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支配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3:56: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意識支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歌唱中的意識支配影響論文
摘要:歌唱中,意識直接支配與間接支配,是意識能力的兩種不同的支配方式:直接意識是意識能力在直接支配下的一個過程,間接意識是意識能力在間接支配下的過程表現;直接與間接的支配藝術,是人體意識對正確歌唱基本能力的控制和掌握程度的基本條件。只有使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協調統一的進行支配,才能使歌唱中關于:呼吸、用氣、共鳴、音高、音量、強弱、咬字、吐字等的協調統一。歌唱水平提高的關鍵是意識對人體支配的熟練性以及相關肌肉的鍛煉。個人修養、知識積累以及綜合素質,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聲情并茂的淵源。
關鍵詞:意識支配;歌唱聯系;藝術表現
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在生機勃勃,蒸蒸日上。在億萬人民多元化的生活中,音樂,或者更確切地說——歌唱活動更是百花齊放,萬象更新。要保證聲樂學習的順利進行,在掌握歌唱能力、歌唱表現和歌唱方法的同時,還必須研究和把握歌唱中意識能動性對歌唱支配的影響和作用。使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能動性,對歌唱的支配起到積極作用。最終形成正確地歌唱方法,使聲樂達到歌聲優美、歌唱自如、情深意濃、動聽感人。
對聲樂理論的研究和技能、技巧、技術的實際運用,成為聲樂探討與創新的內容和話題。因為歌唱的追求標準與抽象性的把握程度都存在一定差異,而使得歌唱中實際運用和表現具有不少疑慮,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話題。通過意識對人體能動性支配研究,分析意識對呼吸、用氣等支配過程中的聯系,研究意識對基本歌唱元素的支配作用,力求準確闡述出正確歌唱的方法。
一、意識對人體的直接支配與間接支配
骨骼、肌肉是人體的基本組織結構,一切能動性都是在通過人的大腦神經支配下產生完成的。那么歌唱藝術也同樣是人的支配意識能力中的一種表現結果,這種支配方式都體現出人在知識積累、經驗儲存、方法運用等能動性的程度。只有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和有目的支配,才能達到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融合與統一,這也是通過大腦的思維,對神經系統直接支配或間接支配的周期達到一定的協調與自如所產生的效應。
探究意識對基本歌唱元素的支配意義論文
摘要:歌唱中,意識直接支配與間接支配,是意識能力的兩種不同的支配方式:直接意識是意識能力在直接支配下的一個過程,間接意識是意識能力在間接支配下的過程表現;直接與間接的支配藝術,是人體意識對正確歌唱基本能力的控制和掌握程度的基本條件。只有使直接意識與間接意識協調統一的進行支配,才能使歌唱中關于:呼吸、用氣、共鳴、音高、音量、強弱、咬字、吐字等的協調統一。歌唱水平提高的關鍵是意識對人體支配的熟練性以及相關肌肉的鍛煉。個人修養、知識積累以及綜合素質,是歌唱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聲情并茂的淵源。
關鍵詞:意識支配;歌唱聯系;藝術表現
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時代,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繁榮,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在生機勃勃,蒸蒸日上。在億萬人民多元化的生活中,音樂,或者更確切地說——歌唱活動更是百花齊放,萬象更新[1]。要保證聲樂學習的順利進行,在掌握歌唱能力、歌唱表現和歌唱方法的同時,還必須研究和把握歌唱中意識能動性對歌唱支配的影響和作用。使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能動性,對歌唱的支配起到積極作用。最終形成正確地歌唱方法,使聲樂達到歌聲優美、歌唱自如、情深意濃、動聽感人。
對聲樂理論的研究和技能、技巧、技術的實際運用,成為聲樂探討與創新的內容和話題。因為歌唱的追求標準與抽象性的把握程度都存在一定差異,而使得歌唱中實際運用和表現具有不少疑慮,對它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是非常有意義的話題。通過意識對人體能動性支配研究,分析意識對呼吸、用氣等支配過程中的聯系,研究意識對基本歌唱元素的支配作用,力求準確闡述出正確歌唱的方法。
一、意識對人體的直接支配與間接支配
骨骼、肌肉是人體的基本組織結構,一切能動性都是在通過人的大腦神經支配下產生完成的。那么歌唱藝術也同樣是人的支配意識能力中的一種表現結果,這種支配方式都體現出人在知識積累、經驗儲存、方法運用等能動性的程度。只有通過長期有意識的訓練和有目的支配,才能達到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融合與統一,這也是通過大腦的思維,對神經系統直接支配或間接支配的周期達到一定的協調與自如所產生的效應。
媒介帝國主義管理論文
1、《泰坦尼克號》風波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媒介帝國主義詳細內容管理論文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1)、姚文放:《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2期。
馬克思人道支配自然思想論文
[摘要]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一思想充分體現了自然界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地位的統一;人的內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統一。在馬克思看來,只有變革舊的生產方式,實現共產主義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實質是一種人、自然與社會和諧思想。今天重溫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對于我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和諧社會思想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等于共產主義三位一體的”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這一思想的實質是一種人、自然與社會和諧思想。今天對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進行重新挖掘和梳理,對于我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體現了自然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性地位的統一
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既肯定了自然的優先地位,又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充分體現了主體與客體、自然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性地位的統一。
1.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肯定了自然的優先地位
媒介帝國主義管理論文
1、《泰坦尼克號》風波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馬克思人道自然思想思考研究
[摘要]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一思想充分體現了自然界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地位的統一;人的內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統一。在馬克思看來,只有變革舊的生產方式,實現共產主義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實質是一種人、自然與社會和諧思想。今天重溫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對于我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和諧社會思想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等于共產主義三位一體的”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這一思想的實質是一種人、自然與社會和諧思想。今天對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進行重新挖掘和梳理,對于我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體現了自然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性地位的統一
馬克思關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既肯定了自然的優先地位,又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充分體現了主體與客體、自然的優先地位與人的主體性地位的統一。
1.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肯定了自然的優先地位
大眾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國主義
1、《泰坦尼克號》風波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大眾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國主義詳細內容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1)、姚文放:《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2期。
媒介帝國主義管理論文
在90年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中,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方法是把大眾文化批判與媒介帝國主義批判(或相關的后殖民主義、第三世界批評、多元文化主義、全球化等)結合起來。認為西方(尤其是美國)大眾文化的跨國性、全球性的傳播導致非西方或第三世界國家文化傳統的喪失,導致全球文化的"美國化"。以形象的語言說就是整個世界的"麥當勞化"或"可口可樂化"。比如姚文放先生在《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2)中專門談到了"文化工業與文化殖民主義"問題。文章指出:"文化工業的跨國跨地區運作,最終結果勢必是達成全球文化的一體化、單一化,它致力于讓長期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用同樣的方式去看、去聽、去思考,將他們的意愿、思想、情緒、欲望統統納入同樣的模式,而這同一的觀念形態、生活方式和話語系統主要以發達國家地區的文化為標準,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文化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為代價。"作者認為這是文化上的一場"不帶硝煙的戰爭。"(1)
在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以銳不可擋之勢席卷中國之時,運用媒介帝國主義的理論討伐該片以及中國觀眾的文章也鋪天蓋地地被炮制出來。媒介帝國主義的批評常常有高屋建瓴之勢與振聾發聵之聲。比如在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者看來,《泰坦尼克號》的凱旋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傳媒對于第三世界的文化征服。有論者寫道:"《泰坦尼克號》的巨大勝利是金錢的絕對勝利,金錢以它戰無不勝的巨大力量將一部空洞無聊的三流影片變成了一部’巨片’。同時,它是美國意識形態的勝利,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遮蔽和欺騙","90年代,是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巨大勝利,成為美國文化工業在中國的一次諾曼底登陸。于是中國成為好萊塢的一個分銷店,它不僅壓迫了中國的國產電影,而且放逐和壓迫了電影的精神內涵,使電影徹底地商業化,電影實際上成為一片精神廢墟,90年代將作為中國電影引進史上和中國思想史上最可恥的年代而進入歷史"(2);另有論者就《泰坦尼克號》的消極影響寫道:"我們的感官在感受強烈刺激的時候,大腦已被悄悄地沖洗。長此以往,沒有任何意義的消遣和盲目的認同,將成為我們走進電影院的直接動機和不期然而然的結果"(3)
說實在的,最初看到這樣的批評時,感受到的震驚實在不亞于《泰坦尼克》。我想如果不是我缺乏起碼的藝術趣味與民族尊嚴還有階級覺悟,那就是我們的這些批評家的藝術趣味、民族尊嚴、階級覺悟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為我本人作為偶爾也從事電影批評的人,居然很喜歡《泰坦尼克號》,而且看了兩遍!有幾天,我對自己從事文學與文化批評的信心大大動搖。好在最近看了湯林森(J·Tomlinson)的一本書叫《文化帝國主義》,對于媒介帝國主義的論述提出了質疑,這才稍稍找回了一點感覺。
2、文化帝國主義的四種形式
依據湯林森的劃分,文化帝國主義的論述可以分為四種,一是作為一種媒介帝國主義
(1)、姚文放:《文化工業:當代審美文化批判》,《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第2期。