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3-23 02:46:08
導語: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未成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城鄉差距較大的問題。筆者扎根農村中學從事班主任工作十余年,發現當前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如何多層面、多角度地抓好農村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隨著社會轉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中學生的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總的來看,農村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主流還是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受社會環境、客觀條件的影響,新時期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面臨著比較嚴峻的形勢。(一)家庭教育缺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受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外出務工等影響,家庭教育在大量農村中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嚴重缺位。尤其是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這些留守兒童大多由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或親戚朋友代管,在生活上許多地方照顧不周,學習上也基本沒人關心,思想上更是面臨著“隔代”交流。成長環境和學習條件的惡化,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不全面,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極易形成厭學心理和一些負面情緒,產生對父母的畏懼、怨恨和反抗心理,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有的甚至形成對社會的仇視和對人生的懷疑。(二)學校“德智失衡”,對思想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在學校教育中,德育與智育應該是同步提高、協調發展的。然而,由于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限制,許多農村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許多農村中學仍片面追求升學率,實施素質教育的力度明顯不足,教育形式相對單調,缺乏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三)校外活動場所匱乏,使學生過早沾染上不良的社會風氣。陶行知認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強調的是社會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農村的社會文化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現了許多不利于中學生思想道德發展的因素。尤其是農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活動場所相對匱乏,賭博、喝酒、吸煙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歌舞廳、游戲廳、黑網吧也隨處可見。各種成年人的活動場所缺乏監管,無時不沖擊著本身就缺乏抵御能力的中學生這一弱勢群體,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精神追求和價值判斷,使他們很容易迷戀其中,過早沾染上不良的社會風氣。
二、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的對策
加強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協調聯動,互相配合,探索和構筑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網絡。作為一名班主任,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總結出以下幾個對策。(一)開辦家長學校,做好家訪工作。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農村,很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經驗,忽視家庭教育,甚至有些家長因外出務工而無法進行家庭教育。農村家庭教育面臨著家長思想落后、疏于管理、過分依賴學校和隔代教育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家長的認識水平,對于有效開展農村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多年來,我堅持為每一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對家長進行親情教育、養成教育等家庭教育方法的培訓。同時,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堅持做好家訪工作,了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傾聽家長對學校和班級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向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二)嚴抓班級德育管理,制訂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點工作和首要任務。嚴抓班級德育管理工作,要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通過制度來管理學生,才能以理服人。為此,我在班級里建立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及學生自我管理制度,設置了“文明行為監督崗”“示范崗”,推行“一日班長”制度、值日值周學生制度、文明小組評比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時,建立學生進步激勵制度,設立“學生進步表彰欄”,堅持每月分類評選學生進步獎并予以公開表揚;建立師生心靈溝通制度,在班級內設立“班主任信箱”“科任教師信箱”,及時傾聽學生的心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三)創新德育內容和形式,提高德育實效。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堅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的原則,力求從學生生活中挖掘德育素材,不斷創新德育內容和形式,提高德育實效。比如,積極探索班級文化、走廊文化和板報文化建設的新形式、新思路,使班級和走廊的每一面墻都能夠發揮育人的功能;開展“讀書沙龍”“每日大講壇”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表達能力;策劃和開展“倡導道德規范,建設綠色校園”“文明從我做起”等主題活動和班會,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組織郊游、踏青、野營等戶外活動,使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情感;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參觀革命教育基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開展個體心理輔導,使學生擺脫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品質……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使學生有了發揮特長、張揚個性的機會和舞臺,也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將優良的思想道德內化為自己的優秀品質,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知行得以完美統一。家庭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啟蒙的地方,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更具親切感和長期性,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必須切實把德育工作擺在學校教育的首要位置;社會是學校的外部環境,加強社會道德“大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凈化學生的成長環境,能夠有效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效性。因此,針對當前農村中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關鍵在于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互動,形成合力,積極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形式和方法,探索適合農村中學生生活實際的德育新路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中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李曉陽 單位:蓋州市雙臺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