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跨境貿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00:31:3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進口跨境貿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跨境電商進口食品監管現狀分析
摘要:近幾年,跨境電商因稅收優惠、免于提交進口許可證、商品進口直接面向消費者等諸多優勢,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隨著其貿易量的增大,其安全的風險也在不斷的增大,特別是進口食品,關系到民生問題。跨境電商是新生事物,國家的政策是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對其的研究也在實踐中摸索和探尋中。相比一般貿易進口食品,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屬于政策洼地,存在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準入門檻低、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等實際問題。本文從檢驗檢疫的角度,聯系實際,分析了現階段跨境電商進口食品監管方式,提出使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進口食品;風險分析
跨境電商貿易從2012年試點至今,得到迅猛發展,已經逐漸成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一方面是國家“穩外貿增長”、“刺激消費回流”等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跨境電商本身有一般貿易無法比擬的優勢,如稅收優勢: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享受零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按一般貿易稅率的70%優惠征收;門檻低優勢:免于提交進口許可證件;零等待優勢:直接面向消費者,網購渠道日益便捷,另外國內消費者購買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的增強直接推動了跨境電商貿易的發展。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6月,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貨值55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22.0%,僅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達67.8億元。跨境電商貿易在不斷豐富國內消費者選擇的同時,也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特別是進口食品。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往往從國外貿易商處采購,產品來源復雜,質量參差不齊,且直接面向國內消費者,不需要來自注冊企業,沒有官方衛生證書,給海關監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從檢驗檢疫的角度,分析了現階段跨境電商進口食品法律法規和監管方式、闡述其不足、并提出對策和建議,以期促進跨境電商的健康發展。
1跨境電商的定義
跨境電商,可以理解為外貿商業活動的電子商務化,是指交易主體利用電子網絡平臺向境內外的銷售主體完成購買下單、支付,并利用跨境物流進行商品運輸和配送的跨關境商業活動,主要包括跨境物流、商品數據傳遞、跨境支付以及相關單證的電子化等內容[1]。跨境電商進口食品是跨境電商商品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需要滿足一般監管要求,還需執行食品安全相關監管要求。
2跨境電商進口食品的監管要求
義烏創新發展進口貿易路徑探討
“主動擴大進口”是我國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出臺進口促進政策,以推動進口貿易的發展。在全國大力發展進口貿易的背景下,把握發展進口貿易的新機遇、新趨勢,是推動義烏國際貿易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推動義烏在全國率先建成全業態國際貿易中心的必然選擇。
1進口貿易發展的新特征和新趨勢
1.1進口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進口消費群體逐漸擴大、需求不斷提升、消費行為趨向常態化。《中國進口市場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天貓國際消費者人數是2014年的10倍、消費者從商品消費正在逐漸轉向服務消費、新用戶的客單價和購買品類也逐年增加。這說明中國消費品進口市場展現出巨大潛力,未來進口業務將會持續發展。1.2跨境電商成為海外品牌進入中國的戰略路徑。跨境電商在更加開放和積極的政策支持下,大大縮減了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同時跨境電商的不同模式可實現海外品牌的不同需求,B2C模式可實現海外品牌與消費者的直接互動,幫助其確立經營體系;B2B模式通過平臺資源對接,無須和消費者接觸,巨大的流量資源即可推動商品的銷售。《中國市場跨境電商的機遇》指出,跨境電商模式已成為消費者接受度最高的跨境商品購買渠道。跨境電商的持續滲透,為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支持。1.3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服務不斷集成和優化。大量的跨境交易集中在電子平臺完成,相關的服務也在平臺上集聚,這大大促進了行業供應鏈服務體系的發展和完善。各大電商平臺也在加快布局和創新全球供應鏈服務。如菜鳥供應鏈,正在依托互聯網技術、全鏈路監控體系將進一步打造全球物流服務體系,爭取在72小時內實現全球貨物端到端的配送。因此要實現進口貿易的持續發展,需要不斷推進貿易要素服務改革和創新。
2義烏發展進口貿易的問題分析
2.1義烏企業主體多、電商活躍,但規模較小、供應鏈整合能力較弱。義烏電商企業活躍,內貿、外貿網商密度分列全國第一、第二位,在阿里巴巴國際站注冊的企業就達5000多家,居浙江省首位。這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是義烏發展進口貿易的潛在資源,但大多企業規模較小,對進口資源掌握有限,在海外貨源組織方面不具備優勢,又缺乏多元化的營銷渠道,因此不易取得海外品牌,尤其是大品牌的權。此外,布局全球供應鏈服務體系,對企業的資本、技術、人才都有較高要求,以單個企業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存在較大困難。2.2義烏擁有跨境電商綜試區、“一帶一路”捷克站合作。基地等政策優勢,但尚未實現協同發展跨境電商綜試區是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的重要開放平臺,“一帶一路”捷克站合作基地是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生動實踐,但捷克站與跨境電商綜試區尚未達到協同發展,對進口貿易的貢獻不夠突出,捷克作為“中心、中樞、中轉”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基于以上分析,充分利用好義烏跨境電商綜試區、金義綜保區和“一帶一路”系列站的優勢,加快進口貿易的創新發展,應加快貿易要素服務改革,積極打造適應于義烏進口貿易的供應鏈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進口采購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3義烏創新發展進口貿易的路徑設想———“一區多站”服務網絡
自貿區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研究
一、跨境電子商務的內涵及我國的發展現狀
1.跨境電子商務:對傳統外貿模式的顛覆式創新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來自不同關境的貿易參與者依托互聯網、移動端等在線交易平臺,完成展示、商談、成交、支付結算等交易環節,并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顧客,惠顧消費者的一種國際貿易新業態。跨境電子商務通常由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公司和跨境支付平臺三大模塊構成。跨境電子商務基于互聯網、移動端在線交易等優勢,對傳統外貿模式進行顛覆式創新,在交易與支付環節、物流和運營方面極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1)交易環節的減少
以B2C(企業對消費者)出口模式為例。跨境電子商務基于線上交易平臺的運作,整合取代了傳統外貿模式下的境內渠道出口商以及境外渠道中的境外進口商、境外批發商、境外零售商等繁雜的中間交易環節,拉近了境內生產商與境外消費者間的距離,從而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提升利潤空間,為消費者提供實惠。等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結算貨款,避免了傳統外貿模式下開立信用證等繁瑣步驟,使得貨款支付結算更加便捷,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3)物流時間的節約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領域監管探討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境電商零售規模日益擴大,有效促進了世界電子商務的發展,提高了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利潤。然而,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給市場監管部門帶來的工作壓力不容小覷,對此,市場監管部門必須依法履行本部門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領域的監管職責。
關鍵詞:市場監管部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領域;監管職責
當前境外商品入境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分別是行郵模式(該模式主要是郵寄境外物品和個人行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模式、普通貿易進口模式。相比而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模式更為高效和靈活,國家于2018年11月針對該模式了《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活動屬于國內消費者運用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購買境外商品,然后經過“直購進口”或者“網購保稅進口”運入國內的一種消費行為,而確保該項消費的順利完成,則需要市政監管部門積極履行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領域的監管職責。本文將簡單分析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監管現狀,系統論述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監管工作所面臨的挑戰,并綜合探討解決對策。
一、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監管現狀
據國家財務部所編輯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統計,當前有將近1300種商品參與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活動,主要商品包括化妝品、服裝、食品、飲品、嬰幼兒用品和兒童玩具等。從消費限額來看,國家將個人每次的消費限制到了兩千元,年度消費限額為兩萬元。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呈現持續增長趨勢,2016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利潤高達322.3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為74.9%。同一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易規模增長到了1.2萬億人民幣,增幅達到30%以上[1]。此外,當前已有80%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由保稅備貨模式來完成,進一步創新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發展制度,使傳統的大量零散采購轉變為集中式采購,滿足了國民對境外商品的海量需求。
二、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監管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鋼鐵跨境電商平臺未來發展及建議
摘要:鋼鐵跨境電商市場是一片前景廣闊的藍海市場,有待新興企業進行探索。在此背景下,通過分析我國鋼鐵進出口現狀,論述鋼鐵跨境電商發展必要性及存在問題,在充分梳理國內鋼鐵電商平臺代表——“找鋼網”的發展模式后,發現“找鋼網”模式可較好地應用在鋼鐵跨境電商未來發展中,并分別從營銷渠道、配套服務、人才引進、發展方向4個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鋼鐵跨境電商;找鋼網;鋼鐵進出口;產業鏈優化
國內已有的鋼鐵電商B2B平臺超過300家,但涉足跨境業務的并不多,目前僅有找鋼網、鋼銀、中鋼網等少數幾家平臺就跨境業務進行了嘗試,以信息發布和交易撮合為主;此外,寶鋼等大型鋼企也建立了自有跨境平臺進行買賣。從全球范圍看,針對鋼鐵等大宗商品跨境交易的電商平臺相對較少,目前還不存在知名度較高的鋼鐵跨境電商平臺。總體而言,目前鋼鐵跨境電商平臺市場還是藍海市場,發展不成熟,進入者較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文基于對國內鋼鐵電商代表平臺——“找鋼網”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探究風靡一時的“找鋼”模式是否仍然適用于鋼鐵跨境電商市場,并據此提出建議。
一、我國鋼鐵跨境電商平臺市場分析
1.近年來我國鋼鐵進出口貿易現狀(1)近年進出口波動較大總體來看,我國鋼鐵進出口發展并不穩定,受國內外市場影響較大(見圖1)。2020年我國鋼材進口量為2023萬噸,同比大增64.5%;2020年我國鋼材出口量為5367.7萬噸,同比減少16.5%。2020年鋼材進口量出現較大增長,與國內消費需求旺盛和鋼材產量階段性不足有關;而出口受外圍市場需求影響,下降幅度繼續擴大。(2)進出口鋼材種類集中,同質化嚴重圖2、圖3分別為我國2020年不同品種鋼材進出口情況。對于進口,進口量最大的是熱軋寬帶鋼,進口量737.6萬噸,占總進口量的36.5%;其次是冷軋寬帶鋼,進口量302.5萬噸,占比15.0%;再次是中厚板,進口量284.9萬噸,占比14.1%;鍍層板,進口量206.2萬噸,占比10.2%;線材,進口量127.2萬噸,占比6.3%;進口品種十分集中。對于出口,和進口鋼材種類類似,占比從高至低分別為鍍層板、熱軋寬帶鋼、涂層板、冷軋寬帶鋼、中厚板。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進出口品種較為一致,但進口鋼材在各項特性(如強度、純度、耐候性等)上都要優于國內鋼材,在某些高端領域(如醫療器械業)的應用是國內產品無法替代的。(3)進口地多為發達國家或地區,出口地多為東南亞國家以2020年我國進出口數據為例,我國鋼鐵主要進口地為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印度和馬來西亞,分別占比25.1%、23.7%、10.8%、10.3%和9.4%,合計占比79.2%;主要出口地為韓國、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分別占比10.4%、8.3%、6.8%、5.6%和4.0%,合計占比35.1%。在進口方面,前三大進口地均為鋼鐵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其他國家或地區則屬于鐵資源豐富且進口成本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出口方面,除韓國外,我國鋼鐵出口地多為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鋼鐵貿易額有了明顯提升。2.發展鋼鐵跨境電商平臺的必要性(1)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發展鋼鐵跨境電商平臺是響應國家戰略的必然發展方向。鋼鐵企業走出去,不僅可以借助傳統的貿易手段;在互聯網時代,緊跟潮流發展跨境電商也至關重要。(2)提高鋼鐵進出口效率發展鋼鐵跨境電商平臺有助于提升鋼鐵產品進出口效率,擴大貿易規模。與傳統貿易模式(如電話、郵件、傳真等)相比,跨境電商平臺能夠優化產業鏈,弱化傳統貿易鏈條中的某些環節,能更迅速、準確地傳遞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此外,完善的系統也有助于相關企業縮短交易流程,減少線下辦公的繁瑣手續。(3)助力中小型企業發展發展鋼鐵跨境電商平臺也為中小型企業、貿易商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相對于大型企業,我國中小型鋼企、貿易商數量較多,所生產或代理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國際市場上知名度不高,在定價上也缺少話語權。鋼鐵跨境電商平臺可以幫助中小型企業找到合適的貿易伙伴,加深與海外市場的聯系。3.鋼鐵跨境電商平臺可能選擇的發展模式現有鋼鐵跨境電商平臺多是國內平臺的延續。據此,對國內鋼鐵電商平臺模式進行分類,或許可以對鋼鐵跨境電商平臺未來發展模式進行預測。從業務類型來看,國內鋼鐵電商平臺可以分為3類:一是“自營”模式,即平臺發起人本身為鋼廠或大代理商,買賣的產品來自于1家或少數幾家鋼廠,本質是為線下買賣提供線上交易平臺,代表平臺有荷鋼網、東方鋼鐵在線等;二是“撮合”模式,即平臺本身不生產或提供鋼材,而是作為第三方整合信息并反饋給客戶,促進買方和賣方的交易,代表平臺有中鋼網、中國鋼鐵現貨網等;三是“自營+撮合”模式,即平臺既作為第三方發布信息進行撮合,又作為代理方買賣合作鋼廠產品,代表平臺有找鋼網、鋼銀、鋼鋼網等。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鋼鐵跨境電商平臺也將分為這3種模式:一是“自營”,主要是將線下對外貿易轉移到線上;二是“撮合”,以提供國內外鋼材價格、供求信息為主;三是“自營+撮合”,即同時支持信息發布和自有鋼鐵買賣。4.鋼鐵跨境電商平臺發展面臨難題(1)銷售渠道欠缺跨境貿易最大的難點在于打開市場,特別是在我國出口鋼材品質多為低質鋼、出口種類同質化嚴重、產品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如何吸引并留住國際客戶最為困難。(2)配套服務欠缺對鋼鐵跨境貿易而言,配套服務主要是指跨境物流和跨境金融兩方面。首先看跨境物流,相對國內物流,國際物流收費更昂貴,消息更新滯后,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且缺乏標準評價體系,倉儲環境和技術得不到保障。而跨境金融方面,跨境支付、跨境融資、跨境保險等環節都不完善,存在各種問題。以跨境支付為例,目前國際上缺乏簡潔有效的在線通用支付工具,安全性不足,匯率風險、信用風險并未得到有效控制。(3)商業環境陌生鋼鐵跨境貿易涉及多方,不同國家之間的語言文化、宗教信仰、消費習慣、法律法規、相關產品技術標準都存在差異,在貿易過程中可能缺乏有效溝通,造成誤解。此外,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也遏制了鋼鐵產品的跨境交易。
二、“找鋼網”發展模式分析
探討跨境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原因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原因
(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市場接受程度存在較大差異我國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對人民幣結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是造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最主要原因。從我國商務部統計的對外貿易國別數據來看,近幾年我國出口最大的市場為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進口來源地除歐盟外,東盟、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澳大利亞等占據很大一部分。而美歐等發達國家采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意愿低,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一些發展中國家采用人民幣意愿較高。2012年西聯公司旗下的西聯商業支付部門針對1000多家允許采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我國大陸試點企業進行的調查報告明,美歐等發達市場的公司更不愿意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美國企業的不愿意度最高(占42%),歐洲企業(占23%)其次,而日本企業(占8%)和澳大利亞企業其次的不愿意度最低(占2%)。一般來說,要使貿易對象接受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工具,最主要是人民幣持有者能夠用人民幣買到他們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我國是個發展中國家,勞動密集型產品具有優勢,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我國一般有能力滿足,但對于發達貿易對象國所需的很多商品和服務的要求,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和環保型產品,還不能滿足,美歐貿易對象尤其如此。因此,在人民幣結算業務操作中,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貿易伙伴、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明顯高于美歐等貿易伙伴。由于美歐是我國最大出口市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又在我國進口來源中所占比例較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的局面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我國出口產品結構導致企業議價能力低在國際貿易實務中,一筆貿易采用何種貨幣計價一般由進出口雙方事先協商約定,可以是出口方所在國家的貨幣,也可以是進口方所在國家的貨幣,甚至可以是第三國貨幣。但是由于從國際貿易合同的簽訂到貿易合同的履行要經歷很多環節,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最后到貨款的收付一般時間較長,在此期間一旦計價貨幣的匯率出現大幅度的波動,進出口雙方的經濟利益必然直接受到影響,因此如何選擇計價貨幣對雙方都顯得格外重要。而到底由誰來選擇計價貨幣這就關系到貿易雙方企業的議價能力,企業的議價能力高,自然就有選擇計價貨幣的權利。雖然世貿組織的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在全球的貨物貿易額排名中位列第二,僅比美國少150億美元,全球貿易處于低位增長,我國貿易地位繼續提升,但是在全球生產網絡上,我國還處于低價值鏈環節,無論是在生產分工還是收益分配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當前,我國出口產品由于技術水平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產品的差異性不強,且面臨著許多發展中國家如東盟激烈的競爭,企業議價能力非常有限,因而在計價貨幣選擇中居于弱勢地位,關于貿易計價貨幣的選擇,自然大多參照貿易對象國所指定的貨幣,再加上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在我國出口貿易中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比例自然較小。如我國出口加工貿易產品,一般附加值較低,產品差異化程度偏小,技術含量也比較低,屬于買方市場,替代性強,需求價格彈性大,買方議價權高,多采用進口方指定的交易貨幣結算。
(三)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美元作為國際貿易中主要計價及結算貨幣,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美國金融體系整體陷入信用和債務危機,造成美元匯率處于動蕩之中,流動性驟然緊缺。與此同時,歐元、日元也大受影響,出現大幅波動。而與美元、歐元和日元等全球“貨幣錨”的劇烈動蕩相比,在我國進口貿易中,廣受國外機構和企業歡迎。2010年6月我國實行匯改,自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重新進入雙邊波動的升值通道。重啟匯改三年來,人民幣年均升值3%,這個預期可能還會持續若干年。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使得境外企業和居民有較大的動力持有人民幣長頭寸。對于企業來說,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更愿意持有人民幣資產,而將負債美元化,所以在我國出口貿易結算中,境外機構和企業即使擁有人民幣,也不愿意用于支付,而希望選擇其它的外幣去支付,讓持有的人民幣資產享受升值收益,這樣我國出口就大多采用外幣而不是人民幣結算,人民幣收入少。同理,在進口貿易中,境外機構和企業則更愿意接受人民幣結算,反對外幣結算,收入人民幣,獲取升值收益,我國進口貿易就大多采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付出多。因此人民幣升值預期也是造成人民幣跨境結算失衡的重要因素。
(四)跨境套利存在人民幣跨境結算套利是指在無真實貿易背景或融資需求背景下,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來獲取利差和匯差的行為。跨境套利操作會進一步促使人民幣結算失衡,這主要是因為與內地相比,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香港存在著溢價。即使外國出口商不想持有人民幣,外國出口商也可以從對我國的出口貿易中獲取人民幣,然后拿著人民幣以更具吸引力的離岸匯率將其兌換成美元,從而在兩個市場間進行套利。以最常使用的信用證套利為例:進口商提出申請之后,銀行給其開具30萬美元遠期人民幣信用證;轉交香港銀行,由其審證核押后再交給境外受益人,即該進口商的境外關聯體;關聯體以此信用證作擔保,在香港銀行即期借入30萬美元;關聯體隨即在香港銀行做一筆“賣出人民幣、買入美元”的遠期合約。通過此過程,進口商獲30萬美元融資,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獲取利差收益。實際上,在此過程中,內地銀行、香港銀行、進出口商均獲益,最終央行為套利承擔成本。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國境內企業一般會向我國境內銀行申請保付加簽或者遠期信用證等銀行信用擔保。關聯企業在向境內出口之后,就會利用應收境內的人民幣債權,特別是銀行擔保信用,在境外申請低息美元貼現,到期利用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匯率賣出人民幣歸還美元貸款,獲得匯率和利率的雙重套利。因此,人民幣跨境結算套利的存在使得外國出口商更青睞于用人民幣結算,收入人民幣,加大了我國進口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比率,也使得外國進口商不愿意支付人民幣,減少了我國出口貿易人民幣結算比率,從而造成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失衡。
(五)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緩慢離岸金融中心是指在高度自由化和國際化的金融管理體制和優惠的稅制條件下,主要由非居民參與的、經營可自由兌換貨幣、在貨幣發行國境內或境外進行資金融通的、基本不受法規和稅制限制的自由交易中心。目前我國主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有中國香港、英國、新加波、法國、中國臺灣等,但總體來說,我國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發展緩慢。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我國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2010年內地與香港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到內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的七成以上,2012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逾2.6萬億元人民幣,年上升37%,占內地以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總額的九成以上,大量人民幣通過跨境貿易流入香港。截至2012年底,香港人民幣客戶存款及存款證余額分別為6030億元及1173億元,恒生銀行曾預計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在2015年會超過美元存款,成為香港存款第二大主要貨幣。盡管離岸市場人民幣存款增長速度較快,但整體規模仍小,流動性不足。對除香港企業之外的其他境外企業而言,獲得人民幣貿易信貸以及用富余的人民幣投資都比較難。再加上香港銀行的人民幣借貸利率較高,造成人民幣融資業務規模較小,有融資意愿的企業寧愿選擇以港元或者美元借貸而不愿意采用人民幣借貸。而境外進口企業由于人民幣貿易結算的轉換成本較高以及獲得人民幣融資比較困難使得我國出口采用人民幣結算開展較為緩慢,這樣我國出口貿易采用人民幣結算比率較低。
外匯管理分析論文
跨境租賃貿易是指境外出租人(Lessor)直接將租賃物件租給境內的有進出口貿易資質的企業或租賃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Lessee)可以留購或復出口租賃物件。亦指境內有進出口貿易資質的出租人直接將租賃物件租給境外企業或租賃公司,以收取租金,承租人可以留購或復出口租賃物件。?眼1?演租賃物件主要限定在機械設備、交通工具和儀器儀表等,它是服務貿易的一種。隨著對外經濟貿易的日益開放,跨境租賃貿易呈現較快的發展,但與之相適應的外匯管理等監管措施卻不是很完善,使得這種跨境貿易方式在運作過程中存在監管漏洞。本文從國家外匯管理局揚州市中心支局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入手,分析了跨境租賃貿易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完善對策。
一、案例基本情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揚州市中心支局在日常開展的國際收支數據非現場核查中發現某外國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自2005年下半年以來以“租賃”和“安裝調試費”等名義于2005年9月,2006年3月、5月累計向境外母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支付12.4萬美元租賃設備項下費用。
據調查了解,A公司在辦理租賃項下租金對外付匯時,向銀行提供的是一份其于2005年3月與境外母公司簽訂的資產租賃合同,租金每年24萬美元,租期五年,累計120萬美元,由出租方負責采購、安裝、調試、維修和服務。該成套設備的商業發票顯示是其出租方境外母公司B公司于2000年6月從韓國進口的,當時采購價值843萬美元,在被租賃前是B公司的固定資產(具體流程見圖1)。除此以外,該公司在辦理租金項下付匯時還向銀行提供了付匯申請書、租金的商業發票和完稅憑證。而在事后查閱該套租賃設備的進口貨物報關單發現其貿易方式是“外資設備物品(2225)”,與租賃貿易應該對應的貿易方式(“租賃不滿一年”、“租賃貿易”和“租賃征稅”)不一致。
二、跨境租賃貿易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風險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銀行在僅審核了該公司提交的付匯申請書、租賃合同、租金的商業發票和完稅憑證等資料后,即以《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現行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的非貿易項目售付匯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03〕35號)為依據辦理了租金的對外售付匯業務。筆者認為如僅僅以未明確規定的非貿易名義辦理跨境租賃項下售付匯業務是一種簡單化的、不嚴謹的操作行為,并不符合當初該文件的立法本意,且存在不少管理風險和漏洞讓企業有機可乘。
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特點及貿易新需求
摘要:本文通過對全球跨境電商與各國之間的對比,重點突出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特點,并描述了我國跨境電子商務所處的政策環境,針對跨境電商產生的新需求及我國存在的問題,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對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特點;政策環境;貿易新需求
跨境電子商務,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企業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跨境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產業鏈的布局。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規模增長緩慢,但是跨境電子商務卻蓬勃發展,占進口貿易的比例日益增加。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跨境電商零售B2C和跨境電商B2B兩部分)的不斷擴大,促進了產業升級和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方式,政府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通過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特點、政策環境進行分析,發現跨境電商發展尤其是中小外貿企業急需外貿綜合服務業的支持,而且諸多WTO貿易規則對跨境電子商務已不再適用,需要制定更高標準和更自由的新貿易規則來推動全球經濟的發展。
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特點
1.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逐年遞增
根據阿里研究院與埃森哲的《全球跨境B2C電商市場展望》報告,2014年全球跨境B2C電商市場規模超過2300億美元,并將于2020年達到近1萬億美元,同整體B2C電商、消費品進口額和消費品零售額相比,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高達27%。全球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在整體B2C電商中的比重也將由2014年的14%增長為2020年的29%。屆時,跨境B2C電商消費者總數也由2014年的3.09億人增加到2020年的超過9億人,年均增幅超過21%。到2020年,接近半數的網上消費者會進行跨境網上消費。在全球跨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規模也呈逐年上升趨勢。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2萬億,同比增長42.8%,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7.3%。從歷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和增長率來看,2011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僅為1.8萬億元,2013年交易規模達到了3.1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約50%。2014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達到4.2萬億元,是2011年規模的2.5倍。預計2015年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5.5萬億元,2016年將達到6.8萬億元,2011年至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實現約32%的年均增長率。
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應用
摘要:2008年歐美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都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作為我國主要進出口地區的歐美經濟低迷對我國傳統對外貿易也產生的一定的影響,也正是這個時候,跨境電子商務應運而生且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成為全球經濟的增長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國際形勢的變化,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國家也推行各項政策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以適應經濟形勢的變化。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程度,為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的促進作用,需要分析區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路徑。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力量,且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更具優勢,本文旨在分析山東省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中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對策。本文首先概述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然后分析了山東省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梳理了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儲備、商品結構、物流與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中小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對策,建議山東加快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合作,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山東省;中小企業;跨境電商
隨著全球貿易市場日益激烈競爭,為在貿易領域占據有利地位,各國尋求新的增長方式,集網絡計算機為一體的新型貿易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簡稱跨境電商)應運而生。由于受到國際環境影響,貿易進出口額增速放緩,但跨境電商表現強勁增勢,推動了外貿無紙化進程。跨境電商在發達國家初具規模,我國沿海地區企業約70%以上建立內部局域網,90%以上企業連接互聯網。2019年實施的電商法規定國家支持小微型企業從事跨境電商。在目前國內外經濟整體呈下行趨勢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借助跨境電商平臺打開國外市場,不僅有利于我國產業升級,而且會成為穩外貿的重要支撐點。
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概述
根據海關總署的定義,跨境電商指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基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部分企業資金鏈緊張,以大批量為特點的傳統國際貿易形式受到較大的影響,而以小批量、多批次為特點的跨境電商受到了各國的青睞。在全球貿易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跨境電商抗大環境干擾,持續提高行業滲透率,同期跨境電商業務保持增長。據網經社的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達10.5萬億元,較2018年同比增長16.7%,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33.29%,行業滲透率相比去年也在穩步提升,跨境電商在助推傳統貿易發展上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在進出口結構上,目前出口跨境電商整體交易占比較大,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占比達76.5%,進口占比23.5%。因進口跨境電商起步較晚,進出口結構總體相對穩定,但進口比例在不斷擴大。跨境電商格局中出口電商超過進口份額,呈現出偏重發達國家的特點,我國出口電商市場主要市場是歐美國家,美國是中國最大出口電商貿易市場,2018年占出口電商市場的18%,歐盟占出口商貿易額的15%,東盟等東南亞新興經濟體市場站總量的12%。在交易模式結構上,B2B交易占比超過80%,占據主流,主要是由于B2B模式在我國發展時間長,且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也是以促進B2B的發展為主,在各項政策措施方面都予以一定的傾斜,但是因消費者需求結構的變化,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需求,B2C模式的交易在跨境電商中的占比也越來越大,且有繼續擴大的勢頭。隨著各國電商普及發展,部分跨境B2B出易有望轉化為B2C模式,目前跨境電商交易已經呈現出貿易模式高度復合化,B2B2C的模式作為一種符合貿易形態,既能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又符合智能化的需要。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自2012年開始,商務部等其他國家多個重要部門就相繼頒布了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額相關政策。這些政策設計跨境電商的多個方面,從總體制度建設到具體的操作環節,如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試點、稅收、通關、支付、物流等方面,為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從2012年至2017年,國務院相繼頒布了《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意見的通知》《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以引導跨境電商的規范化運行。海關總署了《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公告》《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跨境電商出口退稅政策》等政策,對跨境電商實施365天無休息日監管,以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目前跨境電商相關政策頻繁出臺,各地政府探索跨境電商路徑,提出發展策略,不斷增強對跨境電商發展的信心。
二、山東省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商務局三季度總結及第四季度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區商務局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力擴出口、促進口、引外資、穩內需,努力推動全區商務工作平穩健康發展。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1年前三季度工作基本情況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1—9月份,預計全區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67.5億元,同比增長153.4%,其中出口14.6億元,同比增長123.4%,進口52.9億元,同比增長163.2%。原油進口272.5萬噸,其中,華聯石化完成原油進口132.5萬噸(由聯合石化進口95.5萬噸,自主進口37萬噸),完成配額的77.9%;富宇化工完成原油進口140萬噸,企業已于9月上旬停工,常減壓、催化和焦化裝置準備拆除,參與省龍口裕龍島項目整合。除原油外,其他產品進出口總額16.25億元,同比增長123.7%,其中出口14.65億元,同比增長123.4%,進口1.6億元,同比增長126.8%。
1—9月份,預計全區實際到賬外資5027萬美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52.3%。其中,制造業外資實際到賬560萬美元,制造業占比11.14%,完成全年目標任務(990萬美元)的56.6%。
1—9月份,社會消費和批零住餐行業發展方面,分行業初步上報數據,批發業同比增長84.4%,零售業同比增長10.8%,住宿業同比增長13.4%,餐飲業同比增長39.1%。
1—9月份,全區實現累計網絡零售額5.69億元,同比增長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