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金融服務體系論文

時間:2022-04-03 11:16:00

導語:構建金融服務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金融服務體系論文

[摘要]從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強化央行窗口指導作用、推進信用村鎮建設的角度探討了構建與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政策、措施。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

我國是農業大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由于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薄弱,利用市場手段配置資金的能力相對于較發達的城市而言明顯缺乏競爭力。因此,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更加需要金融的有效支持。實現農村經濟金融的良性互動,始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業如何立足自身行業特點,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必須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深刻領會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一)科學合理地構建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強服務功能。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決定著農村經濟社會能否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科學合理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至少有以下含義:一是涉農金融機構的網點布局對農村要充分覆蓋,真正方便農村、方便農民;二是涉農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要體現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功能相對齊全,互為補充;三是涉農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要與農村社情相適應,金融產品能夠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四是涉農金融機構的治理機制應充分考慮到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效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部署已經明確,要轉換農業發展銀行職能,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拓寬其業務范圍和服務領域,發揮農業銀行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多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組織。這些重大決策,既是金融業的發展方向,也是對金融業提出的具體要求。

(二)整合支農信貸資金來源,暢通支農資金投入渠道。農村信貸資金分布在各個涉農金融機構,資金分散,原有對郵政儲蓄的優惠政策增強了郵政儲蓄機構對信貸資金的分流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村信貸資金“抽水機”,縣域國有商業銀行受經營理念的影響,信貸資金逐步向城市和發達地區轉移,客觀上造成了對農村的投入相對不足。

從一定意義上講,整合農村信貸資金資源,必將對原有體制機制下的農村資金投入渠道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各金融機構的服務功能更趨協調,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調能力要進一步增強,對“三農”的綜合支持能力要得到整體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機構經營方略要更加具有互補性,逐步消除影響貨幣政策傳導的不利因素,使黨的惠農政策得到更好的落實。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將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當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擴大郵政儲蓄資金的自主運用范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返還農村。”這一政策,對增加農村信貸資金來源、發揮涉農金融機構的整體優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更新經營理念,創新適合農村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如何使金融產品滿足廣大農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一直是涉農金融機構關心和探索的問題。多年來積存下來的傳統經營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今農村社會的發展需要。在金融機構經營方面,貸款期限不合農業生產規律、金融產品過于老化和單一、貸款利率與農民使用信貸資金的收益率不同步、農業信貸資金非農化等現象較為普遍地存在;在信貸資金使用方面,貸款歸還頻度低、信貸資金被積壓挪用、主觀逃廢債務等現象也較為普遍地存在。兩種現象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信貸結構與產業結構的偏離度過高,同時也反映出農村金融產品的開發落后于農業發展形勢;其中有信用環境的原因,也有經營管理水平的原因。

落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涉農金融機構提出的新要求,金融業必須以創新的態度,在體制機制變革、經營理念轉變、管理方式更新等各個方面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實際,走出一條適合縣域特色的經營發展之路。

二、加強和改進農村金融服務,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和服務保障。一是農村信用社改革在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要重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明確農村信用社的辦社宗旨,把信用社真正辦成面向“三農”的金融機構。同時,農村信用社要不斷增強信貸資金實力,積極進行農村信用社結算制度改革,改善支付結算手段,提高電子化水平,更好地為“三農”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二是農業發展銀行要擴大業務范圍,發揮政策優勢,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高新技術推廣、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生態種植業;三是國家開發銀行要積極為農村發展服務,在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合理開發資源方面提供資金支持;四是應加快農村保險事業建設步伐,盡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特別是建立應對自然災害和因不可抗力造成貸款損失的補償辦法,在保障農民利益的同時,保護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安全,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五是在總結目前中小企業擔保機制試辦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相應法規以及風險管理辦法,保證中小企業擔保機制穩健運行,更好地支持縣域中小企業發展。

(二)強化中央銀行的窗口指導作用,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不斷探索適合區域實際的資金有效供給機制。必須強化中央銀行的窗口指導,發揮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作用,通過信貸政策指引、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等方式,及時將國家的金融政策措施傳導到農村。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農村信貸資金供給體制。同時積極引導金融機構開發新的業務品種,推動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的順利發展。

第一,合理確定郵政儲蓄資金返還當地的比例。郵政儲蓄資金作為中央銀行信貸資金,可以采用按既定比例層層返還的辦法,增加農村信貸資金總量,具體可以采用兩種模式:一是由人民銀行以支農專項資金的形式,以支農再貸款的方式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壯大信用社的支農實力;二是由中國人民銀行將資金貸給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作為支農專項信貸資金,擴大政策性金融機構的支農信貸總量。

第二,合理確定涉農金融機構的基準利率。在定價方面給予金融機構相應的優惠政策,讓利于民,可以以財政轉移支付的方式對金融機構給以適當補償。

第三,充分發揮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作用。對農村信貸資金相對不足的地區,要加大再貸款支持力度,適當降低再貸款利率總體水平,實行差別利率和分類管理。普及對農村信用社開辦再貼現業務,鼓勵農村信用社辦理票據貼現業務。

第四,在信貸資金風險控制方面,應合理確定涉農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適當降低備付金率,按照金融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建立對金融機構考核指標體系。

(三)推進信用村鎮建設,為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信用環境永遠是金融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一是要繼續深入開展信用村鎮建設。通過創建信用村鎮、評定農戶信用等級,推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工作,在講求信用的基礎上,縮小質押抵押貸款范圍。同時,積極發展農戶聯保貸款,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方式,避免信貸資金風險。二是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中央銀行推動、銀行業監管部門和各涉農金融機構配合的信用環境建設組織體系,變經營行為為政治任務,變銀行職能為社會責任,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三是把信用環境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旨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不良行為,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一個誠信的社會經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