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建設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4:23: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課程建設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課程建設培訓

干部院校教學建設論文

一、“課程”在干部教育培訓過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課程的本質表明:課程在干部院校教育培訓過程中處于一種舉足輕重的核心地位。從微觀看,沒有課程就沒有項目、沒有培訓。教育培訓是存量人力資源開發的主渠道,沒有培訓就沒有人力資源的調整、優化和提升;培訓項目是實施干部培訓活動的載體,沒有項目便沒有培訓,沒有高水平的項目便沒有高質量的培訓。而培訓課程是構成培訓項目的主體要素和實現項目培訓目標的主要手段,研發和實施項目主要就是研發和實施課程,沒有課程便無所謂項目和培訓。總之,項目是培訓活動結構化的存在方式——辦培訓就是辦項目;而課程是培訓活動實體性的生命要素——辦項目就是要組織教學雙方開發、實施、評價課程;“培訓課程建設”是“培訓項目建設”的核心任務——建設高水平的項目,本質上是建設高質量的課程。從中觀來看,沒有課程就沒有教學、沒有學校。課程是整體性的“教育活動”,沒有課程也就沒有教學,因而沒有服務學員、服務社會的基礎,歸根到底也就沒有了干部院校。因此,課程對院校的存在和發展具有本體性意義——學校存在的意義和證明就是有教學雙方在共同實施“課程”活動。干部院校可以沒有學科和專業,甚至可以沒有教師和教材,但決不能沒有課程!由此也決定了:課程的品質決定著學校的教育質量,課程的特色決定了學校的辦學特色,課程發展的高度決定了學校發展的廣度。從宏觀來看,課程質量決定干部隊伍素質。課程“集中具體地體現了教育目標”[4]。課程目標的不同,是教育層次、教育類別不同的主要標志——混淆干部培訓課程與其它任何類型教育課程之目標的區別,將使干部培訓和干部院校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干部培訓的基本原則、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法,乃至于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師資建設等,最終都要落實到課程上。由此,培訓課程關系到干部素質能力的提高,關系到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提高、社會的和諧穩定。由上可見:課程始終是院校教育的核心。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中心,本質上就是以課程為中心;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建設的主要任務;課程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核心,對課程管理的好壞是學校教學管理水平的主要標志;學校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建設能力,是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決定學校發展前景的關鍵能力。如果說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還不強,那么課程改革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為基礎和最為重要的方面。我國于2001年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不叫“教學改革”而叫“新課程改革”,可謂切中肯綮。課程的地位、作用和意義,決定了干部院校必須增強課程建設意識,提高課程領導力,以課程建設為核心推動、提升院校的整個教學建設。

二、干部院校的課程建設存在著若干偏差

在干部院校的培訓實踐中,課程建設工作還存在著某些偏差,主要表現為課程開發與管理的隨意性和粗放性,教學管理還沒有深入到課程管理這一內核。具體表現在:

(一)課程計劃開發存在隨意性

理念上,沒有深刻認識到依據項目的需求和目標(任務導向、問題導向)設置課程、確定課程計劃的重要性,有意無意地還在依據學科系統化、知識系統化的導向來設置課程,整體的課程模式沒有實現根本的變革。技術上,有的缺乏深入調查研究和嚴格、科學、實用的標準,隨意討論一下就可以確定一個項目的課程計劃;有的采取簡單的“拿來主義”,對其它同類院校、同類項目的課程設置計劃進行直接拷貝;還有的采取“拼盤”方式制訂課程計劃,即將一個培訓班的總課時數按比例分配給相關教研部(室),教研部(室)按分配到的課時數填入本部教師能夠講授的課程(少數課程可能是根據委培單位的要求新開發的課程),組裝成一個項目的課程計劃,培訓的內容因此是“供給導向”而不是“需求導向”的,同一類別但不同層級的各個培訓班的課程設置方案基本上是雷同的。

查看全文

航海職業教育課程建設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在概述精品課程應用于航海教育的背景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對精品課程在航海職業教育實踐的分析,提出精品課程在航海職業教育實踐中存在的諸如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內容更新、計算機網絡及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航海職業教育;多媒體課件;網絡應用

精品課程建設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品課程建設是將社會優勢教育資源網絡化,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縮短地域間教育教學水平的差異,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提高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在航海職業教育中,精品課程建設凸現出自身的巨大價值。但是,精品課程的建設和實際應用過程也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多媒體課件制作質量不高、內容更新脫節、網絡利用率較低和師資培養方面力度不足等。筆者將從幾個方面提出具體實踐問題并試圖尋求解決之道。

一、精品課程應用于航海教育的背景

中國是全球海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是與世界海運業的迅猛發展相比,中國海員的數量,尤其是高級船員的數量,依然存在缺口,提高中國海員的整體素質,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海員,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海運業發展對人力因素的必然訴求。而航海教育在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極具行業特色,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校辦學自主權的確立,高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自1988年實施海船船員適任證書全國統一考試以來,海員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各類海員教育和培訓機構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航海類院校,大多有完善的培訓教學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培訓設施、設備和教師素質及授課內容符合國際海員要求,保證了教學質量,但受學校管理體制的制約,缺乏靈活性;二是社會培習“機構,依靠社會力量辦學,此類培訓機構“重效益,輕質量”的現象較嚴重;三是航運企業內部的培訓機構,主要對單位內部人員進行培訓。這三類培訓機構是我國航海教育的主要形式,對提升我國航運企業在國際航運市場上的競爭力和我國海員在國際海員勞務市場的競爭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查看全文

工程熱力學教學改革探討

摘要:論文介紹了基于能源工程系實施“能源類招生、平臺培養”的狀況,“工程熱力學”課程組制定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方案,其中“青年教師高效培養模式”“PPT課件+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課程教學內容取舍的探索研究”“制作多個專題的多媒體課件”等具有一定創新性和可操作性,實踐環節也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

關鍵詞:工程熱力學;課程建設;課堂;多媒體課件

1緒論

根據《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和《河北省教育廳關于開展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通知》,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制定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組織申報了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2019年能源工程系實施能源類專業大類招生、平臺培養的教學改革舉措,成立“工程熱力學”課程組,獲批了校級線下一流課程建設項目。“工程熱力學”課程組結合普通高校學生學習狀況及特質,確定課程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以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為契機,改善目前課堂“學生沉默狀態”,煥發課堂生機活力;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為重點,重塑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及手段,較好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主渠道、主戰場作用。對于非一流高校,作為多年學校重點建設課程,“工程熱力學”課程組先期做了一些教學教改工作,主講教師除優化課堂教學外,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上都在努力探索與實踐,比如:“啟發式”“互動式”等教學模式;研制工程熱力學多媒體課件;研制出開閉卷題型的試題庫等;同時積極申報教研項目、發表教研論文,編寫教材,并取得成果如下:(1):《熱工基礎課程教學的探討》《工程熱力學典型題的教學探討》。(2)完成教研項目:《分析方法研究填埋氣供暖技術應用》(省級);《工程熱力學優秀課程建設》(校級);《專業基礎課教學中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研究與實踐》(校級)。(3)教材及獲獎:能源工程系教師合編教材《熱工基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獲得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優秀教材一等獎;課程組制作《朗肯循環》微視頻獲學校第一屆微課大賽三等獎。

2結合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圍繞學校一流本科課程

建設目標和建設內容,制定課程建設方案并實施由于“工程熱力學”理論性強、難點內容較多、概念抽象等,學生鉆研精神不足,個別學生基礎薄弱,存在不及格率較高、難點內容學不透徹、課堂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等問題,課程組從以下幾方面做了課程建設探索與改革。2.1以培養培訓為關鍵點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使教師隊伍真正強起來“工程熱力學”課程組成員5人,職稱、年齡結構匹配合理、學歷層次也較高。目前存在主要問題:2個近三年入職的教師,對課程難點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面對基礎課程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的特點,如何引導學生深入淺出,激發課堂興趣等還存在很大問題;教學多年的教師也面臨“課程難點內容是否講解透徹”“學生對難點內容理解效果如何”等問題。課程組針對問題采用如下措施:(1)采取“一對一培養模式”“高效培養模式”,發揮好“傳幫帶”作用。一名老教師對應培養一名青年教師,二者共同承擔教學任務,青年教師多上講臺,從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全程”指導,改變過去青年教師助課一輪,二輪就直接上講臺的現象。聽課信息及時反饋,對上課中存在嚴重問題,課程組集體討論。培養計劃可以指定3~5年,改變青年教師“自我成長”“自我成熟”的現狀,形成卓有成效的培養模式。(2)強化教學研究,定期集體備課、研討課程“重點、難點內容”。課程組制定教學研究課題,比如“及損”“溴化鋰吸收式制冷循環”等,申報教研項目,其中省教育廳項目《分析方法研究填埋氣供暖技術應用》。課程組有業務能力強、豐富經驗的主講教師,也有新手需要培養,定期集體備課,共同研討“重點、難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考慮“大類招生、平臺培養”的模式,課程組教師資源共享,統一選取教材,教學內容選取、習題選取等需要討論。(3)青年教師培養與培訓相結合,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除了采取“一對一培養模式”“高效培養模式”外,課題組定期組織“課堂觀摩課”,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討論課”“培訓課”,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另外,創造條件和機會去參加省內外的教學研討、一流課程建設培訓,比如慕課培訓等。2.2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創新教學方法,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使課堂活起來課程組基于如下思想:強化課堂設計,解決好怎么講好課的問題,杜絕單純知識傳遞、忽視能力素質培養的現象,采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1)對每一章內容進行“指導性學習”“討論性學習”劃分,“翻轉課堂”討論內容多選有工程應用背景等,其教學效果:強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杜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現象。(2)對“翻轉課堂”討論內容的組織實施,將班級分設討論小組,課外討論、自學,每人寫出討論總結,課上進行匯總,將問題細化、透徹化,優化了“傳統+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翻轉課堂”互相討論,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批判性思維的能力。2.3采用“PPT課件+傳統板書”的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信息量大作為公式多,推導過程多的基礎課程,大多數教師習慣板書表達,其中一位主講教師曾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教學中采用“PPT課件+板書”,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教學效果良好。課程組要求任課教師采用“PPT課件+傳統板書”的教學手段,而且對PPT制作提出了一定要求,具體要求如下:(1)PPT課件制作要求與教材相匹配,可以插入動畫、動態圖、圖片等,制作質量要求精良,保證圖片清晰美觀,如教材圖片需要用CAD繪制等。(2)PPT課件制作中采用“超鏈接”,將公式推導過程完整的表達在“超鏈接”頁面,清晰條理性好,與板書相比,節省了一些時間。(3)對PPT課件的教學內容也做了一定要求,基礎課程具有“內容太細化,公式多、推導多”的特點,要求對“重點、難點內容”課件中描述完整、表達清楚。2.4作為能源大類招生的平臺課,課程教學內容“取舍”探索研究能源工程系三個專業“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工程”的平臺課“工程熱力學”,課程為56學時(6學時實驗、50學時理論課),工程熱力學基本理論部分包括:基本概念、熱力學第一定律、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及熱力過程、水蒸氣的熱力性質及熱力過程、熱力學第二定律;應用部分主要包括:濕空氣、氣體與蒸汽流動(噴管)、蒸汽動力循環、制冷循環。對于三個專業的平臺培養,若學時足夠,應用部分全部細講比較好,但目前學時偏少,如何對教學內容作取舍,總思路:應用部分內容要求滿足應知應會的基本要求;對后續課程學習所用較少的難點知識,采取“舍”,采取指導性學習方式;對工程應用較多的重點知識,采用“多取”,重點講解、討論等方式強化。大致教學內容上做如下調整:(1)基本理論部分:“基本概念”學時量減少,重點概念“可逆過程”“熱力循環”學生寫學結;“熱力學第一定律”精講,概念、推導及應用,做重點講解;“理想氣體性質及過程”學時量減少,有些內容只講“枝干”,“細節”內容安排自學;“水蒸氣性質及過程”精講,重點“水蒸氣熱力性質表、圖”“水蒸氣熱力性質軟件”重點介紹;““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教學難點,是高等工程熱力學的基礎、考研必考內容,后續課程及工程應用很少,處理方法:框架講解,考研學生在線輔導、在線講解。(2)應用部分:基于三個專業的平臺教學,應用部分內容的選取更難,“濕空氣、制冷循環”是“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的教學重點,“氣體與蒸汽流動(噴管)、蒸汽動力循環”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的教學重點,相對“新能源工程”內容分量差別不大。在課程學時偏少情況下如何平衡選取?課程組作如下考慮:由于基本理論部分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作了調整,學時上有結余,應用部分的內容全部選取,重點、難點內容做精講,其他部分采用指導、討論、自學的方式。2.5激發學習動力和培養專業志趣,制作多個專題的多媒體課件對某些專題做課件,包括熱力發電循環、磁流體發電、太陽能熱利用、熱管、燃料電池、半導體制冷、熱泵等技術專題。對制作專題的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及形式說明:(1)“熱力發電循環、熱泵”專題內容,能量轉換基本原理學生已掌握,需要對實際循環與理論循環簡介,對工程實際應用及國內外技術發展前沿介紹,采取插入視頻、著名學者學術研討報告等。獲得實踐的教學效果:學生深入理解重點知識、培養分析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2)“磁流體發電、太陽能熱利用、熱管、燃料電池、半導體制冷”專題內容,作為新能源、新技術介紹給大家,了解該課程應用方面的新能源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專業素質,也采取插入視頻、著名學者學術研討報告等方式,專題課件報告在學生開設課程中穿插,培養了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開闊了學科領域視野。2.6以激發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為著力點,完善學習過程的評價,使學生忙起來基礎課程枯燥難懂,對重點難點分組討論學習,討論過程及評價的實施可以課堂內外、線上線下;討論學習內容分為“深入研究型”“問題探究型”等,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討論學習成績評定形式采用“論文式”“報告答辯式”等;具體做法如下:(1)對每一章的“知識節點”進行“深入研究型”“問題探究型”等劃分,分配給討論學習小組;教師需寫出討論提綱、提出問題等。該內容可以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實施。(2)對“翻轉課堂”討論的內容,實施過程進行量化打分,作為學生綜合成績評定。

查看全文

高校課程建設與教學關系之比較論文

論文摘要: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質量標準將從是“品牌的竟爭”,課程建設是教學的基木要素合格產品”到“是一項最基本用戶滿意”。高午學校教學工作是永恒的主題,質童的竟爭將、最主要的教學實踐活動。要處理好課程建設與教學質童辯證統一關系,課程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各,是學科建設的基拙,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只有搞好課程建設,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課程建設是學科建設的基礎,是教學建設中最基本的建設,它決定著教學質量的高低,是人才培養關鍵點和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只有加強課程建設,才能保證教學質覺。課程建設主要包括: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師資隊伍與教研室建設;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組織與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系統建設。本文就高校課程建設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課程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鏈

1.搞好課程建設必須要提高認識。質量是高等教育辦學的生命線。要提高教學質最,就要從教學的最基本建設———課程建設做起。課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學校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要充分調動教師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和建設,教師長期在教學第一線毛作。其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了解學科課程發展的最新動態,擔負課程建設的具體工作。因此,應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重視課程建設;,各部門領導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尤其是政策要傾斜,經費要保證。對課程建設卓有成效者要給子表彰和獎勵,使他們自覺地參與教學改革,參與課程建設。教研空是按專業建立起的教學、科研基層單位,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校教學任務完成的好壞,課程建設和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研室的建設工作,取決于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對課程建設的投入。以教研室為中心,加強課程建設與教學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學科的發展。要堅持走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各課程負責人要按照合格課程與優秀課程基本條件和建設方向。詳細寫出課程建設的日標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應注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把著眼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把課程建設深入到整個教學活動和課程體系中去,使教學的各項工作到一個高層次.優化組合成一個整體,使大部分本科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一個較高水平,形成較完整的反映現代科技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課程改革計劃和可行措施,使課程改革和建設取得成效。

2.摘好課程建設要有明確的質員標準。高等教育質量是個多維的復合概念,其標準是適應性、多樣性和發展性的統一。適應性是高等教育質址的本質屬性,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社會需要檢驗高等教育質量的基本尺度。多樣性則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二屬性,是保持和傳遞人類已有的文明成果,也是培養公民素質,發展科學技術文化,滿足社會對人才開發和應用等。要不斷地總結、探索與實踐,建立出一套操作性和針對性強的合格課程、重點課程、優秀課程建設的質址標準。經過統等規劃,分期、分批建設,采取自評自建與集中組織審評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少數重點課程、優秀課程與合格課程相結合,深入研究教學改革,提高課程建設的功能和實效性。發展性是高等教育質量第三屬性,是隨著高等教育發展而變化,是適應性質址的衡址標準。既要繼承傳統,義要突破前規;要從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方面轉變認識;要從課程的地位和作用,課程的特點和學科的橫向聯系上進行探討;要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探索;要從傳授知識、提高技能和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研究。使高教通過2——3年的教學建設,絕大多數的必修課程達到高水平,并創建具有特色的古內重點課程,使高教的整體教學水平再上新臺階。

3.搞好課程建設.要認真分析課程的現狀。高等學校條件有的相對較差,需要建設的項目很多,我們必須根據課程的現狀,結合高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抓主要矛盾。對提高教學質員影響大的關鍵是課程建設.如對一些.環課率高,授課面廣的土干課程,給予重點資助;從課程設置中確立一批覆蓋面寬、直接影響學生理論基礎與準本技能的公共課、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作為重點課程進行建設。加強篆礎理論、墓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抓好專業主干課建設,以重點課程建設帶動相鄰的系列課程的建設。高校應設立課程建設與獎勵專項基金,要把重點課程建設和優秀課程評選作為一項整體工作,堅持評建結合,以建為主。應以墓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對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具有較大促進作用的主干學科、主千課程為對象,通過“分期分批,立項建設,評建結合”,有計劃地開展校級一類課程建設。在合格課程的基礎上,爭創評選省級優秀課程。

查看全文

精品課程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創建精品課程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從五個方面對建設精品課程的對策進行了探討,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提高建設精品課程的質量。

關鍵詞:精品課程;信息化;教育

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制定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目前,各高等學校都紛紛把建設精品課程列為重要計劃,不惜資金制作精品課程,都想在省級、國家級精品課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急于求成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質量何在?效益何存?如果不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談何精品?如果只為了貪圖形式上的虛榮,豈不是勞民傷財?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教育信息化的大趨勢呢?怎樣才能真正開發出高質量的精品課程呢?精品課程建設的對策是值得我們為之探討的話題。

認清目前教育信息化的趨勢,

思想上高度重視精品課程建設

隨著以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學內容都面臨著激烈的挑戰,Internet的普及,遠程教育網的開通,以及校園網的建立,為學習者充分、便捷地獲取、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創造了條件。人們可以遍訪名師,自主選擇專業,自己制定學習方案,教育的權威被打破了,尤其知識的壟斷被打破了。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將發生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不再是知識灌輸的對象,而是要主動構建自身內部心理,處于主體地位;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學習途徑多樣化,學習環境虛擬化。這必將引起教育的全面變革以及教育機構的重組和社會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現代化必須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育成為教育急需探討的問題,教育信息化的問題也就是如何由傳統的教育走向現代化教育的問題。而教育信息化,首先要教育資源信息化,精品課程是一種優質的教學資源,網絡精品課程建設正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舉措。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推進教育信息化。

查看全文

童裝藝術園本化課程建設研究

石獅市實驗幼兒園于2017年12月被確定為首批福建省保教改革實驗校,以課程建設為主線,開展構建童裝藝術園本化課程建設的實踐。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園行政班子從原本單純的“行政管理者”向“課程管理者”轉型,從專業的角度出發,全面落實課程管理,通過管理行為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透過專業課程來滲透園所的辦園理念,從而提升幼兒園教育的品質,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前期準備充分,為課程建設打好基礎

在前期準備階段,我園組織了教師關于童裝藝術課程的調查問卷,廣泛征集教師對開展童裝藝術園本課程的意見與建議,形成第一手資料,使得教師明確了課程建設的實施方向。同時,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的課程管理領導小組,利用多種渠道及家長資源,收集了大量的童裝資源,成立了童裝課程資源庫,其內容、素材涉及廣泛,而且多以圖文并荗、課件、視頻的形式呈現,為教師實施課程建設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同時也為童裝藝術創作積累豐富的經驗。

二、初步設想框架,為課程建設提供依據

為貫徹落實《綱要》《指南》精神,充分發揮幼兒園對課程管理的自主性,首先,由學園課程管理小組的成員們初步擬出大致的課程內容框架,為老師們開展課程建設提供依據,再引導老師們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生成、建構、完善課程網絡。

三、創設課程環境,讓課程與幼兒直接對話

查看全文

管理模塊設計下的教學建設論文

1模塊整體設計

按照訓練處、政治處、后勤處不同機關部門,教研室、圖書館、信息管理中心、學員隊、學兵隊等不同基層單位設項,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的職能,確定教學建設與管理范圍。這樣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是,把院校建設和管理與機關各部門、基層諸單位的責任、權限,平時的工作狀況、工作效率結合起來,實現建與管的平衡發展和有機統一。教學建設與管理模塊整體設計見表1。

2模塊設計重點

從表1看出,機關各部門、基層各單位共設計教學建設與管理大項355項、次項692項,其中訓練機關、教研室、圖書館、信息管理中心共設計大項210項、次項496項,分別占設計大項、設計次項的59.15%和71.67%。之所以如此設計,主要是考慮要在保證建設與管理設項方面盡可能做到全面覆蓋、不留死角的同時,應將訓練機關、教研室、圖書館和信息管理中心作為設計建設與管理模塊的重點環節。教務科(辦)和教研室建設與管理項目要素見表2。

3模塊設計特色

根據學校以往自主設計開發“課程質量評估系統”、“雙向評價系統”、“教學工作評價系統”等教學管理軟件的體會和經驗,針對“教學建設與管理模塊”功能需要,在本模塊設計方面主要體現以下特色[1-4]。

查看全文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為深入貫徹國家有關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增強學生體質的有關要求,根據《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建設的意見》和《省教育廳關于開展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考核工作的通知》,2014年江蘇省教育廳對30所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建設情況根據《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程考核標準與辦法》并結合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網站建設情況進行現場考核,總結學校體育發展現狀,提出問題及解決措施。

關鍵詞:江蘇省;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考核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2014年參加公共體育課程考核的學校為研究對象,對中國藥科大學、金陵科技學院、江蘇警官學院、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等30所本、專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探討

摘要:從質量內涵、目標價值內涵、評價標準內涵三方面入手,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的核心理念,論述了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思路:做好金課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完善課程管理機制。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策略:明確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完善課程管理體系,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加強教師技能培訓,教學重構與持續改進并舉,進而保證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課程建設質量的不斷提高。關鍵詞: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土建金課建設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支撐點和立足點,是提升應用型技能人才發展的關鍵。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高效融合,基于互聯網的創新教學思維為成功申請校級重點課程改革課題提供了有利條件。研發在線課程互動交流平臺,可實現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質量的不斷提高。高校課程的開展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增負”,拒絕“水課”,淘汰過于陳舊的內容,打造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金課課程,切實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學能力。為積極落實金課的建設目標,保證設計的課程符合“兩性一度”標準,結合應用型高校辦學的基本定位,研究了基于土建類課程的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思路重點解決以重構現有課程模式為切入點,以《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的“泰勒原理”(RalahW.Tyler,1949)為理論支撐,從相關課程的確立,到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的明確,組織開展課程教學內容的優化等,通過課程評價等方法,不斷完善課程模式的重塑,同時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開展虛擬仿真實踐,促進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該混合式金課課程重點在于解決課程教學質量不達標的現象,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1應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課建設的核心理念

1.1質量內涵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進入到了快速發展車道,應用型高校作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學府,要承擔起培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重擔和責任,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金課建設與規劃的過程中,要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思路,在辦學理念上應符合“教育、應用、創新”三個基本質量內涵。其中,教育性是金課混合式課程設計的前提,目前我國部分高校仍存在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導致部分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強,但實踐能力較弱。應用性是金課混合式課程設計的主攻方向。創新性是當代教育的主旋律,新技術、新學術問題、新工具和方法不斷涌現出來,應緊跟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不斷更新思路和方法,優化教學工具等。

1.2目標價值內涵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金課建設的基本目標及價值內容上,主要包含了“主體參與的有效性”“知行合一性”等。其中,在“主體參與的有效性”上,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以教師為中心,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相對較低,且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與互動學習的積極性不足,導致學生應有的基礎學習地位缺失。在金課建設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更要關注教師自身教學質量的提高。例如,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強調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查看全文

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探討

摘要:根據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特點,研究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通過課程的建設實踐,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機制,探討從共建共享、統一評價推進學分互認和成果共享等三個方面推進課程建設,以進一步提高課程建設使用的水平,提升課程的使用效率,更好推進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效果。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共享機制;建設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教育發展迅猛,網絡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課程、知識的學習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習方式的改變推動了知識獲取渠道的快速拓展。高校的教育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在線開放課程的快速發展為網絡學習、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提供有效的途徑和工具。應用型本科高校規模和數量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占比超過半數[1]。近年來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快速發展,建設完成了一批課程,如何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質量,進一步擴大開放共享的范圍,形成課程建設使用的良好生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課程建設的現狀

2015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對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使用和運行等方面作了明確的規定,極大地推動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步伐。在線開放課程的大力建設,成為今年“疫情”下高校做到“停課不停學”的有力支撐和前提條件。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當前課程建設呈現如下特點:(一)課程運行平臺眾多。課程建設需求推動了整個平臺的快速發展,當前形成了企業、高校多方參與的狀態,有國家層面的平臺,如“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平臺等,也有各企業平臺,如“超星”課程平臺、“智慧樹”平臺、“學堂在線”平臺等,各地區高校成立了區域性課程聯盟如“優課聯盟”平臺等。各類平臺積極開展課程的建設使用推廣等工作,應用型高校成立的區域性聯盟平臺在課程建設數量等方面占有較大的比重。各家從事互聯網教育的企業圍繞課程建設需要推出了課程平臺服務、拍攝制作服務等內容,推出了“平臺+課程建設”和“企業端+校內平臺”等多種選擇組合模式,各企業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態勢。(二)課程數量快速增長。應用型本科高校認識到了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很多高校推出在線開放課程專項建設計劃,課程建設在數量上面得到了快速增加。就筆者所在高校而言,學校自2014年就開始慕課試點課程的建設工作,近些年更是加大了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力度,2019年和2020年分別立項建設33門和27門在線開放課程,其中已建設完成35門課程分別在中國大學MOOC、優課聯盟等平臺上線。同時,很多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自身建設的在線課程基礎上組建在線課程共享聯盟,如首個全國地方高校優質MOOC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優課聯盟平臺,截止到2020年7月,其上線課程有477門,加盟高校有153所,選課人數突破了100萬人次。當前的課程建設基本覆蓋了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方向選修課等,同時也推動了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和在線實踐類課程的快速發展。(三)高質量特色課程不足。建設課程數量增多的同時,也存在較多的重復建設情況,在專業基礎類課程的建設中體現較為明顯,特別是針對同一專業課程的建設,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如《工程制圖》《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同一課程平臺上,每門課程都建設有20余門內容相近的課程資源。建設課程時能夠體現學校辦學特點和專業特色的高質量課程數量不多,能體現應用型本科辦學特色的課程不多,課程建設存在“同質化”現象,尚不能滿足學習者要求。

二、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