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時間:2022-10-11 08:52:54

導語: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與法治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厚植愛國主義于學生的理想信念,既體現了這一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有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的養成。文章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為視角,對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進行了闡述,探討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對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提出了建議,以期對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實踐有所助益。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它能夠在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提升學生新時代的家國情懷,能夠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能夠使學生自覺地以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支柱和情感紐帶。但如何讓道德與法治學科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落到實處呢?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結合道德與法治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一)愛國主義教育是總書記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的應有之義

總書記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載體,結合課程中的相關內容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是中學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基礎性實踐路徑之一,以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為主旨,引導學生化育愛國之情、堅定信國之念,激發報國之行,從而厚植愛國主義的家國情懷。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對中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筑牢學生愛國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是熔鑄學生愛國主義信念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田中深深扎根。正是基于這個意義,2019年12月19日總書記在澳門視察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時指出:“愛國主義教育茲事體大。”

(二)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之本

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以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目標的課程,是德育、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初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青少年將來成為黨和國家棟梁之材所需之良好品德的黃金窗口期。這一時期結合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恰好契合了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的立德樹人的要求。立德樹人的核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新時代推崇的價值導向,是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精髓,是中國新時代所追求之價值目標、所秉持之價值標準和所依賴之價值原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立德樹人的“德”,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培育學生的品德,而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首要的核心要素是培育學生愛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培養目標與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有機整體,二者統一于立德樹人的目標。愛國主義是國家最高利益之所系,愛國主義教育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教學之根本。

(三)有助于創新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建設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得以彰顯并被高度重視,這也為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唯有改革創新,才能抓住機遇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為弘揚和傳承愛國主義精神注入新的教育動能。為此,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建設中,要從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出發,加強對中國夢、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等方面的教育教學;創新教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注重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和智能手段來傳遞愛國主義精神;發揮道德與法治課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各種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以此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進行優化和創新。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一)立足教材,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有很多與愛國主義相關的內容,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以教育部編排的教材為載體,利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愛國主義精神的闡釋,使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愛國主義并非一句空話,愛國主義可以真正體現在個人的生活和行為中。需要注意的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既要從教材入手,但又不能囿于教材,而應該不斷結合實際來收集愛國主義素材,如中國抗擊肺炎疫情、中國海外撤僑等事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在現實中收集的愛國主義素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開展個性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民族自豪感和大國擔當在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促使學生愛國情感的顯著提升。比如,將社會熱點事件納入課堂教學,這樣,既可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又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和理解什么是愛國,從而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及民族自豪感。例如,在《珍視生命》一節開展“守護生命”的內容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人生命對于祖國的重要性,敬重祖國珍惜生命的愛國情感,教師可以將中國海外撤僑事件的內容引入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感知祖國對人民生命的重視。當我國人民在海外遇到危險時,國家不畏艱難,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海外人員脫離危險,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全力護佑”。同時,祖國也用海外撤僑行為向世人展示了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同頻共振、緊密相隨、休戚與共、榮辱共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總書記所言:“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會再來。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這是中國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證!”

(二)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愛國主義素材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這樣,既豐富了教材內容,又使愛國主義教育貼近學生的實現生活。初中階段的學生既是“三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黃金窗口期。教師要注重從實際生活中搜集、整理、分析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的事件或材料,要充分利用這些在現實生活中學生耳聞目睹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讓這些材料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相關內容對接,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精神的熏陶、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在進行《建設美好祖國》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全國抗擊肺炎疫情的相關視頻片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給學生,結合我國抗擊肺炎疫情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在建設美好祖國時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并將課堂的主題引向愛國主義精神這一核心,即抗疫決勝的“硬核”支撐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如總書記所指出的:“偉大抗疫精神,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傳承和發展,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內涵。”

(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鞏固學生的愛國情感

隨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資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要的媒介。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互聯網中搜集自己喜歡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并在課堂教學中結合相關課本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表達和展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更加牢固,提升了教育的實際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教學的生動感、趣味性、有效性。例如,在進行《和諧與夢想》一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將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巨大變化,結合中國夢、“多元一體”的民族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愛國主義內容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討論,并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教師可以給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討論。比如:中國夢的內涵是什么?為實現中國夢同學們應該做什么?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是什么?用哪些指標衡量?有哪些脫貧的縣、鄉(鎮)、村是少數民族地區?什么是“多元一體”的民族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多元一體”的民族觀有哪些聯系?等等。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討論,讓“中國夢”內化為學生的愛國主義自豪感,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祖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不容易以及各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時祖國的堅守與付出,讓學生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的引領作用。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和愛國教育主義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整體。雖然兩者在教育教學內容上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在培養目標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立德樹人,也就是“著力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也只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育教學中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才能有利于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報,2015-12-31(1).

[2]阮博.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撐——學習關于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論述[J].黨的文獻,2020(04):40-43.

[3].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4.

[4].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5].在全國抗擊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9-8(1).

[6].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校學生的回信[N].人民日報,2013-10-6(1).

作者:徐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