,是確保高校教師擔當起教書育人神圣使命的要求,是建設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的迫切需求,是發揮高校在整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同樣對師德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當代教師能否把握時代命脈,及時準確地發現社會需求,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勇敢地面對各種問題,創造性地策劃和開拓自己的事業,并用科學的方法保證自己目標的實現成為關系到每位教師以及我國教師群體生存與發展的關鍵。①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由傳統的單純傳授書本知識向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轉變,從依靠教材、講解教材發展到拓展教材、開拓學生的學習空間,由過去的教師一言堂發展到強調師生互動,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能力。這些都對教師的師德與教風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我國高校不斷擴招,然而高校師德與教風建設不僅沒有同步提升,反而有不斷下滑的趨勢。我國高校師德建設不容樂觀,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師德建設的領導機制不夠健全。國家政策以及學校領導制度中對師德建設的規定性不足,在實際操作中更是若有若無。即使相關文件中對于教師的職業道德有一定要求和規定,但這些并未在現實中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多數高校領導層對于師德建設并未給予足夠重視,沒有將師德建設納入高校戰略發展的規劃中,沒有制定相應的師德建設方案,宣傳發動不夠深入。在開展實踐建設活動中,往往內容針對性不強,缺乏新意,僅僅是上傳下達,浮于形式;抑或師德建設形式單調,僅采用傳統的方式,不能吸引廣大教師的興趣。有些領導甚至認為,高校師德建設只是虛設而已,應該把更多精力投入在教學、科研方面,實則并不了解高等教育的真正內涵。高校“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黨委宣傳部”、“教務處”等部門由于在現實中存在權責不清的狀況,雖然都積極貫徹師德建設,“九龍治水”、齊抓共管,卻因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合理的權責劃分,最后導致了“群龍無首”、相互推諉的尷尬局面,師德建設也是效果甚微。同時,教師師德考評制度不夠健全、合理,并未形成統一規范的考核標準,高校在師德考評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與提升。
第二,高校教師隊伍師德素養不容樂觀。雖然總體上我國高校教師隊伍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和精湛的學術水平,但部分教師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和教書育人意識,責任心不斷弱化。許多教師并沒有把社會道德規范、準則內化,沒有將教師職業道德內化成一種責任,缺乏崇高的職業自豪感和強烈責任心。部分教師只是單純地把從事教育事業當作謀生的手段,只求報酬,不講奉獻。另外部分高校教師并未做到“術業有專攻”,專業基礎不牢固,備課時一知半解,上課時避難就易,缺乏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缺乏鉆研與創新精神,教育質量與水平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人才的培養以及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個別老師甚至存在道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為一些不適當行為和不道德行為,如上課遲到、接聽電話、講不文明口頭語、成績考核不公平、漠視學生、放任學生等。部分教師存在學風浮躁、學術作假行為,抄襲剽竊他人學術成果、弄虛作假、署名不實、請他人論文、錢學交易等失范行為,這在青年教師群體中尤甚:由于青年教師群體人生觀、世界觀尚未真正成型,剛進入教育領域時缺乏健全的職業道德修養,缺乏相應的教育與培訓,對自身職業的認識不足,加之學校片面注重科研成果和教學業績的考核制度以及他們自身相對繁重的經濟負擔,導致青年教師教風浮躁,急功近利,影響了高校整體的師德建設成效。
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從多方面來探尋。客觀方面,社會轉型期的歷史背景是高校師德建設滯后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新舊體制、觀念、秩序的交替對人們的思想造成了巨大沖擊。在享受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的同時,我們也受到了社會道德下滑的危害以及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在開放的社會大環境和市場經濟的強勢壓力下,社會的不正之風開始滲入大學校園。高校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術凈土,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思想也在其中滋生,教師群體毋庸置疑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競爭機制的引入導致很多人重競爭、輕協作,片面注重個人發展。在教學方面,除了完成應有的教學任務外,一些教師沒有主動接近學生、教育學生的意識。很多老師上完課后就匆匆離開了教室,忙于自己的科研或者在校外從事兼職工作;在學術上往往閉門造車,不愿與他人共享教育資源。有些教師間甚至出現“文人相輕”的不良狀況,貶低他人勞動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校總體競爭力的提升以及發揮教育對于社會的貢獻作用。其次,高校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教學管理松懈。我國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側重教學業績以及科研成果,而對于教師在師德方面的表現并沒有明確考察標準。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教師專注于自身的教學與科研,很少將精力投入到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人生指引方面。雖然高校里每個班級配給一名輔導員,主要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但多數情況下,由于學生數量過多,輔導員精力有限,往往并不能實現良好的管理效果。同時,隨著我國高校擴招,高校教學管理水平有不斷下降的趨勢。高校擴招后學生人數急劇增加、教師緊缺,導致高校引進人才標準放松,并未經過全面而縝密的考察就引入教師。
部分院校為降低成本,聘請一些普通高校畢業生甚至是外聘兼職人員來從事教學工作。對這一批教師隊伍培訓不足、考核不嚴格、疏于管理。教師隊伍存在著教育意識缺乏、專業知識不足、教學態度偏差的問題,明顯不能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要求。最后,高校教師的待遇狀況不夠理想,社會對于教師的認可降低,教師職業聲望降低。中國教師的待遇只有同等程度發展中國家的二分之一,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一。據北京高校咨詢公司統計,45歲以下教師想跳槽的比例達41%,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收入過低。雖然大部分教師有強烈責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然而他們工作負擔重、工作強度大,與其他行業相比,收入較低,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這嚴重影響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即使留在學校繼續工作,很多教師也是忙于其他事務,例如在培訓機構兼職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在學校的教學狀態和效果。另外,很多優秀人才在畢業選擇職業時,也會因為教師過低的待遇水平、過重的工作負擔轉而選擇其他職業。同時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傳統“尊師重教”的觀念受到一定沖擊,教師的職業聲望有所降低,尤其是一些教師道德失范,造成了極為不良的社會影響,降低了人們對于教師的認可度。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師在主觀上放松了自我約束與修養,沒有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神圣、崇高以及教師的社會責任感。部分教師思想浮躁,不安工作,對教育事業敷衍了事。我們一直強調教師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教師對于學生精神的引導作用比單純的知識教育更深遠。而部分高校教師功利主義思想嚴重,片面關注自身的發展,過分注重科研、學歷、職稱,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后,不愿與學生深入交流以及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道路上的困惑。部分教師思想庸俗、趣味低級,根本不能發揮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作用。另外高校學術腐敗問題日益嚴重,部分教師學術舞弊、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急功近利,在學校和社會都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嚴重阻礙師德建設的進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外部社會情狀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師德建設,對師德建設具有極為不利的影響。政府和高校對此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制定完善合理的師德評價和考核制度、進一步提升高校教師待遇,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于師德好、教風良、教書育人成績卓著的教師以一定獎勵,在全社會樹立先鋒模范作用。加強對于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的給予充分的培訓與引導,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職業道德規范,建立職業榮耀感與強烈責任心。高校教師應自覺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增強職業自豪感,充分認識到教育事業的偉大價值,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用于創新,并形成自己的教育夜色和教學風格,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①
作者:凌晨工作單位:安徽大學文學院
- 上一篇:大學物理教改思考
- 下一篇:高校師德建設實踐思路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