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5 14:48: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政治學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政治學科的科學性分析論文
摘要:論證學科的科學性成為政治學發展的前提條件。與同時展較為完善的學科相比,政治學的發展的確具有滯后性,而且政治學知識由于其特殊性也帶有主觀性、價值性與意識形態性的特征。但是,所有這些并不影響政治學最終能夠成為一門名副其實的科學。
關鍵詞:政治學科科學性
就當代中國知識狀況而言,沒有一門學科像政治學那樣,在發展的途程中還要為自己的科學存在進行辯護。由于政治學長時間被視為偽科學,只是到了20世紀最后20年,才得到恢復和重建。學科的稚嫩與知識的薄弱,使不少人對其科學性產生了疑問。再加上人們將“政治掛帥”、“階級斗爭為綱”時代痛苦的經歷與政治學科荒唐地扭在一起,以至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對政治學還懷有偏見,認為它不可能成為科學。這種狀況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現代政治學的健康發展。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政治科學,就必須對政治學的科學性進行論證。
一、思維水準與學科差異
種種關于政治學不是科學的論據中有一個共同的方面即都用物理學作為科學的典范來衡量政治學。在自然科學乃至整個科學系統中,物理學的確發展得比較成熟,從其客觀性、精確性、規范性來說,它完全有資格充當自然科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學科。用自然科學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科來同政治學比較,并以此來衡量政治學的科學性,這應當說是允許的,也是正當的。問題是,怎樣進行比較,從比較中應當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比較是一種常用的邏輯方法。任何比較都是為了從異中求同或從同中求異。對于從同中求異來說,其出發點應當是具有某種相同前提、同等程度或某些相似性的事物、現象、系統。如果需要比較的兩個系統本身就具有客觀的差異性,那么在進行具體的比較時,如果不去考慮這種差異性,只是簡單地類比,其結論就不可能是可靠的。
思想政治學科課堂師生關系探究
1.前言
思想政治課具有教育合一的學科性質,要求在進行學科教學的時候充分的將內容和形式進行靈活的結合?;顒有蛯W科課程的概念也是在這樣的背景和要求下提出來的。新一輪修訂的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學科課程采取包括社會活動在內的活動設計,即課程內容活動化;或者說學科內容的課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動設計的系統安排,即活動設計內容化”的內在要求。無論是活動設計內容化還是課程內容活動化,都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課堂中,轉變以往的較多的完全的課堂講授的方式。教師從主講者向導演者轉變,學生從聽眾向主角轉變。因此需要我們對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的活動中的師生關系做進一步的研究,以期滿足課堂角色和課堂過程的變化的需要。
2.師生關系范式研究
據現有的師生關系研究結論,我們可以知曉師生關系主要分為3中范式。2.1師生間的工作關系。師生間的工作關系表現位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協調一致的合作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建立起一種協調一致的關系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作為知識的傳輸者,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從本質上來講,存在一種上下關系。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才能讓學生信服;學生需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并滿足“上”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協調一致的合作關系。但是當前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知識的發起者,課程的安排者,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在課程的安排,知識的教授上,存在教師認為可以的,學生認為不行,從而導致了師生中的工作關系不協調,存在別扭。2.2師生間的人際關系。師生間的人際關系主要指師生間建立起來的親密好友的交往關系。師生作為教學活動中朝夕相處的兩塊單元,每天都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交流,師生間存在著朋友式的談心,開到等活動。同樣的在當前的管理中,雖然強調師生間的人際關系應當平等,親密,和諧。但是作為教師,無論從學業上,還是人生上都是學生長輩式的人物,在人際關系的建立中存在著學生不愿意與老師交心,教師對學生的事務或心里活動不理解。因此在師生人際關系的建立中,存在著天然的隔閡。2.3師生間的組織關系。師生間的組織關系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所履行的職責不同從而組織上和制度上決定下來的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是教師中的一部分作為班主任的存在所承擔的組織工作,其余的授課老師作為輔佐。在學生中間也有班委等學生組織。在師生的組織關系中,當前的環境下,教師作為這個組織的權威者,學生大部分處于被組織者的地位。當前的這種組織關系不具備有自我領導,自我發揮的組織。這種組織關系也就談不上完全的健康的組織關系。
3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課堂中的師生關系改進
通過研究發現,在當前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不靈活的被動形態。不靈活的被動形態我們可以理解為在上述三種關系中,無論哪一種,教師都作為主動的發起者,學生都作為被動的接受者。但是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學又需要我們的師生關系從以往的關系中改變過來。其核心是學生的參與感,活動性。在一種參與,活動,實踐中學習知識,養成性格。因此在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的要求下,從師生關系下的工作關系,人際關系,組織關系上,我們對師生關系在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教育活動的課堂中應做如下創新和研究。首先,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成一種工作,師生在此活動中就是合作完成一項工作。在工作的安排上,就不能太過于按照教師的經驗來安排,應當活化工作安排,也就是活化我們的課程安排。好的課程課程安排是良好教學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師全面掌握教學方向,培養計劃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將課程的安排與學生進行有益的商討,活化我們的課程設計,充分發揮學生在議題設計中的作用,讓學生在課程的設計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能夠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進行學習。這是我們思想政治活動型學科教育課程下要求和內容。因為通過合作的關系將課程設計議題活化,不僅能夠讓師生雙方在此項工作中充分交流意見,增進工作的更好開展,也能夠讓學生通過充分的參與,對課程目標有清楚的認識,能夠更有目的學習。其次,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作一種人際關系的培養,師生關系應該擺脫以往的范式?;顒有蛯W科課程,不僅是學科知識技能的培養,更是核心素質的培養。因此在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需要滲透學為先導的形態,而此形態的建立需要我們的教師能夠深入學生群體中,與他們打成一片,在培養中,教師能夠以學生為朋,學生能夠以教師為友,彼此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在與老師的相處過程中,在接受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心里負擔和壓力,是一種朋友式的,娓娓道來般的沁入學生的心里。最后,把教學過程中的活動當作一種組織關系,師生關系就應當是每個人都是參與者,都是組織的創立者,都有責任和業務把共同的組織維護好,建設好?;顒有蛯W科成要求我們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核心素養不僅包含了基本的學科知識,還包含了內在的全方位的技能培養,在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培養中,我們將學生作為師生組織關系的重要一員來看待,讓學生能夠參與組織關系的建立,就是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能夠學習老師的基本技能,學會怎么與同學,與老師建立良好的組織關系,培養出超越學科基本知識的核心的與人交流,交往的能力。同時,良好的組織關系也能夠讓學生具備主人翁意思,能夠積極,熱心的思考,行動,成為一名合格的當代學生。
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摘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和書本上,而是要通過實踐來培養,“模擬政協”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實踐方式之一。我校模擬政協社團近三年來的實踐做法豐富,成果顯著,從整個參政議政的過程中青年學子們增強了政治認同,在對政策法規的分析研究中強化了法治意識,在一次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科學精神,在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中提升了公共參與,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了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實踐;模擬政協
教育部新出臺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提出,思想政治課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口號,而是通過實踐來實現,實踐是理論的目的和歸宿,“模擬政協”是培養核心素養的實踐方式之一。隨著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在全國高中生中的興起,我校模擬政協社團也已成立三年,在這三年的實踐中,我校以每周五開設校本課程為依托,以每年暑假參與全國模擬政協比賽為契機,學生在選題、調研、提案等各項活動中都有效貫徹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下面以我校模擬政協社團“關于保障外賣配送人員合法權益的提案”為例,總結一下模擬政協對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一、模擬政協的實踐做法
1. 社團初具規模,理論學習打基礎學?!澳M政協”社團在每年秋季開學初按照學生意愿和學生興趣進行自主報名,社團活動的開展以校本課程為依托,安排政治老師進行社團服務和指導,合理安排課時,解決高中生參與活動的時間問題。每學期還會邀請分管學校德育工作的主任、校長以及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品德教研員作為顧問,利用學校每周校本課程定期普及政協知識和課題研究培訓。2. 關注社會熱點,遴選主題是關鍵在基礎知識的學習后,就可以開始著手選題。成員們按各自選題自主組成選題小組,基本按照全國模擬政協比賽的流程進行初步篩選。經過激烈的內部競爭和參考多方意見后,最終敲定選題。老師在此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關注熱點,選擇有現實意義和參政議政價值的提案。3. 實地開展活動,扎實調研顯成效確定主題之后,按照調查方式的不同,社團成員進行了第一次分組,分別是問卷調查組、資料收集組、協調聯系組、專家咨詢組。問卷調查組主要負責針對不同人群的問卷調查的設計和收發工作;資料收集組通過文獻、圖書、報刊、網絡等搜集相關資料,尤其是法律法規政策,并注意標注明確的資料出處與來源,以便后續跟蹤查詢;協調聯系組主要是采訪提案相關的部門;專家咨詢組采訪資深律師,對專業性問題進行采訪與記錄。4. 尋求各方支持,提升提案輻射力為了提升成員們的提案輻射力,將我們的成果盡可能擴大化,我們尋求各方支持。尋求國家機構的支持,采用宣傳單、互聯網論壇、媒體多種形式進行政策宣傳。
二、從實踐中談核心素養的培養
政治學與科學學科體系分析論文
摘要:政治學既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社會科學基礎學科,又是一門以研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應用性學科,對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有重大價值。因此,政治學在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實際上,在歐美各國,政治學已發展成一門理論成熟、體系完整的獨立學科。
就現代中國而言,本世紀前40年曾開展過以引進和介紹西方政治理論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時的政治學畢竟未能擺脫西方政治學的窠臼,嚴格來說,學科性質的中國政治學并未形成。而新中國建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政治學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學的教學和研究也隨之而中斷。直到20年前政治學在改革開放這一大的時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發展,其研究成果燦然可睹。本文擬對這20年中政治學的發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簡要總結,著重對其未來發展提出若干建設性意見,以推動中國政治學和中國政治的跨世紀發展。
一、中國政治學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政治學要補課”以來,短短的20年中,中國政治學就經歷了恢復和發展這兩個歷史階段,其間雖多有曲折甚至反復,但成就十分顯著:
首先,開展了政治學理論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中國政治學在恢復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為起點,甚至為基本框架的,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學原理”教材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沒有多少區別,缺乏鮮明的學科特色。為改變這一狀況,政治學界付出了艱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學者開始以政治學的理論邏輯和范疇體系思考政治學問題,出現了一批以《權力政治學》(李景鵬,1993)、《政治學基礎》(王浦劬等,1995)、《政治學原理》(汪錫奎等,1997)等為代表的政治學力作。中國政治學開始形成相當獨立、自成體系的范疇體系。政治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的學科地位已經無可動搖地確立下來,社會科學界已經普遍認同政治學具有自己獨特的范疇、理論和方法,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其次,大量引進國外特別是西方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西方政治學發展的歷史和社會基礎決定了西方政治學在世界政治學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對處于初建階段的中國政治學而言,西方政治學中無疑包含許多值得借鑒之處。有鑒于此,中國政治學界80年代以來翻譯了大量西方政治學名著名篇,并對西方特別是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方法如政治結構功能主義、政治系統理論、政治團體理論、政治精英理論、政治溝通理論和政治文化、政治發展等理論與方法以及政治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多元主義、社群主義、法團主義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與研究。這些工作為初創時期的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營養和推動力量,也為其進一步繁榮發展奠定了必要基礎。
項目式教學在高中政治學科的運用
【摘要】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而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則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所在。因此,如何通過項目式教學來提升高中政治課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進一步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之主義情懷,實現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項目式教學;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伴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完善,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成為新時代思想政治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如何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1],讓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真正落地成為一線政治教師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而“項目式教學”是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方式之一,主要是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由教師創設教學及問題情境,通過項目的設計與實施以及評價來驅動學生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從項目實踐中去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這對于新時期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之主義情懷,實現全方位育人,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亟須我們去思考研究。
一、項目式教學對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可行性分析
1.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相適應?!吨袊逃F代化2035》結合新時代、新矛盾,提出新理念,更加注重以德為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將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2]。而項目式教學則注重學生的社會參與和實踐,旨在通過項目實踐驅動學生學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協作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和實踐能力,這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相適應的。2.與新課程目標相銜接。新課標中的課程目標是圍繞著“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展開的。項目式教學通過教師創造性地創設教學及問題情境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獲取新知、收集和處理信息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學生的參與、協作,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加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以及對他人的責任感,推動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實踐的發展,從而真正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3.與新時期教育資源相匹配。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教育資源也得到日益豐富,新時期教育資源不再局限于學校、課堂、教材,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等也為學校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更加豐富的資源和更加真實的情境。項目式教學改變了不能脫離課堂的教學實際,立足于當前的社會教育資源,讓學生走出校園,通過社會項目實踐參與去探索現實的世界,解決現實世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從中獲取新知,提升能力,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那么,要如何通過項目式教學來實現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我們可以在教學實踐中著重從項目教學設計、項目教學實施以及項目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把握,有方案有實施,有預設有生成,有過程有評價,真正讓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培養有基本價值遵循的新時代學生和有信仰、有思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公民。
二、項目式教學在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運用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的構建
為了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能力,教師必須要加強課堂活動的構建工作,從而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的學習水平。
一、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構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堂活動的重要性
1.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提升農村高中學生學習思想政治學科的興趣。從某種角度上看,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它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學生健康的生活品格?;诖?,思想政治教師應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來說,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加強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滲透,能夠提高學生對政治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對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2.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就教育成效而言,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極高的教育價值。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還能提升學生的科學文化修養。在思想政治知識熏陶下,學生能夠正確認知社會和生活。通過長期的學習,不斷修正自身的三觀,從而以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
二、基于核心素養視野下構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堂活動的策略與方法
1.加強對書本教材的開發力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眾所周知,加強對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學習是學生認知社會、理解生活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能力,教師必須要構建良好的課堂活動體系,幫助學生實踐思想政治內容。首先,教師應加強對書本教材內容的開發力度。尤其是鄉村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更應依托自身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內容,在最大限度上拓寬學生的政治視野。其次,教師應重視傳播和宣揚黨的思想,以及社會發展理論,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在實際活動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再次,教師應加強對思想政治教學的研究,不斷豐富教學活動內容,從而為深入性的政治教學奠定基礎。通過整合教學資源,落實實踐活動,將思想政治知識傳遞給學生,在堅持立德樹人教學原則下,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科能力。最后,教師應大力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挖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相關素材,同時在開展活動中,強化思想政治學科的教育意義。2.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統一性,開發高中學生學習潛能。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是保證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基于此,教師必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在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不斷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帶動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思想政治。例如,教師在教《多變的價格》時,可以根據生產、消費、價格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影響和決定價格的因素。依托價格的課題,帶領學生一起調研各種商品的價格,從而使學生從市場行情中,找到把握政治的內在規律。另外,為了提升學生的政治能力,教師還可以依據書本教材內容,給學生創設情境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政治思維。例如,教師在教《政治生活》時,通過依托事先編制的劇本內容,讓學生扮演劇本中的角色,從而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法律知識,進而在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3.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科的認知度,激發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知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思想政治作為一門知識內容單一、思想內容枯燥的學科,被學生打上了“死記硬背”的烙印。想要改變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覺悟,教師必須要以激發意識、培養興趣為導向,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的同時,提升學生活動參與能力,從而從根本上轉變學生觀念,糾正學生錯誤。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興趣,教師必須要轉變教學思想,禁止“一言堂”教學情況的產生。通過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親身感悟思想政治的內涵,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意識,提升思想政治水平。4.依托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構建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還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尤其是鄉村學校,更需要認識到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以及解放教師教學思想的迫切性。另外,作為城市中的一線教師應重視研究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通過優化教學資源、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不斷將三者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不斷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能夠在寬松自由、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實踐活動中,學習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重視遵循因勢利導、因情而化的教學原則的運用,不斷開發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從而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效能,幫助學生踐行思想政治生活,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活動課堂的構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線教師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足夠的探索。教師應該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學科知識,促進學生成為年輕有為的杰出青年。
高中政治學科中微課資源的利用
摘要:本文結合當前教學實踐和課題研究的熱點———微課,嘗試在高中政治學科中開發微課資源,并探討具體運用到學科教學的做法和實際效果。
關鍵詞:高中政治;微課;開發與應用
微課,是一種小型的課堂教學,有短小精悍、可供反復學習的優點,信息呈現“碎片化”特點,這使得微課在高中政治課中的運用有了現實的可能。下面談談《微課資源在高中政治學科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組在政治學科中引入微課進行教學的嘗試和做法。
一、準備工作
在高中政治學科引入微課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調動整個教研組教師參與進來,形成一整套的教學資源和校本教材,從根本上改變師生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首先,要在全組教師中學習微課的含義、意義及發展趨勢。如通過專家講座、網絡學習、組內交流,使教師們產生研究和應用微課的興趣,創新教學理念。其次,要有強大的支持力量。從學校層面爭取研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有信息技術教師提供技術指導,吸納年輕有科研能力、信息技術素養高的教師提供學科專業支持。再次,要有良好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如通暢的網絡,豐富內容的學科資源庫,便于溝通、交流、共享的網絡平臺。最后,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微課制作軟件的學習和培訓,熟練使用制作軟件來錄制、編輯出質量較好的微課。
二、微課資源的開發與具體制作
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政治學地位的研究論文
摘要:政治學既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社會科學基礎學科,又是一門以研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應用性學科,對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政治文明的發展有重大價值。因此,政治學在社會科學學科體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實際上,在歐美各國,政治學已發展成一門理論成熟、體系完整的獨立學科。
就現代中國而言,本世紀前40年曾開展過以引進和介紹西方政治理論為中心的研究工作,但彼時的政治學畢竟未能擺脫西方政治學的窠臼,嚴格來說,學科性質的中國政治學并未形成。而新中國建立后的相當一段時間,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政治學更一度被取消,政治學的教學和研究也隨之而中斷。直到20年前政治學在改革開放這一大的時代前景下才得以重建并得到迅速發展,其研究成果燦然可睹。本文擬對這20年中政治學的發展成就及不足作一簡要總結,著重對其未來發展提出若干建設性意見,以推動中國政治學和中國政治的跨世紀發展。
一、中國政治學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特別是1979年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政治學要補課”以來,短短的20年中,中國政治學就經歷了恢復和發展這兩個歷史階段,其間雖多有曲折甚至反復,但成就十分顯著:
首先,開展了政治學理論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國政治學的學科體系。中國政治學在恢復之初,很大程度上是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特別是科學社會主義學科體系為起點,甚至為基本框架的,這使得80年代前、中期出版的一些“政治學原理”教材與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沒有多少區別,缺乏鮮明的學科特色。為改變這一狀況,政治學界付出了艱苦的努力,80年代后期一些政治學者開始以政治學的理論邏輯和范疇體系思考政治學問題,出現了一批以《權力政治學》(李景鵬,1993)、《政治學基礎》(王浦劬等,1995)、《政治學原理》(汪錫奎等,1997)等為代表的政治學力作。中國政治學開始形成相當獨立、自成體系的范疇體系。政治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的學科地位已經無可動搖地確立下來,社會科學界已經普遍認同政治學具有自己獨特的范疇、理論和方法,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和價值。
其次,大量引進國外特別是西方政治學理論與方法。西方政治學發展的歷史和社會基礎決定了西方政治學在世界政治學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對處于初建階段的中國政治學而言,西方政治學中無疑包含許多值得借鑒之處。有鑒于此,中國政治學界80年代以來翻譯了大量西方政治學名著名篇,并對西方特別是現代西方政治學理論、方法如政治結構功能主義、政治系統理論、政治團體理論、政治精英理論、政治溝通理論和政治文化、政治發展等理論與方法以及政治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多元主義、社群主義、法團主義等政治思潮作了初步的整理、分析與研究。這些工作為初創時期的中國政治學學科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營養和推動力量,也為其進一步繁榮發展奠定了必要基礎。
思想政治學科視導研究管理論文
2005年9月26-9月30日,基教研中心德育教研室2人與縣教研中心的中學政治教研員一起,先后在附屬中學、北師大實驗中學兩所中學隨堂聽了高中政治課8節,還在二中觀摩了研究課一節。
視導期間我們認真聽課,詳細記錄,認真分析,并與被聽課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換了意見,提出了建議。并向學校的領導做了匯報。
聽課情況表
時間學校授課教師課題
9月26日附屬中學胡桂銀認識論知識的復習
王立新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政治學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
在我國,政治學自80年代初恢復以來,經過學界廣大同仁,尤其是老一代政治學家的艱苦努力,已經獲得了相當的發展。但是,不能不正視的是:我國政治學的教學和科研隊伍還不夠壯大,學術陣地還比較狹小,研究成果還不算豐富和深厚。政治學發展的這種狀況,近年來在廣大政治學者中已有不少議論,也引起了我們的憂慮和思考。這種狀況的出現固然與客觀環境有關,但我們以為,關鍵還是在于中國政治學自身的建設?;趯φ螌W發展的關心和責任,本文擬對我國政治學自身建設的現狀做一番評估,并就我國政治學擺脫目前不景氣狀況的出路談些看法,以求教于學界同仁,并期望拋磚引玉,引起討論。
毋庸諱言,我國政治學自恢復以來的發展落后于同時恢復的法學、社會學等學科。從我國政治學自身建設的角度看,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長期存在以下諸方面問題。
首先,政治學自恢復以來,對政治學基本范疇的研究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任何一門學科都應當有自己特有的范疇體系,擁有自己的范疇體系是一個學科自立于學科之林的基本依據,也是一個學科成熟的標志之一。但是,現有的政治學范疇,仍然主要是該學科恢復初期從科學社會主義等傳統學科中直接借用來的,而沒有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相對獨立、自成體系、層次嚴密的范疇體系。由于沒有邏輯嚴密、基點統一的范疇體系,導致我國的政治學還沒有形成真正的學科語言,這種狀況使得許多政治學研討沒有可供政治學界通用的、專門化的、規范的、嚴密的、統一的表意符號。同一個詞語,從不同人的口中說出來,卻具有不同的含義,代表著不同的概念,如何能真正討論問題?雖然討論的問題是政治現象,但如果是隨意使用“大白話”,或者是原封不動地借用其他學科的概念范疇,就不會成為學科意義上的政治學。
其次,我國政治學也缺乏學科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任何一個學科都應該有自己的方法論,有一整套具有鮮明學科特點的基本研究方法。而政治學目前所使用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基本研究方法仍然是階級分析方法。階級分析方法還要不要呢?當然要。但是,任何一門社會科學,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一世界觀層次的方法論的指導下,還應該有本學科的方法論和基本方法。在政治學中,除了階級分析的方法外,還應該有哪些方法,這些方法之間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對此迄今尚未見到系統的論述。
由于上述問題,與恢復后發展較快的其他學科相比,政治學的學科體系顯得比較陳舊,中國政治學者關系政治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似乎依然停留在政治學作為一個學科剛剛恢復時編寫“政治學原理”教材的啟蒙階段。進入90年代以來,出版的政治學理論性著作不多,現在見到的各種“政治學原理”教材,絕大多數還是80年代前期或中期編寫的。由于沒有自己特有的范疇體系,某些“政治學”著作和教材與其他學科的內容相仿,缺乏鮮明的學科特色。個別政治學原理教材讓人讀起來似乎與其他某些學科如科學社會主義的原理沒有多少區別;或者只是關于各種政治現象的描述的拼盤,各個部分之間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這些都說明政治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需要學界給以更多的重視,付出更多的努力。不過,我們也注意到,新近出版的一些政治學原理教材,在政治學的理論體系等方面,做了一些富有時代氣息的探索。
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學理論體系是當前政治學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政治學無論有多么大的區別,它們都必須有一個自己的理論體系,而它們之間的區別也必然集中地體現在理論體系的區別上。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學的理論體系,應該能夠反映出構建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的主導思想、實踐功能和價值取向等等。那么,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的中國特色應該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