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改造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9:2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舊城改造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舊城改造論文

舊城改造中的城市設計特點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的深入開展,許多城市都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塑造問題,并且引入城市設計理念,重視舊城環境的建設,結合工作實際,針對舊城改造中的城市設計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舊城改造;城市設計;原則;方法

一、舊城改造中完善城市設計要求的提出

城市發展是一個不斷更新、改造的新陳代謝過程,自城市誕生之日起,舊城改造就作為城市自我調節機制存在于城市發展之中,是城市發展的綜合需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舊城原有物質設施的水平低下和自然老化,以及舊城功能的過于集中和用地結構的不合理,使舊城人口膨脹、居住緊張、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越發難以解決,而且在工業離開市中心、居住向外疏散的城市發展過程中,舊城出現功能和結構的衰退問題,亟需進一步配置商業、服務業、金融業及必要的交通和市政設施,提升城市中心區的服務功能。

舊城改造中的城市設計與城市功能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看作是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系,形式要為內容服務,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與內容要達到完美統一的結合。

二、城市設計的含義

查看全文

舊城改造內環地區城市設計論文

1新型城鎮化解讀

《新型城鎮化規劃》突出體現了“存量優先、內涵式發展”的基本原則,它的一條主線,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為本,就是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優化布局,從城市的布局來看,要通過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的連接,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的引導,適當疏散轉移特大城市的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強城市群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集聚經濟、人口的能力。生態文明,就是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強化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推進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模式,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的損害。文化傳承,就是要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的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2鄭州市舊城區面臨的問題

根據河南省統計局的數字,2012年底,鄭州全市常住人口已經超過900萬人,而且,鄭州市流動人口的密度約為9000人/km2,居全國流動人口密度前列。隨著城市的擴張,城鎮化人口的不斷導入,鄭州市區交通擁堵現象不斷惡化,城市公用設施的老化現象不斷涌現,城市污染日益加重,人民的日常生活環境質量不斷下降。

2.1交通擁堵成常態

鄭州市的交通在上下班高峰時段,主干道幾乎是寸步難行,尤其是大型商場、火車站等公共設施周邊,形成了“開車沒有走路快”的怪異現象。據統計,鄭州市的小汽車保有量近幾年增長速度驚人,2012年底,鄭州市的小汽車保有量達到210萬輛。這使得原本就不夠用的道路資源日趨緊張,更嚴重影響了公共交通的正常運營。另外,鄭州市中心城區的功能布局不合理,也直接導致了嚴重的交通擁堵。雖然大量行政辦公用地已經疏解到內環地區以外,但內環地區內尤其是火車站地區還存在著大量批發市場、專業市場,另外,大量的教育科研用地也集中在內環地區。這些用地不僅占地大,交通出行量也非常巨大,加上市場必備的貨運交通,更是使這些地區成為整個城區交通系統的多個癥結點。交通擁堵這一表象的背后是整個城市功能結構布局的復雜的系統性問題。

查看全文

城市中心區建設論文

摘要:湛江市城市發展由于歷史原因,城市中心區建設落后于城市發展要求。本文將根據湛江城市空間和城市中心的歷史演進與現實條件,提出湛江城市中心區的建設范圍、建設目標和開發策略。

關鍵詞:城市中心區;湛江;城市空間;開發策略

Abstract:Forsomehistoricalreasons,theconstructionofurbancenterinZhanjianglagsbehindthedevelopmentofthecity.BasedonthehistoricalevolutionandrealisticconditionsofcityspaceandurbancenterinZhanjiang,thisarticlewillcomeupwiththeconstructionspheresandobjectivesaswellasdevelopmentstrategiesofZhanjiangCity.

Keywords:urbancenter;Zhanjiang;urbanspace;developmentstrategies

1城市中心區的相關內容

1.1城市中心區的概念

查看全文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歷史文化保護區北京四合院歷史風貌

[論文摘要]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已成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的焦點和難點,在“十五”期間,面對新形勢的挑戰,應當認識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緊迫性,確立保護原則,利用市場機制,探索新的保護方法,同時對現存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調查,以便為夸后的保護工作提供依據,為后人留下資料

1面對“第四次浪潮”的挑戰

半個世紀以來,北京的歷史風貌保護工作走過曲折而艱辛的歷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受到過四次大的沖擊。雖然在50多年前北京的和平解放使這座古都完整地保留下來,但由于在其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人們缺乏文物保護的觀念,沒有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意識,北京的文物古跡和歷史風貌一度遭到較大的破壞期間,為大煉鋼鐵形成沖擊金屬文物的浪潮,許多珍貴文物消失在冶煉爐中。初期掀起對“封資修”文化的批判,文字的和圖案的文物、街景受到巨大沖擊,大量碑刻、雕刻、經卷、書畫毀于一旦,許多重要的文物建筑受到極不合理的使用,形成以破壞文化標志物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浪潮”。在此期間被當作封建帝都標志的城墻被最后拆除,北京的歷史風貌受到很大破壞。“”以后,隨著經濟的恢復和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出現了以破壞文物建筑本身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浪潮”,王府大院內見縫插針式的建設和各處對文物建筑的拆改,破壞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物。從9o年代初期起,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城市的開發方式發生變革,由對單座文物建筑的拆改破壞演變成對成片街區的剃頭式改造,許多文物建筑被拆除,一些很有保留價值的街區化為烏有,“第三次浪潮”演變成為“第四次浪潮”,即破壞歷史文化區域的浪潮,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受到嚴重挑戰。

在北京的歷史風貌經歷一次次破壞的同時,人們為保護文物和歷史風貌的努力也在加強從1957年北京確定了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后,作為對的反思,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文物保護工作,許多重要的古跡成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越來越多的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尤其是在80年代,保護歷史區域的觀念開始流行,1982年北京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1990年北京公布了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并在2000年完成了保護區的詳細控規。人們不再滿足于文物的點狀保護,而要實現歷史文化區域的面狀保護,歷史風貌保護的觀念發生重大變化。盡管如此,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任務卻仍然十分艱巨,“第四次浪潮”正襲面而來,嚴峻的挑戰并未結束。

2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緊迫性

查看全文

編制紫線控制規劃保護文化遺產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太原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太原市紫線控制規劃的編制;太原市紫線控制規劃對歷史文化保護的影響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在春秋時代,太原已建有城邑,稱晉陽城、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興起,在舊城改造中,開發商片面追求土地及經濟效益、依據“先急后緩”的原則,明確主城區的紫線控制范圍、從歷史遺存的集中度、風貌的整體性以及規模的完整性方面進行了初步評價、將歷史街區紫線保護范圍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區、太原市紫線控制規劃的編制、本著尊重歷史,尊重現實的態度、通過貫徹“有效保護”的原則、通過具體實施措施的提出,轉變了觀念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分析了太原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詳細闡述了太原市紫線控制規劃的編制,探討了太原市紫線控制規劃對歷史文化保護的影響,以促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

論文關鍵詞:紫線規劃,歷史文化遺產,風貌

1太原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

在春秋時代,太原已建有城邑,稱晉陽城。后相繼為趙國都城、秦漢重鎮、北齊別都、盛唐北京,以及后唐、后漢、北漢的宮闕之地,素有“龍城”之稱,太原有史可考的歷史已有2500年。從宋朝初年毀晉陽城而重建,至今已有1000年歷史,這1000年城市發展的空間就在于舊城。歷史賦予舊城豐富的遺產,純陽宮、文廟、督軍府等文物古跡眾多,傳統民居和寧化府、清和元、開化寺等老字號,記錄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城西水系、拱極門遺址等古跡傳承著歷史的記憶。這些文化遺存完整地展現了太原歷史的發展脈絡,清晰地反映出地方文明的進步歷程,這些歷史文化遺存不僅對現代人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對于后代也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房地產業的快速興起,在舊城改造中,開發商片面追求土地及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大拆大建已造成反映太原特色的居民區幾乎消失殆盡;見縫插針現象屢禁不止,使原保護規劃中的視線走廊造成阻礙;城內部分文保文物歷史建筑仍被一些單位占有,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周邊建筑在高度、體量、色彩方面,從不考慮協調;部分文保單位和歷史街區,因舊城改造的需要而被當做破舊建筑拆除,如八路軍辦事處、裕德里民居、上肖墻民居等。清代的開化寺民居被數十戶居民當做住宅;古關帝廟、圓通寺、以及散布在市區大量寺廟都處于無人問津的廢棄狀態,年久失修,日益破損,綠化建設嚴重缺乏。在太原舊城出現的大規模改造熱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舊城居民的居住水平,對城市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但城市建設在某些方面的短期性致使名城保護處于被動和消極的狀態。不僅給城市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而且對舊城的歷史文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建設性破壞。作為省會城市,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其發展速度較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同時對舊城改造的進程也加速了,在這種背景下,舊城更新中的歷史文化保護就變得尤為緊迫。

查看全文

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探究

摘要:伴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擁有幾千年文化繁衍生息的歷史文化名城也隨之進入全新的保護擴張模式。各地城市新區的遍地開放,如何在大規模建設中突出地域文化特征,如何保留傳承歷史文脈又能融入現代化生活的建設是每個歷史文化名城皆應探究的重要問題。本文以筆者家鄉為例,探究鳳陽新區建設的模式和意義。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鳳陽;新區建設;文脈傳承

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今天,伴隨著先進理念、高質量、高品質的城市生活要求,越來越多的城市問題接踵而來。因建設之初的局限與各方面因素導致的舊城區無法滿足現代城市生活的各種落后設施、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使得新區建設進入了全面的潮流的新途徑和新發展。

1、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遍地開放

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幾千年城市發展而沉淀的精髓,見證著各民族兒女繁衍生息,孜孜不倦的創造與建設一代又一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隨著城市化的擴張,歷史文化名城的改造與發展也逐步呈現出景觀趨同現象,尤其近幾十年的盲目保護與開發,歷史傳承與文化精髓已喪失殆盡,正以不可預見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新區的開發建設尤其需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并創新,在符合現代化新區發展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同時,如何協調的融入歷史文化的精髓在景觀環境中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研究。

2、新舊城區發展區別與聯系

查看全文

微更新老城區城市設計研究

摘要:本文針對老城區城市目前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問題包括景觀品質相對較低、缺少文化特色、物質功能缺失、道路交通擁堵等,結合基于微更新的老城區城市設計原則,通過科學研究積極引進新產業、推行分區分策規劃、做好總量控制工作、循序漸進改造老城區、打造活力公共空間、突顯地域文化特色、完善道路交通系統等策略,其目的在于提高老城區城市設計方案的可行性,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老城區;城市設計;景觀品質;特色文化;微更新

在城市化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城市的發展方式,已經從城市增量發展過渡到了城市存量發展,在此背景下進行城市發展,更加注重現有城市空間活力的再生發展,提倡微更新發展的趨勢。基于此,對于老城區城市設計策略進行應用研究,不僅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的有序發展,而且對于加快城市轉型速度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1老城區城市目前存在的問題

1.1景觀品質相對較低

由于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空間粗放盲目地蔓延與擴張,老城區內部綠地、廣場等公共活動空間嚴重不足。老城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生活環境品質問題,其次是綠色開放空間缺失的問題。在經濟利益為導向的老城更新改造中,相關人員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建筑密度、聚集社會財富效應。在一些老城區的更新規劃設計中,往往用地強度過大,以致人口密度過高,新建的公共活動空間沒有考慮周邊居民生活需求,依舊不能滿足日常活動需要。許多景觀設計中經常出現與周邊環境差異過大的情況:破壞原有城市空間格局、改變城市肌理等。例如,廣州荔灣廣場在改造期間盲目追求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破壞歷史文化街區整體風貌,這也改變了文化保護的初衷,影響改造后的呈現效果。

查看全文

歷史名城區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作為城市最具特色的一大空間,歷史名城是傳承城市文脈、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我國當前眾多的歷史名城在景觀設計中,只是單純強調保護歷史文物及建筑,忽視了對于人文景觀的設計,導致現代城市記憶大幅衰退.可以說,歷史名城的景觀屬于城市文脈的物質載體,本文重點圍繞怎樣才能夠展示出歷史名城的地域文化特征這一問題展開論述.以南昌市舊城區這一歷史名城為例,分析了當前歷史名城區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設計原則,并重點介紹了地域文化特征下的歷史名城區景觀設計,確保地域文化能夠植根于景觀之中,從而對地域文化進行保護與傳承.

關鍵詞:地域文化;歷史名城;景觀設計;南昌市舊城區

1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歷史名城區景觀設計的相關概念

由于景觀設計的存在,地域文化發展才具備了強大的載體,地域文化也只有在景觀設計中才能夠將其創新性的一方面展示出來.此外,地域文化也是景觀設計的靈感所在,景觀的內涵和價值都在地域文化中表現出來.通過地域文化以及景觀設計的相互作用,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增強對歷史文化的傳承.

1.1地域文化

所謂地域文化指的是在一定范圍內,人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以體力、腦力等勞動創造出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沉淀、積累以及升華的物質以及精神的所有成果.其范疇非常廣泛,除了包含地域內部的自然資源,還包含歷史發展中積淀下來的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習俗、思維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建筑風格等等.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發展過程中,眾多具備明顯地域特征事件、人物和地址等都只在古文獻或者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中才能夠知道,在現實的世界中無法找到這些印記[1].所以,在地域文化的發掘過程中,選擇性地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使其在景觀設計中得以再現,成為展示地域文化特征的必要形式之一.在具備地域文化特征的素材選取時,有時需要以本地民間傳說、宗教信仰以及風土人情為根本,從中進行探究、發掘,經過反復推理分析,將這些無形的素材轉變為現實的景觀,成為現代景觀設計的一大亮點.

查看全文

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文化街區方案論文

編者按:古都風貌保護和現代化建設的矛盾始終是北京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問題;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就是不斷的創造和破壞、,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都市一般地說會在經歷了郊區化階段之后,又出現高收人人群進人內城。今天的居民家庭組成已非當年的情況。一個時期的民居形式,必然與當時的家庭人口組成、生活習慣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分不開。完全原樣保護區是指傳統的四合院格局尚未被破壞,而且周邊環境基本完好的區域。旅游商業區應有多種形式,因此可分別設計在胡同中旅游,最好要體驗胡同風情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論文摘要]從歷史發展規律、城市發展規律和人居環境科學角度,分析了舊城區改造的必然性。針對北京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將侍統歷史文化街區分為三類,即完全原樣保護的區域、高檔住宅區和旅游商業區的建議,并主張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對侍統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改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分別對這三類地區的具體改造方案做了初步探討。

[論文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危房改造;思考

古都風貌保護和現代化建設的矛盾始終是北京城市規劃與建設的重要問題,圍繞這一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總的情況是老房子拆的越來越多,文物專家和學者的意見也越來越強烈,例如從1990年到1998年底北京市已經拆除所謂“成片危舊房”420萬平方米(II12)…,而呼吁保護舊城區的文章數量也伴隨著每一次大規模的改造工程與日俱增。對于舊城區的居民來說,由于多數居住條件較差,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環境,所以他們對危舊房改造的態度一般是積極的。

從歷史發展規律看,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就是不斷的創造和破壞,這破壞包括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對前人刨造成果的破壞,特別是改朝換代時對前朝都城的破壞。以北京為例:元大都是廢棄了金中都之后另選址重建的,而且建筑材料是拆除南京(今開封)的金舊宮殿,運其石木北上;明代北京雖然地址基本與元大都差不多,但將元代皇宮完全毀掉另建,考查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正因為如此,留存至今的文物古跡已不多,我們應該加倍珍惜。但上述史實也說明了對文物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社會動蕩時期。設想如果歷朝都非常注意保護前朝舊物,那么我們今天可能已經沒有多少發展空間了。所有的破壞行為都出于政治需要,明代建都北京時,將元代宮城盡行拆毀,而且要在原有宮殿舊址上堆一座鎮山。這雖然是出于風水方面的考慮,其實也是政治需要。翻閱中國歷史,凡改朝換代時,對前朝宮殿或拆毀或焚燒或廢棄另建,只有清代沿用明朝宮殿,但也按照滿族生活習慣改造了許多。

從城市發展規律看,在工業化進程中,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都市一般地說會在經歷了郊區化階段之后,又出現高收人人群進人內城,他們替換原有的低收人群體,將舊城區改造為獨戶家庭或共同居住的區域.有人稱這一現象為紳士化過程。紳士化是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國尚未出現類似特征的現象,是否為普遍規律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居住于城市中心區的居民應當是高收人群體。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城市中心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最終還會成為投資的熱點,從而使這里的地價升值,因此在這里居住的人應該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破舊的平房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北京地區的民居以四臺院為主,傳統街區的磚木結構房屋多數有上百年歷史,無論是市政公共設施或院落內部結構都不可能考慮現代化生活環境的需求。如果過分強調對原有格局和結構的保留,則會因為供電、供熱、通信、交通和社區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而降低生活質量。如果一個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這個樣子,其前景是可悲的。伊理爾·沙里寧說:“城市能否免于毀滅取決于一個特別但卻基本的問題是否可能被解決:提供舒適的設施和健康的環境來供人們工作和生活。”可見對原有住房進行適當的改造是必要的,事實上任何居住其中的人也都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改善生活,尤其是富裕階層,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也是極平常的事情,例如山西喬家大院,為了摩托車的出人將大門地面改成坡道;為改善居室環境,在平房內鋪設木地板取代磚地面;甚至十分講究的廊檐木雕都出現了火車的圖案,以顯示對現代文明的向往北京的大戶人家的四合院過去也曾經出現過將前窗外推,或在檐柱一線建落地玻璃窗以改善居室環境的做法。所有這些都是較富裕人家發生的事情。我們不可能想像一戶高收人家庭,為了保存自己住房的傳統風格而寧可不去享受現代文明的成果,因為社會在不斷進步,人的思想也在不斷更新,追求美好舒適的生活是人之常情。

查看全文

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需要符合老年人對戶外活動空間的生理、心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讓老年人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使老年生活更加充實。論文就老年人的戶外活動空間的需求進行分析,探討了空間景觀的設計原則,并提出了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舊城區;老年人;空間景觀設計;戶外活動

1老年人對戶外活動空間的需求

1.1生理方面的需求。進入老年階段,人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會逐漸降低,據有關數據統計,60~70周歲的老年人群患病率高達64%,70~80周歲的老年人患病率接近77%,80周歲以上老人患病率高接近85%。老年人受到生理特點的影響,更喜歡相對安靜的戶外環境,戶外的噪聲會給他們帶來干擾。另外,老年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減退,聽力和視力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因此,在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中,要兼顧老年人生理方面的特點,為老年人提供更為舒適的戶外活動環境和服務。1.2心理方面的需求。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減退,離開了以往熟悉的工作環境,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會給老年人心理方面帶來較大的落差,老年人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落感;此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老年人身邊通常缺少子女的陪伴,交往的圈子也會逐漸縮小,進而形成孤獨感。在進行舊城區老年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時,設計者需要結合老年人心理方面的需求營造可供老年人交往和娛樂的空間,為老年人釋放心理壓力,消減負面情緒創造更多條件[1]。1.3安全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的視覺、聽覺和行動能力都在逐漸衰退,表現出動作遲緩,身體協調性和肢體靈活性差等特點。因此,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中,需要從老年人行為特點出發,采用人性化設計,給老年人戶外活動提供安全保障,滿足老年人安全方面需求。

2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的原則

2.1安全性原則。老年人戶外活動場所的選址需要考慮老年人出行的便捷性,要盡量遠離交通流量大的街道。老年人戶外活動場所臨近街道時,可以通過種植植物或建設圍擋將道路與活動空間隔離,為老年人構建安全的活動區域;在老年人戶外活動場所路面材料選擇中,可以選用具有較好彈性的塑膠材料,路面要具有防滑功能等,體現空間景觀設計安全性原則。2.2易識別原則。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景觀設計中,需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設置辨識度高的標志,用于彌補老年人視力衰退帶來的感知上的不足,例如,在活動場所路面增設指示標志,在路邊設置指示牌等,字體設計以及照明設計要適應老年人生理方面需求,以此增強老年人活動過程中的方向感。2.3易交往原則。老年人孤獨感較強,舊城區老年人戶外活動空間和景觀設計中要體現出易交往原則,設置一些便于老年人交流的空間。采用植物或建筑將老年人的活動場所分割成半封閉空間,營造出安靜、優美的小空間環境,通過增設石桌、石凳等設施,增加小空間的功能性,不僅符合老年人心理需求,還能讓戶外空間景觀具有層次感和藝術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