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務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10:5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服務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研究論文
金融服務貿易,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986年開始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中被提出,并在1993年底達成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金融服務附錄》中作了具體解釋。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就烏拉圭回合談判各方的金融服務自由化承諾進行了進一步談判,并于1995年7月達成了一個金融服務貿易的過渡性協議。由于美國對東盟等發展中國家在市場準入方面承諾不滿而拒絕在協議上簽字,因此該協議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經兩年多的運行證明其對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其間加上歐盟的努力,1997年又開始新一輪談判,最終于1997年12月13日在日內瓦達成了新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WTO''''SFinancialServicesNegotiations),將全球95%的金融服務貿易納入逐步自由化的進程中。70個國家(歐盟以15國計)和地區同意開放各自的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市場,簽署了1999年3月生效的第五議定書。
一、金融服務貿易協議的法律原則
服務貿易總協定中關于法律原則的規定可以分為兩類,其一為一般性義務,適用于所有的服務部門,意思是無論成員方是否將某個服務貿易部門對外開放,在采取有關的措施時都必須遵循的原則。例如最惠國原則即屬于一般性義務,每一成員給予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的待遇,應立即和無條件地不低于它給予任何其他成員相同服務和服務提供者的待遇。不過,最惠國待遇也存在一些例外與豁免。此外,像透明度原則、增加發展中國家成員的逐漸參與原則、法規客觀合理性原則等都屬于一般性義務。
不過對于GATS,一般義務并不是顯得那么重要,更為重要的是具體的義務,是指通過談判適用于各成員在承諾表中具體承諾范圍內的服務部門。包括各國承諾開放哪些具體服務部門,這些部門的開放程度如何,都體現在各國的服務貿易承諾表中。這體現于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之中。前者解決是否開放的問題,而后者解決外國投資者是否享有與本國投資者相同待遇的問題。
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的法律原則實際上是各國實力交鋒的產物。對于大國,希望通過談判達到開拓市場的目的,對于發展中國家,一方而希望不要被冷落在游戲圈之外,而另一方面又要竭力爭取一些町以憑借的盾牌。打個形象的比喻,如果世界格局是一個諸侯割據但客觀上又為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所連接的世界村,而汽車這種交通工具可以滿世界跑的話,那么林林總總的爭端無非可以濃縮為兩個問題:首先,勢力范圍之外的汽車是否允許進入到范圍之內;其次,進入的汽車是否應當遵守同樣的交通規則。
新的金融服務貿易協議(日內瓦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允許外國在國內建立金融服務公司并按競爭原則進行;外國公司享有國內公司同等的進入國內市場的權利;取消跨邊界服務的限制;允許外國資本在投資項目中比例超過50%。通觀日內瓦協議,它秉承了服務貿易總協定的主要原則并著重強調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原則,以促使全球金融服務貿易的自由化。
農村金融服務研究論文
摘要:農村金融作為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金融部門,直接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而目前農村金融在為農村服務中存在著諸如服務功能弱化、信貸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服務環境差等問題,因此,為了使農村金融適應新農村建設多樣化、多層次金融需求,必須為農村金融構筑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制定法律法規,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完善風險分散和補償機制。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聚成合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資金及其服務是經濟發展的血液。而目前,由于農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顯,農村金融服務落后,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掣肘因素。因此,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強化“三農”金融服務,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破解的難題。
一、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一個健康、完整的金融體系對于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是不可缺少的。在新農村建設中金融投入是資金投入的主渠道。而現有金融體系在為農村服務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農村金融機構退位,服務功能弱化。由于農村經濟貨幣程度較低,農村金融賴以生存的微觀經濟基礎脆弱,正規金融因農村的比較弱勢而選擇“自我糾正”,國有商業銀行大量退出農村市場,導致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下降,農村金融出現“空洞化”和邊緣化。首先是政策性金融缺位。對農業發展銀行實行“獨立核算、自主保本經營、企業化管理”與其承擔的農村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存在一定的矛盾。農發行為我國目前唯一的政策性農業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太窄,主要負責糧棉油收購、儲運等環節的資金提供,農業發展急需的其他貸款業務基本沒有涉足,在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后又將面臨業務嚴重萎縮的問題,沒有真正起到支持農業開發的作用。其次,農業銀行支農功能“邊緣化”。隨著農行商業化改革的深入,其“盈利性、流動性、安全性”的經營原則與農業生產的“高風險性、分散性、波動性、長期性”向背離,農業銀行將農業資金從以農業為主轉為以工商業并舉,競爭視角從農村轉向城市,使得貸款業務逐漸離“農”。再次,農村信用社支農有限。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占主導地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較好地支持了農村經濟發展,但由于受自身經營規模和經營體制所限,其資金供給總量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存在“農信難為農”的嚴重問題。
郵政儲蓄金融服務論文
2007年是郵政金融服務農村工作至關重要的一年,農村郵政金融業務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和挑戰。為此,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近日下發了《關于做好郵政金融服務農村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國各地郵政企業充分認識郵政金融服務農村工作的重要意義,發揮郵政遍布城鄉的網絡優勢,以儲蓄、匯兌、業務為基礎,通過小額信貸等資產業務,積極拓展郵政在農村的金融服務功能,努力成為在農村提供小額信貸和基礎金融服務的主渠道。
《意見》提出,各地郵政企業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金融服務的要求,早做準備,盡快行動,積極開發農村金融市場,大力發展農村郵政金融業務。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奠定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管理基礎。集團公司總部將設立專門的農村金融服務部,各省(區、市)和地(市)的郵政企業要成立農村金融服務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縣(市)郵政局也要成立由“一把手”牽頭的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組。
在農村郵政金融業務發展上,《意見》提出,要全面、深入地開展質押貸款業務,實現業務規模、管理水平的顯著提高。已開辦此項業務的郵政企業要抓住春季生產的市場時機,做好宣傳和營銷工作,積極發展農村地區的小額質押貸款業務。同時要積極探索,創造條件,盡快開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試點工作。試點的產品包括農戶聯保貸款、農戶信用貸款和農村微小企業貸款等。要積極開展糧食直補款和綜合直補資金工作,主動為農民和政府部門提供郵政金融服務,并爭取教師工資、鄉鎮公務員工資等更多的財政性資金,建立郵政儲蓄在農村地區的基礎客戶群體。要切實做好農民工匯款服務工作。積極向廣大農民工推廣郵政儲蓄異地存取、現金匯款、賬戶匯款、電子匯款等產品,努力開發電話匯款、預約轉賬等新產品,并采取調整網點布局和營業時間、提供上門服務等有效措施,真正方便農民工匯款,還要確保匯款領取的服務質量,嚴禁不經收款人同意收取特快送款費等。要使郵政金融網成為農村地區個人結算的主渠道。面向“公司+農戶”的龍頭企業、網絡型企業,積極開展農村地區現金歸集和商務匯款等服務;繼續大力建設“綠卡鎮”、“綠卡村”和“綠卡廠”,引導農民用卡消費,推動農村綠卡結算業務發展,通過綠卡為農村的經商戶、種植戶、養殖戶、運輸戶以及廣大農民做好個人金融服務;抓住國家電網公司將通過郵政儲蓄代收農電費作為電力部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舉措的契機,大力推進代收農電費業務發展,并繼續做好代收電信費、有線電視費等代收付服務,確保郵政金融在農村的競爭優勢。要結合農村市場特點,銷售農業財產險、保費低廉的人身保險和低風險的開放式基金等多元化的金融產品,為農民提供個人投資理財服務。
為強化農村地區郵政金融服務能力,《意見》提出,各地郵政企業要重視農村郵儲網點的裝修、改造和建設,繼續加大農村郵儲、匯兌網點計算機系統聯網力度,2007年要使郵儲網點全部聯網,匯兌網點的聯網率達到60%以上,并認真研究農村地區布放ATM的可行性,滿足農村綠卡持卡人的需要。同時要因地制宜,做好農村郵政金融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農村地區網點的資金安全工作,樹立郵政金融服務“三農”的良好形象。
農村金融服務簡析論文
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免兩補\"政策的實施,\"三農\"對農村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由于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完善、農村金融組織功能不健全,農民貸款難、農村企業融資難等問題的存在,使農村金融供需矛盾不斷顯現,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就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入手,分析當前農村金融服務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經濟發展
一、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與新農村建設要求存在差距
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和經營戰略的轉移,國有商業銀行紛紛收縮農村網點,農村金融機構缺乏,體系不完善。與新農村建設要求存在差距。以汕尾市陸河縣為例,目前,縣內留有金融機構網點共17個,其中:工商銀行1個,農業銀行1個,建設銀行1個,農村信用社8個,郵政儲蓄網點6個。在農村,國有商業銀行網點撤銷后,其金融服務由農村信用社承擔。一方面,農村信用社支付結算手段單一,服務功能不全,滿足不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投入機制不健全,資金難以形成合力,不能滿足農村經濟多樣化發展要求。據統計,2006年末,汕尾市陸河縣各項貸款41697元,其中:陸河縣農聯社各項貸款占比為91。96%,各國有商業銀行各項貸款占比為8。04%,農村信用社對當地的信貸支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僅靠當地處于改革發展中的農村信用社進行信貸支持,遠遠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地方經濟所需。
(二)農村資金嚴重外流,銀行有效信貸投放不足國有商業銀行縣域分支機構以資金上存形式抽掉了相當一部分縣域資金,而郵政儲蓄機構通過其強大的網絡資源優勢吸收走了農村的大量閑散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經濟落后地區農村資金供求關系的失衡。據統計,截至2007年4月末,汕尾市國有商業銀行各項存款余額為1266149萬元,各項貸款余額為475216萬元,存貸比僅為37。53%;全轄郵政儲蓄存款余額為179427萬元,占全轄各項存款的10。22%。在農村,絕大部分金融供給實際上由農村信用社在唱\"獨角戲\",但因其資本充足率低,不良資產比率高,管理水平較低,金融電子化水平不高,服務手段落后,對\"三農\"的支持顯得力不從心,有效信貸投放不足。
銀行金融服務營銷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銀行金融行業發展迅猛,行業的競爭力逐漸變得激烈起來。因此,銀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就需要提高金融服務質量,本文就對銀行金融服務營銷模式在新時期金融市場管理中應用對策進行探究,以期為銀行服務營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銀行金融;服務營銷模式;金融市場管理
銀行服務營銷工作是銀行實現快速發展的基礎,因此,在銀行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各個銀行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就需要提高自身金融服務營銷工作質量,對以往的服務營銷模式進行創新[1]。本文就對銀行服務營銷的概念進行闡述,并提出提高銀行金融服務營銷工作的具體方法,從而提高銀行金融服務營銷工作質量。
一、銀行服務營銷的概念分析
銀行服務影響工作是指銀行工作人員在了解每一位可客戶的內心需求的基礎上,為客戶開展相應的活動,對銀行的服務質量進行改善,獲取客戶的信任,營造良好的口碑,保證銀行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從而推動銀行實現快速發展[2]。因此,銀行服務營銷工作對銀行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銀行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此種工作的重視。通常情況下,銀行服務營銷具備異質性、無形性以及循環性這三個方面特點:首先,在異質性方面。由于不同的客戶需求是不一樣的,面對此種情況,銀行所進行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就會呈現出差異性,體現出異質性特點。其次,在無形性方面。由于銀行服務營銷工作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工作,且不同的服務呈現出不用的形式,所以在工作中體現出強烈的無形性。最后,在循環性方面。客戶一旦購買了銀行產品,就是選擇了銀行的服務工作,在此種情況,銀行工作人員會長期對客戶提供服務工作,從而體現出強烈的循環性。
二、銀行服務營銷的核心目標分析
農村金融服務論文4篇
第一篇
一、現代農業需要現代金融服務
(一)金融服務構成現代商品農業的主要生產要素
傳統農業是自給自足的農業,農民生產的自給消費需要的產品,而不是用于以交換為目的商品,產品生產一般是夠自己和家人消費就行,由于生產數量少,所需的資金投入很少。如果是以擴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就需要投入一定資金。這就需要銀行提供金融服務。農業貨款需要抵押,一般是以土地價值和級差地租平均價格作為抵押。農業貸款以低息扶持,國家對從事農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實行利息補貼。所以農業土地銀行的貸款往往帶有政策銀行性質。它不同于以利潤為目的純商業銀行。它是以扶持農業生產為目的。越是進入現代后的農業越是一個脆弱產業,它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機構的服務,尤其離不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服務。如同工業、商業一樣,資金是構成現代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沒有資金,只可以發展自給農業,不可能發展現代型的專業化、規模化和商品化的農業。
(二)金融服務是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化機械化和信息化升級,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的法寶
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就是生產手段和生產工具的革命,專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所要求的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技術升級,都需要資金投放,作為農業組織,無論是集體組織還是家庭農場,農業的利潤率很低,大多是靠政府補貼而勉強維持,因此一般都沒有多少積累投入農業的技術升級和農業生產設施及設備的購買。如果需要購買這些技術設備必定是需要金融機構提供貸款服務。然而,現實生活中,由于農業是脆弱產業,受國內外商品供求關系影響,價格波動很大,存在的風險較大,一般商業銀行是不愿意提供貸款服務的。
區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經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
論文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加入WTO后,外資商業銀行以經濟區域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配置金融資源的模式對國有銀行傳統的以行政區域配置資源的模式形成了沖擊,競爭的壓力迫使國有銀行加強區域間的協調與配合而我國東中西梯次發展的區域發展政策也對金融機構跨區域金融服務提出了要求但目前行政區劃地方利益國有銀行傳統機構設置模式等方面的因素對建立區域間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形成制約,亟需通過建立機制搭建平臺和完善各種服務手段來實現區域金融服務協調與互動,適應和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日益凸現金融做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和動力,建立跨區域的金融市場已是勢在必行而如何立足于開放統一的區域金融市場,使金融機構根據區域間要素稟賦合理分工,形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的金融服務協調機制,是當前中央銀行發展和國有金融企業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跨區域金融服務需求及金融服務協調機制現狀
(一)在金融全面開放的新形勢下,區域金融服務協調機制尚未建立
區域經濟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的業務對象以經濟圈的形式聚集,其客戶的業務范圍結算方式關聯企業均依存于特定的區域經濟市場在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小股份制銀行,特別是外資銀行,從中心城市輻射周邊城市甚至內地的經營策略順應了當前的區域市場經濟需要,其對行政區域劃分色彩分明的國有銀行經營格局形成了沖擊和挑戰由于市場沒有行政區域的概念,故傳統的行政政地域概念實際上是將生產要素和服務要素的循環切斷,這將提高銀行的發展成本行政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矛盾在金融服務的問題上逐漸形成了對撞圍繞客戶需求規模化集約化趨勢跨區域提供金融服務的問題凸現在中央銀行和各國有商業銀行面前
高職金融服務投資與理財論文
一、目前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在職業道德與金融服務意識培育中的探索
(一)開設職業道德教育與金融服務意識培育的專門課程
目前湖北科技職業學院對投資與理財專業學生的職業禮儀和職業道德有一定的重視,而且也通過一定的途徑開展了職業道德與金融意識的培養。跟大多數高職院校一樣,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都設置開設了禮儀類的公共選修課,開展相關講座,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和實習實訓中穿插進行職業道德的培養,但總體效果不太明顯。針對這些問題,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針對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增設了《金融禮儀》這門課程,使得學生意識到金融行業自身的行業特點。另外還開設了《金融法規》這門課程,金融職業道德的自律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的金融實踐中,在金融法規的約束下逐漸形成的,金融法規有利于金融職業道德觀的確立。因而開始《金融法規》這門課程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依靠企業平臺,利用頂崗實踐推進職業道德教育與金融服務意識培育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企業所需人才,既滿足了企業提升人才素質、保障后備人才選拔的需要,同時也為學院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奠定了基礎。尤其是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依靠這個平臺,積極開展這個方面的內容,例如在校園內顯著建筑、走廊等位置上張貼校企合作企業的管理經驗和企業的核心文化標語。專業實訓實驗室的布置要體現“教學工廠”的要求,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邀請企業家直接向學生宣講企業精神等。
二、目前湖北科技職業學院投資與理財專業在職業道德與金融服務意識培育中的問題
國際金融中心與金融服務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采用動態產業集群模型與方法以及經濟學原理,通過對金融中心和金融服務產業的研究與分析,說明金融服務集群的經濟動因,以及金融服務產業集群的動態特征,從而為研究國際金融中心(IFCs)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部門分布特征和金融產業政策奠定基礎,同時展望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及其未來發展戰略。
關鍵字:金融服務,金融中心,產業集群
1.引言
金融服務產業總是以集群的形式出現并形成金融中心概念(Panditetal,2001)。Patterson(1913)將紐約作為金融中心,研究紐約金融中心在美國和世界的影響和重要位置。隨后Smith(1929)闡述倫敦股票交易所的歷史和地位,Reed(1980,1981)根據亞洲各個金融發達城市歷年來的金融數據,運用層次聚類分析(HCA)以及逐步多元判別分析(SMDA)方法,動態比較和分析亞洲金融格局,從而明確了東京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重要金融中心,中國上海在1947年以前就是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表1通過金融中心的外匯交易和金融部門的數目,表明各個金融中心的集群發展過程。至今,紐約、倫敦和東京依然處在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位置,BenEdwards(1998)在經濟學家雜志上首次將三個城市稱之為”資本之都”(CapitalsofCapital)。
根據Kingderberg(1974)關于金融中心的定義,金融中心不僅僅可以平衡私人企業儲蓄和投資以及將金融資本從存款人轉向投資者,而且也影響支付和地區之間存款轉移。銀行與金融服務中心充當了空間價值轉移和交易的媒介與橋梁。國際金融中心提供專業化的國際借貸和國家之間支付服務。Kingderberg認為銀行和高度專業化的金融中介的集聚,形成了今天的金融服務中心。
O’Brien(1992),Portus(1996),Gehrig(1998)等從地理位置和城市發展的角度對金融中心進行研究。O’Brien與Portus認為,地理和時區并不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而Gehrig認為,國際金融中心(IFCs)的產生源于金融中心的重要角色與金融活動的性質。IFCs的金融活動包括(Kaufman,2000):(1)外匯交易(FOREX),如現金業務,掉期和交換業務等;(2)全球性的股票、債券、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業務,如期權、期貨交易活動;(3)貨幣管理、支付、清算、收購與兼并、保險理賠等。
構建金融服務體系論文
[摘要]從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強化央行窗口指導作用、推進信用村鎮建設的角度探討了構建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是農業大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利用市場手段配置資金的能力相對于較發達的城市而言明顯缺乏競爭力。因此,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更加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實現農村經濟金融的良性互動,始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如何立足自身行業特點,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深刻領會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一)科學合理地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決定著農村經濟社會能否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科學合理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至少有以下含義:一是涉農金融機構的網點布局對農村要充分覆蓋,真正方便農村、方便農民;二是涉農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要體現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功能相對齊全,互為補充;三是涉農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要與農村社情相適應,金融產品能夠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四是涉農金融機構的治理機制應充分考慮到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效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已經明確,要轉換農業發展銀行職能,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拓寬其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發揮農業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組織。這些重大決策,既是金融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對金融業提出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