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經濟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14:18: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和經濟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和經濟學

高等教育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探討

摘要: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得到較好的發展。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意識,具備能把國情特點和國際通行規則結合起來的金融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新趨勢。文章以美國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爾大學為例,介紹其應用經濟學金融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出明確金融學科人才定位,突出金融人才培養的差異性;適當增加金融定量分析的內容,合理布局金融知識點,推進金融課程體系重構以及充分發揮課程組織者的能動作用,提高課程學習的效率的建議,以期對我國金融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金融教育;國際化;課程模塊

一、概述

我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自此,我國經濟全面步入全球化的軌道。我國高等教育順應經濟全球的要求,實時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節奏。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國際化得到較好的發展。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于1983年首先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其中面向世界為教育國際化指明了方向。隨后,中共中央于1985年頒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指出我國大學要積極借鑒國外大學的辦學規律和經驗,促進了我國大學國際化步伐加快進行。2010年7月20日,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綱要指出我國高等教育要瞄準世界教育發展變革前沿,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我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各省教育廳設立留學項目,鼓勵大學教師跨國研修、學習。同年9月,教育部出臺《留學中國計劃》。2015年3月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設立“一帶一路獎學金”,每年向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中國大學每年吸引不少的留學生,擬于2020年,讓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家,達到15萬人。金融是經濟的核心,當前金融創新工具不斷出現,金融自由化趨勢不斷加強,不同金融市場風險相互傳染,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未來不以個人意志轉移的趨勢。金融國際化具有世界范圍內金融融合的特征,指不同國家(或經濟體)的金融活動的主體跨越國界(或行政區劃)參與到另一國(或經濟體)的金融活動中去的狀態和過程。金融業的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特征要求國內外高等教育相互交流,尤其是我國需要學習借鑒國外知名大學的經驗。金融人才是金融國際化的主導因素,國際化過程中其涉及的金融風險監管需要人才參與,不同國家的金融合作需要人才推動。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強,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意識,具備能把國情特點和國際通行規則結合起來的金融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美國著名常青藤高校———康奈爾大學為例,介紹其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以期對我國金融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康奈爾大學以及金融學科簡況

康奈爾大學(CornellUniversity)于1865年建立,校訓為:“這是一所任何人可以學習任何知識的學校”。主校區位于美國紐約州伊薩卡(Ithaca),另有兩所分校位于紐約市和卡塔爾教育城,歷史悠久,學術氛圍濃厚,是著名的常春藤聯盟(IvyLeague)名校成員,一所位于的世界頂級私立研究型大學。康奈爾大學辦學理念曾影響了整個美國高等教育,規模為當時全美高校之最。截止2017年,共有56位康奈爾大學的校友或教研人員曾榮獲諾貝爾獎,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位,居全美第十位,目前有在校生12904人,有教授1648人,教工共2718人。康奈爾大學名列2017-18年USNews全美大學本科排名第14。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機構CWUR排名世界第12;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13;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4、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19、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23,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世界第6。康奈爾大學正式開學的第三年,亦即1870-1871學年,學校即開設了中文課,曾為中國培養了大量有卓越貢獻的人才,包括中國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中國橋梁之父茅以升,中科院奠基人趙元任,近代外交家施肇基等,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今康奈爾大學是中國問題的科研重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均居世界前列。經濟領域的研究覆蓋廣泛,包括農村發展和城市化、工業增長和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和房地產市場、消費者行為和市場改革、國際金融和貿易、以及環境和能源問題。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科屬于商學院,后者是全美最佳商學院之一。學院建立于1946年,隨后于1984年更名為約翰遜管理學院研究生院。2016年康奈爾大學校董會投票通過,合并酒店管理學院(SchoolofHotelAdministration,SHA)、查爾斯•戴森應用經濟和管理學院(CharlesH.DysonSchoolofAppliedEconomicsandManagement,Dyson)和塞繆爾•柯蒂斯約翰遜管理研究生院(SamuelCurtisJohnsonGraduateSchoolofManagement,Johnson)院,成立全新的“康奈爾商學院”(CollegeofBusiness),提供從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階段各種人才培養服務。商學院已經成為美國學科最全面的超級商學院。康奈爾商學院有145研究教師以及近29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2018年美國USNews商學院排名第16名。

查看全文

貨幣本質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從貨幣的起源、演變及交換者的角度,分析、論證了貨幣的本質是債權,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是債權憑證。

關鍵詞:貨幣本質債權

Abstract:Thisarticlefromthecurrencyorigin,theevolutionandinterchangersangle,theanalysis,hasproventhecurrencyessenceiscreditorsrights,actsasexchangemediumthecurrencyisthecreditorsrightscertificate.

Keywords:CurrencyEssenceCreditorsrights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關于它的本質問題,理論界存在不同的觀點,如“金屬貨幣論”、“貨幣名目論”和“一般等價物”理論。但從貨幣的起源、演變及交換者的角度來看,貨幣的本質應該是債權,而充當貨幣的物品則屬于可用于流通的債權憑證。

1.貨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查看全文

談人才需求與金融學教育

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曾經說過,21世紀的人才需求標準是懂得現代科技的金融人才或懂得現代金融的科技人才。換句話說,21世紀的人才需求是現代金融和現代科技高度結合的復合型人才。所以,現代金融學教育在培養適應經濟市場化、自由化和國際化要求的金融人才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

一經濟發展呼喚金融人才和金融學教育的加強

現代金融已滲透到了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經濟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金融經濟。

論文百事通無論是政府的宏觀調控,還是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老百姓個人的投資理財和創業,都與金融息息相關。金融業發展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彰顯。事實證明,凡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同時也是金融業發展較快和金融人才相對集中的地區。美國、英國、日本等莫不如此,我國的上海、深、江浙等地也是這樣。經濟發展與金融業發展之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經濟越發達,金融業就越發展;金融業越發展,經濟發展越快。與此同時,金融業越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就越迫切也越大。“金融業逐漸成為一個覆蓋范圍最廣與日常生活結合最緊密的服務型行業,同時也是一個最具有創新動力的知識、智力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繼續建立和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實現金融和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金融法規建設,規范金融行為,完善金融市場以及加強金融監管,健全監管體系,維護金融競爭秩序;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必須大力加強金融人才的培養,以滿足各層次、多樣化的金融人才需求。而這一切又有賴于全社會金融學教育的加強。

總體上來說,現代金融學教育的內涵應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面向社會大眾的金融學知識的普及型教育(在這方面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有關專家學者在東北農村手把手地教農民如何運用農產品期貨交易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增加農民收入,也能夠看到遍及全國各地的形式多樣的面向社會公眾的金融知識講座或短訓班,內容包括股票投資、藝術品投資、國債買賣、黃金買賣、外匯交易、房地產交易、保險業務等);第二個層面是面向在校大中專學生包括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金融學知識的系統的學院式教育。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創新日新月異,國際金融運行風險增加,通過系統扎實的學院式教育,培養既具有國際視野懂得全球一致的業務規范和取向統一的管理法規,又能夠把國情特點與國際慣例結合起來的高素質金融人才是當務之急。

二現代金融學教育應體現人才需求特點,不斷完善學科體系和內容

查看全文

國際經濟關鍵問題

世界經濟在遭受金融危機重創后,自2010年開始出現緩慢復蘇跡象,步入了后危機時代。與此同時,國際經濟環境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國內經濟學界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論和實際意義的觀點。

國際金融與經濟危機的原因

我國經濟學界在研究和探索本次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進展。不過對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原因見解不一。有的學者重在研究和探索危機的制度性原因;有的學者既研究制度性原因,也研究非制度性原因;還有的學者在研究和論述體制層等方面的原因。

不少學者探究了導致金融危機發生的制度層面的原因。部分學者認為,當前的國際金融和經濟危機雖然呈現出與以往危機不同的特點,但從根本上來說,這次危機并未超出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理論的判斷和分析。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是形成危機的深層次原因,而金融資本貪婪和逐利性則是引發危機的直接原因。另有部分學者認為,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是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和泛濫一步一步發展的結果,其實質就是由新自由主義私有化的發展所必然產生的生產過剩,而且是跨國移動生產過剩。還有部分學者認為,每一次危機的具體形式各不相同,但危機的根源卻是一樣的,即危機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產物。新自由主義確實是當前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它使得危機更加深了,但新自由主義不是危機的根源,拋棄新自由主義不能解決危機問題。

有的學者既從制度方面又從經濟運行體制等方面論述本次危機的原因。部分學者認為,雖然經濟因素確實在金融危機的發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諸如政治、制度和監管等非經濟因素同樣是非常重要而不能忽略的。另有部分學者認為,信息機制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簡單易于理解的金融工具更有利于信息傳遞和金融穩定,而過于復雜的金融創新則可能在投資者之間形成新的信息不完全,導致投資者的風險識別狀態發生系統性改變,最終誘發金融危機。還有部分學者認為,導致經濟周期和危機的直接變量是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勞動者收入的增長速度跟不上資本積累的速度→消費需求降低→利潤率下降→投資劇降→經濟危機。

有的學者從經濟周期、收入分配視角等其他視角對本次危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部分學者認為,本次危機是資本主義發達階段虛擬經濟周期運動的內生產物,深層原因在于強勢美元格局形成過度消費和虛擬資本膨脹間相互加強的循環,導致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過度偏離。而美國經濟危機最終轉化為世界經濟危機,則是因為各主要國家之間的經濟周期出現了高度的同步性,是它們之間相互疊加共振的結果。另有部分學者認為,美國金融危機的爆發根源于美國經濟中軟預算約束現象的普遍存在。美國金融危機的生成和傳導機制可以描述為:軟預算約束→道德風險→金融創新激勵→金融創新過度→信貸膨脹→大量呆壞賬→加劇金融脆弱性→利率提高和房價下跌時的風險集聚→金融危機。還有部分學者從收入分配的視角對本次危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第三波全球化深刻地影響了全球收入分配的格局。在各國之間與各個國家內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在加深。發達國家收入不平等導致了宏觀經濟的金融化和消費者的債務積累。而新興工業化國家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加大壓制了國內需求。這些國家或主動或被動地間接地為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提供債務融資。這種局面本質上就是一種無法持續的全球化。伴隨著美國等發達國家房地產泡沫的破滅,美國次貸危機傳導到全世界,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

查看全文

貨幣本質分析論文

1.貨幣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日常生活中,任何經濟主體都不可能同時擁有滿足他自己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所有資源。為了生存和發展,各主體不得不用自己相對富余的資源,換回自己缺少而又必需的資源,即交換是主體生存和發展過程中的客觀需要。然而交換的對象卻是千差萬別的,所以,為了順利實現交換,客觀上就要求存在一種能夠將世間萬物按一定的標準(買方所需要或關注的因素:體積、重量、某種有效化學成分等)折合成同一種社會經濟學量的量存在,使萬物之間具有可比性。這個社會經濟學量就是價值。貨幣就是用來量化、反映和記錄這種價值的,如按美元計價、按黃金計價、按人民幣計價等,具體即表現為價格。所以說,價值、價格、貨幣都是客觀存在的,就象重量和千克、長度和米、電流和安培、電壓和伏特等自然科學界的物理量一樣,價值、價格和貨幣是社會經濟學界客觀存在的社會經濟學量。

2.貨幣的本質是債權

人類社會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物物交換,如1只羊換2把斧頭等,但這種交換方式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即只有雙方當事人都同時需要對方的物品時,交換才能實現。物物交換方式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交換難以實現,交易者急需的物品難以及時換回,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此后逐漸產生了以羊、金、銀、銅、紙幣等充當交換的媒介,使世間的商品交易變得輕松、便捷。但不論用何種物品充當交換的媒介,交換時,賣方賣出商品的根本目的都不是為了直接消費交換媒介,而是想通過交換媒介的周轉流通作用,最終換回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另一方面,賣方賣出商品時,必然會要求買方留下相應的憑據,以劃清相互間的風險、收益,確認相互間因物品轉移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從原先的意識上有,到憑據化、書面化),以免以后發生不必要的糾紛。這個憑據便是交換的媒介。可見,交換媒介的本質屬于債權。此后,當賣方再將這個憑據轉讓給他人,用以換取他人物品時,這個憑據便成了通常意義上講的貨幣。所以說,貨幣不是一般的普通商品,它是買方開給賣方的表明商品所有權轉移,確定和確認雙方存在一定量債權債務關系的憑證,即貨幣的本質是債權,而充當貨幣的物品則屬于可用于流通的債權憑證。

3.防偽性是選擇和推動充當貨幣物品不斷演變的根本原因

防偽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①技術上,難以復制;②經濟上,取得(制造或復制)的成本不低于它所代表的債權價值,或者是制造者將會面臨嚴重的懲罰。

查看全文

宏觀調控科學交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實踐表明,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產能過剩、投資過熱、國際收支不平衡等突出問題,是現有宏觀經濟理論難以解釋和解決的。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深入研究我國經濟運行的特點和規律,進一步完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

現有的宏觀經濟理論是以發達國家經濟為研究對象的,對于我國這樣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而言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的是一個國家的政府如何發揮宏觀治理功能,利用政府可控制的政策措施來影響家庭和企業的投資、消費、信貸、儲蓄、就業決策,以維持總體物價水平的穩定,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和縮小經濟周期波動等。

目前的宏觀經濟理論分為新古典和凱恩斯兩個主要流派。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強調市場機制的作用,認為市場價格的靈活調整能夠使經濟中的信貸、投資、消費、儲蓄等的供給和需求自動達到均衡,從而使經濟趨向于穩定。例如,當投資受到外來的沖擊而增多時,會導致總需求增加、經濟過熱。此時,資金市場會因為信貸求大于供而導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一方面會抑制投資沖動,另一方面會刺激儲蓄,增加信貸資金供給,從而使信貸市場恢復均衡;同時,儲蓄增加意味著當前消費減少,會抵消投資需求的增加,使經濟中的總供給與總需求恢復均衡。對消費、信貸等其他變量的外來沖擊,也會經由市場的類似調整而使經濟恢復均衡。所以,按照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包括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政府的宏觀治理職責只在于維持市場秩序,讓市場的價格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由市場利率和價格的升跌來調節投資、消費、信貸等;政府不應該為了減少周期波動、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目的,對市場的價格信號和資源配置進行直接的干預或指導。

凱恩斯則認為,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是以經濟處于均衡狀態為前提的,如果經濟嚴重失衡,它就會不適用。比如,當產能嚴重過剩、供給大于需求、出現通貨緊縮,因而缺乏好的投資機會時,只要貸款要還,不管利率多低都難以刺激企業進行投資。而且,產能嚴重過剩必然使企業盈利減少甚至虧損、破產,不僅失業率會增加,而且未失業的勞動者對就業安全和未來收入的預期也會下降,此時不管利率多低,消費者都要減少消費、增加儲蓄,也就是說,利率下降并不能刺激當前消費。因此,凱恩斯的宏觀經濟理論認為,這時應強調政府財政政策的作用,以積極的赤字財政直接創造投資和消費,這樣才能啟動市場,消化過剩產能,增加就業,使國民經濟恢復正常運行。

理論的適用范圍受制于其假設前提和所應用對象的條件。新古典和凱恩斯這兩種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提出來的宏觀經濟理論,對發達國家政府發揮宏觀治理職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對我國這樣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而言,則有明顯的局限性。

查看全文

行為金融學的三個發展歷程探討論文

摘要:行為金融學的發展經歷了經濟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三個階段。該理論對傳統金融學所不能解釋的市場異象做出了合理解釋,盡管它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我國對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還處于引用和介紹階段,不過,該理論在中國必然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經濟心理學;傳統金融學

一、引言

早在1890年,英國著名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在其《經濟學原理》中說過:“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這個也可以理解為,心理學與經濟學之間早就存在著天然的聯系與淵源。鑒于心理學對經濟學的巨大影響,Wicksteed甚至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心理學對于經濟學似乎就像Boethius神一樣——是道路、動機、指導、起源和終點”。眾所周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科學。經濟學的產生是始于人類為了更快、更多的獲得物質財富的欲望與實踐,而欲望的實現要通過人來實現。恩格斯聲稱:“經濟學以心理學為前提條件”。由此可以判斷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融合是必然的趨勢。而金融學作為經濟學王國中最為璀璨的明珠,也必將把心理學應用于其中解決現實中的疑難問題——即行為金融學的產生。

二、經濟心理學的溯源與復興

經濟心理學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兩本書——蘇格蘭報人查爾斯·麥凱的《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和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的《群眾》。這兩本最早闡述了經濟心理學的著作,被許多投資者認為是投資市場群體行為領域的經典著作。《大眾錯覺與群體狂熱》認為:“已經闡述過,人們以群體方式思考。你會看到,人們在群體中會變得瘋狂,且只能緩慢的、一個接一個的逐漸恢復正常。”這一論斷后來得到勒龐等人的支持,已然成為教條。勒龐在他的另一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聲稱:“在群體中,累加起來的是愚昧而非大智慧”。

查看全文

論金融結構金融創新

內容摘要:金融結構的演變應該適應于制度背景和金融功能的發揮、要素稟賦結構特點以及技術演進特點。發展中國家金融結構中民間金融和不發達的中小金融機構普遍存在,它們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時具有一定的優勢。我國實體經濟要求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服務,因此,金融機構不斷推出金融創新。

關鍵詞:最適金融結構原則民間金融中小金融機構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Goldsmith(1969)認為金融結構為一國金融工具和金融機構之和,Stulz(2000)也有近似的表述,認為金融結構是在一個時點上由金融機構、金融技術和規定金融活動的博弈規則共同組成的。通過金融結構的優化,可以增強金融業的功能和市場競爭力,提高金融產業和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可以分散風險,增強金融發展的穩定性,迅速而順暢地傳導貨幣政策,有利于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缺乏一個好的金融結構,資本成本可能高到難以使企業家創設企業以及難以使這些企業有效率地投資。

金融結構理論綜述

從已有金融結構方面的文獻來看,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一類是從比較金融的視角,包括市場主導論、銀行主導論、金融服務論和法律論等;第二類是從銀行業結構的視角,主要包括銀行業競爭和壟斷對銀行運營效率的影響,存在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的兩類文獻;第三類是關于最適金融結構的原則性討論。前面兩類的文獻已經有比較好的綜述(李木祥2004,周業安2005,殷劍鋒2006,林毅夫2006),在此不再贅述。下面僅就第三類文獻做一個簡單的評述。

第三類是就最適金融結構的原則進行討論的文獻,它們進一步深化了金融結構理論。首先是Stulz的金融結構外生論,他認為金融結構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外在于金融系統或經濟系統的力量使然,就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關系問題,Stulz(2000)認為金融結構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干預和法律管制的結果。在特定的經濟條件下,任何一種結構都存在著連續發展的過程,但是當某種金融結構無法再容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要求時,非連續的結構性改革就出現了,而這種非連續性變化可能就會使反映連續發展的某些指標出現逆轉(如de-intermediation使銀行資產業務萎縮等)。

查看全文

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研究論文

20世紀最后10年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留給發展中國家最為深刻的影響便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體接二連三地受到金融危機的無情打擊。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的負面效應已構成了和平時期對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挑戰。金融全球化的過度發展使得國際金融體系變得空前脆弱,該體系日益增長的系統性風險已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從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反思,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問題.

一、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

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是金融全球化過程中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自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的20多年里,金融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真實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它的規模大約是真實經濟的30-50倍。

金融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張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安排、儲備貨幣國家的貨幣制度和政策以及發達國家私營機構的金融創新決定的。

查看全文

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

20世紀最后10年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留給發展中國家最為深刻的影響便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體接二連三地受到金融危機的無情打擊。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巨大的負面效應已構成了和平時期對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挑戰。金融全球化的過度發展使得國際金融體系變得空前脆弱,該體系日益增長的系統性風險已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從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的角度對金融全球化進行反思,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無法逃避的重要課題。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全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安全問題.

一、全球金融體系脆弱性的根源在于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

金融經濟的過度擴張是金融全球化過程中一個引人矚目的現象。自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的20多年里,金融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真實經濟的增長速度。目前,它的規模大約是真實經濟的30-50倍。

金融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張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制度安排、儲備貨幣國家的貨幣制度和政策以及發達國家私營機構的金融創新決定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