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進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9:02:5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治療進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治療進展

進展期胃癌治療發展走勢

在我國.胃癌為主要的惡性腫瘤.雖然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已有所上升.但進展期胃癌仍占近90%的比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欲要提高胃癌的整體療效.除應繼續加大力度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外.如何通過不斷探索新的綜合治療的理念與方法、切實提高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將至關重要。

一、腫瘤分期(型)對外科綜合治療的影響

1.術前分期的意義:胃癌術前分期的概念已逐漸被接受.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幫助I】缶床醫生在術前能對原發腫瘤與其侵襲、轉移范圍等有一明確的了解,從而指導我們是否應首選手術、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是否實施新輔助放化療及其方案、療效的判斷和預后的評估等,以減少治療的盲目性。傳統的胃癌術前分期手段包括胃鏡、鋇餐x線雙重對比造影檢查等;近年來,內鏡超聲檢查(EUS)、多層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與腹腔鏡超聲檢查(LUS)等技術的普及,使胃癌術前分期的準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在技術上基本滿足了臨床上開展這一項目的需求[1_2]。因此,有條件的單位都應將其作為常規性工作來開展.

2.臨床病理分期演進的意義:胃癌臨床病理分期是指導術后治療與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主要有國際抗癌聯盟(uicc)與日本胃癌研究會(JGCA)制訂的兩種胃癌TNM臨床病理分期法。其中,原發腫瘤的浸潤深度(T)及轉移淋巴結(LNs)數目是胃癌根治術后最重要的預后因子。JGCA與UICC分期法原來對LN分級曾都以淋巴結轉移的解剖學范圍為依據.但自第5版UICC與第14版JGCA分期法始.N分期決定因素已由淋巴結的轉移范圍先后更改為轉移數目.使兩者LN的分級基本一致[3】。第7版UICC的TNM分期同前幾版相比.也有一定改動.主要表現定義為N。(無淋巴結轉移)、N,(1—2枚淋巴結轉移)、N:(3。6枚淋巴結轉移)、N,a(7。15枚淋巴結轉移)及N3b(15枚以上淋巴結轉移)[引。為明確新版UICC的N分期相比于舊版的優勢.各國學者進行了有關研究。所得結論總體認為.新版UICC或JGCA分期法中,N分期是顯著的獨立預后因子:相比舊版的N分期,在預后價值上更加科學和可靠;同時。對外科手術中合理的淋巴結清掃范圍也更具有科學指導價值。因此,從事胃癌治療的外科醫師.必須掌握臨床病理分期的演進內容與意義.使之更加規范地開展外科綜合治療工作。

3.分子病理分型的意義:鑒于腫瘤是一類分子水平高度異質性的疾病.而傳統上的臨床病理分期僅能對臨床治療提供腫瘤形態學的信息.尚難以反映個體間腫瘤分子生物學的差異.故對于選擇“個體化”的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仍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基于應用高通量芯片技術所獲悉的、以腫瘤分子表達為特征的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可以是DNA水平的基因多態性分析、DNA甲基化分析與基因拷貝數分析,也可以是RNA水平的基因表達譜分析、微小RNA表達譜分析與蛋白表達水平的蛋白芯片分析等。做好分子病理分型是實現胃癌個體化治療的基礎.理想的個體化治療就是依據腫瘤個體分子信息表達的差異。選擇最合適的化療或分子靶向藥物.達到最佳療效與最小不良反應。目前.胃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已見于臨床應用的初步報道[孓63。有望通過高通量組學研究.提取不同亞型胃癌的特征基因.再結合大樣本臨床驗證.從而獲得有臨床推廣價值的胃癌分子病理分型.這一新技術無疑將是全面提升未來臨床療效的關鍵之舉。

二、進展期胃癌外科治療的發展

查看全文

卵巢癌治療進展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療化療耐藥臨床試驗

【論文摘要】化療是目前卵巢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但卵巢癌細胞對順鉑等化療藥物產生耐藥,對卵巢癌MDR以及靶向治療的研究日趨激烈,大量的臨床試驗已經開展,通過單劑靶向藥物、靶向聯合化療、靶向聯合靶向等各個方面尋求更多的卵巢癌治療手段,輔助診斷及預后因子方面也有新的,發現尋求更多卵巢癌治療的靶標及相應的靶向治療藥物對卵巢癌患者尤其重要。。

近年來,卵巢癌診療出現了很多新進展。卵巢癌在女性生殖器官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占第三位,但病死率卻居第1位[1]。因卵巢癌臨床早期無癥狀,行剖腹探查術中發現腫瘤局限于卵巢的僅占30%,大多數已擴散到子宮雙側附件,大網膜及盆腔各器官。鉑類和紫杉醇聯合是目前治療頑固性卵巢癌的首選方案,但大部分患者對鉑類藥物存在耐藥性[2]。為提高治療效果,應從分子水平上了解卵巢癌對化療耐藥機制并尋找更有效的藥物作用于卵巢癌耐藥靶點。本文就近年來相關研究做一概括。

一.卵巢癌化學治療

卵巢癌的化學治療從上世紀60年代的烷化劑到70~80年代的鉑類,再到90年代的紫杉醇,不斷進展。Vieira等針對鉑類敏感(經鉑類初治后≥12個月復發)卵巢癌患者,評估了常用二線化療方案的療效,認為鉑類藥物仍是敏感卵巢癌復發后的主要治療藥物,但經治療患者復發后5年生存率很低。目前,多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如:GOG182-ICON5等)表明:紫杉醇聯合卡鉑仍然是晚期卵巢癌治療的金標準,TC方案中加入其他化療藥物并不能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療效[3]。新輔助化療對晚期卵巢癌的治療價值一直存在爭議。

盡管近年來化學治療進展較快,但卵巢癌確診時就已為晚期,化療耐藥亦是導致卵巢癌綜合治療失敗,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肺耐藥蛋白(LRP)是化療耐藥譜主要為鉑類的多藥耐藥蛋白,可能通過以下兩種機制引起多藥耐藥[4]:(1)使以胞核為靶點的藥物不能通過核孔進入胞核,即使進入也可在其發生藥效前被泵出胞核,降低藥物的核質分布比率,從而降低藥物的絕對濃度。(2)使胞質中的藥物進入胞囊,并通過胞吐作用排出細胞外,導致細胞內藥物聚集缺陷,降低藥物的有效濃度。而且化學治療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細胞也造成損害,常常引起骨髓抑制、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脫發、腹痛腹瀉等的不良反應,而靶向給藥是將藥物選擇性分布于病變部位以降低其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并使病變組織的藥物濃度增大,從而提高藥物生物利用度[5]。

查看全文

狼瘡腎炎治療進展探究論文

【摘要】從病因病機、臨床治療等方面對近年來中醫藥治療狼瘡腎炎的進展進行了綜述,著重在臨床治療上,從分期治療、分型治療、中成藥的應用、固定方治療四方面進行了綜述,并提出存在的問題及努力的方向。

【關鍵詞】狼瘡腎炎中醫藥治療

狼瘡腎炎(Lupusnephritis,LN)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累及腎臟引起的一種免疫復合物性腎炎。在SLE患者中,70%有明顯的腎損害,腎組織檢查光學顯微鏡下顯示90%的患者有腎損害。結合免疫熒光和電子顯微鏡檢,則100%累及腎臟,在我國腎活檢病例中占繼發性腎臟病之首位[1]。而約20%的患者可在5年內發展為終末期腎病。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LN發病機制的深入認識,激素、環磷酰胺、環孢素、霉酚酸酯、來氟米特、硫唑嘌呤等藥物的應用及血漿置換、干細胞移植等療法的開展,LN的治療取得了長足性進展,但仍存在療效不一、價格昂貴、毒副作用大、臨床難以普及、停藥后復發率高等弊端和不足。近年來,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在防治LN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筆者就中醫藥治療LN的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中醫學雖無LN的病名,但根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于“陰陽毒”“紅蝴蝶瘡”“日曬瘡”“水腫”“虛勞”等范疇。中醫學認為,LN的發生是由人體先天稟賦不足,陰陽氣血失調,加之毒邪侵入,導致毒邪內蘊于腎,血脈凝滯而致。故本病以肝腎虧虛為本,熱毒瘀結為標,本虛標實的癥狀貫穿疾病的始終。葉任高等[2]認為,LN的發病基礎是腎虛,熱毒內侵是發病的誘因,熱毒內蘊、瘀血停滯是貫穿疾病始終的特征性病機,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孟如認為,LN的病因多與感受邪毒有關,熱毒為患是關鍵,熱毒傷陰可致陰虛火旺。在內則素體陰虛,易感邪熱。虛熱與實火,兩熱相加,同氣相求,肆虐不已,戕害臟腑,損傷氣血[3]。錢桐蓀認為,LN以陰虛為本,由陰虛而致內熱,熱阻脈絡。因此,在治療中均加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藥[4]。陳以平[5]認為,LN的形成有內外兩方面因素,內因多為稟賦不足,或飲食起居失調,或七情過用,勞倦過度以及經孕產乳耗傷陰血等,導致五臟陰精受損;外因為熱毒侵襲,如烈日曝曬或服食毒熱之品(如藥物)等。其中以腎為本病的病變中心,而以腎陰虧虛,熱毒熾盛為病機關鍵。

2臨床治療

查看全文

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行胃癌根治術的64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2例)。對照組擇期行開放性胃癌手術,觀察組擇期行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術后1年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手術切口長度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術后早期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8.12%)(P<0.05)。觀察組術后1年復發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9.38%vs.6.25%,P>0.05)。結論與開放性術式相比,腹腔鏡手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療效肯定,創傷性較小,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進展期胃癌;腹腔鏡;微創手術;開放手術;并發癥;效果

中國是胃癌發病率較高的國家,患者數量占全球胃癌總數的60%以上。胃癌為我國的第二大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防控形勢嚴峻,需進一步提升其臨床診療水平。進展期胃癌為臨床常見的胃癌類型,約占患者總數的80%,中老年男性發病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進展期胃癌的臨床癥狀與常見消化道疾病相似,如胃痛、胃酸、胃脹、身體消瘦等,鑒別診斷的難度較大,需盡早確診,及時行規范治療,以改善患者預后[1-2]。胃癌根治術是治療進展期胃癌的可靠手段,常規術式以開放性手術為主,但其創傷較大、并發癥風險較高,有待優化改進[3]。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發展迅速,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開展率不斷提高,但其應用效果尚存在爭議。為此,本研究選取64例行胃癌根治術治療的進展期胃癌患者,對比分析開放性術式與腹腔鏡手術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術的64例進展期胃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2例)和觀察組(32例)。兩組患者均行手術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進展期胃癌。觀察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48~69(58.52±10.39)歲;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20例、Ⅲ期6例。對照組男22例,女10例;年齡48~70(58.87±10.89)歲;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20例、Ⅲ期7例。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1.2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擇期手術;術中未見腫瘤播散及遠處轉移;TNM分期Ⅰb~Ⅲa期;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可配合治療;影像學、病理組織學等資料完整;患者和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病質患者;凝血功能異常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其他原發性惡性腫瘤者;急診/姑息性手術者;有麻醉禁忌證者等。1.3方法1.3.1對照組行開放性胃癌根治術。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上腹部正中做15~20cm左繞臍切口(胸骨劍突至臍部),探查腹腔內情況,游離胃部系膜,結扎、離斷胃部動靜脈。按照D2根治術范圍清掃相應淋巴結,切除胃腫瘤和可能受侵犯的部分或全部胃壁,徹底止血后,重建消化道。留置引流管,術畢關腹,逐層縫合切口,采集病灶樣本送檢。術后,密切觀察引流情況,引流管留置時間約4~5d,引流液變清、引流量小于30mL/d可拔管,同時常規實施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措施。1.3.2觀察組行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麻醉方式同對照組,臍部下緣穿刺孔作為觀察孔,建立二氧化碳氣腹(氣壓12~14mmHg),左側腋前線肋緣下、右側鎖骨中線和臍平行線位置穿刺分別作為操作孔。具體手術步驟及注意事項:(1)置入trocar前,檢查密封圈是否完好,及時更換損壞的密封圈,若trocar易活動,采用縫線固定;(2)腹腔鏡下全面探查腹腔,術中探查按照由遠及近原則,確定病灶情況;(3)切除腫瘤前應用超聲刀游離胃部相應系膜,根部結扎胃部動靜脈;(4)術中盡量銳性分離腫瘤,避免腫瘤脫落,按照D2根治術范圍清掃相應淋巴結,上腹部做4~5cm切口取出標本;(5)術中對組織標本行切片檢查,若切緣發現腫瘤細胞,則及時更換術式;(6)腔鏡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用2000mL溫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無菌吻合處理,留置引流管,隨后退出腹腔鏡,縫合切口,采集病灶樣本送檢。術后處理同對照組。1.4觀察指標1.4.1手術相關指標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切口長度、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采用VAS評分法評估患者術后早期(24h內)疼痛程度,評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強烈[4];追蹤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1.4.2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是否出現腸梗阻、感染、吻合口瘺、出血等并發癥,對比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4.3復發情況術后隨訪1年,監測兩組復發情況。復發診斷標準: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或手術探查顯示殘留腫瘤增長或出現新病灶[5]。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例數和百分率[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小兒腦癱治療研究進展論文

【摘要】通過查閱文獻,整理目前國內臨床應用對小兒腦癱的主要治療方法,對各種治療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并結合臨床應用,進行探討。認為治療腦癱使用單一療法,療效有限,應使用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治療,且要盡早治療,而針灸療法用于治療該病前景廣闊,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康復訓練;針灸療法;藥浴

小兒腦癱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個月內,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西醫學認為本病的直接原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中醫學認為小兒腦癱為先天不足、肝腎虧損,腦髓不充,以及后天脾胃虧虛,氣血生化乏源,最終出現“五遲”“五軟”“五硬”。本病多四肢不利,常伴智力低下、癲癇、語言、視聽和其他障礙。由于腦神經細胞再生困難,因而本病具有致殘性,一旦發病,不易恢復,往往給患者造成終身痛苦,隨著研究的深入,治療的方法日益增多,也越來越規范。中醫包括針灸、按摩、中藥、中醫穴位注射等。西醫有康復訓練、心理療法及藥物、手術等。

1西醫療法

1.1藥物目前藥物治療一類為促進腦組織發育和腦代謝類藥物如神經生長因子、腦蛋白水解物等。此類藥物的作用多體現在促進原有神經細胞的發育及增強腦組織的代償能力,療效有限。另一類為對癥治療,肉毒桿菌毒素、巴氯芬可有效改善肌張力,但維持時間有限,長期反復應用有一定副反應,還有較大研究空間。如曲鳳媛等[1]應用A型肉毒毒素神經阻滯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小兒腦癱,患兒肌張力明顯降低,內收肌松弛,交叉腿、馬蹄足畸形消失,足跟可以放平行走。

1.2手術本法為通過調整神經通路,從而緩解癥狀,有一定創傷性。年齡大、有繼發障礙、有適應證的患兒可考慮。1991年徐林等[2]首先報道國內應用選擇性脊神經后根切斷術(SPR)治療腦癱患兒。近些年手術治療的方法日益完善,新的方法也不斷涌現。如袁海斌等[3]治療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對患兒行頸動脈交感神經網剝離,術后配合高壓氧及藥物治療。結果顯示,可以有效改善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的癥狀,尤以改善流涎癥狀最佳,手足徐動、語言障礙也有一定改善。王文英等[4]應用激活傳導術治療兒童痙攣性腦癱,并與SPR法進行比較,認為激活傳導術治療兒童痙攣性腦癱創傷小,療效顯著,副反應小。

查看全文

談針灸治療輕度障礙的研究進展

[摘要]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指一種處在正常的老化和輕度癡呆間的過渡狀態,能夠進一步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被認為是AD癡呆的前期。不少研究顯示,針灸對改善MCI患者認知功能,尤其是提高記憶力,有明顯的臨床療效,已經成為治療MCI的重要療法之一。

[關鍵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針灸;臨床治療

MCI最早是用于區分正常老化及早期癡呆的,該病臨床表現為輕度的記憶和智能損害,但普通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能力仍然完好保存,還沒有達到癡呆的診斷標準。賈海玲等[1]分析其發病因素發現年齡、文化程度、飲酒等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影響較大。HongweiNie等[2]利用多個數據庫,對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的有關我國MCI流行病學調查的文獻進行識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MCI的發病率達到12.7%。王艷平等[3]通過一項針對太原市9個社區、557例MCI患者的調查發現,每年大概有6.53%的MCI會轉化為AD,而普通老年人只有1.24%發展成AD。目前AD尚無根治措施,隨著疾病的進展,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擔,而MCI作為大多數AD的前驅階段,如何防治尤為重要。藥物治療MCI暫時沒有特效方案,大體上還是延續癡呆的治療方案,如乙酰膽堿酶抑制劑、NMDA受體阻滯劑、麥角生物堿制劑等。在觀察治療MCI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中,發現這些藥物大多數無明顯效果[4]。諸多研究發現,針灸可通過降低Aβ淀粉酶的含量、控制氧化應激反應、防止Tau蛋白過度磷酸化、調節膽堿能神經遞質等途徑改善MCI患者的認知功能[5-9],能夠減慢甚至阻止MCI向AD的轉變,成為MCI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現將針灸治療MCI的研究總結如下。

1針刺法

針刺法是以毫針作為工具,刺激人體腧穴,以達到疏通經絡、調攝氣血、調整臟腑等功效,從而改善認知功能。

1.1毫針刺法

查看全文

小議肝膽管結石的診斷與治療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肝膽管結石診斷治療

摘要肝膽管結石在我國是常見病,也是膽道外科領域的治療難題,發病控制率約為95.3%,傳統的手術治療由于對于肝膽特殊生理特點,給手術治療帶來一定的限制性和盲目性,術后殘石率為30%左右,從而導致手術治療后復發,進行再手術發生率增加,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1];隨著對該病認識的深入、影像學診斷技術的發展、手術技術的進步,以及設備條件的改善,新手段、新技術的應用,治療效果有了顯著提高,結石殘留率、復發率及再手術率均有下降。本文就肝內膽管結石的診斷及治療進展綜述如下。

1診斷

1.1臨床表現

肝內膽管結石病根據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臨床表現可以是多方面的,從早期的無明顯臨床癥狀的局限于肝內膽管某段肝管內的結石,至后期遍及肝內外膽管系統甚至并發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肝膿腫等的晚期病例,故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在病程間歇期,可無癥狀,或僅表現為上腹輕度不適。但在急性期,則可出現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癥狀,或不同程度的Charcot三聯征,多數可能是合并的肝外膽管結石所造成。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急性膽管炎,包括膽道梗阻三聯癥:疼痛、寒戰發熱、黃疸;重癥膽管炎的五聯癥。在無合并肝外膽管結石的病人,當一側或一葉的肝內膽管結石造成半肝或某一肝段的肝內膽管梗阻,并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畏寒、發熱等全身感染癥狀,甚至在出現精神癥狀和休克等急性重癥膽管炎的表現時,病人仍可無明顯的腹痛和黃疸。體檢可捫及肝臟不對稱性腫大和壓痛,常易誤診為肝膿腫或肝炎。這種周期性的間歇發作是肝內膽管結石的特征性臨床表現。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表現以間斷右上腹痛伴發熱為主要特點。無感染癥狀時,病人可自覺周身發熱,往往無明顯黃疸。但部分病人膽道感染使整個膽道系統梗阻時會出現黃疸表現。有些病人只有輕度上腹部不適,早期無典型膽道感染癥狀,后期,結石遍及肝內外膽道系統時可出現膽汁性肝硬化、肝萎縮、肝膿腫等嚴重并發癥。

1.2影像學診斷方法

查看全文

藥學畢業論文:腰椎管狹窄治療進展

腰椎管狹窄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見病,隨著年齡增長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

展,發病率明顯增多。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本文就近年來國外治療進展做一綜

述。

1非手術治療

以往,對有癥狀的腰椎管狹窄多主張行早期手術治療,因為認為該病總是進展

性的,然而,近年來的研究結果表明,應先行一階段保守治療后再確定是否需行手

查看全文

淺表性膀胱癌的治療與進展詮釋

摘要:膀胱腫瘤是我國泌尿外科最常見的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3.2%,且發病率逐年增高。在歐美一些國家,膀胱腫瘤的發病率也很高,在泌尿生殖系統中僅次于前列腺癌而居第二位。2004年美國約有60240例新診斷的膀胱腫瘤病例,而淺表性膀胱癌約占新診斷病例的70%[1]。淺表性膀胱癌主要組織學類型為移行細胞癌,其他類型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均較少見。淺表性膀胱癌處理方法有:經尿道手術、激光手術、膀胱內灌注治療、基因治療、腫瘤疫苗等,應根據淺表性膀胱癌分期和預后因素來選擇。淺表性膀胱癌基本治療目標包括:去除存在的病灶、防止腫瘤復發和防止腫瘤復發后的進展。現將近年來淺表性膀胱癌治療現狀與進展綜述如下。

關鍵詞:淺表性膀胱癌;治療

1經尿道切除術(TUR)

TUR是治療表淺性膀胱癌的一種重要方法,主要適用于細胞分化好、直徑小于2cm的Ta期和T1期腫瘤。該術式具有操作簡單、所需時間短、不會造成腹壁種植、反復手術也不增加難度,患者的痛苦小、恢復快,保留了膀胱等優點,易為醫生和患者接受。在正確選擇手術適應癥并熟練掌握手術技術的基礎上,經尿道切除術可以獲得與膀胱部分切除術相同的腫瘤術后復發率及患者生存率。但若僅單一采用TUR治療,術后3~5年內復發率為50%~70%[2]。

對于Tis:TUR不能徹底切除腫瘤。早期膀胱切除具有很好的腫瘤特異生存。Huguet等[3]學者報道,在22例原位癌病例中,膀胱切除術5年特異性生存率達到80%,但會有40%-50%的過度治療率[4]。因此在診斷原位癌后先行保守治療還是早期膀胱切除術尚無統一意見。由于卡介苗(BCG)治療失敗的膀胱原位癌進展為肌肉浸潤性癌是明顯的,且與治療失敗的療程數相關[5]。所以,膀胱根治術+尿流改道是BCG抵抗膀胱原位癌的標準治療方法,但是手術時機尚缺乏可靠證據。

經尿道手術并發癥少,主要是膀胱穿孔。注意控制膀胱灌注量,一般為80ml~150ml,實際上以膀胱粘膜皺褶剛好消失為止。并注意預防閉孔神經反射,以減少膀胱穿孔發生。其他并發癥如切除不完全、損傷膀胱頸、尿道。在與輸尿管相近處手術宜電切不電凝,避免損傷輸尿管口。后期并發癥為膀胱攣縮、出血。

查看全文

關于心力衰竭的中西治療進展

心力衰竭患者在經過標準的三聯(地高辛、ACEI和利尿劑)治療,對可能祛除的導致心力衰竭惡化的原因也得到糾正以后,其心力衰竭的癥狀仍然反復發作或持續存在,則稱為頑固性心力衰竭或難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此類患者多是心肌病變進入了不可逆階段。近年來西醫對RHF發生發展機制有了深刻認識,但療效并不顯著,而中西醫結合治療擴寬治療途徑,成為治療的新趨勢。現就近幾年的中西醫治療RHF進展作一綜述。

[關鍵詞]難治性心力衰竭;中西醫結合

1西醫進展

RHF的病理生理[1]歸納為:(1)嚴重的基礎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嚴重、高心病高血壓未能控制、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等;(2)內分泌機能失調;(3)心臟受體異常變化;(4)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5)氧自由基增加;(6)微循環障礙。

1.1洋地黃RADIANCE和PROVED研究表明嚴重心力衰竭、胸部X線心臟增大以及NYHA心功能Ⅱ~Ⅲ級心力衰竭病人對洋地黃的長期應用具有很好的效果[2]。在嚴重心肌病變特別是一些心力衰竭的基礎心臟疾患發展到不可逆的程度時,洋地黃的中毒量和治療量非常接近,此時選用小量快速的洋地黃制劑可能會減少中毒的可能性。

1.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對羥苯心安等[3]。間斷滴注多巴酚丁胺(每周滴72小時)可使RHF患者的心功能持續改善,同時還能促進心肌超微結構的修復。此外發現兩種口服多巴胺類似藥物——左旋多巴(Levodopa)和多巴胺異丁酯(ibopamlne)對RHF亦有療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